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因斯坦晚年认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难道人类是被高维度的文明创造出来的吗?

七章法


人类创造的所有学科,哲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等,其实都是从不同角度在回答人类的三大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去往何方?”。而关于人类的诞生,达尔文的进化论早已说明,但很多人还是不相信,为什么?

人类的起源的“进化论”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不接受?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里已经阐释了生物的进化规则,而人类是目前地球进化出的最高智慧生物。

但是直到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对“进化论”或者“自然选择”这两个概念感到反感,是什么让这些人无法接受人类是进化出来的呢?

因为这些人就像我们的祖先一样,被生命的精妙所震撼了,惊呆了。即使是地球上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其结构也比现在人类所能制造的名贵手表还要精妙得多。

各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是如此的合拍,这样精妙的构思必定属于一个伟大的设计者。正如每一块名表的背后都有一位表匠,原子和分子似乎也不可能自发地聚合在一起,形成地球上如此生机勃勃的生命。每一种生物都如此特别,一个物种也不会变成其他的物种,这样的观念对于我们知识有限的先祖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生命具有设计者,似乎更符合人类认知,更具有说服力。只是这个设计者,到底指代的是什么?

是一些人所认为的高维文明,来自地外的超智慧生命,还是达尔文描述的自然选择,一种宇宙秩序?

达尔文描述的自然选择,只有在时间长河里,才能显示出生命的壮美。但对于眼见为实的人来说,人类却没有悠久的寿命,看不见物种进化的过程。而进化的秘诀就在于死亡与时间。而只有突破死亡限制的化石,才能把这点点滴滴的进化特征记录其中。

即便知道这些道理,有些人能接受动物的进化,可骨子里却难以接受人类的进化。身为人类的骄傲,让我们无法接受自己与这个世界其它生物同出一脉。我们希望被一种完美的智慧所创造,最后我们或许也能成为那种完美。

然而宇宙的秩序,只会被人类的语言所描述,却从来不受人为意志所左右。这种秩序,也正是爱因斯坦所追求的“上帝的想法”。

爱因斯坦信奉上帝,他经常亲切地称呼上帝为老人家,但爱因斯坦口中的上帝,没有半点宗教的意味,爱因斯坦心中的上帝是一种自然秩序,即一种万物应该遵守的宇宙规则,一种科学信仰。

高维理论似乎让科学与宗教变得模糊了

前沿的物理学确实涉及有高维空间理论,如超弦理论、M理论。而这些现代高维理论的横空出世,让更多没有基础科学认知的人难以跟上现代科学的思考方式。高维理论建立了数学与物理学之间的深层联系,前沿科学似乎成为了一种新时代下的宗教。

在一些人看来,我们拒绝宗教神话,却信奉时空弯曲,量子叠加,宇宙膨胀的怪异宗教。原来由牧师唠叨的无人能理解的拉丁咒语,变成了由理论物理学家书写的几乎无人能够理解的超弦方程。对万能上帝的信仰变成了对广义相对论,以及量子力学的宗教信仰,再加上科技的限制,数学的咒语无法得到实验的验证,更加深了这些人心里对前沿科学的宗教认知。

就像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曾引起了科学家与神学家之间的辩论。或许人类进化到今天,我们能运用工具去影响自然,自然选择再也无法作用于我们的身体,宇宙正以另一种方式开启了人类进化的下一个阶段,思想的进化,这或许又是一个漫长的悠久岁月。

为什么说一切被设计好了?

爱因斯坦是一个有明确科学信仰的人。他有幸在童年时代接受了科学的天启,《白恩斯坦的自然科学通俗读本》让他逃脱了《圣经》的思想桎梏,然而也建立了他对宇宙存在神秘秩序的信仰,正如源于希腊语的“宇宙”(cosmos)一词,某种意义上就是“混乱”(chaos)的反义词,它代表了一种秩序。

爱因斯坦与玻尔的针锋相对,也正是他对自己科学信仰的坚持,爱因斯坦只是难以接受他坚持的宇宙秩序是概率的,他认为的秩序应该是一种确定的存在,但实际上微观的概率并不影响宏观的宇宙秩序,就像量子纠缠的超距,并不影响光速不可超越的物理限制一样。

只是人类的一切思想需要重构,就像卡尔·萨根所说,人类在宇宙汪洋之滨的一座孤岛上,我们所有的认知还仅限于这座岛上,对于宇宙汪洋的探索,我们才湿了脚踝而已。

欢迎关注@想法捕手,探知科学,畅游宇宙汪洋。

想法捕手



这就得提到物理科学界的四大神兽之一——拉普拉斯妖了。有这样一个妖怪知道宇宙中所以粒子的运动规律,他可以推算未来过去的一切的一切。这便是拉普拉斯提出的——决定论。

爱因斯坦是相信决定论的,他坚信“上帝不掷骰子”,他接受不了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性理论,即使他自己也曾经是量子界的奠定基础人之一。

他也仍然不相信量子力学中所描述的不确定的宇宙,他坚性决定论中的固定宇宙。即知道宇宙中一个时间段所有物体位置,以及热度和运动方向,就可以推算出下一秒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



而很明显量子力学中粒子的二象性不确定性,即知道粒子的位置就不知道粒子的方向速度,这一点阻挡了爱因斯坦前进的脚步。

他在晚年至于研究大统一理论,试图证明粒子的位置与速度是可以同时计算出来的。这样就可以得出来一个固定的宇宙。


因此,在晚年爱因斯坦与量子界的大头玻尔大大出手,只有稍微有那么一点新发现,就去找玻尔开会争论谈判,不过最后都以失败告中。

爱因斯坦甚至还提出过,要是把两个粒子让他们相互碰撞,观察一个粒子的速度。再观察另一个粒子的位置。就可以同时知道粒子的速度和位置了。

然而却被玻尔一句话否决了,你是怎么观测粒子的呢?没错,就是用其他粒子进行碰撞观测得出来的。

可是,观测粒子的本身就对粒子发生了改变。你可以知道你观测时的粒子的状态,但是你不知道你观察之后粒子的状态。

其实很简单的道理,宇宙是不可能被计算出来的,试着想像一下,宇宙中有一架超级计算机,而这台计算机是为了计算下一秒宇宙中所发生的事的。

那么他就得计算自身计算的时候所对宇宙产生的影响,但是它是不能完全计算自身的,就像一个人不能把自己抬起来一样。

因此,这台计算机会把微观世界的物质忽略掉,用简便的数字代替。可以说很多粒子它都没有办法计算,因为他自身就是粒子组成的。

所以说,超级计算机计算比自己大的物质还可以,要是计算组成自身的粒子,那真是无稽之谈。

喜欢不要忘记关注我们——时间史


时间史


上帝之信

在1954年1月3号的时候,爱因斯坦给德国一位哲学家古特金写过一封信,这封信充分的展现了爱因斯坦对于上帝和宗教的看法。

首先爱因斯坦是这么描述《圣经》的,爱因斯坦说:“圣经是一本令人尊敬,但又非常幼稚的原始书籍”

其次爱因斯坦还谈到了上帝,他说:“上帝在我看来,只是人类表现自我脆弱的一种产物,而你听到的一些关于我的宗教信仰,完完全全就是一个谎言,而且是一个被不断重复的谎言

我并不信仰上帝,如果说我的内心中真的有什么是宗教,那就是对于科学揭露这个世界结构的无限信仰”

所以从这两段话当中就可以看出,爱因斯坦是一个无神论者,虽然爱因斯坦在公共场合很少表达这样的观点,但究其内心的来说,爱因斯坦是反对上帝的。

例如爱因斯坦还曾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格化的上帝,我不否认而是很清楚的表达我的观点”。

最后答案已经很清楚了,爱因斯坦就是到了晚年的时候,他也不相信上帝的存在,真正相信上帝的是牛顿,牛顿晚年基本都在写神学著作。

在牛顿的宇宙观当中,上帝是幕后的推手,因为牛顿无法解释一些宇宙现象是怎么产生的,所以他相信一个万能的神存在,而爱因斯坦早就跳出了牛顿的思维.....


种植恒星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这是量子力学未展露头角之前很多科学家的观点。受此影响,即便是爱因斯坦这么伟大的科学家,也认为“上帝不可能掷骰子”,宇宙一切应该皆是按照确定好的路线运行。



经典的物理学认为所有的物理量都可以精切计算,即便是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建立了相对时空观,这点也没有改变。于是乎,只要我们知道系统某个时刻的状态,那么下一刻,下下一刻的状态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甚至说,如果我们知道了整个宇宙的状态,我们完全有能力计算得到宇宙未来的状态。包括你的生老病死,我们都可以计算出来!这样的宇宙似乎被一个命运之手在操纵,宇宙的背后可能隐藏着上帝或者高维生命,这也是宿命论的来源。



但是,自量子力学建立以来,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许多物理量并不能够精确测定。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直接告诉我们不能够同时得到一对共轭物理量的精确值,一个值测量的越精确,另外一个值就越不确定。特别是粒子的运动,直接变成了像走跳棋一样的概率式行为。量子世界变得不可捉摸,不可预测,宿命论被打破。




除了量子力学,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也让我们认识到在某些时候,物理量并不能够相互反演。从A到B可以,但是同样的情况下,从B反演回去不一定就是A了。一旦这个完美对称的过程被打破,我们甚至连通过系统现有状态回溯系统过去的能力都没有了!由此,而我们现在从宇宙膨胀推出得奇点,真的存在吗?


科学探秘频道


为何爱因斯坦晚年认为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难道人类是被高维度的文明创造出来的吗?

爱因斯坦似乎没有并没有类似的观点,即使在晚年也没有!尽管广义相对论在某些观点上与量子力学并不能统一,但爱因斯坦在量子力学发展早期确实有些针锋相对的观点出现,但在后期却在为量子力学的发展与深入做了很多拓展性的工作,但往往就像达尔文向修女忏悔的谣言一样,爱因斯坦的晚年也并不能避免被某些人强行冠上“科学尽头是神学”这种子虚乌有的观点!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认为一切都可以通过输入的参数计算出物体的下一步动向,而这之中的代表就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他在19世纪初提出了一个观点:

“将宇宙的状态分成过去以及未来,在某一时刻获知宇宙所有天体的位置与信息,那么它们的运动都可以包含到一条简单的公式里,未来就可以通过计算呈现在我们眼前!”

当然我们现在知道这不可能,但在当时这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甚至现在有很多科幻小说都以此为灵感,比如一台超级计算机模拟宇宙大爆炸,在N次模拟之后终于有一次模拟的宇宙中出现了地球,并且现实与模拟数据一致,进而可以洞悉未来,事先知道一切!而事实上即使真的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将宇宙大爆炸模型输入后重来N次也计算不到现在的宇宙,因为这个结果是发散的,有无穷多个的当时确定但却会变成不确定的因素干扰到这个结果!

我们现在知道这个结果不可能计算是因为量子力学告诉我们,这些我们所需要的物理参数无法精确测得!海森堡不确定性理论让我们了解到微观粒子的两个参数,要么测动量位置,要么测能量时间!简单的说,理想参数我们只能获得一半!

这对于命运注定论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从量子力学的微观层次直接告诉各位,你们的努力是有效果的,宿命论是不存在的,因为世界从微观到宏观,从社会到家庭所有的一切参数都是动态的!那么请问你能在这所有的动态中走出一条固定的道路来?可以相信,即使开车回家也不可能走出两次一模一样的时间和路线来!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每一个人的出生,每一个结果的改变,都将会对未来的动向重新修正!而文明的诞生也是在这些混沌事件中的一个最为耀眼的变量,这让我们宇宙有了生气,过去和未来的定义,当然更重要的是当下,我们只有活在当下,才能把握未来,因为你的努力就是影响未来结局的重要参数!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爱因斯坦晚年觉得一切都是决定好的?哈哈,猫先生告诉你吧,爱因斯坦一直觉得一切都是决定好的,科学界这叫做决定论以及因果律。

物理学从牛顿建立起现代科学体系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改变了人类社会。科学家从经典物理继承的就是科学的决定论以及因果律。爱因斯坦更是一生坚守了这个信念,以致他一直拒绝完全接受量子力学。

爱因斯坦相信,只要清楚了解以及测量到所有的参数,物质的本质运动是完全可以预测的。如果知道宇宙中所有的变量以及参数规律,那么宇宙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可以清晰的计算出运动轨迹。换句话说,宇宙间的历史其实是早已经注定的事情。

但量子力学从本质上否定了决定论,认为物质的本质粒子运动是不可精确测量的,这是规律而不是技术问题。换句话说,上帝是靠掷骰子来决定事物运转的。事物只有运动的概率可以预测,这彻底打破了科学决定论的神圣。使世界陷入随机之中。

爱因斯坦的年代还没有超弦理论出现,高维度和多维度空间概念还没有提出。所以没有证据爱因斯坦的想法和此有关。

题主的提法有误。但意思却是到位的。


猫先生内涵科普


这个世界上有两个爱因斯坦。一个是神棍们臆想出来的爱因斯坦,晚年又信上帝,又信佛教。一会说科学的终点是这个,是哪个,一会说一切是安排好的,一会又把自己的手稿全都烧了。这个爱因斯坦为何这么说,这么做,要问神棍们。我们真不知道。而且,这个神棍们创造的爱因斯坦,还会继续做出令人(令神)惊讶的事,也不必奇怪,也无需解释。

真实的爱因斯坦,一辈子都是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也不相信比科学还要终极的佛教。也没有烧过自己的手稿(当然草稿纸也可能烧过),也没有说过一切安排好的之类的话。

真实的爱因斯坦,不能从自媒体没有根据的话中去认识,要从公开发表的出版物中去寻找。为此,我特地在《爱因斯坦文集》1-3券中寻找答案。

先从文集第一卷的最后一篇文章说起(Vol P619),这是1955年4月3日,爱因斯坦接受注明科学史家柯亨的采访,这是他去世前2周(他于4月18日去世)。这应该是他晚年中的晚年了吧。在采访中,他们谈论的主题是当时的科学研究,其中一段涉及到神学,讨论到牛顿对神学的研究。爱因斯坦认为,牛顿对神的理解和正统的理解很不一样,他不理解,牛顿既然不认同《圣经》的正统解释,为什么还要相信圣经?他认为,牛顿对神学的研究没有“显示出”他的“伟大的思想品质”,表达了不认同。同时,爱因斯坦认为,牛顿将他的神学研究放到封存的箱子里,就是自己对结论不满意,不愿意发表,后人应该遵守牛顿保守秘密的权利,不应该去发表。这篇谈话可以看出,爱因斯坦在死前2周,仍然是不认同所谓宗教或上帝的。

我们再来看看在文集中涉及到宗教、哲学的文章,看看爱因斯坦表达的观点和态度。Vol 1, P 243, 1929年,但纽约某犹太教牧师发电报给爱因斯坦,问“你信仰上帝吗?”爱因斯坦回答“我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文章解释到“我信仰斯宾诺莎的那个在存在事物的有秩序的和谐中显示出来的上帝,而不信仰那个同人类的命运和行为有牵连的上帝”,公然否认了自己信仰基督教的上帝。我理解的斯宾诺莎的上帝,和道德经中的道有异曲同工的定义,是指大自然的规律。同年,在《关于科学的真理》(vol 1, P 244)一文中,爱因斯坦写到“至于宗教派别的传统...他们对于我再没有别的意义”。根本没把宗教当一回事。1930年的《宗教与科学》(Vol.1 P 279)一文,爱因斯坦表达了他的宗教历史观,认为是人创造了宗教。1930年的《我的世界观》(Vol.3, P 42)中,反映了爱因斯坦关心民主、自由和正义等等的关心,在最后一段提到宗教的时候,说“我无法想象一个会对自己的创造物加以惩罚的上帝”,当即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1940年的《科学与宗教》的演讲(Vol.3,P 179),文中出现经常被引用的名言“科学没有宗教就像跛子,宗教没有科学就像瞎子”。这篇研究讨论了科学和宗教的界限,科学是回答“是什么”,不回答“应当是什么”,这种价值判断留给了宗教。突破这种界限就会带来冲突。当时爱因斯坦断然否决了需要一个“全能、公正和大慈大悲的人格化的上帝”的存在,并认为有这样一个人格化的上帝是“可悲的”。

从严肃、公开的资料可以看出,爱因斯坦的宗教观是一致的,没有发生过动摇。他一直否认传统的人格化的上帝的存在,也就是否定基督教的上帝。而且他从宗教的产生的分析中,是人类的发展,创造出宗教和上帝的角色。同时,爱因斯坦也没有说过类似一切安排好的话,既不会将物理世界归功于上帝,也不会无理由将之归功于外星人。


明日Will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吗?

量子力学诞生前,物理学家可能是这么想的。在19世纪初,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提出了一个观点:

我们可以把宇宙现在的状态视为其过去的果以及未来的因。假若一位智者会知道在某一时刻所有促使自然运动的力和所有组构自然的物体的位置,假若他也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则在宇宙里,从最大的物体到最小的粒子,它们的运动都包含在一条简单公式里。对于这位智者来说,没有任何事物会是含糊的,并且未来只会像过去般出现在他眼前。

图:法国数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侯爵(1749年3月23日-1827年3月5日)

当时的物理学家普遍认为,这个宇宙的现在和未来都是被过去所决定的。一切都在按宇宙初始时给定条件演化着。这个能够计算一切,并洞悉过去和未来的智者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妖”。

量子物理学诞生后,由于量子行为的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原理),完全就否定了拉普拉斯妖的存在。

因为数据传输需要时间,信息的传递也是有极限的(光速),距离也是有最小单位的(普朗克长度),时间也是有最小单位的(普朗克时间),如果将宇宙所有的数据进行计算,即使它有无限的计算能力,处理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时间将比宇宙的年龄还长,所以,数据处理能力也是有极限的。从这点也否定了拉普拉斯妖的存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句著名的话:“上帝是不掷骰子的。”这句话可能就是题主所说的“一切都是安排好的”的来源。但是,“上帝”不光要掷骰子,而且还是一个“左撇子”(泡利语)。所以,爱因斯坦是错误的。这也是爱因斯坦晚年脱离了主流科学界的原因,由于他的错误认识,使得他晚年的研究毫无进展。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讲科学堂


照我看来,爱因斯坦似乎没有说过类似的话,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上帝不会掷色子”,这句话表明了他对于宇宙是永恒不变的这一真理的认同。

爱因斯坦是很受我们尊敬的,他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他为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重大的科学理论,直到今天,他的好多理论还没有被实验证实,所以可见的是他的思维是很超前的。

在量子力学没有发展起来以前,人们认为一切都是被安排好了的,一切都可以被精确计算,就像那些力学问题一样,都有确定的解答,都是事先就确定好了的,而且无法更改,正因为此,很多人认为命运也是被上天安排好了的,努力没有用,奋斗没有用,于是一些人带着这样的悲观情绪自甘堕落。但是后来量子力学告诉我们,世界是不确定的,是不可以被精确计算的。

爱因斯坦提出的很多理论,在他去世之后很多年才被证实,例如他的相对论,现在已经被科学界所认可,例如他提出的引力波,也在几年前被科学家观测到了。但是爱因斯坦真的认为一切都是被安排好了的吗?我看未必,因为也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是从何而来,还有人说,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那就是:“科学的尽头是神。”这句话更不是爱因斯坦说的了,如果爱因斯坦知道我们这么诋毁他的话,他恐怕会生气地从墓地里面跳起来。



如果爱因斯坦真的认为一切都是被安排好了的话,那么他有没有想过一切都是谁在安排呢?难不成爱因斯坦认为造物主存在?自从量子力学建立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意识到,很多的物理量是不可以被精确测定的,而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更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同时对一对共轭物理量进行测定的话,一个量测得越准确的时候,另一个物理量就会越来越难以被精确测定。如此看来,宿命论是不正确的。


镜像宇宙


爱因斯坦是最伟大和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除了学术成就,爱因斯坦也以他的名言而闻名,在爱因斯坦的诸多名言中,有一句特别受大众欢迎——上帝不掷骰子。他这样说是为了反驳非决定论,但爱因斯坦想要传达的意思是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吗?

在古代,这个世界对于古代人类来说是相当随机不可预测的,像洪水或疾病这样的灾难都是在没有任何预兆或原因的情况下发生的,原始人把这种自然现象归因于诸神,诸神的行为反复无常,人类没有办法预测他们会做什么,唯一的希望就是通过祭品或行动赢得好感。

然而,渐渐地,人们一定注意到了自然行为中的某些规律,这些规律在天体运动中最为明显,所以天文学是第一个发展起来的科学。300多年前,牛顿把它建立在坚实的数学基础上,我们现在仍然用牛顿万有引力理论来预测几乎所有天体的运动。以天文学为例,人们发现其他自然现象也遵循一定的科学规律。这就引出了科学决定论的观点,由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首先公开表达的——如果在某一时刻,我们知道宇宙中所有粒子的位置和速度,那么我们就可以计算出它们在过去或未来任何时候的行为。

自拉普拉斯时代以来,宇宙某一时刻的状态决定其他所有时刻的状态一直是科学的核心原则,这意味着科学可以在原则上预测未来。然而,在实践中,我们预测未来的能力受到方程复杂性的严重限制,而且方程通常具有混沌性。就像蝴蝶效应,一个地方的小扰动,可能会导致另一个地方的大变化,如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可能会导致台风,而且,这是不可重复的,这就是科学的天气预报也会如此靠不住的原因。尽管存在实际困难,科学决定论在整个19世纪仍然是官方的教条。

然而,在20世纪量子力学的发展证明拉普拉斯对未来的预测是无法实现的,量子力学是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在1900年首次提出的假设,并且物理学家们开始发现其他的量子行为,这些行为只能用离散的或量化的数值来解释,而不是用连续变量来解释。过了一段时间,人们才意识到这种量子行为对决定论的影响。1926年,另一位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指出,你无法同时精确地测量一个粒子的位置和速度。你试图测量粒子的位置越精确,你就越不能准确地知道速度,反之亦然,这可以归结为海森堡提出的不确定原理,即在量子层面上,自然界和宇宙是完全随机的,宇宙中的事件仅仅是偶然发生的。

拉普拉斯关于科学决定论的观点,涉及到知道宇宙中粒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和速度,所以它被海森堡的不确定性原理严重破坏了——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地测量当前粒子的位置和速度,就无法能预测未来。

爱因斯坦对自然界的这种随机性很不高兴,他的观点可以用他那句名言“上帝不掷骰子”来概括。在爱因斯坦看来,每一个事件和每一个粒子的物理性质都可以,而且必须用高精度来测量,爱因斯坦无法接受自然界和宇宙的这种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他觉得这种不确定性只是暂时的,但存在着一种潜在的现实,在这种现实中,粒子将具有明确的位置和速度,并将遵循确定的物理定律,即拉普拉斯精神的进化。爱因斯坦相信他所谓的宇宙宗教,也就是斯宾诺莎的上帝,自然和宇宙的各个方面都表现出秩序和理性,因此,宇宙中不存在混沌和随机性(上帝不玩骰子)。

爱因斯坦的观点现在被称为隐变量理论,隐变量理论似乎是将不确定性原理引入物理学的最明显的方法,它构成了许多科学家和几乎所有科学哲学家心目中宇宙图景的基础,隐变量理论认为量子力学的背后应该隐藏了一个尚未发现的理论,可以完整解释物理系统所有可观测变量的行为,而将任何不确定性或随机性排除。但隐变量理论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英国物理学家约翰.贝尔(John Bell)设计了一种实验测试,可以验证隐藏变量理论。但是实验结果与隐藏变量不一致,因此,似乎连也斯宾诺莎的上帝被不确定原理所束缚,无法同时知道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所以上帝确实在和宇宙玩骰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