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直至今日,還有90%的人認為懶惰、愚蠢是貧窮的本質.....

2009年,香港有檔真人秀《窮富翁大作戰》,讓這些有錢人去體驗窮人的生活。節目的開頭,不少人都認為,憑藉自己的良好教育,肯定可以鹹魚翻身。

書評|直至今日,還有90%的人認為懶惰、愚蠢是貧窮的本質.....

書評|直至今日,還有90%的人認為懶惰、愚蠢是貧窮的本質.....

但當他們真的體驗窮人生活後,卻大呼辛苦,日子難過。香港富豪田北辰也是其中的一位參與者,當他做了清潔工的工作後,只堅持了一天,便退出了節目。

書評|直至今日,還有90%的人認為懶惰、愚蠢是貧窮的本質.....

他在節目中說到:“不是窮人不努力,而是環境造成了他們如此,陷入日復一日的工作之中,雖然無比努力,但真的很辛苦,而且看不到任何希望!”節目中,不少有錢人都提到,社會環境讓窮人的生活變得更艱難了。

書評|直至今日,還有90%的人認為懶惰、愚蠢是貧窮的本質.....

真人秀中田北辰對於一天生活的總結

這個觀點,與《貧窮的本質》一書中,剖析的觀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這本書是什麼來頭?除了曾獲《金融時報》評選的“年度最佳圖書獎”,作者是一對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夫婦。

書評|直至今日,還有90%的人認為懶惰、愚蠢是貧窮的本質.....

這次諾貝爾經濟學得獎,著實令人感到意外:先是過往從沒有給一對夫婦辦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後是人家這對夫婦才40來歲,年紀輕輕,便拿了多少人埋頭苦幹也拿不到的獎項。

不同過往獲獎的書籍,《貧窮的本質》這本書也真是切切實實去討論窮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窮。切實到什麼地步?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這對夫婦,為了一探究竟,跑遍了五大洲,調查了18個國家和地區,從窮人的生活、教育、創業、健康等方面進行分析,這一研究,不是花了三五七年,而是花了15年。

書評|直至今日,還有90%的人認為懶惰、愚蠢是貧窮的本質.....

作者為左邊2人

通過15年的研究,他們在書中指出了全球40個國家24多個慈善項目失敗的原因,也針對世界脫貧問題,紮紮實實給出可行性的建議。那麼,他們研究出來的貧窮的本質與我們日常的認知有什麼不一樣?

一、窮人,不只是錢錢錢

窮人,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往往是不求上進、好吃懶做、愚蠢至極,但在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的研究裡,窮人卻是另一派的景象。

窮人窮,有兩個原因,一是初始條件不足。窮人的物質資源相對少,收入多數集中在簡單的、重複性的體力勞動為主,至於資本性收入,幾乎為零。總體而言,窮人的收入,十分有限。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中,講的是另一個原因——思維上的認知缺陷。

1、靠生娃、婚姻脫貧:那些落後的風險規劃

《貧窮的本質》在書中可以看到,要問這些國家的窮人哪裡有錢去養老?他們幾乎清一色回答到:“多生點孩子。”在他們眼中,正所謂人多力量大,多生幾個,便多一雙手掙錢,便多一份收入;況且,要說哪個孩子將來長大會有出息吧,那也不好說,倒不如多生幾個,指不定其中一個就能闖出一番事業了。窮人真不是盲目生,而是算算生與不生的賬,認為生還是比較划算的。

但在現實裡,由於窮人對教育的積極性不高,投入到孩子的教育裡的資源也微乎其微,長大後孩子不少成了啃老族,並沒有起到給他們養老的效果。

書評|直至今日,還有90%的人認為懶惰、愚蠢是貧窮的本質.....

至於婚姻,窮人們選擇的模式是將自己的女兒嫁到不遠不近的村莊。窮人們想著,如果不幸遭遇洪水,兩家人村莊太近的話,那麼相互都會遭殃;但如果兩家人的村莊有一定的距離,一來可能有一方會遇不到洪水,那麼沒有洪水的那一家,便能接納另一家人;二來互相分開點,有什麼事情起來,也不至於全部人都去見上帝了。

窮人將女兒嫁過去後,本質上家庭情況也是相同的,與其說相互幫助,但實際上誰也幫不上誰的忙,更別說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糕了。

在有限的認知和能力下,窮人的規避風險能力遠遠不足以應對現實生活中的風險,導致真正的風險來臨的時候,窮人就陷入了更為貧窮的狀態。

2、好的事物太遙遠,倒不如活在當下

書中還寫到了各位政府及國際機構對窮人進行糧食補貼或者收入補貼的做法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效,最大的原因就是這些機構誤以為窮人是需要食物,但實際上,除了食物,窮人往往寧願把錢花在讓自己舒服的事情上。

比如說,窮人往往節衣縮食,也要為了買一臺電視機;或者將存了很久的錢,一下子花光,就是為了給孩子風風光光辦一場體面的婚禮。而這一切,正是意味著,不管吃飽沒吃飽,窮人也是需要有娛樂需求的。

除了對娛樂有需求,對於窮人而言,他們總是聽到身邊的人說:“你永遠都付不起那個東西,還不如喝杯茶吧。”對於他們而言,要為了一個遙遠的目標去存錢,是在太困難了,因為總是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狀況,例如親友結婚、家人生病,與其進行長遠規劃,倒不如活在當下,追求短期目標,還活得更加輕鬆一點。

娛樂需求、疲於應付各種狀況,這就可以看出,為什麼貧窮的人反而選擇會將金錢放在娛樂的事情上,而不去投資到教育中去。因為貧窮與壓力,影響了他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

3、懶惰與公式化的思考模式:不懂的事情就是錯的

窮人對於自己不瞭解的東西,有著敵意和錯誤的認知。

比如說,窮人之所以不喜歡去醫院,是因為他們覺得醫院靠不住。窮人們對醫院的印象不佳,除了醫院經常毫無理由關閉外,醫生也總是不在崗位上,哪怕在崗位上,醫生也是工作態度隨意散漫。所以他們往往會選擇讓醫生給他們開抗生素,而不是按照醫生的吩咐去進行治療。

在印度,只有3%的人才相信前期要去醫院做檢查,而不少人卻選擇等到健康出了大問題,才肯到醫院去進行治療。對於醫生的預防性建議,他們往往不會相信,而選擇忽視的態度。

書評|直至今日,還有90%的人認為懶惰、愚蠢是貧窮的本質.....

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風雨哈佛路》中,莉斯·默裡和好朋友說想要考取大學的時候,好朋友也是採用冷嘲熱諷的態度,認為去撿垃圾,才是她們往後要走的路,考大學是不可能的時候。幸而,莉斯選擇聽從老師的意見,最後憑藉自己的努力,拿了全額獎學金到哈佛唸書去了。

對於窮人而言,因為貧窮,她們的認知能力有限,導致不願意花時間去接受新的事物,寧願用過往的經驗和簡單的分析,去做決策,如此循環往復,窮人面臨的情況也更加困難了。

二、擺脫窮人困境:與其治標,不如治本

在《貧窮的本質》一書中,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給出2條在本質上幫助窮人擺脫困境的建議:

1、進行合適的教育

針對窮人的錯誤認知,可以給窮人提供正確的信息教育,引導他們作出正確的判斷。例如,教育他們營養的重要性,而不是直接給他們分發糧食;對他們進行健康常識的宣講,而不是直接讓他們去執行。只有從認知上的改變,才能徹底從行動上作出改變。

2、幫助窮人建立信心

對於窮人而言,擁有能夠脫離困境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不但可以激發他們有足夠的動力去做更多的事情,也讓他們可以進行長遠的規劃。

書評|直至今日,還有90%的人認為懶惰、愚蠢是貧窮的本質.....

首先,政府和慈善機構可以適當地助推,給貧困人群提供完善的保障體系,可以從財政補貼入手,或者讓銀行降低取款收費、貸款利率,甚至乎,還能免費給窮人提供保險,以便於他們享有一般人都有的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其次,可以給窮人提供一份有著穩定的收入的工作,讓他們對未來更有把控感。一份好的工作,除了讓他們更容易得到借貸外,還能讓他們從心理上得到解放,讓他們不一定著眼於當下的必需品,同時也可以讓他們考慮到更長遠的事情。

這兩個手段,都是從改變窮人的思維著手,幫助窮人從本質上擺脫貧窮。

三、你我,距離窮人有多遠?

我們比《貧窮的本質》書裡的窮人好在哪裡?大概是有很多東西都是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得到的,比如說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公共設施等等,這些讓我們哪怕沒有很好的規避風險能力,但風險一旦來了,也不會說徹底地難以應對。

另外,不少事物我們是在從小到大就被灌輸了,不需要重新進行教育認知,例如生水不能直接喝,要燒開才能進行飲用。這些對於我們來說,所謂的常識,也讓我們在無形中,遠離了貧窮的陷阱。

但說到長遠規劃,我們當中,又有多少人會控制住自己,放棄一時的慾望,而嚼著苦頭進行長遠規劃?多少人為了買口紅買衣服,而不惜當月光族;父母總是認為身體感覺沒什麼大毛病,沒必要去體檢;不少人迷醉在短暫的快樂中,至於長遠的目標,高遠的規劃,何嘗不是因為太遙遠太困難,就止步於觀念?

那些理所當然對於窮人進行指責的人,有沒有想過,我們到底距離窮人,有多遠?人只有設身處地體會他人的生活,才能有這份的感同身受,曾經高高在上的片面認知,是因為被自己階層呈現的美好,遮掩了雙眼,而無視了下層人民的處境。

我們比窮人好的地方,我們因為有著完善的社會保障,而不用時時刻刻擔心生存的問題,也不必擔心因為自己的錯誤決定,而給家庭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但這一切,對於窮人而言,卻是致命的缺失。

缺乏長遠規劃、對於風險的簡單應對以及缺乏常識,讓窮人在貧窮中無限循環,但這不是窮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社會應該改變的問題。

書評|直至今日,還有90%的人認為懶惰、愚蠢是貧窮的本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