連鎖店集體倒閉,老闆淚崩

2017年10月3日至2019年6月28日,不到兩年時間,“小魚造飯”終究沒有突破瓶頸,悲慘謝幕。投入二十多萬,最後只剩下一些桌椅板凳和一些慘痛的失敗經驗。如果您正在創業或者正準備創業,那麼您可以花一點點時間,看看我們怎麼失敗的。

連鎖店集體倒閉,老闆淚崩

小魚造飯的開始,我們的投入是並不多的,大概只有兩萬塊錢。轉讓費一萬,其他七七八八零碎的東西差不多一萬。

當時每個月的費用支出,我大概羅列了一下:

1、 人員工資:廚師一人6000元;配菜一人3600元;打雜一人3000元;打包一人3000元。

總共四個人的工資15600元。

2、 房租水電費用:房租2800每月(最好的商圈,最差的位置),水電費每個月大概4000元。總共6800元。

這樣的人員配置和費用支出,讓我們興奮了好久,真是瞎做都能賺錢的事兒。所以我們所有人都投入了120分的精力到這個事業裡面去。

我們心中都有一個宏偉的藍圖:以這個店為基礎,做線上連鎖,把珠海所有的線上區域都貼上“小魚造飯”,由我們統一管理運營。我們甚至都已經想到了辦公室的佈局。

對於剛開始的我們來講,小魚造飯就像是我們所有人的孩子一樣,每天都細心地去“打扮”它。

從線上店鋪的LOGO設計到店鋪裝修,然後打包物料的設計,再到促銷活動和促銷產品的設計,都是經過很多次討論才確定下來的。

在我們的努力下,小魚造飯的表現也是不俗的。開業一個星期時間,我們的日單量就達到了100單往上。以至於線上兩個平臺都給我們拋來了橄欖枝(做獨家合作),但是我們拒絕了,我們的目標不是這一個店,我們得為了以後的更多的店做考慮。

單量超100單以後,我們的營業額一直都處於一個平穩上升的趨勢。我們完全沉浸到了勝利的喜悅裡面,在我們看來,這樣的成功簡直太容易了,這也為我們後來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三個半月之後,春節假期剛過,我們就開始討論趁勝追擊開分店。因為有之前的成功,所以這一次的討論幾乎是全票通過,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員工回來之後,我們立馬開始幹。因為當時的小魚造飯面積比較小,我們就租下了隔壁的鋪面,投入15萬裝修了嶄新的廚房和大廳。

連鎖店集體倒閉,老闆淚崩

接下來就是分店的選址和裝修,兩個月時間兩家分店,一家加盟店就起來了。

隨之,我們的短板也慢慢的凸顯出來了。配送的食材經過運輸之後不新鮮,因為加工分店的食材導致總店的出餐速度緩慢,分店操作人員出餐打包都不按要求做,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就出來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一直處於一個被動“滅火”的狀態,哪裡出了問題就去哪裡解決,對問題的把控完全沒有預知。這樣的狀態拖下去,不僅僅把我們自己的總店拖垮了,各家分店營業額也陸續下滑,最後撤場關門。

小魚造飯徹底失敗之後,後來和一個朋友聊起這個事情,我大致總結了一下失敗的原因----“木桶效應”。

所有事情的成功與否,都遵循一個“木桶效應”,就是一個木桶裝水量的多少,不取決於這個木桶最長的那一塊木板,而取決於最短的那一塊木板。

在小魚造飯的經營上面,我和我的小夥伴都是做營銷出身的,這就成就了小魚造飯最初的成功。但是我們卻忽略了餐飲技術層面上的要求,而這恰恰就是我們這個“木桶”最短的那一塊木板。我們草率地開了分店,但是卻完全忽略了配送食材在這個運輸途中的存放,和對分店操作人員的技術培訓。當所有的出品和配送都壓到一個師傅身上的時候,他對工作的完成質量就明顯降低了,而這時候我們並沒有其他可以增援的人手,這樣又直接影響到了總店的出品。

這個時候,不管我們的營銷有多麼的強大,都是沒有效果的,甚至會起反作用。

作為一個餐廳店來講,菜品的口味始終是第一位的,留住一個老顧客的成本永遠是小於開發一個新顧客的成本的。

小魚造飯就是在這種,老顧客慢慢流失的惡性循環裡面一步一步走向失敗的。

連鎖店集體倒閉,老闆淚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