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7年曆史,漢口現存最古老的清代石橋保壽橋重出江湖


【形行色攝】據史料,明崇禎八年漢陽府通判袁焻在礄口的長堤街築堤防水,由於築堤取土,挖出的凹陷地帶積水成河,便有了這一條人工河,連通漢水和長江,如玉帶環繞,名為“玉帶河”。

漢口是清代時的“四大名鎮”之一,這玉帶河從礄口一直通往長江,河上曾有30多座橋。唯一保存下來的保壽橋只是其中的一座,如今的六渡橋丶廣益橋等眾多的橋早已不見蹤影,僅僅只保留成了地名。

這玉帶河上的"保壽礄”,始建於康熙初年(1662年左右),原名為:“玉麟橋” 。該橋在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由山陝水煙號商人集資重修。清末民初至新中國成立,玉帶河河道逐漸廢棄填平,很多橋也被拆除,玉帶河上逐步形成民居點。保壽橋因為是保壽巷通往長堤街的一段人行通道,所以保留至今。


1988年12月,經武漢市人民政府批准,保壽橋被確定為市級文保單位。2011年9月,經市委市政府批准,礄口區啟動漢正街銀豐片土地徵收儲備項目,規劃徵收面積101畝。位於漢正街保壽巷38號的保壽橋舊址在銀豐項目內,並隨項目一起進行整體打圍保護。

2019年8月,這座橫跨幾百年,獨立於歲月滄桑的世紀之橋,終於再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357歲保壽橋終於回遷至漢正街原址,今日的保壽橋是以橋樑的形式連接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目前已經有不少市民前來感受老橋新街。

本頭條號為原創攝影圖集,文字介紹來源於網絡,不足之處歡迎大家補充留言。喜歡的朋友幫忙轉發評論,關注@形行色攝,更多武漢城市影像持續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