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綱的名句源自馬三立,馬老晚年監獄慰問還能現掛包袱

11月8日,馬三立老人院金橋養老中心開業運營。這所老人院源於1998年新立街的項目,是晚年的馬三立親手成立的兩所“養老中心”之一。

那時,馬三立大師先是住進天津市第一工人療養院,後轉入以他命名的老年公寓,間或也應邀到津郊東麗區“馬三立老人園”小住。

郭德綱的名句源自馬三立,馬老晚年監獄慰問還能現掛包袱

馬三立,作為中國相聲的一面旗幟,在晚年熱心公益。

當時全國有好幾個專學他的‘假馬三立’,學他那蒼老的啞嗓兒,出場費達4位數。而真馬三立的演出費只是他們的四分之一,甚至還要少。

馬老聽說後,一笑置之。他說:“人家學我,拿我當名人,是抬舉我。他每場拿那麼些錢,也是有人願意出。我都那麼大歲數了,要那麼多錢幹什麼用?”“幹嘛學我的缺點呢?我年輕時,嗓音亮堂著呢!要學我可以來找我嘛。我也不會為一兩個段子收費。我不計較這些。他們學我,起碼說明喜歡我的相聲,認真看了或聽了我的表演。隨他們去吧!”

幾句話道出了這位飽經滄桑的天津老人超凡脫俗的豁達。

他還是五個小學的校外輔導員。每年的六一兒童節,他必須趕場,最少要去三個學校講話、說故事,報酬是戴紅領巾。

他還要去養老院慰問演出。他連說四段小笑話,老爺子、老奶奶們樂得高興極了。愛聽,但不讓他說了,怕他累著。他便回答,不累,只要你們高興,心情愉快,可以多來幾次。

他還參加居民委員會的義務值班巡邏,戴紅袖箍兒,在樓群、路口轉一轉,維護社會治安。每月輪班兩次。不管是風雨冬夏,他決不缺勤。查一查各戶的門鎖,還有門前的自行車上鎖沒有。

一天,馬三立再次到天津監獄探望服刑人員。監獄方面看馬老年事已高,擔心出現閃失,就派兩位年輕女警左右攙扶他。馬三立現場抖了個包袱:“千萬別這樣,你們左右一架胳膊,讓記者一拍,還以為馬三立真的進監獄了。”

那時馬老已經80多歲,頭腦靈活還是比得上年輕人。

馬三立大師雖然閒不住,但也有生氣的時候。曾有一個開保健鞋廠的廠商想請馬三立做廣告,說他們根據人腳穴位研製的保健鞋既治老年性哮喘、便秘,又治高血壓、心臟病。馬三立一聽心裡就來氣了,不等來人介紹完,便搶過話頭:“別說了,廣告詞我都替你想好了——醫院關門,藥廠轉產,一律改成製鞋車間。”馬三立即興創作“廣告詞”的事成為美談。

這也是馬老一輩子做什麼事都特講原則。

當初,馬三立不贊成為他操辦從藝80週年暨告別舞臺演出活動,擔心給方方面面帶來麻煩。但事情敲定後,他便廢寢忘食,全力投入準備節目。當時他剛做完手術,身體很虛弱,家人怕他累壞了,勸他差不多就行了。可他說:“那可不行!我一輩子上臺玩的雖是空‘包袱’,可‘手藝’是實的,不能騙觀眾。”馬三立在臺上表演了七分鐘“貫口”,在臺下卻和打板兒的師傅排練了近一個星期。任誰勸,他都不肯停下來。他從不多解釋,只是不住地重複一句老話:“觀眾是咱的衣食父母啊!”

後來,紅遍華人世界的郭德綱,早期也常說這一句“衣食父母”。

郭德綱的名句源自馬三立,馬老晚年監獄慰問還能現掛包袱

後來,在從藝80週年登臺的時候,馬老上臺說:我叫馬三立……我值嗎?

觀眾雷鳴般回答那絕對是發自肺腑。

他笑了,觀眾也笑了。

人們很難察覺他的表演是何時開始的。他還在不慌不忙地和觀眾聊天,鮮花引起的話題還在延續:“臺上擺了這麼多鮮花真香啊,省得往後給我買花圈了……真到那天,必須送真花,假的不行啊!”原本是一語雙關,觀眾卻顧不上體味另有隱情,隨之笑聲四起。

馬三立似乎有意沖淡晚會的隆重、嚴肅氣氛。相聲就是讓人們笑的,他要把笑進行到底。於是他嫻熟自然地現場抓哏,妙語連珠:“……有的觀眾點我那段《買猴兒》,說不了了,沒氣力了,我現在已經成了‘老猴’了!”利用同臺演員的名字“現掛”,從來是他的拿手好戲:“倪萍叫我唱一段,我這聲音怎麼能比得上李光曦呢,李光曦是金鐘兒嗓子。他為什麼有這麼好的嗓子呢,他平時就注意保護,不抽菸,不喝酒,幹東西不吃,李光曦,光喝稀的……還有郭頌,我們認識好幾年了……他不忌口,蔥、姜、蒜什麼都吃,山東的火燒也吃,不噎嗓子。我一想對呀,他叫郭頌啊,不管什麼吃的,端起鍋來就往嘴裡送!……”

對趙忠祥,他另有關照。倪萍誇他:“馬老今天穿得這麼帥,太漂亮了。”他回答長這麼大,沒人誇自己漂亮。倪萍說現在都在減肥,您這麼瘦,所以最漂亮。他說不敢減肥了,沒得減了,長這麼大,沒超過一百斤。然後一指旁邊的趙忠祥:“他的襪子能給我改一背心……”

到大家上臺表示敬意和祝賀,他仍然不肯讓氣氛莊嚴起來,馬季神態虔誠地獻上自己手書的八個大字“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馬三立含笑稱謝,拉起他的手說:“我和馬季,還有馬玉濤是一家子,都是‘馬大哈’的後代。”全場大笑。

他原為讓人笑的,他堅持到了最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