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興盛一時緬甸王國曾屢次擊敗中原王朝

緬甸位於亞洲的中南半島西部,是一顆散發著古老光芒的“鑽石”,東西南臨安達曼海,西北與印度和孟加拉國為鄰,東北靠中國,東南接泰國與老撾,它就是緬甸聯邦共和國。緬甸的梵文意思為“堅強、勇敢”,這正是緬甸人所崇尚的精神。緬甸氣候溫和,自然景色秀麗。境內叢林茂密,群山環繞,河流流淌在美麗的國土之上。緬甸四季氣候宜人,溫差不大,適合人類居住,風景隨著氣候更替而變化,四季景色各有不同。

歷史上的興盛一時緬甸王國曾屢次擊敗中原王朝

緬甸的北部和東北部同我國西藏自治區和雲南省接界,東部與老撾和泰國相鄰,與泰國、老撾的國境線長分別為1799千米和238千米;西部與印度、孟加拉相連,緬印、緬孟的國境線長1462千米和72千米。

緬甸的全稱為緬甸聯邦共和國,屬東南亞國家,是東盟主要國家之一。佛教聖地仰光是它的首都,同時也是緬甸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舊稱“洪沙瓦底”。緬甸的歷史可以上溯到五千多年前。當時緬甸的伊洛瓦底江邊的村莊已有人類居住。悠久的歷史、多民族的聚居、多種宗教的存在、多元文化的注入、經濟與政治的變遷,對緬甸舞蹈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歷史上的興盛一時緬甸王國曾屢次擊敗中原王朝

歷史上,緬甸王國曾興盛一時,甚至多次擊敗中原王朝。

1271年,元朝建立。已經滅了大理國的忽必烈派遣使者到蒲甘招降,蒲甘國王不理會。隨後元兵開始攻打蒲甘,並在1277年爆發了中緬歷史上著名的“牙嵩延之役”。蒲甘派出了6萬步兵和2千頭大象和少量騎兵,元兵只有1.2萬騎兵,但元兵卻在戰術上找到了突破口,他們退入森林,躲在樹後對著進攻而來的大象射箭,受傷的大象四處亂竄,踩踏自己的士兵。元兵乘勝追擊,蒲甘大敗。

1287年,已滅掉南宋的元兵從雲南攻入蒲甘,苦撐十幾年的蒲甘滅亡。但早在1286年元朝就將蒲甘納入了“緬中行省”,類似於元朝在朝鮮半島設置的徵東行省。蒲甘國王雖然仍在,但基本是個傀儡。哪怕1290年元朝撤銷緬中行省,蒲甘國也仍然歸元朝管轄。

歷史上的興盛一時緬甸王國曾屢次擊敗中原王朝

蒲甘滅亡後,緬甸南北地區分別成立了兩個小國家,二者常年征戰不休內外交困,因此在1539、1555年分別被新成立僅二十多年的東籲王朝所滅。此時的東籲王朝在第三代君主莽應龍手裡達到全盛,也是緬甸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吞併暹羅、老撾後,東籲王朝的疆域基本上覆蓋了除越南以外的整個南中國地區。

歷史上的興盛一時緬甸王國曾屢次擊敗中原王朝

到了明末,南明皇帝永曆帝朱由榔帶1500餘人退到緬甸瓦城避難,東籲按禮節接待安頓宗主。但到了1661年,東籲新王莽白繼位。他知道明朝氣數已盡,便以共飲咒水以結盟約為由,邀請永曆帝前往咒水河邊,明軍知道有詐,只派幾十名將士前往。不出所料,42名大臣將士剛到往咒水,便被3千東籲兵包圍,最後被殺。隨後東籲兵趁機追捕永曆帝,並將他囚禁起來。史稱“咒水之難”。

同年底,平西王吳三桂大軍直達緬甸邊境,莽白立即獻出永曆帝。永曆帝在昆明被清軍用弓弦勒死,而追隨他的上千士兵和百姓逃到了緬甸麻粟壩,開始在這裡休養生息。他們的後人便是今天緬甸聯邦中總人數只有20多萬的少數民族“果敢族”。

歷史上的興盛一時緬甸王國曾屢次擊敗中原王朝

清乾隆時期,輝煌一時的東籲王朝已被日漸強大的貢榜王朝取代,緬甸再次統一,也再次和中國發生了衝突,7年發生了4次戰爭,清軍均以失敗告終。

762年,逐漸興盛起來的貢榜王朝開始對緬北和雲南邊境的土司徵收貢賦,被土司拒絕後開始入侵中國雲南,清政府遂開始了反擊戰。第一次清軍中了埋伏,以雲貴總督劉藻被乾隆革職,鬱悶自殺而告終。第二次,清軍敗,總督楊應琚被逮捕進京賜死。第三次,乾隆派出皇親明瑞率滿洲王牌騎兵入緬,但緬軍堅持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戰術,再次打敗清軍。清朝將士死傷慘重,明瑞身負重傷,上吊自殺。

憤怒至極的乾隆還想著自己的藩屬國暹羅能出兵援助,但是收到的消息是暹羅早已被貢榜王朝所滅。自稱“十全武功”的乾隆不敢相信大清會被蠻夷所敗,他甚至不看緬甸頻頻發來的求和文書,而是增派滿洲兵、貴州兵和福建水師前往一線。從1769年2月出兵開始,雙方一直處於膠著狀態,你進我退不分上下,直到11月,均已厭戰的雙方停戰求和。

最後,乾隆帝也承認一生最大的敗筆就是征戰緬甸,但清緬戰爭之後,緬甸也國力大損,泰國也趁機獨立,並且讓大不列顛有了可趁之機,霸佔了緬甸,最終影響了整個東南亞的格局,可以說也是意義深遠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