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大英帝国海军掌控海上霸权的秘诀,规章制度与文化精神

经过了从伊丽莎白一世到克伦威尔时期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英国海军逐渐从一支杂牌军蜕变成为专业素养极强的正规军队。到了17世纪下半叶,英国海军已经能够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海军扳一扳手腕了,而进入18世纪初的英国海军更攫取了世界第一的位置,这意味着英国完全夺取了海上霸权。

18、19世纪大英帝国海军掌控海上霸权的秘诀,规章制度与文化精神

那么从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初,这短短的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促使英国海军获得如此惊人的飞跃。这就需要从当时发生的事件开始进行梳理,英国在这期间发生最重要的事件就是1688年发生的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以后,威廉三世签署《权利法案》,随即英国进入了国家制度的深入完善时期。议会制度、海外殖民扩张政策、股份制公司和特许状制度、专利权制度等确保了英国的工业、贸易、造船、海外殖民地等方向的快速发展,而这些是海军的物质基础,从此英国海军有了稳定而充足的经费来源。与此同时,海军本身的制度也在不断的完善和蜕变。

早在克伦威尔时期(1649-1658),英国就制定了纪律制度和战斗条例,促使英国海军走上了一条制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当时英国政府甚至专门成立了一个海军部门,用来专门管理海军事务,这在欧洲各国中是史无前例的。除了这种大框架的制度建设以外,英国还进行了许多看似不起眼,但却能够起到关键影响的制度设计。比如在英国海军当中率先建立起来了世界近代薪酬制度,这意味着从此以后的海军官兵能够拥有稳定的薪水收入,极大地鼓舞了部队的士气、提振了军心。

18、19世纪大英帝国海军掌控海上霸权的秘诀,规章制度与文化精神

在海军当中,最基本的作战单位就是军舰,而每艘军舰的最高指挥官,也就是舰长才是决定整艘军舰战斗力的,是海军军官中的核心存在。正因如此,培养一大批既有经验又能确保积极性的舰长就显得非常重要。英国人通过采取半薪制的方式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半薪制是指和平时期返厂修理或者裁撤退役的部分军舰舰长拿到的是半薪。这些舰长因此拥有稳定的收入养活自己和家人,就不需要再做别的工作了,只需待命即可、一旦局势有变,英国海军扩充新军舰后,舰长都是现成的。

事实上,领取半薪的舰长比重非常高,英国从1693年正式执行半薪制,到了1715年英国拥有大约70艘战舰,舰长却高达188人之多。如此高的半薪舰长比重不仅为英国海军提供了庞大的人才储备库,解决了补充有经验舰长的需求,同时也能解决积极性的问题。因为半薪舰长的存在给了全薪舰长以极大的压力,如果全薪舰长表现不够好的话,随时面临下场换人的情况,故此这些舰长不论在平时训练和战时打仗都会全力以赴、格外的卖力。

18、19世纪大英帝国海军掌控海上霸权的秘诀,规章制度与文化精神

从半薪制的设计效果中,我们能够窥探出一丝道理,那就是即便一个细小的制度设计,也有可能促成英国海军战斗力的提升。到了法国革命战争和拿破仑战争之后,英国海军已经能够横扫全球了,而这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有形制度设计的原因,还在于随着英国海军制度的发展,逐渐生成的一种积累效应。长期处于良好的制度环境下训练和作战,久而久之英国海军就将遵守规则转换成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演变成了自己的本能。正因如此,到了法国大革命时期,英国皇家海军开始涌现出一大批十分出色的将领,同时英国海军的主动性、进取心和纪律性也达到了一种新的高度。

18、19世纪大英帝国海军掌控海上霸权的秘诀,规章制度与文化精神

在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前后,发生了三场非常著名的海战,分别是1797年圣文森特角海战(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对阵西班牙)、尼罗河口海战(又称“阿布基尔海战”,法国大革命期间,英国对阵法国)以及特拉法加海战(拿破仑战争期间,英国对阵法国)。这三场海战中,英军数量每次都不如对手,处于明显的劣势,但却在士气和战斗力上碾压对手。最终的结果也是英国海军大获全胜,将对手的舰队几乎完全摧毁。这三场海战的英军指挥官都是著名将领纳尔逊(其中圣文森特角海战统帅还有约翰·杰维斯),这是一个对英国海军发展起到卓越贡献的人物,他通过成功的实战修正了英国海军战斗条例。

当时英国海军依然延续着克伦威尔时期“作战陈列”的规定,这是因为当时英国海军尚处于半专业化的阶段,通过要求舰队在战前摆成一列有利于纠正当时散兵游勇式的作战方式。不过等到英国海军实现专业化之后,这项条例的意义和价值就大打折扣了,刻板的遵循反而可能错失战机。所以当纳尔逊出任指挥官之后,展现了高度灵活的作战方式,不再按照“作战陈列”的规定进行了。比如在特拉法加海战中,纳尔逊指挥着英国舰队分为两列直插敌方舰队中段,直逼敌人旗舰,这让法国海军大为惊讶。此时的英国海军早已超越有形的制度规定,英国人将制度手段臻于化境,释放出了更强大的能量。

18、19世纪大英帝国海军掌控海上霸权的秘诀,规章制度与文化精神

从纳尔逊身上体现出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当时英国海军普遍存在的进取心。克伦威尔时期英国海军在时任统帅罗伯特·布莱克的改革下,制定了“抢占上风口”的战斗条例,以此激励军队主动进攻。到了纳尔逊时期,英国海军已经无需激励,歼灭敌人早已成为大家的目标,即便敌人的数量远超自己。纳尔逊将军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如果你可以俘虏11艘敌舰,而实际上却只俘获了10艘,我不会认同这场战斗打得不错”。这反映出英国海军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而当时的法国海军每次作战之前都要选择好撤退的方向,双方海军理念的差距可见一斑。

在纳尔逊身上体现出的英国海军时代特点,实际上在其他海军军官和普通水手身上也有展现,这反映出英国海军制度的内化,即原先需要规章条例保证的东西,已经逐渐演化为一种文化和精神。当纳尔逊本人在特拉法加海战中牺牲以后,他也因此升华成为英国皇家海军的精神象征。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世界上再无人敢于挑战英国海军,几近于独步天下。

18、19世纪大英帝国海军掌控海上霸权的秘诀,规章制度与文化精神

综上所述,英国在发展海军的过程中,凭借雄厚的国力和完善的制度精神打造出了一支极具进取心的专业化军队。当规章制度本身成为英国海军深化发展的桎梏以后,英国人利用制度的内化过程衍生出一种精神和文化传统,达到了某种新的无形力量。通过对制度臻于化境的运用,英国海军没有将曾经的条例制度奉为圭臬,而是根据新出现的要素不断动态调整政策。对应竞争对手或者模仿者来说,或许能够迅速复制英国海军那些有形的制度,但要理解和吸收这种制度精神和务实主义文化传统就显得困难得多,而这恰恰是英国海军发展壮大更深层次的源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