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觉得《小丑》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好看,完全没有对其产生共鸣?

每日英语快讯


电影已看。看完之后我就觉得,肯定有许多人觉得不好看,甚至觉得故事内容剧情都很一般,没有像希斯莱杰那部《黑暗骑士》中那么深入人心。那么所谓的差异在哪里,这部《小丑》为何没有让多数人感到共鸣,甚至不少人只给了六七分的评价?


以下涉及剧透,请谨慎考虑是否浏览


故事主线:

男主亚瑟专职扮演小丑(性格软弱,属于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和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灌输思想,也让他认为自己可以为别人带来快乐)----亚瑟遭受各种挫折和打击-----最终爆发(为避免过度剧透,简要概括)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比如假如这个电影是讲述追梦的故事,改变部分情节,那么亚瑟经历重重困难和挫折,最后结局变成成功登上电视,表演了一场精彩的show,其父亲市长(实际上并不是生父,亚瑟母亲也不是生母)最后为其洗脱罪名(地铁中杀了三人),亚瑟选择自首,五年甚至十年出狱,重新回归视野,再次成为世界著名的小丑演员。(我相信这一版本会让不少人产生“共鸣”,你看,我也经历重重困难,步入人生低谷,但是最后我也能和小丑一样走向成功!)

但这只是假设,我们不能忽略亚瑟有精神病,母亲(养母)欺骗他,甚至小时候虐待过亚瑟。(我有个推论,亚瑟有一种疾病,那就是无法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表情,感到紧张或者痛苦时会不由自主的发笑。而亚瑟看到母亲的精神病历时,有片段亚瑟母亲年轻时因虐待亚瑟被审问的台词,她说我从没见过他流泪(记不太清,大致意思就是没讲过亚瑟难过),那么甚至可以大胆猜测,亚瑟母亲暴力虐待他,甚至要求他不许哭,只能笑,所以亚瑟发笑的病症可能直接来自于母亲的虐待。)

知道了这一事实后,你会怎么想?我的一切原来都是谎言,而且亚瑟的母亲叫他什么?没错,happy,是不是可笑。(你可以想象亚瑟母亲被审问时会说,我没有虐待他,他从来没哭,总是笑的很“开心”,他的名字叫happy呢!我怎么可能虐待过他?)

再者,亚瑟经历过几次动摇,但每次动摇时都有人直接让他走向“恶”的一边。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些事情让我们内心动荡不安,我们一定能从亲朋好友那里获得安慰。而亚瑟没有,因为弱小,同事选择给了他一把枪,甚至同事利用这把枪让亚瑟被开除,带着枪坐上地铁的他又被拳打脚踢。

而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他仍然梦想着能够在电视上,在自己最喜欢的节目上亮相,尽管第一次出现在这个节目上是来自主持人的取笑,但是他不介意,他仍然想上台。但是他的内心想法已经改变,欺负我的陌生人,可以sha掉;欺骗我的同事,sha掉;欺骗我的母亲,sha掉;那么取笑我的主持人,也应该sha掉。

至此,我们已经不能再从亚瑟身上产生共鸣了,我们所产生的不再是共鸣,因为亚瑟的内心思维不再适用于我们的社会框架,善与恶、对与错、好与坏、都不能成为评价亚瑟的标准。我们不能再说如果我也经历亚瑟的种种事情会怎样怎样,因为不现实。(正如这种矛盾并存的情况,所以对于观众而言,共鸣与不共鸣同样可以同时存在。)

但他又是现实的,甚至过于真实。如果亲身经历这样的事情,一定没有人表现的比亚瑟还要真实了。亚索穿着最华丽的服装,画着代表自己整个人生的(joker,笑话?)妆容,他的心情很好,他已然知晓自己的命运和目标。但也让他意外,枪杀了主持人,坐在警车上的他发现,原来自己并非一文不值。

没什么那一刻比现在的车窗外更混乱了,但也没有哪一科比现在更让亚瑟感到人生清晰了。

站在车顶上,跳着小丑的舞蹈。我有多么可笑?哪里比得上这个社会可笑?我就是,小丑。


每个人对于同样的事情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解,所以以上仅作为个人观点,大家看看即可,不必较真。当然,不同思想的碰撞亦是社会前行你我进步的原动力,欢迎留言给出你的观点。


每日英语快讯


我以前是爆炸贝的忠实信徒,电影不能迅速的带给我一定的感官刺激我绝对不看……

后来我有一阵子生病,每天躺在家里,异常的空虚,脑子也处于一种放空的状态,我打算听着一部不吵的电影慢慢睡一会……

我选了一部叫《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我没有期待,没有对剧情的自我臆想,慢慢的看完了电影,并且觉得很舒服……

我没有看小丑,如果看的话我也会找一个这样的时机……


castialvc


的确。个人观点:

1.小丑的本身遭遇、社会矛盾,不符合中国国情,缺少代入感。

2.设定年代久远,应该是90年代,与本时代背景脱节。

3.漫画的情节插入,对故事本身做了戏剧化的调和剂。

4.小丑表演奥斯卡级别,但本身缺少犯罪偶像气质。

看完小丑后,确实没有那么大的感触,试想一下,如果一个黑人在欧洲、美国被收到歧视,这个中国人应该是不会有太大感触的。所以你也很难对号入座,寻找自己内心的爆发点[呲牙]。

本片唯一能上忿忿不平的国人提神的兴奋点,就是贫富差距,但可惜,一个最底层的小丑和当时最顶尖的富豪之间的羁绊,多少看起来有点风马牛不相及,不如本国村长与村民的PK来的直接、爽快、实际。

本片最大遗憾,就是缺少贫富之间的第三类人――“刻薄的精英阶层”,没有这个类群,大贫大富之间是没有链接的桥梁的。

估计,很多人看了会是失落吧[呲牙]。其实这样也好。[捂脸]


月落无声夜


因为你没有嫌贫嫉富的心态,没有抱怨社会的想法,没有键盘侠的精神,没有乐于装逼的言行,没有非白即黑的狭隘思考


南京仲某


今天看了确实没什么意思!网上有些人还觉得他可怜,竟然还为他鸣不平。但我觉得小丑就是个变态杀人魔!世界确是有对他不公平,但对谁又是公平的?!他是有遭遇了很多不幸,但比他惨的人更加多!很多人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但就一定要把别人都杀掉吗?只有杀死别人,就没其他的办法了?生活很苦,其实怎么选择还是在于自己的内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狱,而小丑选择做一个恶人,一个恶魔!


刑天小刚


病态的思想,畸形的社会,还有少女般的玻璃心,这就是《小丑》告诉观众的。但在中国,老祖宗告诉我们,人要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长辈告诉我们,这世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所以我们有韧性,我们不怕失败,不光是一个人,而是整个民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说句不好听的话,不用觉得奇怪,要怪就怪他们祖先没文化。[捂脸]



此用户隐藏昵称


看开头本以为是社会堕落造成的,到后来,主因居然是精神病,本片主旨,关爱精神病人,关爱底层精神病人。丢工作是因为儿童病院带枪,认错爹是因为她妈有妄想症,失恋是因为自己有妄想症,看到后面我都想笑了


用户9262068881909


《小丑》这部电影不能用“好看”来形容。其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目前,这部电影仍在向着10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迈进,并一举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R级电影(美国电影分级标准,限制级,17岁以下只能在父母和监护人的陪伴下才能观看)。

仅从票房上来说,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限制级意味着能够走进影院的合法受众群体被严重削弱,意味着电影票房将受到严重影响。

电影在全球范围内掀起观影热潮,但那些忧心忡忡的影评人、政治家担心的全球性暴力事件、不良思潮并未发生,事实上,纵观R级的历史,《小丑》无论从画面、暴力指数、压抑程度等哪个角度,都算不得“惊世骇俗”,它的成功与可贵,在于表面上的、对人性扭曲过程这一叙事命题的完整架构和深度解析。

从纯文化的角度,可以想象,《小丑》和小丑,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痞文化、颓文化、背离文化、反叛文化、某种非主流文化、某种“少数派”文化的诱因或载体。

但因为电影本身的内容,并不比人们所处的现实社会环境更加复杂、扭曲,加上没有过度的渲染和加工,辅以124年电影史,无限量的信息,早已惯坏了观众的口味,让人们对电影的任何呈现,都似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类似于在平静的水面上,激起一片巨大的涟漪,也很快就会过去。因此,《小丑》的影响,还需“观后效”。

那么问题来了,《小丑》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其根源究竟在哪里呢。

等着看小丑的日子里,我不像对任何一部渴望已久的电影一样,期待那么强烈,因为铺天盖地的信息,也因为预知到,内心里有部分内容,与电影所要表现的主旨主义极度暗合。

不多剧透的情况下,电影讲述了一个以扮小丑维生,处于社会边缘、与患有精神疾病的母亲同住、有精神分裂和妄想症的瘦削男人的崩溃过程。从自身遭遇到前因后果,异常完整。

影片色调,同80年代同类质电影的陈旧质感神契合,加上题材,很难想象,这是出自擅长喜剧电影的《宿醉》的导演托德菲利普斯之手。但正如亚瑟所说,我曾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场悲剧,其实,是喜剧。亚瑟是一个努力想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小丑,但因为童年遭受虐待的原因,他恰恰是全世界最不快乐的那个人。

养母叫他“happy”,从心理上,是对他遭遇的一种托辞和心理暗示上的补救,可能稍稍有一点歉疚,但相信我,那个“稍稍”微乎其微。

亚瑟的人生悲剧早已注定,他臆想出来的狂笑病症从来都是似哭非笑,这完全来自其母在心理上给他施加的不良影响,类似于让一个被虐待、被绑在暖气上严重营养不良的男孩儿必须快乐,或者要通过大笑装出快乐。长大后,就成了亚瑟现在的样子。

因此,与其说是病态扭曲的社会环境造就了亚瑟,不如说是身处这个一直未变的社会中的养母,早就给他悲剧的人生埋下了伏笔,施加了影响。之后的遭遇,只是对他自身“觉醒”的一种有效激发。

亚瑟的人生喜剧,则完全来自于自己的“重生”。在卑劣的成长环境下,他在社会、家庭等各方面表象秩序的影响下,并没有成为他应该成为的人,而是成为了——他必须给人们带来欢乐、自己又很欢乐的蹩脚使命的蹩脚践行者。直至来自于生存环境的各种重压,让他成为了自己本该成为的人,一切看起来那么驾轻就熟、顺理成章,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我们的小亚瑟重生了。

电影的深度来自其异乎寻常的完整性、可追溯性,多说影响你的主观介入,我们不妨回到之前的问题——《小丑》为什么如此成功。

众所周知,《小丑》托生于《蝙蝠侠》,这个从一出现就被冠以最复杂、最癫狂特质的反派角色,成就了杰克尼克尔森的经典表演,成就了希斯莱杰的不朽,如今又成就了杰昆菲尼克斯的神迹,可见这个角色的挑战和吸引力。

正如杰昆出演《小丑》的要求一样,这部电影要与以往的DC电影完全不同,必须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角色,电影确实做到了。虽然影片同《蝙蝠侠》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也仅是线索的交代和剧情的衔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小丑》都用角色的深度,撇清了同《蝙蝠侠》系列的关系。

观影过程,我一直想要乘坐时光机器,去全世界各地看看,走入影院的是哪一个群体。是边缘人群、愤青、暴力分子、反社会群体、精神疾病患者…………,最终,都被否定了,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小丑》都很难满足他们的体验、需求、快感。这比电影本身给我造成的困惑,更加困惑。

最终,只能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所具有的反抗精神在银幕上的一次全胜,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现实生活中想为却不敢为的心理快感的满足,来应付自己。

从个人角度来说,杰昆菲尼克斯在《小丑》中贡献了接近伟大的表演。他把亚瑟的分裂、妄想、神经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他面部的表情变化细微到让人叹为观止;他扭曲紧绷的肢体、变形拘谨根本无法舒展的舞蹈动作,将角色的挣扎、痛苦爆发式的抛向银幕和观众;他怪异持续的狞笑,让你每次都在痛苦更多、到底有没有一点欢乐、是发自内心还是掩饰恐惧、是应和环境还是内心回避与逃离间,不自觉地寻找答案。杰昆的表演无疑是影片成功的绝对原因。

我个人有关《小丑》的话题,可能不会持续。

但用不了几年,甚至明年,就会有人开始在各类媒体上,用“一部被严重高估的电影”来形容《小丑》。因为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或者纯粹个人喜好,这一年《小丑》席卷全球的势头,让这些人不便发声。

综上所述,小丑不可能“好看”,也不能用“好看”的标准来衡量。这部电影承载了太多的话题,其成功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不管评论界怎么说,《小丑》都不失为一部出色的电影,甚至在揭露人性、演员表演、剧情架构等层面,已跨入经典之列。

是我想太多,还是这世界变得更疯狂。——《小丑》



嫌仁


刚看完,还可以,和树先生有的一比,《决战中途岛》就不要浪费电影票了,完全比不上血战钢锯岭,


小小影路人


很多人感觉不好看认为融入不了就把问题抛给剧情烂,过于极端且压抑。而我觉得这是我2019年看过最好看的一部电影,电影本身就是讲故事,带入感完全需要观者自行跟进角色,那些说只有压抑者才能有共鸣的人请问你们看科幻外星人的时候有共鸣吗?所以回归到故事本身,这部电影非常成功,一次一次通过递进情节不断加重人物的塑造,人物极端但依然在善恶徘徊,这种具象的表现带来今天极大的反差,相比被咬一口就拥有超能力的角色来说,小丑不是更具有生命力吗?或者说他更像是一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