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屌絲到大佬,一個放牛娃是如何成為清朝首富的?

文丨木木

在今天杭州的河坊街上矗立了一家百年藥店

“胡慶餘堂”

同治十三年(1874年),胡雪巖斥資30萬兩白銀所創建,歷經百年,仍門庭若市,生意興隆。

“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坊間流傳下來的這句話,不僅訴說著胡慶餘堂經久不衰的故事,也訴說著胡雪巖傳奇的一生。

從屌絲到大佬,一個放牛娃是如何成為清朝首富的?

杭州·胡慶餘堂

胡雪巖原名胡光庸,是晚清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也是徽商的代表人物。

他自小家境貧寒,靠放牛為生,少年喪父,淪為孤兒,在雜糧店做過夥計,幫老闆倒過尿壺......19歲時,被“阜康錢莊”的掌櫃收為學徒,最終繼承了掌櫃價值5000兩銀子的“阜康錢莊”,拿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胡雪巖以獨到的投資眼光,將錢莊生意遍佈全國,同時還經營著當鋪、生絲、藥局、軍火生意等,當年放牛的小夥子,搖身一變成為了富國敵國的大商人,坊間稱他為“活財神”。

在儒家文化中,經商賺錢乃是投機取巧,讀書考取功名才是正途,商人社會地位低下,於是很多商人賺了錢後,都會千方百計為自己買個官兒,胡雪巖也不例外

從屌絲到大佬,一個放牛娃是如何成為清朝首富的?

胡雪巖畫像

他先接濟落魄書生王有齡,隨著王有齡官職越做越大,他的生意也隨之水漲船高;後又結識左宗棠,取得左宗棠信任,經商之時亦當了官,最高時官居三品布政使,官帽為二品紅色頂戴,所以又稱“紅頂商人”。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對胡雪巖來說,成是官,敗亦是官,在左宗棠與李鴻章的爭鬥中,“排左先排胡”,胡雪巖淪為政治鬥爭下的犧牲品,令人扼腕嘆息。

胡雪巖成功之巨,家產最高時達到3000萬兩,遠超當時清朝國庫存銀,失敗亦速,一夜間家財散盡,貧恨交加中鬱鬱而終。

“為官須看《曾國潘》,為商必讀《胡雪巖》”,時至今日,經商之人還是會從胡雪巖的商業之路中取經,而當代互聯網大佬馬雲卻說他為商人立了個壞榜樣。

當我們在研究胡雪巖時,我們學的是什麼?

真不二價

在杭州“胡慶餘堂“”的大堂中,掛著一塊金字牌匾“真不二價”,這既是胡慶餘堂的店訓,亦是胡雪巖的商業精神。

從屌絲到大佬,一個放牛娃是如何成為清朝首富的?

胡慶餘堂·真不二價

胡雪巖懂得“商人之命,繫於國運”

的道理,“真不二價”背後是難得可貴的誠信,這也是左宗棠敢放心地將軍餉、糧草、軍火、後勤等一系列關乎軍國大事的生意交給胡雪巖的原因。

在左宗棠西征時,胡雪巖曾為軍隊將士提供“諸葛行軍散”、“胡氏避瘟丹”等大批藥材,胡慶餘堂成立後,胡雪巖又將救死扶傷的對象擴大到全國百姓,免費為民提供避瘟丹、痧藥等常用藥。

三年內,胡雪巖光送藥品就花費十萬餘兩白銀,不過胡雪巖在上海《申報》中刊登廣告,也為他帶來了成倍的利潤。

為保證藥材質量,胡雪巖寫下“戒欺”二字,警示店員,“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

為保證胡慶餘堂的藥材“質優價實”,胡雪巖又寫下“真不二價”

“戒欺”是胡雪巖對胡慶餘堂經營者的告誡,“真不二價”是胡雪巖對顧客的保證。

從屌絲到大佬,一個放牛娃是如何成為清朝首富的?

戒欺牌匾

胡雪巖不僅秉承著徽商誠信、守時、勤奮,出苦耐勞的品質,還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大規模做慈善的人。

同治元年,左宗棠從太平軍手中奪回杭州城,此時杭州一片狼藉,胡雪巖被委任善後之事,設粥廠、難民局、善堂、義塾、藥局等,籌借十萬兩白銀和十萬石白米賑濟百姓和軍隊,捐資十萬兩,設“錢江義渡”和牛車,使杭州人民受益達百年之久,胡雪巖也成為了一名義商。

契約精神

19世紀中葉,沙俄和英國一直窺覬我國的西北屏障新疆。同治三年(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去了新疆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同治十年(1871年)新疆伊犁又被強勢佔領。

英俄對我國西北地區虎視眈眈,而此時的清朝廷中,以李鴻章為首的大臣極力反對出兵收復新疆,左宗棠不肯放棄新疆,反覆向朝廷強調新疆關乎國家安危大計,最後慈禧力排眾議,任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

從屌絲到大佬,一個放牛娃是如何成為清朝首富的?

左宗棠畫像

行軍打仗要花大把的銀子,而此時國庫空虛,海疆面臨日本侵臺,軍情同樣危急,沒錢打仗怎麼辦?

左宗棠想到了胡雪巖。

胡雪巖以清政府的名義向西方銀行借款,西方銀行沒有借,胡雪巖只好以個人的名義向渣打銀行和匯豐銀行借款,並且成功借來了兩百萬兩。

此後胡雪巖憑藉自己在商業中的信譽,先後四次向西方銀行借得1595萬兩白銀,為左宗棠西征的財政支出提供了保障。

這裡有個問題引人深思。

西方銀行為什麼不借錢給清朝廷,卻會借錢給一個商人呢?

渣打銀行很直接地指出,清政府沒有商業信用可言。換言之,胡雪巖在西方銀行眼中,是個有商業信用的商人。

胡雪巖的“阜康錢莊”與英國的渣打銀行早有生意往來,在與西方商人做生意時,胡雪巖遵循的是商業中最為重要的“契約精神”。

在中國古代社會,商人社會底下,士大夫階層是社會中堅力量,但時代更迭,當下的社會需要有擔當,有責任,有契約精神的企業家。

“契約精神”是商品經濟社會中,自由、平等、守信的精神,直到現在都是對中國企業的警示。企業家要有“契約精神”,至少回頭看一看胡雪。

“紅頂商人”的啟示

胡雪巖作為一名徽商,經營鹽業、茶業、木材等難免與官僚機構牽扯,胡雪巖如此精明,卻也逃不過“紅頂商人”的稱號。

胡雪巖富可敵國的商業帝國為什麼會頃刻崩盤?

因為他捲入的是政治鬥爭,李鴻章想要扳倒左宗棠,李鴻章手下的“財政大臣”盛宣懷就要扳倒胡雪巖。

官僚資本間的鬥爭,犧牲掉的是一代商業傳奇,這也是馬雲為什麼說,胡雪巖為商人樹立了一個壞榜樣。

從屌絲到大佬,一個放牛娃是如何成為清朝首富的?

紅頂商人 胡雪巖

一場期貨大戰,胡雪巖的金融帝國轟然倒塌,曾經可以買下整個江浙的財富,煊赫一時的人生最終只留下“胡慶餘堂”延續至今。

這也是官商勾結註定的結果。

作為晚晴著名的“紅頂商人”,胡雪巖在其商業帝國上的成功與失敗都能引起後人的思考,“契約精神”的基本,胡雪巖做到了,但胡雪巖始終沒做到的是,擺脫官僚資本的附庸,最後只得鬱鬱而終,留下一句“白老虎可怕”,警示後代,銀兩害人。

這是胡雪巖給我們最大的啟示。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