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Libra中國要有“備胎計劃”

討論金融安全,當下已有言必討論Libra的趨勢。這一切都與Facebook有關。Facebook進軍區塊鏈領域本已出人意料,更讓人震驚的是,Facebook還史無前例地發佈了這樣一款劃時代的區塊鏈新產品及其白皮書,宣稱Libra的使命是“建立一套簡單的全球貨幣和金融基礎設施,為數十億人服務”。

有人認為,Libra能夠成為一種超越主權的數字貨幣,將大幅提升全球支付清算效率,進而顛覆現有的貨幣體系。但也有人提出,Libra不僅難以邁過監管這一關,本質上也不是貨幣,想要挑戰乃至顛覆法幣的歷史地位,簡直如同天方夜譚。

這樣的觀點來來回回碰撞了很多回,但誰也說服不了誰。與此同時,美國國會針對Libra問詢召開了聽證會,但他們會毫不設防地讓Libra在本土肆意燃燒嗎?

仔細揣摩聽證會的細節,會發現美國政府和議員躲藏在對Libra稍許“敵意”背後的曖昧態度,他們更多地是在討論,Facebook是否適合演繹發行方這個角色?Libra的金融屬性如何定義?Libra如果橫空出世,該不該戴上美聯儲的緊箍咒?聽證會上,幾乎沒有人直接反對這一“新物種”的出現。

我們在大屏幕上看到的“質詢”,很可能只是美國政府的緩兵之計,意在轉移其他國家的關注。其結果,爭議很可能留於紙面,Libra的放行或許不會有任何阻礙。

不管今天是不是Facebook,這種改變已經到來,區塊鏈技術是真實存在的,從美國到全世界都沒有否認這一點。Libra的出現,只是為有法幣做支撐的“後比特幣時代”打了個頭陣。

美國政府明裡對Libra表現出種種質疑與擔憂,暗中卻可能對其放行,誰敢保證libra出現後不會一馬當先,以“超主權貨幣”的姿態席捲世界各地,滲透全球支付系統,從而讓資本更順暢地迴流美國?Libra項目負責人馬庫斯自己都坦言,Libra作為區塊鏈加密貨幣,儲備金一半是美元,這一拋卻區塊鏈去中心化核心要素的“投誠”,可以幫助美元再添新霸權。

這對中國和其他國家意味著什麼?如果Libra真正落地,不僅既有的國際金融秩序會被擾亂,人民幣國際化也將再添攔路虎。這顯然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

中國金融學會會長、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周小川認為,Libra 的出現可能代表著某種“全球貨幣一體化”的趨勢,“在人民幣本外幣趨同和一體化的進程中,需要考慮這種趨勢對我們的壓力”。中國央行也正在推進數字貨幣的研發,對於努力擴大金融開放,追求人民幣國際化的中國而言,防患於未然是非常必要的,畢竟今後的“貨幣戰爭”,很可能以某種意想不到的形式引爆。

面對libra衝擊波,中國應有自己的“備胎計劃”。Libra的出現,已然宣告“超級主權貨幣”漸行漸近,這對於人民幣顯然構成了超級的不對等,儘快培植出我們自己的數字貨幣,當下已是刻不容緩。

數字貨幣“備胎計劃”的推進,需要監管部門審時度勢、周密佈局。除應積極統籌國有金融的研發力量,還應儘快整合對傳統金融具備強大賦能的科技金融平臺的力量——讓他們儘快參與數字貨幣的研發、管理和流通等環節,共同承擔金融安全保衛戰的重任。

相信憑藉數字經濟尤其是數字支付的普及程度,以及大型科技金融平臺歷年積累且經受考驗的技術厚度,我們完全有能力盡快打造出中國版的數字貨幣備胎,以防患於未然,應對可能出現的Libra衝擊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