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有一人被稱“最有可能統一中國”,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

19世紀末的山東登州是對外開放通商口岸,所屬城鎮無不煙館林立,煙鬼遍地。生活在這裡的吳佩孚也毫不例外的成為了煙鬼。唯一例外的是,吳佩孚一心想走科舉之路,終於在1896年考中秀才。

民國時期有一人被稱“最有可能統一中國”,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

這是一條與當兵毫無聯繫的道路,秀才是如何當上兵的呢?有話說,秀才當兵,都是大煙惹的禍。這話要從吳佩孚考中秀才說起。

中了秀才,難免會有些飄飄然,一次煙癮發作,煙位爆滿,吳佩孚躡手躡腳走進當地豪紳“八大家”之一的“翁爺”翁欽生所在“雅間”,試圖“抽兩口”便走。

翁爺聽到聲響,微微睜開眼。看到是鄉里後生“小二子”(吳佩孚家中排行老二),便問什麼事。原以為有得商量,便開口請求借個地方“抽兩口”,豈料話沒說完,翁爺怒目圓睜,右腿猛地一踹,將書生模樣的吳佩孚踹了一個趔趄,同時大喊:“滾”。

吳佩孚雖然人瘦小,但心氣高,更何況已經中了秀才,自然咽不下這口氣。機會很快就來了,趁翁家老太太做壽之際,吳佩孚聯繫當地流氓地痞“十虎”,大鬧翁家壽堂,稱在座的男女“違禁令”、“助淫風”,鬧得不歡而散,令翁爺顏面盡失。很快查出吳佩孚是幕後主使,立刻聯絡縣衙捉拿吳佩孚,吳佩孚望風而逃,逃去北京。

這一年是1897年,吳佩孚走出家鄉,人生軌跡也因此改變。

民國時期有一人被稱“最有可能統一中國”,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

吳佩孚逃亡北京,為了餬口,寫過春聯、擺過算卦攤,後曾投入駐紮天津的淮軍聶士成部當兵,又上過孫寶琦的開平武備學堂。袁世凱的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在日俄戰爭中做過間諜......但他發跡的起點,還是遇到了布販子出身的曹錕。

1906年,曹錕出任第三鎮統制,被令剿匪。數月後仍毫無進展,曹錕不得已問計於下官。土匪大都佔據有利地形,神出鬼沒,又耳目靈通,在明處的官兵往往遭土匪暗算,因此,無一人敢主動請纓。這時候,吳佩孚站了出來。

“我願帶兵去剿滅鬍子。”吳佩孚擲地有聲。曹錕暗自打量這個書生模樣的管帶,暗暗吃驚,這個身板怎麼和土匪鬥爭,又問,需要多少兵,吳佩孚說,只需一個營即可。

曹錕將信將疑,可又無他人站出來,只能交給吳佩孚一試。

吳佩孚果然出手不凡,採用內耗的辦法,等土匪坐吃山空,逼得土匪不得不暫時回村,等神出鬼沒的“吳小鬼”撤退了再上山。可吳佩孚早已經摸清楚這些鬍匪的家庭地址,並派人分別把守。於是,回家一個抓一個,很快,鬍匪被化整為零直至全殲。

雖然吳佩孚沒有立即得到升遷,可在曹錕那裡已經掛了號。

民國時期有一人被稱“最有可能統一中國”,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

吳佩孚與曹錕命運被綁在一起的時候是1915年春。當時湯薌銘突然問曹錕借個可有可無的副官。曹錕感到奇怪,自己身邊一直沒有得力助手,怎麼還有人值得被“挖”?

“不要你的肱骨大將。我只要那個似有實無的副官長”。一

語驚醒夢中人,曹錕突然想到吳佩孚為他做出的貢獻,立刻覺得自己忽略了吳佩孚。便婉言拒絕了湯薌銘,回到軍中的曹錕立即召見吳佩孚,問了他一系列問題後,一臉興奮。他對吳佩孚說:“以前是我忽略了你,現在我要任命你為第六旅少將旅長。”從此,吳佩孚成為曹錕心腹,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自從重用了吳佩孚,曹錕對吳佩孚是百般依賴,護國運動、張勳復辟、直皖大戰、第一次直奉大戰,均在吳佩孚的決策下站隊,以至於後來馮國璋倒臺後,曹錕與吳佩孚成為直系新首領;並且成為中央政府的掌控權。

民國時期有一人被稱“最有可能統一中國”,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

在這之後,曹錕的“保派”與吳佩孚的“洛派”發生衝突,衝突的原因是吳佩孚獨攬大權,使曹錕有一種被架空、大權旁落之感。

這場鬥爭“洛派”大敗而歸,使吳小鬼清醒的認識到曹老帥的實力,一時間目瞪口呆,急忙對曹錕表示屈服,通電說:“對曹使始終服從,對元首始終擁護”。

吳佩孚認輸後,曹錕考慮到對付張作霖與孫中山還得依靠他,遂順水推舟表示:“保洛是鐵一般的關係”,兩人很快恢復了“你即是我,我即是你”的關係。

此後,一直到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戰爆發,吳佩孚虎踞洛陽,度過了人生中的巔峰時期。此時吳佩孚擁兵數十萬,掌控直隸、陝西、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四川等省,洛陽儼然成為北方的政治、軍事中心,被時人稱為“西宮”,設有全國18個省督理、督辦代表機構。按曹錕所言:“只要洛陽打個噴嚏,北京天津都要下雨。”

民國時期有一人被稱“最有可能統一中國”,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

1924年9月8日,吳佩孚以“中國最強者”首次亮相美國《時代》雜誌週刊封面,被美國人譽為“比其他任何人更有可能統一中國。”

作為直係軍閥的後起之秀,從對南作戰迅速佔領湖南,到直皖戰爭中以偷襲俘虜皖軍第二路總司令,取得戰爭決定性勝利,到直奉戰爭出奇制勝,以少勝多,吳佩孚的卓越軍事才能展露無遺。可以說,在民國時期,論帶兵打仗無出其右者。

但也是在吳佩孚的巔峰時期,直系內部矛盾不斷,為直系的衰落以及吳佩孚人生的衰落埋下伏筆。

吳佩孚最後一次兵敗兩湖,其主力盡失。走投無路的吳佩孚在四川開始長達4年之久的逃亡之路。雖然多次試圖東山再起,皆以失敗而告終。1931年春,蔣介石在其政權得以鞏固之時,才允許吳佩孚出川。

1931年末,張學良以“子侄”身份,安排吳佩孚住在北平一個大宅院裡,每月贈送其4000元生活費。至此,吳佩孚結束了長達五年的流離生活。

民國時期有一人被稱“最有可能統一中國”,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

拒做漢奸

吳佩孚住進北平之時,正是日本加劇侵華戰爭之時。吳佩孚獨有的政治地位以及對北方的影響力,成為日本極力拉攏的對象之一。

早在被困四川之時,日本海軍第一遣外艦隊特務長荒城二郎少將就曾代表日本拜見吳佩孚,表示願意奉送“步槍10萬支、機槍2000挺、大炮500門、子彈若干、助款百萬”,當時急需要武器彈藥的吳佩孚不會接受,此時,更不會同意了。

“七七事變”後,日本人派遣大迫通貞、川本芳太郎等高級特務遊說吳佩孚“出山”,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甚至親自出馬,“三顧茅廬”。

吳佩孚與日本人打起了太極拳,甚至開出條件:必須建立一支由自己控制的軍隊和一個屬於自己的政府。吳佩孚要的是與日本天皇同起同坐的“大總統”,這顯然是土肥原賢二不能接受的。

民國時期有一人被稱“最有可能統一中國”,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

屢次碰壁後,日本人耍出流氓手段,唆使一些漢奸搞所謂“通電擁吳”,散佈謠言。對此,吳佩孚不屑一顧。他自有主張。

1939年1月30日,按照土肥原賢二策劃,中外記者招待會在吳佩孚府邸舉行。吳佩孚從容不迫、對日本進行一系列炮轟,徑直提出中日和平的三個條件:

第一、日本無條件地全面撤兵

第二、中華民國應保持領土和主權完整

第三、日本應以在重慶的國民政府為全面議和的交涉對象

土肥原賢二謊言被拆穿,惱羞成怒。可仍不死心,又派川本芳太郎大佐前往吳府遊說。川本芳太郎不惜對吳佩孚行三跪九叩大禮,並以弟子相稱,吳佩孚仍與他“打太極”。大漢奸汪精衛也多次到北平,約吳佩孚會晤,沒有一次如願。

吳佩孚頂得住日本人的威逼利誘,卻沒有防住日本人的暗中報復。

一次吃飯,一粒小石子卡到吳佩孚牙齦,疼痛不已。家裡遂叫來醫生,可誰曾想來到的是日本醫生,在沒有用麻藥的情況下,將吳佩孚的一顆牙連肉帶血拔了出來,痛的吳佩孚昏厥了過去。

過了幾日,吳佩孚的病情發展到左臉腫大,喉嚨發炎,莫說進食,連咽一口唾液都是巨大的折磨,並引發全身忽冷忽熱,整日睏乏不堪。但為了免遭毒手,吳佩孚堅決拒絕開刀。他忍著疼痛,病情一拖再拖。

民國時期有一人被稱“最有可能統一中國”,不是蔣介石而是吳佩孚

1939年12月4日下午3時45分,吳佩孚喉嚨被刺穿,終年65歲。

國民黨元老吳稚暉曾讚譽吳佩孚:“子玉先生的品格,不論你政見怎樣,都是應該表示欽佩的。”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為吳佩孚舉行追悼會,明令全國下半旗致哀,為表彰吳佩孚晚年氣節,追贈他為陸軍一級上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