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使用單反相機拍出前景後景都實的照片?

獨狼


怎樣使用單反相機拍出前景後景都實的照片?

通常情況下,在大場面的風光攝影中,我們比較強調前中後景三者清晰。通俗地講,就是如何合理控制景深,從而獲得一張“全景深”的照片。那麼我們可以採用哪些手段呢?以下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目錄如下:

1. 什麼是景深、前景深、後景深?

2.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3. 如何拍出全景深的照片?




1. 什麼是景深、前景深、後景深?

我們知道,從感光元件上來說,準確合焦以後形成清晰影像的所有點的連接面稱作“像面”(Image Plane);從被攝物體來說,從合焦點往四面八方延伸出去所有能被拍清楚的物體的連接面叫做“物面”(Object Plane)。

當攝影鏡頭對準某一被攝體(物面)準確對焦之後,離物面越近,清晰度就越高,而離物面越遠,清晰度就越模糊。上述位於焦平面前後的能結成相對清晰影像的景物間的縱深距離,也即是在像面上能夠獲得相對清晰影像的景物空間深度範圍稱為景深。


通俗點講,鏡頭對準被攝主體準確對焦後,對焦點前後都有一段畫面較為清晰的範圍,這就是 “景深”,這個範圍的前後畫面都會出現模糊。從對焦點到“前景清晰點”的距離又叫“前景深”,對焦點到“後景清晰點”的距離就叫“後景深”。通常後景深的距離大於前景深的距離,比例大概三比一左右。

清晰的範圍大我們稱為“景深大”,清晰的範圍小則稱為“景深小”。



2. 影響景深的因素有哪些?

通過基礎的攝影理論學習我們知道,影響景深的主要因素有四個:光圈的大小、鏡頭焦距的長短、拍攝距離的遠近以及相機傳感器畫幅的大小。在相機畫幅確定的情況下,起主要作用的主要是前面三個因素,具體而言:

⑴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⑵ 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⑶ 拍攝距離越近,景深越小;拍攝距離越遠,景深越大。


3. 如何拍出全景深的照片?

基於以上景深的知識,如果要獲得一張全景深的照片,在拍攝時我們可以作如下考慮:

(1)小光圈:光圈越小,景深越大,清晰範圍越大。

在風光攝影時,為了取得大的景深,我們幾乎都會使用小光圈拍攝,但較小的光圈會導致光線衍射,即光波在穿過狹縫、小孔或圓盤之類的障礙物後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彎散傳播,並且孔徑越小,波束擴散越大。假設光線本來應該聚集成為一個小點,但因為衍射效應,變成一個由明暗條紋間隔的光斑,這種光斑被物理學家稱為埃裡斑。由於埃裡斑的存在,兩個相鄰光點之間就會形成重疊現象,導致影像傳感器無法準確分辨,成像畫質隨之下降。一般情況下,鏡頭光圈在 f/8 時成像最為清晰,隨著光圈的收縮清晰度逐漸下降。所以雖然小光圈能夠解決一定的景深問題,但過小的光圈會導致成像質量下降。通常情況下,我們在拍攝星芒時才會使用 f/16 - f/22 這樣的小光圈,其他情況建議光圈數值均控制在 f/11以下。

(2)廣角鏡頭:使用廣角或超廣角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由於焦距的原因,廣角鏡頭的視角會非常廣,前後左右的圖像都可以容納進來,放大率更小,能夠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通常情況下,我們使用得較多的是 14-24mm 以及 16-35mm 這樣恆定光圈的廣角鏡頭。

(3)增加拍攝距離:拍攝距離更遠,畫面中的遠近景物就比例縮小,可以獲得更大的景深範圍。


(4)使用超焦距拍攝

因為這種手法屬於風光攝影中獲得大景深的常用手法,這裡稍做簡單介紹。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從離開鏡頭後的某一點開始到無窮遠的這段距離內的物體成像都清晰。換言之,當鏡頭對焦在無窮遠時,景深是從某一點開始到無窮遠,這個點就叫超焦點。超焦點會因鏡頭焦段和光圈大小的不同而變化。若先將鏡頭的對焦點落在超焦點處,則由超焦距的一半開始,到無窮遠處都落在景深範圍之內。我們將這種利用超焦距的特性獲得最大景深的拍攝方法,稱為超焦距拍攝。

具體操作如下:先將鏡頭標尺調整到“∞”無窮遠處,然後慢慢轉動調焦環,待取景框中近處的景物變得越來越清晰,而無窮遠的景物開始變得模糊,只要到達這個臨界點,鏡頭的對焦點也就在“超焦距”附近,將鏡頭上的對焦開關由自動“AF”位置撥向手動“MF”位置,此後只要不轉動對焦環,無論你怎樣構圖甚至多次拍攝都可放心操作。

(5)前期景深包圍,後期景深合成技術

對於商業性質的風光攝影師而言,往往對景深和畫質有非常苛刻的要求,常用的手法就是前期景深包圍拍攝和後期景深合成,這種手法可以在獲得最佳畫質的同時保證照片的全景深需求。這裡介紹一種最簡便的拍攝方法,原因在於風光攝影的“Magic Hour”非常短暫,如果一張張精確對焦後再拍攝往往錯過最佳時機,所以我比較建議採用這種方法。

具體操作如下:


① 準備:三腳架、快門線、單反開啟反光板預升(無反另當別論)、M檔、低 ISO、RAW格式、鏡頭使用 MF 並關閉鏡頭防抖、使用光圈 f/8 - f/11(保證畫質)。

② 拍攝:轉動鏡頭變焦環,標尺對著鏡頭對焦環上的刻度,每個刻度拍一張,拍攝完成。

③ 後期:在Photoshop中完成景深合成。

A. 照片篩選:首先對所拍攝的照片進行篩選,通過放大到100%來確認可進行景深合成的照片,保留景深能夠相互拼接的照片,減少軟件拼合運行時間。

B. 基礎修正:在進行景深合成前不要做鏡頭校正等操作,避免拼合困難,通常情況下只需要做曝光、高光、陰影等基礎修正,然後在Camera RAW 對所有照片進行同步處理,全部照片導出為TIFF 文件。

C. 打開 Photoshop,選擇“文件-腳本-將文件載入堆棧” 菜單,打開“載入圖層”對話框,單擊“瀏覽”按鈕選擇之前處理好的圖片文件,並勾選“嘗試自動對齊源圖像”,單擊“確定”後,在PS中打開,自動對齊時為抵消對焦變化導致的呼吸效應,圖片會被自動拉伸。對齊以後就要把圖片融合在一起,全選所有圖層,單擊“編輯-自動混合圖層”菜單,在彈出的對話框中選擇“堆疊圖像”,同時勾選“無縫色調和顏色”,單擊“確定”後開始自動融合,融合完成後,每個圖層的旁都添加了蒙版,這是 Photoshop 自動抓取出每個圖層最清晰部分的結果,最後是拼合圖像,然後進行更為精細的圖像調整,為給後期保留更大的空間,建議存儲為 TIF 格式。因為操作相對簡單,這裡不再提供具體操作截圖。


總而言之

以上就是如何獲得一張前中後景都清晰的“全景深”照片的全部操作手法,特別提醒的是,如果對畫質有極端苛刻要求,甚至可以考慮利用鏡頭的“最佳光圈”前期進行景深包圍拍攝,後期景深合成,但操作上最佳光圈的景深往往不能太好地滿足需求,一般情況下,我們還是建議採用 f/8 - f/11 的光圈進行拍攝即可,部分攝影師建議採用 f/16 - f/22 拍攝,在我看來除非是星芒需求,單從畫質上講,這樣的光圈數值頂多只能算“記錄”而已。一家之言,希望有所幫助!謝謝!


沒有愚蠢的問題,只有無趣的回答。

我是影人“知非”,但願我的回答足夠有趣而嚴謹。

謝謝您的觀看!


非著名攝影師知非


您好,我是優質攝影領域創作者“Y攝影日記”,很高興能來回答您提出的問題。

怎樣使用單反相機拍出前景後景都實的照片?

雖然有時候我們會為了突出主體,而對背景進行虛化,但有的時候又需要周圍的背景來襯托環境。那麼,如何才能讓照片保持前景和後景都清晰?我根據自身的拍照實踐,給大家總結了以下幾點,僅供參考。

1、使用小光圈

我們都知道光圈除了控制進光量,還控制著照片的清晰與虛化效果。一般來說,光圈越大,照片的背景虛化程度就越高,光圈越小,照片的背景虛化程度就越小。所以,想要拍出前景後景都清晰的照片,就儘量使用小光圈吧。

(使用小光圈拍攝的荷花)

2、使用短焦距的鏡頭

通常來說,廣角鏡頭的焦距都比較短,都在50mm以下,這個時候,鏡頭的視角很寬,景深很深,拍出來的照片場景都很大,能保證前景和背景都清晰。

(不同焦距下拍攝出來的場景)

3、鏡頭與被攝物體距離遠一點

當鏡頭與被攝物體離得越近時,被攝物體就越大,獲得的場景就越小;相反地,如果當鏡頭與被攝物體離得越遠,被攝物體就越小,獲得的場景也就越大,也就更容易拍出深景深的畫面。

以上就是我平時拍照時,想要將前景和背景都保持清晰常用的三種方法,掌握後,基本上就可以應對大部分的場景。攝影小白們,在平時的拍照過程中可以都試試。

我是Y攝影日記,想要了解更多攝影方面的內容,記得關注我哦!


Y攝影日記


使用廣角鏡頭,將光圈調整到f8以上,還要以現場環境來決定調整光圈值。現在相機都有景深預測功能,拍攝前先利用這功能預測一下,就知道焦點外的清晰度了。




祥風和影


小光圈,

f9不行上f16,

f16不行上22

……





李蒼鍵


以下供參考:1.焦距不要用中長焦,即18-35毫米之間,廣角視野開闊,滿足你的風景全貌。2.光圈要做到F8以上,天氣好,就用到16,不能再大了。3.使用光圈優先模式,保證光圈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