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01 水風涼處讀文書:歷史上的花蕊夫人

蘇東坡有一首著名的《洞仙歌》,其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但很多人不知道,蘇大學士這句流傳千古的詞,實際上是從後蜀末代皇帝孟昶所寫的《玉樓春》當中,“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暖”這兩句詩化用而來的。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孟昶這首《玉樓春》描述的,正是他與愛妃花蕊夫人在月下纏綿的一段風流故事。而這位花蕊夫人徐氏,也是一位有情有義的女子,在得知孟昶向趙匡胤投降之後,她按捺不住內心的憤怒,揮毫潑墨,提筆寫就一首詩:“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花蕊夫人”這個稱呼,並不是特指深受孟昶寵愛的這位徐姓妃子,“花蕊”只是蜀地的一個稱謂,用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有詩云:“花不足以擬其色,蕊差堪狀其容。

後蜀國的徐氏,並不是蜀地最早的“花蕊夫人”,在她之前,還有一位前蜀國的“花蕊夫人”。

據《蜀褚機》記載,以“花蕊”喻美女,最早是蜀人用來形容前蜀內樞密使潘炕的愛妾趙解愁,史書說她“有國色,喜為新聲及工小詞。

前蜀的國君王建,本是私鹽販子出身,雖然目不識丁,但卻頗好附庸風雅,前蜀建國後,王建偶然造訪潘府,見到趙解愁,被她的才色所吸引,但潘炕也是一個有骨氣的臣子,面對國君討要愛妾,他咬緊牙關、拒不獻出,王建也只得罷手。

由於對這位“花蕊”求之不得,王建後來的另一位寵妃便有了“花蕊夫人”的稱號。

巧的是,與後蜀國的花蕊夫人一樣,前蜀國的這位花蕊夫人也姓徐,她是後唐眉州刺史徐耕的小女兒,和姐姐大徐氏一起,被王建納入自己的後宮。姐妹倆一時專寵,大徐氏被封為賢妃,而花蕊夫人小徐氏則被封為淑妃。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小徐氏為王建生下一個兒子王衍,王建去世之後,王衍繼位做了皇帝,而小徐氏則成了太后。王衍因是獨子,自幼得寵,因此養成了荒嬉無度的惡習,對吃喝玩樂十分在行。

王衍在位期間,大興土木,修築了專供皇家居住的宮殿“宣華苑”,徐太后與受王衍寵愛的妃嬪們均遷居於此。在這座皇家花苑中,花蕊夫人用纖巧的筆觸,寫下近百首或婉約或濃麗的宮詞。

不同於文人詞客的賣弄詞藻、隔靴搔癢,花蕊夫人這些宮詞,其用詞雖然簡單、直接,但其筆下的情態場景卻都神完氣足,人物各具神韻。其宮詞大多圍繞蜀王宮禁苑池景而寫,四時行樂,各有其美。冬日紅泥小火爐,春時宮娥曉妝成,夏日水殿讀文書,秋曉舉袖撲蜻蜓。

然而,此苑之最盛時,不過五年光景,隨即,前蜀便被後唐所滅,而王衍、花蕊夫人,以及那些俏麗的妃嬪們,全部被後唐國主李存勖所誅,花蕊夫人所作的宮詞,也從此流落民間。

所幸,這些滄海遺珠被才女作家蘇泓月收集起來,編成一部《宣華錄》,我們才能得以一睹前蜀宮苑中那些風華與繁豔。

依照花蕊夫人宮詞中所涉及的內容,這本《宣華錄》又細分為“宮闕樓臺、繡陌交通、良工巧物、花果栽植、宴飲行樂、應時飲饌、四時嘉節、閒情逸趣、騎馬射獵、歌臺舞榭、謫仙冠裳、宮人日常”等十二卷。全書以文釋詩、以物造境,98篇詞清句麗的精緻小文,輔以近300幅墓葬出土文物的圖片,為我們重現晚唐五代時,宣華苑中那些鮮為人知的綺麗與繁華。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02 春天睡起曉妝成:晚唐五代的美人妝

由於這位徐氏花蕊夫人在前蜀宮中身為順聖皇太后,而非一般的後宮妃嬪,因此,在她的宮詞中,絕少那些後宮怨婦之語,更多的是像一幅細筆描摹而成的青綠山水長卷,而花蕊夫人自己,則以一雙明慧的、旁觀者的眼睛,操持著纖麗的筆墨,記錄下她的所見所聞,讓我們一窺宣華苑裡的苔痕夢影。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在《宣華錄》中,收錄了這樣一首宮詞:

春天睡起曉妝成,隨侍君王觸處行。

畫得自家梳洗樣,相憑女伴把來呈。

這首詩中描述的,正是蜀宮裡的妃子們畫晨妝的樣子。女人都是愛美的,更何況宮裡的女人呢?“卷珠簾,開妝奩”,女子化妝自古以來就是一項非常細緻的手工活,想要化出一套精緻的妝容,更是需要進行無數程序、耗費許多時間——女為悅己者容,如果不是為了取悅那位獨擅後宮的君王,宮中這些女子們又何必每天都起個大早,連美容覺都不敢多睡片刻呢?

時尚潮流總是隨著時代變遷而發生改變,五代十國時期,女子的妝容沿襲自晚唐,先要在臉上敷一層香粉,讓膚色均勻白皙,便於下一步操作——這個程序的作用和今天的女孩子們打粉底是一樣的。

打了粉底之後,就要畫眉毛、塗口紅、抹胭脂——你看,即使跨越千年時空,愛美的女孩子們化妝的程序還是大同小異啊。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說起畫眉之法,還要追溯到隋唐兩代。隋煬帝喜好女色,從波斯大量進口螺子黛,賜給宮女妃嬪們畫眉。顏師古在《隋遺錄》中記錄了這件事:“由是殿角女爭效為長蛾眉,司宮吏日給黛五解,號為蛾綠。螺子黛出波斯國,每顆值十金。後徵賦不足,雜以銅黛給之,獨絳仙得賜螺子黛不絕。”從這段記載中不難想象當時宮女們狂熱追逐螺子黛的情形,而“黛螺”也就成了眉毛的美稱。

到了唐代,眉妝的畫法更加變幻莫測,甚至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初唐時期流行的是寬而曲的月型眉,從貞觀年間,畫師閻立本繪製的《步擎圖》中,我們就能看到,當時的宮女皆作此妝。而到了盛唐開元年間,流行的眉型逐漸演變成長、細、淡。

唐明皇就非常迷戀楊貴妃的眉毛,還給她的比較好看的幾種眉妝起了一些好聽的名字,例如:小山眉、五嶽眉、垂珠眉、月稜眉、分梢眉、涵煙眉等,後來經過御容院的畫師進行總結和輯錄,繪製出一幅“十眉圖”。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至於口紅,那說法就更多了。宋代陶穀著有《清異錄》一書,其中就記載了唐僖宗和唐兆君時期,宮人用於點唇的“胭脂暈品”,例如:石榴嬌、大紅春、小紅春、嫩吳香、半邊嬌、萬金紅、聖檀心、露珠兒、內家圓、天宮巧、洛兒殷、淡紅心、腥腥暈、小朱龍、格雙、唐媚花、奴樣子。你看,這些雅緻風流的唇彩名字,完全不亞於今天各種繁複的口紅色號呢。

而且,古代製作唇脂的時候,還會添加各種香料,什麼沉香、蘇合、丁香、麝香、白膠香、雀頭香、苜蓿香、零陵香、茅香、甘松香等,不知要比今天的口紅高到哪裡去了,難怪韋莊會用帶有一絲絲香豔氣息的口吻說:“朱唇未動,先覺口脂香”了。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03 水心宮殿勝蓬萊:風光永沉的宣華苑

南宋文人洪邁曾寫過一本名為《夷堅志》的志怪集,其中有這樣一段故事:

話說在紹興二十一年的四月,蜀帥李西美手下有一個叫陳元父的幕僚,他家就住在蜀帥衙門東邊的雙竹齋。有一天夜裡,他聽到門外傳來婦女的說笑聲,心裡很詫異,就起身向窗外看去,只見十幾個絕色女子,穿著華麗而古舊的衣服,或坐或立,或步庭中。

其中一個黃衣女子說,中夜無以為樂,大家一起賦詩吧,隨即便開口吟出一首詩,曰:“晚雨廉纖梅子黃,晚雲卷雨月侵廊。樹陰把酒不成飲,說著無情更斷腸。”另外一個紅衣女子應聲和了一首詩,曰:“舊時衣服盡雲霞。不到迎仙不是家。今日樓臺渾不識,只因古木記宣華。

然後,這群女子似乎感應到陳元父的存在,便突然消失了。陳元父這才醒悟過來,原來她們是一群女鬼。過後,陳元父把這件事講給附近的老人聽,老人都說他是碰到蜀王宮的女鬼了,因為他所住的地方,恰好就在蜀王宮的舊址上。而那些女鬼口中吟詠的“宣華”,也就是前蜀後主王衍在舊時摩訶池一帶所建造的宣華苑,位置大概在今天成都的天府廣場一帶。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隋文帝開皇初年,蜀王楊秀擴城,自秦城西邊將土取盡時,始現一池。剛好有一胡僧來此,見到湖水浩瀚,忍不住以梵語贊之:“摩柯宮毗羅!”因此這個池子得名“摩柯池”。

到王建創立前蜀國時,將摩柯池改建為皇家內苑中心,並改名為“龍躍池”,以彰顯天子之勢。

王建死後,王衍繼位,再次大興土木,“宣使龍池再鑿開”,把龍躍池的碧水青波,改造為江海浩闊之勢,“水心宮殿勝蓬萊”,其間亭臺樓閣,巧奪天工,遠觀勝似海上仙山,就連傳說中的蓬萊勝境,也望塵莫及。

王衍得意於自己的傑作,將這座內苑命名為“宣華苑”。宣華者,明亮馥郁之花色也!在前蜀內苑漫步,隨處可見四時不斷的如錦繁花,熠熠長新。正如那首宮詞所唱:“輝輝赫赫浮五雲,宣華池上月華新。月華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痴人。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然而,宣華苑裡的窮奢極欲,掩不住將盡的前蜀氣運。勤政殿裡看不見勤政的君王,年輕的君王領著一群同樣年輕的少女,在宣華苑裡醉生夢死,貪盡歡愉——他們不知道,不久之後,

宣華苑裡的一切風光,都將隨著落日永沉歲月!

五代十國,這段隱藏在唐、宋兩大王朝之間的時代,是一個尤為黑暗和混亂的時代:短短數十年裡,藩鎮動盪、征伐四起,文人隱世、百姓哀苦,一面是王侯將相的歡歌縱慾,一面是平民百姓的累累白骨。

正如蘇泓月所說:宣華苑,是一個烏托邦,一座封存青春的園林,也是一座真正的太虛幻境。

宣華閬苑裡,生長帝王家的韋婕妤就像一枝碧桃花;李昭儀靜夜紙窗繪墨竹,窗外月明風清;李玉蕭執板小唱“月華如水浸宮殿,有酒不醉真痴人”曉鐘聲罷,紅紗窗前,劉宮人的秀髮重又挽起新賜雲鬟;不知何處傳來幾聲馬兒嘶鳴,但見“鞍韉盤龍鬧色妝”,一位羅衫玉帶佳人手執紫遊韁,忽然揮鞭調轉方向,策馬直向小紅樓奔去……美人如畫,但終究落得個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下場。

在一場細密如珠簾般的黃梅雨後,南宋的晚雲收盡,前蜀的明月重新浸映宣華池,薄薄地灑在十里水檻迴廊上。我們坐在月下,翻開手中這本厚厚的《宣華錄》——在清冷的月光之下,宣華閬苑,眾芳重現!

冰肌玉骨清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一部《宣華錄》,讀懂花蕊夫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