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时有多少兵马?

小酒103403346


同样是为满人杀汉人,曾国藩就被人视为英雄,吴三桂被人叫做汉奸、汉贼。吴三桂心里肯定有一万个不服。

可是在后人看来,你吴三桂先跟朱由检打工,之后还跟李自成接洽过,再后来跳槽给多尔衮、顺治他们打工。这样的员工谁都不待见,说轻了是不专一,说重了就是脑后长反骨。


吴三桂就这样敬业到底也就算了,千不该、万不该又另起炉灶、自己当老板,坏了自己的名声,被列为二臣之首,这是何苦来?

但是说实话,吴三桂即使是从一而终,给朱明王朝效力到底,也不能挽救它的灭亡,这是无法挽回的历史规律。

历史上每一个开国皇帝都兢兢业业,踌躇满志想把中国变成自己家的公司,想千秋万代传下去。

叫花子出身的朱元璋也是这样想的,他根本就不会想到自己的公司到了朱由检这一代会破产倒闭。其实这是每个王朝的宿命,世界上只有千年不死的龟孙,几曾见有千年不变的江山?


崇祯十六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643年,朱家王朝气数已尽,洪承畴已经降了,祖大寿也降了。因为史学界一致认为满清是中国的一部分,这样一来,这些汉族大臣就不是汉奸,他们是识时务的英雄,跟投降日本的伪军有本质区别。

伪军也好,英雄也罢,反正他们是压垮朱家王朝的稻草,不过不是最后一根。

压垮朱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吴三桂,舅舅祖大寿 已经做出了表率,外甥打灯笼不是看舅舅吗?吴三桂要是不投降,那就真的爆冷了。

朱由检(崇祯)如果真是有魄力的皇帝,就不该再相信吴三桂,那样虽然不能挽救朱家的灭亡,但至少死得会好看点。


但朱由检为了挽救濒临倒闭的朱家公司,关宁军已经成为了辽东军阀的私兵,除了吴三桂已经没有人能够再节制辽东。崇祯已经顾不了那么多,尽管任用吴三桂不靠谱,但靠谱的大将又在哪里?

1643年崇祯正过年,清军出其不意迂道入塞,崇祯吓得急招吴三桂率大军解围,吴三桂磨磨唧唧,跟清军玩起了二人转。

虽然吴三桂到达时,清军已经撤退。但可怜巴巴的崇祯还是对吴三桂十分感激,把尚方宝剑都拿了出来给了吴三桂。因为关外各要塞全都陷落,唯有吴三桂的宁远岿然不动,成了崇祯的定海神针,中流砥柱,崇祯能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吗?


1644年,宣称不纳粮的李自成大摇大摆走进北京城,李自成这个驿卒出身的大顺帝,眼看自己走进紫禁城,一统天下的梦想指日可待,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率兵数万直奔吴三桂镇守的山海关而来。他准备征服明朝在华北的最后一支武装力量。

此刻的吴三桂到底有多少兵力?

吴三桂多少人马很难有准确的数字,因为那时候信息闭塞,又是战争年代,兵荒马乱,有没有战地记者,吴三桂的兵力说不定吴大帅自己也不清楚。


有人说七万、有人说十万,还有人说二十多万。但李自成没有进京前,明朝给吴三桂发的军饷文件上登记是四万五千人,也就是说除了文职人员、随军家属和其它非战斗人员,编制内的战斗人员有四万人左右。

后来关内外被李自成和清军打散的散兵游勇有不少人投靠了吴三桂,加上这些官兵,吴三桂的镇守山海关的总兵力充其量不过也不过五万人。不过这几万官兵危难时候不离不弃跟随吴三桂,后来去投靠吴三桂的散兵游勇更是对吴三桂死心塌地,这些人都成为吴三桂东征西杀的骨干,为吴三桂在西南立足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三桂毕竟是汉人,为什么没有效忠李自成而投靠满清呢?

因为李自成的行为叫人寒心,

李自成到了北京城,走进了金銮殿,被胜利冲昏头脑。不但没有利用崇祯的一班人马稳定人心,反而露出土匪面目,任凭手下抢男霸女、掳掠奸淫,给多尔衮顺治他们入主中原做了嫁衣裳,也让吴三桂对李自成死了心,冲冠一怒投靠了多尔衮,不但压垮了朱由检,也压垮了李自成。



平心而论,吴三桂的实力,其实是不足以和李自成抗衡的。吴三桂的兵力至多不过五万人,而李自成在北京的兵力保守也有十万人。但吴三桂位居两大阵营之中,特殊的位置给了他选择的权力。由于李自成的错误政策,让吴三桂倒向了满清,天平迅速倾斜,李自成政权也就去昙花一现一样,一年内便快速消亡了。


小约翰


吴三桂是大明辽远镇的总兵,是蓟辽总督洪承畴的部下。

总兵是明朝高级将领,全国也不过二十人左右,相当今天省军区司令员。

总兵在朱元璋的洪武二年开始设立。但镇守蓟镇的不得称将军,挂帅印。

总兵官为镇守地方的最高军事长官。是大明专门指挥作战的将领,后期在辽东改变,吴三桂总兵有上方宝剑形成军事专权,称霸一方,拥兵自重局面。手下有副总兵,参将,游击将军,游击将军之下,还有巡抚,守备,把提调官。正常时代管辖军力是一万伍干人左右。

吴三桂是宁远总兵,担负抗击满清重责。崇祯十四年(1641年)前二年,为挽救辽东锦州危局,挽救锦州。巩固锦一一宁抗清防线,洪承畴调为蓟辽总督,他从陕西而来,领辽东和山海关马科,宁远吴三桂,两镇合兵守锦州。1641年又率大同王朴,密云唐通,蓟州白广恩,玉田曹变蛟,前屯卫王廷臣八镇总兵马,领兵十三万人马,匹四万多,加上还有辽东巡抚方一藻在锦州与皇太极率领后金军决战。解救锦州之围,却在松山战役中失败。

1642年松山城破,洪承畴和巡抚邱民仰被清军俘虏。锦州守将祖大寿出城率众投降。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

明军锦宁防线崩溃。就剩下了宁远孤城,吴三桂收集大明的溃散残兵败将,使宁远镇军力到达四万多人。

吴三桂是原锦州总兵吴襄之子,世袭得位。当时是锦州总兵祖大寿的外甥,1644年吴三桂时年二十七岁。

明朝被农民军领袖李自成攻破,京师陷落。崇祯在煤山自缢后。吴三桂就开始为自己寻找新的主子,同各方各种政治势力进行联络。进行政治投机。李自成多次招降,他都再三犹豫,有过投降念头。但更多是早就和舅舅祖大寿的清满多尔衮达成以黄河南北分治为条件保住南明的,向多尔衮求助的利用清军。才使得被胜利冲昏了头的李自成,对存在非常重大危险军事危机认识严重性看轻,没有既时东征,缓慢出兵征战遗误了战机。使吴三桂利用拖延战机,等待清军入关的阴谋得呈。等李自成发现吴三桂假投降真实托延意图后,晚了一个月,使清军大军在山海关外十五里集结,多尔衮利用吴三桂即将被李自成彻底打败危急的局面,逼迫吴三桂放弃条件,彻底投降清军。充当其走狗入关向导。在一片石战役中,李自成大军在两天激烈战斗仿若己经看见胜利了。清军突然袭击,击溃李自成率领六万精兵,和原先唐通率先带领去接收吴三桂的军队二万官军。使清军在吴三桂的帶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攻占了京师。开始成为统治中国的满清政权。有了使中华大地三百年满清皇帝统治。

回忆历史,文学家说吴三桂是为陈圆圆,被李自成部下掳去,因而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不对的。

吴三桂和满清多尔衮早就有勾结,留出了降清的后路,也和明朝残余势力保持着联系,才提出以黄河为界,分割而治的条件,他看谁更为优厚条件,才和李自成托延战机,使李自成东征遗误了战机,没有能灭了吴三桂,反而一败再败失去一切。

吴三桂当然是卖国贼,臭名远扬。








ww3721王建文


吴三桂当时的兵力大致有5万正规军,而且是关宁铁骑,由于常年与满军交战,所以战斗力很强。当接到崇祯的急报后,当然是勤王为重了,要知道当时大明手里仅剩这张王牌可打了。因为三大主力已经被李自成消灭了两个,西北军的孙传庭刚被消灭,江南的左良玉早被打败,所以当时的情况来说,大明的气数已尽,也可以说,正面临着巨大的变化,而李自成喊出的口号又深得民心,所以对于吴三桂来说,即使回援,也根本无济于事,这就是大势的力量,你想啊,李自成从西安进军北京,一路上基本是望风而降,此消彼长,虽然大顺军主力为10万,可是这些收编的降军也应该有10万左右,不过多数都留在原地治安了。再看大顺军的主力,主要有三支,一个是跟随李自成的核心力量,大致为10万,二是分兵从河南经河北进攻的刘芳亮,主力也是10万,当然这个战斗力就次一点了,当时暂时驻扎在保定待命,三是驻扎在襄阳的袁宗第,也为10万,当然是大约数字,这个部队是为了防备左良玉的,而留守在西安的田见秀属于后勤部队,也有数万不详,这是大顺的主力作战部队,而说的有百万之众,也不错,在早期会有大部分裹挟的流民参与,以造声势,后期因为粮饷问题,很多都解散了,当然在作战的时候,不排除会有夸大的成分,以达到吓唬的目的。


茫茫人海lxy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时兵力约为五万,这五万明军是威震辽东的关宁铁骑,是在正面战场上可击败八旗军的劲旅。关宁铁骑并不是明朝传统的军户卫所兵,而是跟戚继光的戚家军一样属于雇佣兵性质;关宁铁骑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戚继光镇守漠北时训练的戚家军。《明季北略》记载:三桂手下有"关宁铁骑"数千,皆敢战,建州为之惧。决定明清命运的一片石之役,李自成的大顺军有十万余众,吴三桂有辽兵五万,清军有兵七八万。

关宁铁骑指的是祖大寿的家将入关所带的军队,这些军队都是祖大寿的家丁,是他自行招募的军队。铁骑者,山北近河北、山西、辽阳人,俱控弦习战之士,许多蒙古善战者也被祖大寿招募到军队之中。由于关宁铁骑是雇佣兵的性质,因此他们打仗需要军响,士兵的荣华富贵全靠战场上立军功而得。明朝财政一向十分拮据,经常没有钱给军队发军响,这也是关宁铁骑最终降清的一个原因所在,没有钱谁给你卖命?

明太祖朱元璋设计的军户卫所兵,通常是没有军响的,卫所兵从军户中征召,军户们有专门田地供他们生产。军户们平时种地,他们种地不纳税;不纳税的代价就是战时军户们入军作战。这种制度就是朱元璋引以为傲的雄兵百万,却不费朝廷一粒粟;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军户们的土地被豪强兼并,不少军户逃亡;军户卫所制名存实亡,吃空响的军官越来越多,军户却越来越少。这就是戚继光不得不招募浙江乡勇组建戚家军的原因所在,因为卫所兵没有战斗力,数量也是十不存一,也就是在册军户有一万人,实际上服役的兵一千人不到。

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他在入关勤王时将军队一分为三:一部分留给吴三桂镇守山海关,一部分派到中原平定李自成叛乱,另一部分他自已率领抵御八旗兵。松锦大战之后祖大寿战败降清,关宁铁骑就只剩吴三桂一支了。吴三桂以关宁铁骑为班底,招募敢战之士,收拢辽东溃散下来的明军,苦心经营,最终有了一支五万人的可战之兵,这也是吴三桂叫板李自成,投降清军的资本。


大秦铁鹰剑士


今天给大家说的是,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时候有多少兵马,

山海关战役是之际直接影响全国局势发展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对于推翻明朝后究竟是大顺朝廷还是清朝延统治全国关系重大.战役的结果是清胜顺败,根本原因是李自成等大顺军的目光短浅,战略上犯了一系列重大错误,山海关战役的意义标志着,1.是大顺军的历史使命从此由推翻明王朝转变为抗清斗争,2清延统治者梦寐以求的入主中原迈出了关键的一步,3以吴三桂为首在汉族官绅中迅速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拥清派



大顺军开赴山海关时留下了老弱兵员一万守北京,随李自成、刘宗敏前往平叛的兵马大约为近十万名;吴三桂、高第的关、辽兵合计约为五万;而清军当时的全部兵力为十万,除了摄政郑亲王济尔哈朗率领满、蒙八旗军队三分之一留守沈阳一带外,多尔衮所统满、蒙、汉军队大约为七八万人。自然,在三支军队中清军战斗力最强;吴三桂部是原明朝官军中的精锐;大顺军是自1641年(崇祯十四年)迅速扩展起来的队伍,大部分兵员素质不如清方,但是,他们是一股新兴势力,纪律严明,富于朝气,不像明朝官军那样腐败。由此可见,集结在北京地区的大顺军击破吴三桂、高第部原明朝关、辽兵是绰有余裕的;很可能李自成入京之时调



历史上也是有很多个版本,有的说是四万,有的说二十几万,不过比较让人能接受的还是四万关宁铁骑

吴三桂的部队大部分是关宁军和松锦之战逃回来的明军。松锦之战明军总兵力是13万人,8个总兵只有吴三桂和王朴带兵逃了回来,这样算来,也就3万多人,即使再收容一些溃军,也不会超过5万。所以说这个时候吴三桂手里应该只有四万人,但是吴三桂就是靠着这四万人 坐到了平西王,最后叛变大清,和大清分庭抗礼,拥有几十万大军,拿下半壁江山,这是后话了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崇祯征召天下兵马入京勤王,吴三桂只到了山海关的时候,京就被攻破了。吴三桂也就不去北京了,这个时候就开始选择是李自成还是满清了,最后选择了满清,以四万人打败了二十几万的大顺军。为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之后还被封为平西王。


斯幽牧遥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说实在的一个午觉醒来,叮口一毛一根的老烟,顺手就刷到了这题,这口老烟直接就顶老梁的肺泡里了,好悬没把俺叮趴下,眼泪哗啦啦的往下落。

吴三桂?这鳖.孙呀,咱大华夏让这货也算害苦喽。你也说大明后期名将他不多,混蛋却不少。前有李成梁这后有吴三桂,把个满人养的膘肥体壮。

满人拿下中原,这吴三桂吴大脑袋,就这主冲锋陷阵,剁起汉人的脑壳那叫个利索,抡起大刀片子血洗城池,满人第一,他第二。

往少了算,满清一半的天下就这货带着一帮子叛徒打下来的,捎带手最后把自己个原来的主子用弓弦活活勒死了。

这还是在满人的要求下,毕竟是皇帝的身份好歹留个全尸,按照他吴三桂原来的答案那准备是剁了脑袋献给他新主子的,跪地上准备再进一步用的。

当然,满清还是给了他很好的待遇,一顶异姓王的帽子妥妥的就扣在了这吴大脑袋的脑壳上,嘚瑟了老半天。

也对,满清时期能做到异姓王位置上的也就开头这几个,吴三桂嘚瑟嘚瑟他也算回事!不过俺还得说声:“不要脸!”

不过他这嘚瑟劲,让蹲在龙椅上的康熙咋瞅咋不待见,一个叛徒居然能捞这么大好处?本着兔死狗烹的原则,这就想拿这货当下酒菜,成就一世英名。

你还别说,康熙的眼光还是很毒的,就知道这货就是一纸老虎,瞅着是壮,但天下的老百姓可不咋待见他。

而吴三桂就不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家伙下去没嘚瑟多久,在一帮子汉人的帮助下,满清把这主就给剁了。(特别说明,拿下吴三桂的可不是啥八旗大兵,是汉人的绿营,这个时间点上八旗大兵其实已经废了成了老爷兵)

写到这里,老梁就送他俩字——活该!一个没有底线的家伙想要坐拥天下,哪有那么美丽的事捯饬你身上,想多了吧!

哎!老梁就这毛病,一张开嘴他就把不住门,叨叨叨叨就唠叨远了,咱拉回话头接着聊。

话说这吴三桂他蹲山海关有多少兵呢?

不多!五万!有人说这五万人全是关宁铁骑,老梁咧着嘴就乐了,啥玩意五万全是关宁铁骑。

你快拉倒吧,吴三桂手上的关宁铁骑就几千人,没上一万。其余的大头兵那叫关宁兵,关宁兵和关宁铁骑这是两码事。

俺先给大家伙解释一下,这关宁二字是啥意思,这关他指的是山海关,这宁他指的是宁远。

这么说吧,这关宁铁骑是明末三大主力军之一,他可以拿来和那些个一出生就蹲马背上玩马术的八旗兵正面杠,而且还能捎带着怼死对方。

就是因为有这几千关宁铁骑的存在,再加上山海关的险要这才把那满清给挡在外边。

说道这里,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这关宁铁骑是咋来的?最后咋就落到吴三桂的手里?为啥只有几千?”

您这问题可真够多的,俺就一个个的回答。

这时间点咱得掐到明末的时候,袁崇焕小伙伴们应该知道,他认为“南兵脆弱”。这南兵指的是江南的兵。也就是说想要守住辽土,南兵是不行的。和满人拼还得是民风彪悍,善于骑马的辽人才成。

所以他就提出了辽人守辽土的主张,从归附的十万流民(都是辽人)中挑选身体强壮,塞到队伍里。所以这支军队人数不多,也就两万来人。

那么为什么选流民呢?这问题问的好,这是因为这些个流民就是因为满人的烧杀抢掠才流离失所,他们对满人的恨意是一点都不少。

想当年袁崇焕带着着关宁铁骑把满人的八旗大兵算是打怕了,但可惜的是,当年袁崇焕勤王救驾跑北京这地来,让崇祯帝感觉袁崇焕办事不利,用一竹筐把袁崇焕从城外吊到城里头,直接给弄死了。

这关宁铁骑,之后就被一分为三,一部归祖大寿,一部归吴三桂,最后一部被调进了关内和农民起义军玩起了花活。

好吧袁崇焕在的时候,崇祯帝那一百万两的军饷能维持这支军队的开支,并且保证他的战斗力,但袁崇焕一死,这每年一百万两的军饷就成了各部拥兵自重的本钱。

给钱可以,玩命没有,这事弄的。

镇压农民起义这支,最后也被玩残了,而祖大寿这支投降了满清。所以关宁铁骑最后一点血脉就留在了吴三桂的手上。

就这几千关宁铁骑才是吴三桂玩命的本钱。就这点人,吴三桂打头,跪地上领着八旗大兵,这就进了北京城,接着又是当先锋,把李自成这货追的满地球跑,最后彻底按在地上摩擦。

过了没几年的安生日子,又被吴三桂带着和满清的康熙玩夺江山的戏码。

康熙丢掉了整整五十万的兵马,才平掉三藩之乱,这关宁铁骑算是彻底的走向了消亡。

咋说呢?这关宁铁骑他就属于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角色,当年是明军的时候,因为是袁崇焕当老大,所以明朝对他只是轻轻的一笔带过。到了满清的时候,又因为和八旗大兵死磕过,而且八旗大兵九千对数万还被按在地上打,这脸丢不起,接着又反叛。

那么满清去记录关宁铁骑那也是一贬再贬的写了,而且还是能不写尽量不写的角色。所以到现在咱瞅见关宁铁骑的资料是很少的。

话说关宁铁骑是厉害,那为啥在和康熙对垒的时候,就没有替他拿下天下呢?

很简单,不得人心,加上当年的饶勇之将老的老,走的走,没几个了,所向披靡的战斗力也就下降了。

加一句苍天他老人家又饶过谁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梁老师说历史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公元1644年是我国历史上转折的一年。

在此之前,明朝在关内的最后一支生力军,孙传庭的陕军被李自成消灭,自此李自成在关内所向无敌。

吴三桂对抗李自成的原因

年初,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开始进军北京。

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北京城下。

明朝最后的皇帝崇祯困守孤城,最终“君王死社稷”,明朝玩完。

此时李自成基本是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而留在山海关的吴三桂部就成了一支孤军。

此时的吴三桂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投降李自成,要么投降关外的清朝,放清军入关。其实吴三桂很明显他首选的是李自成。因为李自成是汉人,既然已经灭了明朝,那就意味着改朝换代,李自成也是开国的皇帝了。对于中国历史来说,识时务者为俊杰,在这种时候投降李自成既不会担着不忠的罪名,也没有民族情感上的包袱。

李自成也知道吴三桂的重要性,所以第一时间就派人联络了吴三桂,希望他能够投靠到自己这一边。

吴三桂很快就同意了,把山海关交给了李自成派来的部队,由唐通带领的8000人。

但是只能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有组织而无纪律,进了北京城之后就开始大肆逮捕明朝官吏,严刑拷打他们,逼着他们交出自己的家产。主持这个工作的是李自成最亲密的战友,权将军刘宗敏。刘宗敏干的非常起劲,竟然把吴三桂全家也给办了,抓了吴三桂的老爹,逼着他交出家产,还抢走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

吴三桂闻讯,立马就改了主意,回兵山海关,把唐通的部队给打跑了,重新占据山海关。

这也能理解,毕竟此时的吴三桂才刚投降李自成,兵权还没有交到李自成手上,李自成就这样对待他全家,如果真的投降李自成,兵权给了他,自己也只能受死了。生存的本能让吴三桂选择了不投降李自成,而是和李自成对抗。

李自成和吴三桂实力对比

但是不投降李自成,那么李自成一定会带兵过来进攻山海关,以李自成的军力,自己手上这点兵是扛不住的。

当时的吴三桂有多少人马呢?

我认为关宁铁骑不足一万人,只有数千。如果吴三桂手下的兵马都是关宁铁骑,那么他也不会怕李自成,毕竟关宁铁骑是明末的三大主力之首,在北京城下,袁崇焕曾经带领9000多关宁铁骑正面硬钢了十多万皇太极带领的八期军,战斗力不止是彪悍了。

在袁崇焕死后,关宁铁骑分成了三部分,祖大寿带了一部分,但已随祖大寿投降了清朝;一部分进了关内镇压农民起义军,在农民战争中最终也玩废了;最后一部分就到了吴三桂手上。当初组建的时候也就2万人不到,此时吴三桂手上也就几千吧。除主力关宁铁骑外,剩下的都是关宁兵(不是关宁铁骑),也就是辽东一带的士兵,他们的战斗力和关宁铁骑比起来不是一个档次的。

吴三桂的总兵力,大约在3-4万左右。

而李自成的部队,我认为大约有20万人。史书上记载李自成进攻北京是百万大军,但实际上能够作战的不是百万人,应该是加上了后勤人员在内。

而进攻山海关的部队为20万人是一个很靠谱的数字,那个时候李自成也是拿的出这么多部队的。

吴三桂放清兵入关

吴三桂知道自己对抗不了李自成,此时的李自成,刚拿下北京,兵力和士气正旺,可以说是他的巅峰时期,而吴三桂手上,只是一支偏师。

为了对抗李自成,吴三桂只能选择找关外的清军帮忙。

多尔衮知道吴三桂只能找他帮忙,但是代价就是入关。吴三桂一开始是不答应的,因为如此,他就成了汉民族的罪人,他还是想保住自己的名誉,他提出了让清朝和明朝平分天下的提议。

多尔衮知道吴三桂不会轻易放他们入关,也就没有轻易地出兵,只是答应了吴三桂会帮助他们,条件暂时他接受了。

得到了援助承诺的吴三桂兴冲冲地回到了山海关,开始部署自己的军队。

李自成得知吴三桂的行动,深知山海关的重要性,他希望清朝还不知道这个事情。他带领着20万农民军主力开向了山海关。

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三支军队,一下子都集中在了山海关附近的一片石。

刚刚改朝换代的农民起义军主力,约20万人,以关宁铁骑为主力的吴三桂部队,约3-4万人,以及清军的八旗军。

关于清军参加这次战役的部队人数,据各种史料记载应该在8万人左右,是八旗中的绝对主力,以骑兵为主。

一片石大战

一片石大战,同时出现了三方。李自成认为清朝对这个事情还没反应过来,应当全力进攻吴三桂部,迅速击败吴三桂,拿下山海关,自此高枕无忧;吴三桂希望清军能马上和他一起投入战斗,这样就能对抗住李自成;而多尔衮则认为,应当要让吴三桂和李自成死磕,等到吴三桂基本快不行的时候再出击,这样获胜之后,吴三桂基本已经打残,他也没办法阻止清军入关,同时也击败了李自成的主力,如此一石二鸟。

战役从1644年4月21日打响,经过一天的激战,李自成和吴三桂都伤亡惨重。打到了4月22日,吴三桂眼见不支,率领部分亲兵杀出重围,找到了多尔衮,多尔衮令吴三桂按满清习俗剃头,然后才出兵相助。

到了4月23日清晨约8时,清军才出现在战场上。此时吴三桂部和李自成部都已精疲力尽,吴三桂部被李自成部歼灭也只是时间问题,这个时候突然杀出的大股生力军彻底打破了战局,农民军经过一阵抵抗后逐渐不支,战场上出现了溃败的迹象。

在这个紧要关头,刘宗敏中箭受伤,大顺军也在满清骑兵的冲击下溃败,李自成撤出了战场,回到了北京。

之后,李自成杀了吴三桂全家三十八口以泄愤,在4月29日匆匆登基称帝后,于次日离开了北京,向西安撤退。

此战之后,李自成一路败退,吴三桂则成为了清军的先锋,一路猛追猛打李自成,最终李自成在次年丢失了西安,在转战到湖北的时候被当地地主武装杀死(一说李自成没死,而是隐居在了一个寺庙当和尚)。

这场战役对于李自成来说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他能够善待吴三桂的家人,也不止于此。如果李自成能够团结好吴三桂,那么接下来的明朝江山就基本是李自成坐了,也就不会有清军入关的事情,历史就会改写。

这也只能说李自成的志向并不是改朝换代,也没有作为改朝换代的开国皇帝应有的胸襟,而历史却偏偏开了个玩笑,让他扮演了改朝换代开国皇帝的角色。


老威观史



山海关又叫榆关,是明朝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九边重镇之一,也可以说是明朝重要的边防重镇。万历初年,明军驻守山海关的编制是14万人左右,后来核查军队实际人数时,发现山海关在编的士兵只有7万左右。后万历中后期,明军在辽东失败越来越多,山海关的士兵肯定是越来越少。

特别是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万历皇帝组织了十几万军队在辽东萨尔浒与后金决战,企图一举歼灭后金主力,结果明军在辽东的主力被消灭殆尽。

后来,辽东的沈阳、辽阳都陷落,明军不断损兵折将。1641年,明朝以洪承畴为统帅,集合明朝13个总兵的兵力和满清决战,13个总兵加起来才13万士兵。但是明军不久就被皇太极打的土崩瓦解。

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是这13个总兵之一,吴三桂在这场战役中算是表现英勇,但是无力回天,吴三桂没有战死,而是逃回了山海关一带,收拾残兵继续镇守宁远-山海关一线。这时候可想而知,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没有多少兵力了。

1644年,李自成占领北京,从北京带了6万主力去打山海关的吴三桂,开战后,吴三桂的部队不敌李自成大军,多尔衮大军这时才介入,杀得李自成大军人仰马翻。

李自成6万部队劳师袭远,吴三桂尚且挡不住,这大体能说明当时吴三桂的部队数量不多。如果吴三桂的士兵在5万以上,肯定不至于在李自成大军进攻下很快就落了下风。

甚至有人说吴三桂有10万大军,更是大错特错。如果吴三桂有10万大军,吴三桂肯定飞奔北京解救崇祯皇帝,立下不世之功,而不是拖拖拉拉等着李自成占领北京。

我综合各方情况看,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时的兵力在3万之内。


坐看东南了


冲冠一怒为红颜!!!

吴三桂,历史上有名的汉奸。前后几次投降,先是背叛大明,后来又反叛大清。在历史上可以说是被万人唾弃的一个人。

崇祯十六年的时候,也就是公元1643年的时候,当时整个关外只有吴三桂镇守的宁远了,其余的全部落入清军手中了。这个时候其实宁远已经是失去战略意义了,很多人都在怀疑这个时候的吴三桂其实已经是投降满清了。

其实关于吴三桂这个时候到底有多少人马。历史上也是有很多分歧的,有的说四万,有的说二十几万,不过比较让人接受的是四万关宁铁骑。所以说这个时候吴三桂手里只有四万人,但是吴三桂就是靠着这四万人一路坐到了平西王,最后反叛大清,和大清分庭抗礼,拥有几十万大军,半壁江山,这是后话了。

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崇祯征召天下兵马入京勤王,吴三桂只到了山海关的时候,北京就被攻破了。吴三桂也就不去北京了,这个时候就开始选择是李自成还是满清了,最后冲冠一怒为红颜,选择了满清,以四万人打败了二十几万的大顺军。一举为清军入关奠定了基础。之后也是被封为平西王。


中国历史研究所


清初明末,两朝交替,群雄四起。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那时有多股势力角逐,三藩各守一方,大清帝国已经建立。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时被大明朝授予辽东总兵,兵力多少有两个版本,弟一个版本说吴三桂有20几万,弟二个版本说吴三桂镇守三关有4万精锐部队。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就有4万人。后期三藩合并也就有几十万人了,去掉看守大本营和其它服务,能出战打仗的也就是20来万。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时,吴三桂已经玩起了心机,暗中引清兵入关,四处征战,屠杀汉人,借口恢复大明朝。明朝皇帝朱由榔认为吴三桂有功被封为平西王,同时吴三桂也被清朝封为镇南王。吴三桂为自己今后称王打下了基础。



吴三桂被清朝封为镇南王时他已经为清朝服务13年了,康熙十二年开始撤藩,福建靖南王,广东南平王撤藩投降。那时吴三桂兵力最强,怕自己也走上两藩之路。吴三桂起兵反清,自己称帝为周王,那时的吴三桂以独霸一方,军事上还有实力但他已进入暮年了,吴三桂从起兵反清经历了八年,他的宏伟目标成为泡影,在他65岁时报病归西,为汉人所不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