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簡介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黑海、亞速海北岸。北鄰白俄羅斯,東北接俄羅斯,西連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南同羅馬尼亞、摩爾多瓦毗鄰。國土面積為60.37萬平方公里,東西長1300公里,南北長900公里。


烏克蘭簡介

烏克蘭大部分地區屬東歐平原。西部喀爾巴阡山脈的戈維爾拉山海拔2061米,為最高峰;南部有克里米亞山脈羅曼-科什山。東北為中俄羅斯高地的一部分,東南有亞速海近岸丘陵和頓涅茨嶺。

受大西洋暖溼氣流影響,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克里米亞半島南部為亞熱帶氣候。1月平均氣溫-7.4℃,7月平均氣溫19.6℃。年降水量東南部為300毫米,西北部為600~700毫米,多集中在6、7月份。


烏克蘭簡介


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飽經戰亂。烏克蘭民族是古羅斯族的分支,“烏克蘭”一詞最早見於《羅斯史記》。烏克蘭歷史上是基輔羅斯的核心地域。也是近代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最早的地區之一。

10世紀前後,東斯拉夫各部落在今烏克蘭地區結合形成古羅斯部族。862年,東斯拉夫在諾夫哥羅德建立了第一個羅斯王國留裡克王朝,後來佔領了基輔,建立了基輔羅斯。

13世紀20年代,蒙古人打進了東歐,在1240年攻陷基輔。12—14世紀,由於封建割據,古羅斯部族逐漸分裂成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羅斯人3個支系。基輔羅斯在13世紀被蒙古人的金帳汗國佔領。

從14世紀起,烏克蘭人開始脫離古羅斯而形成為具有獨特語言、文化和生活習俗的單一民族。從14世紀起歷受立陶宛大公國和波蘭等國的統治。

到1795年,除加利西亞(1772—1918年屬於奧地利)以外,烏克蘭其餘地區均在俄羅斯帝國統治之下。


烏克蘭簡介

1917年底,東烏克蘭地區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蘇維埃政權,成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1922年,蘇聯成立,東烏克蘭加入聯盟,成為蘇聯的創始國之一。根據波蘭和蘇聯簽訂的《里加條約》,西烏克蘭成為波蘭領土。

1939年11月,二戰爆發,波蘭被分割佔領,西烏克蘭與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合併。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戰火首先燒到烏克蘭,蘇聯在烏克蘭地區遭受了嚴重失敗。基輔戰役,蘇聯大約損失了約70萬士兵,德國佔領了烏克蘭全境。1944年11月,蘇軍重返烏克蘭。二戰期間,烏克蘭地區成為戰爭的重災區,軍民死傷慘重,物資損失更是不可計數。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政府發表的國家獨立宣言,正式宣佈脫離蘇聯獨立,改國名為烏克蘭。


烏克蘭簡介



烏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二為黑土地,佔世界黑土總量的1/4。森林資源較為豐富,森林覆蓋率43%,跨越三個植被帶:森林沼澤帶、森林草原帶和草原帶。

烏已探明有80多種可供開採的富礦,主要包括煤、鐵、錳、鎳、鈦、汞、石墨、耐火土、石材等,這些礦產分佈在全國7000多個地區,其中有4000多個地區已進行開發。

烏已探明的鐵礦石的儲量有275億噸;錳礦石的儲量超過21億噸,位居世界前列;煤、染料礦石、陶土地臘和石墨的儲量也比較豐富。烏石油和天然氣資源相對匱乏,其中80%蘊藏在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和黑海沿岸,烏國內所需石油90%依賴進口。頓巴斯為烏最大的煤礦,已探明儲量1090億噸。


烏克蘭人口4555萬。共有130多個民族,烏克蘭人佔77%,俄羅斯人約佔20%,其他為白俄羅斯人、猶太人、韃靼人、摩爾多瓦人、波蘭人、匈牙利人、羅馬尼亞人、希臘人、德意志人、保加利亞人等。官方語言為烏克蘭語,通用烏克蘭語和俄語。主要宗教為東正教和天主教。


烏克蘭文化政策的宗旨是:國家對文藝組織和藝術家提供法律保障,支持民族文化的發展,不對其實行政治或行政干預,保持文化藝術在其存在和發展過程中所表現出的自身價值和獨立性,保證創作自由,保存文化遺產,為各民族人民進一步發展其傳統文化創造必要條件。吸引各方資金,以支持文化基層單位和重要文藝機構開展活動。烏共有國家級劇院138所,各級博物館478家,各類圖書館2.06萬個,藏書3.52億冊。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88萬個。

實行國家管理和社會自治相結合的教育管理體制。教育與科技部是國家教育主管部門,參與制定國家教育、科學和幹部職業培訓法規,制定教育發展綱要、國家教育標準和教育工作的具體政策,統籌全烏教育工作。地方教育由地方權力執行機構及地方自治機構負責管理並建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學前教育、基礎教育、校外教育機構及中等師範學校均隸屬上述機構。地方教育管理機構負責向其所屬學校撥款,為教育工作者及青少年提供社會保障,為學生就近入學並接受教育創造必要條件。

教育體制主要由學前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高等教育組成,還有校外教育、繼續教育、副博士研究生教育、博士研究生教育、自學教育。烏共有975所高校,教師42,4萬,招收學生24,9萬。著名大學有基輔國立大學、國立技術大學(基輔工學院)、基輔音樂學院、哈爾科夫國立大學、哈爾科夫國立師範大學、利沃夫國立大學、辛菲羅波爾國立大學、敖德薩音樂學院等。


烏克蘭簡介



烏克蘭是獨聯體國家中科技實力僅次於俄羅斯的科技大國,前蘇聯時期出於 " 冷戰 " 的需要,烏克蘭偏重開展了以航天、軍工為中心的科研生產活動,蘇聯解體之後,給烏克蘭留下了一個龐大的以軍工為核心的科研生產體系。烏克蘭有數百家企業和數十個科研單位涉及航天技術,其中心和基地是位於東部城市第聶伯彼得羅夫斯克的《南方設計局》和《南方機械製造廠》。這裡先後設計並製造了四代戰略導彈、其中包括舉世聞名的 " Космос " " Циклон -2" " Циклон -3" " Зенит " 等型號運載火箭,發射了 " Океан " 多功能遙感衛星。烏克蘭是國際空間站計劃成員國,國際空間站上建有 " 烏克蘭艙 " 。 1995 年烏克蘭與美、俄、挪威合建國際著名的 " 海上發射 " 合資企業,利用海上浮動發射平臺,發射商用衛星,所用運載火箭就是烏克蘭著名的 " Зенит-З SL" 火箭。另外烏在地球通信衛星、地球和海洋資源衛星、空間遙感,小衛星應用等方面也擁有巨大的科技潛力。

《安東諾夫》航空科技綜合體是原蘇聯重要航空設計生產基地。該設計局設計和生產的運輸機和客機在國際航空市場居重要地位。其中 AH-124 . AH-225 是世界上最大運載量的運輸機 ( 運載重量達到 250 噸 ) 。21世紀初烏、俄正在利用改裝過的這種運輸機開展空中發射衛星的試驗。最新型 AH-70 運輸機採用多項 " 世界第一 " 的工藝,據稱在未來 20 年內將保持該機型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烏克蘭的造船業 ,特別是軍艦製造業,具有很高的水平,有能力建造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一切艦艇。烏克蘭南部城市尼古拉耶夫市是烏軍事造船科技重鎮,這裡曾建造了三艘航空母艦,其中在俄海軍服役 的有 " 海軍元帥庫茲涅佐夫 " 號和著名的 " 瓦良格 " 號(中國改造後,命名為遼寧號,為中國第一航空母艦)。


烏克蘭簡介

“瓦良格” 號:中國改造後,命名為遼寧號,為中國第一航空母艦

烏克蘭以軍工為主體的機械製造業 比較發達,哈爾科夫生產先進的 T-80 坦克,基輔和克拉馬多爾斯克的機床研製和生產歷史悠久,實力雄厚,可加工長度達數十米,直徑數米的工件,生產的數控機床,產品行銷美、德、法等國。

新材料的研製和生產 是烏克蘭的強項,在烏克蘭集中了前蘇聯時號稱為 " 五大材料研究所 " 烏克蘭科學院材料學研究所、超硬材料研究所、晶體學研究所、強度問題研究所、金屬物理研究所。從事的範圍之廣,成果之巨令人讚歎。微電子材料、光電子材料、功能材料、人造超硬材料、無所不包。

以烏科學院巴頓焊接所為代表團的焊接技術 ,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在鋼軌和高強度合金焊接工藝和設備;大厚度鈦及其合金的焊接技術工藝和設備,高頻焊接制管工藝,太空焊接技術和工藝,水下機械化焊接,金屬和非金屬相料之間的焊接,都具有世界領先的技術。

烏克蘭有"歐洲糧倉" 之稱,以烏克蘭農科院為代表的 農業科技 具有重大的潛力,在優良冬小麥育種、玉米、甜菜育種,優良牧草,高產高質的歐洲大甜櫻桃的育種方面有獨到之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