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巨頭的擴張隱憂:半年虧17億,起火“陰影”難滅

電池巨頭的擴張隱憂:半年虧17億,起火“陰影”難滅

​文 ✎ 柯斯

寧德時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竄上動力電池第一的寶座,並將昔日的霸主松下和LG化學遠遠甩在身後。

沉寂幾年的LG化學醒悟過來,迅猛推進搶佔動力電池的產能高地。

2019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白名單”正式取消,LG化學捲土重來,加速“搶食”,試圖趁著汽車電動化的春風,為公司創造一個新的利潤增長點。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電動車在2019年毫無徵兆地墜入寒冬。

LG化學的工廠還沒來得及建成,就迎來了電動車的至暗時刻,產能面臨無法釋放的危險。與此同時,鋰電池技術的安全隱患不時爆出,老牌電池霸主預期的翻身之戰,變得撲朔迷離。

01

爭食中國市場

LG化學來勢洶洶。2019年以來,LG化學在華投資的消息一個接著一個。

10月底,LG化學宣佈,決定向其位於南京的中國子公司樂金化學投資約30億元人民幣,意在擴建汽車電池的生產設施。中國成為其主攻市場。

LG化學追加投資的同時,樂金化學在南京的第二座動力電池工廠建設進入收尾階段。該工廠在2018年10月動工,主要生產動力電池、儲能電池和小型電池,計劃2019年底開始量產,2023年實現全面達產。

LG化學急於擴張產能,是2018年電池訂單急劇增長的緣故。據韓國SNE Research發佈的2018年全球EV動力電池出貨量排名顯示,LG化學動力電池出貨量為7.4GWh,同比增長46.8%。

電池巨頭的擴張隱憂:半年虧17億,起火“陰影”難滅

奧迪曾因LG化學的動力電池供應不足,而不得不將2019年e-tron SUV的全球生產計劃從5.6萬輛下調到4.5萬輛。

奧迪之外,現代集團、沃爾沃、通用、克萊斯勒、雷諾等都是LG化學的客戶。2019年9月,LG化學還接到特斯拉的訂單,計劃通過南京工廠為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供貨。

2015年打入中國市場時,LG還跟上汽集團、中國一汽、長安汽車等成為合作伙伴。

雖然入華時間早,但LG並未佔到便宜,2016年初中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LG化學一直沒能進入動力電池目錄,導致搭載LG化學電池的車企無法拿到新能源汽車補貼,中國的新能源車企紛紛轉向寧德時代、比亞迪等國產電池廠商。

中國電動車銷量持續走高几年裡,LG化學未能分得一杯羹,在中國的電池工廠幾乎陷入停滯狀態,產能擴張計劃更是按下暫停鍵。目前中國新能源補貼政策調整,車企可以不受補貼政策自由選擇電池廠商,LG看到機會,隨即啟動新一輪的擴張計劃。

然而,從投資到工廠建設再到最終投產都需要時間,LG化學只能從長計議,等待產能的爆發。

02

動力電池寒冬

LG化學沒等到電池產能爆發,卻等來了電動車銷量下滑。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往年銷量連續翻番的新能源汽車,已連續3個月下降。9月,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4萬輛和6.3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26.1%和33.1%。

中國在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刺激下,成為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國,國內電動車銷量走低,對全球的電動車企都產生影響,導致車企主動降低電動車產量,動力電池的需求自然隨之降低。

電動車銷量持續下滑的壓力,迅速傳導到上游產業,LG化學亦遭受到重大沖擊,2018年營收利潤猛增的勢頭,在2019年急轉直下。LG化學2019年半年報顯示,電池業務營收不到去年的一半,營業利潤虧損2758億韓元(約合17億人民幣)。

電池巨頭的擴張隱憂:半年虧17億,起火“陰影”難滅

長期以來,電池業務在LG化學公司處在較邊緣的位置,電池部分的營業收入佔總營收的20%以下,直到2018年才迎來爆發,營業收入超過6兆韓元,佔總營收的四分之一。

不過,電池業務並不賺錢,為公司貢獻的利潤比例也不高,2018年達到巔峰對公司的利潤貢獻率也就9.3%,營業利潤為2091億韓元。

縱觀近四年LG化學電池業務的表現,其市場佔有率持續走低,2016年是17.2%,到2019年上半年萎縮到13%。設計產能一直在提高,但產能利用率卻一路下滑,到2019年上半年只有57%,而他的競爭對手寧德時代的產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75%以上。

電池巨頭的擴張隱憂:半年虧17億,起火“陰影”難滅

產能利用率不高的情況下,LG化學仍跟寧德時代一起拼產能,斥巨資投入興建工廠。目前,LG化學擁有韓國、中國、波蘭和美國四處電池工廠。按照規劃,這些工廠到2020年將擁有年產110GWh電池的生產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LG化學的出貨量還不到10GWh,兩年時間產能暴增,又不幸遭遇電動車銷量“寒冬”,勢必會造成產能利用率進一步走低,導致工廠機器閒置,從而進一步侵蝕公司的利潤。

03

起火“陰影”難滅

拋開產能等問題不談,“起火”則是LG化學電池始終無法繞開的安全問題。

當下,市場上主流的動力電池是三元電池,屬於鋰電池技術的一個分支。鋰電池技術原理由美國人提出,索尼率先將這項技術在日本商業化。

韓國緊跟日本開始研發鋰電池技術,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鋰電池領域呈現日韓爭霸的局面。韓國的鋰電池領軍企業便是LG化學,它在2000年左右進入鋰電池領域,其產品最早是用在電子消費品上。

2009年,LG化學與韓國現代起亞合作,首次將自主研發生產的鋰離子電池應用於電動車。

LG化學在發展鋰電池的過程中,一直伴隨著“起火”的風險。2016年8月,LG化學南京工廠電池廠房內起火,消防緊急撲滅後,發現是工廠二三層之間的鋰電池生產設備起火。

同樣運用鋰電池技術的LG化學儲能系統(ESS)起火事故更加頻繁,據韓國媒體統計從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韓國共發生27起ESS火災事故,其中有17起裝置了LG化學生產的鋰電池。

電池巨頭的擴張隱憂:半年虧17億,起火“陰影”難滅

經調查小組調查發現,LG化學2017年初生產的部分電池包發現了翻折和切斷不良、活性物質塗層不良等製造缺陷。

2019年1月,韓國慶尚南道梁山市一個工廠的ESS和全羅北道一座與光伏電站配套的ESS相繼起火,其電池均來自LG化學。受此事影響,LG化學一季度營業利潤同比下降約60%,LG 化學首席運營官(COO)丁豪榮對媒體解釋稱:“電池部門受淡季影響,以及韓國國內ESS火災導致的一次性費用增加而發生虧損,營業利潤對比上季度下降。”

起火之外,LG化學生產的鋰電池亦被哈羅單車質疑。2018年5月,哈羅單車發現平臺批量出現了“幽靈單車”,即單車的位置一直沒有發生移動。到6月,“幽靈單車”的數量增長到數十萬輛。

哈羅技術專家隨機拆開2000輛失聯單車的智能鎖,發現均出現電池故障,電芯的防爆閥被衝開,無法正常工作,該電芯正是由LG化學生產的。哈羅單車找LG化學協商無果後,選擇將其告上法庭。

LG化學鋰電池安全問題尚未有效解決之前,電動車電池市場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特斯拉、蔚來等電動汽車多次發生起火事件,使得消費者對電動車的電池安全越來越看重,車企在選擇電池供應商上要求更加嚴格,同時隨著中國動力電池企業的迅速崛起,給了車企更多的選擇機會。

特斯拉在跟松下、LG化學簽約後,又有意向跟寧德時代達成合作。動力電池不再是賣方市場,車企不用顧及供應量的擔憂,而可以對電池供應商進行挑選。

LG化學一邊瘋狂擴張產能,另一邊鋰電池安全問題卻仍未解決,在激烈的動力電池戰場,是否還能如往日般所向披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