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为了削减诸侯国,先爆发七国之乱,后实行推恩令,到汉末,诸侯国削减到什么程度?

天外逝鸿


汉朝为了削减诸侯国,真的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历经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几任皇帝才彻底实现解决,而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中的那样只有一个推恩令。


汉高祖时期(变异姓王为同姓王)

刘邦为了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力量,在汉朝初年接连封了七大异姓王,即燕王臧荼(卢绾)、韩王信、赵王张耳、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

为了解决异姓诸侯王问题,刘邦可以说是耗费了他统治时期的大半精力。不过,刘邦既不想像秦朝那样全盘郡县制,更不想如项羽一样全部封王,毕竟他们的最终结局都是一样——失败。所以刘邦在把各异姓诸侯王(长沙王除外,长沙立国45年后无子国除)消灭以后,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以维持统治,即楚王刘交、齐王刘肥 、赵王刘如意、代王刘恒、梁王刘恢、淮阳王刘友、淮南王刘长、燕王刘建和荆王刘贾(吴王刘濞)。九个王当中,刘交是刘邦的亲弟弟,刘贾则是刘邦远房堂兄(后被英布所败,刘邦在原封地加封其二哥刘喜之子刘濞),其余七人都是刘邦的亲儿子。


对比一下,七大异姓王时期,汉郡24,而七国则共计22郡。而十王国(含长沙国)时期,汉郡不过只有15而已,而十国则共计足有38郡之多。虽然异姓的威胁剪除了,但是同姓诸侯王的问题又摆在了汉朝皇帝的面前。


汉文帝时期(齐国一分为七、淮南国一分为三、长沙国除)

虽然说最开始封王,都是刘邦的亲儿子,但是随着不断地世袭,其血缘关系自然不断减弱,亲戚关系自然也就疏远了。所以同姓诸侯国开始逐渐成为汉朝皇帝的威胁。

事实上,因吕后为了打击刘姓而抬高吕氏,到了其统治末期,九个同姓诸侯国已仅剩下吴、齐、楚、代和淮南五国了,而且其中的齐、楚两国也已经没有原来那么大了。但是,汉文帝刚刚即位以后,为了保证同姓诸侯国的利益,这些同姓诸侯国基本上都恢复了原来的封地。与此同时,汉文帝又封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即代王刘武、太原王刘参,梁王刘揖。

在汉文帝统治时期,主要的三个变化如下:

1、齐国一分为七:确切地说是分成了七个诸侯国和一个琅琊郡。

文帝先是奖赏拥立其有功的朱虚侯刘章为城阳王、东牟侯刘兴居为济北王(齐章、刘兴居均为刘邦长子刘肥之子,且城阳、济北均为原齐国封地)。后来济北王刘兴居因谋反而国除,而齐王的爵位传到刘襄的儿子刘则的时候,因无子而国除。汉文帝顺势将齐国剩下的封地又一分为七分给了刘肥还在世的六个儿子以外,又割出琅琊设郡。至此,原齐国分为齐、淄川、济北、济南、胶东、胶西、城阳、琅琊八块,前七个为诸侯国,琅琊为汉郡。

2、淮南国一分为三

汉文帝的唯一还在世的弟弟淮南王刘长于公元前174年谋反自杀,淮南国除。公元前168年,汉文帝又把原淮南国土地封给刘长的三个儿子,即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勃和庐江王刘赐。

3、长沙国除

公元前157年,唯一异姓王长沙王传到吴著,因无子而国除。

至汉文帝统治末期,诸侯国的数量已经多达17个,而汉郡的数量则为24,比高祖末期情况有所好转。


汉景帝时期(大幅度削弱诸侯国权力)

汉景帝先是采用晁错的《削藩策》,先后削减了楚王刘戊的东海郡、赵王刘遂的河间郡、胶西王刘昂的六个县和吴王刘濞的豫章郡、会稽郡。

由于削减幅度过大,引发吴、楚七国之乱。不过,汉景帝却趁着平乱成功的机会,将参与谋反的诸侯国取消,并将其他很多并没有参与谋反的诸侯王改封他地,并趁机减少他们的封地。与此同时,汉景帝还封了他的13个儿子为诸侯王。

至汉景帝统治末期,诸侯国总数达到了25个,而随着汉郡的不断回收和分置,已多达43个之多,汉郡面积已远大于诸侯国封地的面积了。更主要的,汉景帝收回了诸侯国的两大特权,“自置吏”和“田赋税”,一则加强中央控制,再则减少地方税收,可谓一举两得之法,这也为后来汉武帝推行“推恩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汉武帝“推恩令”

“推恩令”即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这可以说是最厉害的阳谋,一方面由于此时的诸侯国已无力反抗,另一方面诸侯国的诸王子们都等着分福利呢,正所谓父传子,天经地义,无从反对。

汉初的诸侯国和汉末的诸侯国的差距真的可以说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单就西汉末年103郡(国)来看,单个诸侯王所拥有的土地也不过一郡之地,然而实际上,此时的诸侯王国封地跟一些大郡是没法比的,甚至连一些人口大县都比不了,何况像汉初那样动辄数个郡之多。汉郡的削弱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与汉初不断地有诸侯王谋反相比,明显从推恩令推行之后开始,已经没有什么诸侯王可以掀起什么风浪了。


当然,一些拿刘秀、刘玄、刘备举例子来说明推恩令强大的朋友,大概是忘了这些人本身就不是嫡长子,就算是没有推恩令,他们也是得不到封地的。


水一白聊历史


汉朝从推恩令开始,积极削弱诸侯国的力量。西汉末年,王莽废除了所有西汉时期册封的王侯,虽然光武帝刘秀继位之后将部分的王侯恢复,但是东汉时期的王侯已经是非常虚弱了。

从《后汉书》看来,章帝所生的八个儿子的后代当中有许多都是因为早夭无子,国除,还有一些是因为犯法被除名。当中,清河献王刘忠在黄巾军起义时期,被国人抓住,汉灵帝体恤他,让他复国,他又做了十三年的王爷,但是因为他的儿子被黄巾军杀死,国家就被废除了。河间王的后裔活的时间比较长,活到了曹魏时期,被降封为崇德侯。总之,就是呈现出一派衰败的景象。

东汉时期,也许是由于王莽对于刘氏宗室的迫害,诺大的刘姓皇族实际上已经开始衰微。而东汉的几个皇帝也没有采取扶持宗室的政策,他们更倚重的是宦官和外戚,致使刘姓皇族的地方力量逐渐被豪强军阀所取代。黄巾军爆发,他们许多刘氏王公都死于战火,能够存活下来的大多都是一些远亲宗室。所以,在东汉末年,刘姓诸侯王国的势力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所谓的荆州刘表。益州刘焉都是西汉鲁恭王的后裔,与东汉皇室的血缘已经非常疏远,其实从血缘上看,他们和刘备其实都差不多。他们得以上位,都是靠的自身的能力。刘表是太学生出身,刘焉历任雒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官,属于地方实力派,血缘已经不起决定性作用了。


经典守望者


楚汉争霸的那些年,刘邦为了能够和项羽分庭抗礼,壮大自己的势力,分封了很多“异性诸侯王”,这些诸侯王手握雄兵,盘踞一方,为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当刘邦称帝后,渐渐感觉这些诸侯王势力过于强大,而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便逐一铲除,然后大肆册封宗室子弟为王,同时在刘邦晚年时期,为了防止自己过世之后,刘氏的力量被外人削弱,又与群臣杀白马立盟,内容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刘邦此举的确巩固了皇家的政权,可是也带来了很多的弊端,这些诸侯国割据一方,自行任命官吏,各自为政。到了汉景帝时期已经成为拖累国家的一大弊病,中央皇权和地方诸侯势力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局面。

引子:下棋引发的血案

吴王刘濞,是汉高祖刘邦的侄子,汉景帝的堂叔,刘濞此人极为剽悍勇猛,在英布谋反之时,年仅20岁的他率军大破敌军,杀得英布丢盔卸甲,为汉王朝立下了大功,于是刘邦就册封他为吴王,属地东南三郡五十三城,定都广陵(今江苏扬州)。

汉文帝时期,吴王太子刘贤入京陪伴太子刘启(汉景帝)玩乐,两个堂兄弟下棋时刘贤与太子斗怒,刘启一气之下随手拿起身边的棋盘重砸刘贤,谁知刘贤这么不禁打,一下子就给打死了,自此,吴王就和皇帝家产生了间隙。

儿子被太子刘启误杀后,吴王从此便不再遵守诸侯对天子的礼节,开始称病不朝,每次都是派使者来,朝廷经过查实,吴王其实并没有什么病,就开始拘押吴国的使者,自此,吴国使者入朝都是“有来无回”,吴王开始惶恐不安,并且心生反叛之心。

吴地盛产铜矿,这吴王刘濞便开始利用手握资源,盗铸铜钱。用金钱招致天下众多的亡命之徒供他所用。同时,吴地靠海,吴王又煮海水为盐,贩卖到全国各地,获利颇丰。吴国所铸钱流通于整个西汉境内。吴国由于经济富足,实力和资本日渐强大,而且吴地境内不征赋钱,因而吴王深深地得到吴地百姓的支持。

导火索:汉景帝采用晁错的《削藩策》

晁错是西汉初期的一位政治家,他学贯古今,深受文、景两帝的器重。景帝前元三年,晁错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巩固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向皇帝上书《削藩策》。

晁错的确是一名有远见且有抱负的大臣,只是做事的方法太过激进,跟春秋战国时期的商鞅有异曲同工之处,是法家思想坚定的执行者。

汉景帝为了汉朝的长治久安,听从了晁错的建议,于是下令开始了“削藩”。

这一政令的实施,使得天下诸侯王都人人自危,吴王刘濞更是害怕,于是他便联络其他诸侯王,以“清君侧,杀晁错”的名义起兵造反,被称为“七国之乱”。

不过“七国之乱”很快就被平息,这次叛乱汉景帝大胜,趁此巩固了皇权,加强了统治,从此诸侯王的势力备受削弱!

推恩令的颁布

汉初经历数次王国之乱后,到汉武帝时期终于得到了终结,为了使诸侯王的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

这一政令的实施,极大地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巩固了皇权,从而进一步完成了“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推恩令”表面上看起来是皇帝优待各皇室宗族,实际上却使得每个封国的面积在一次次推恩的过程中都化整为零,从此再也不足与中央朝廷抗衡。

最终诸侯国越来越小,皇帝的权利得到加强。

汉末诸侯国削减到什么程度?

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初的诸侯王到最后都仅仅保留了爵位,领土几乎忽略不计,尤其是王莽篡汉时期,又大肆杀了一批宗室亲王,宗室的力量最终被外戚所掌握,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也封了一大批宗室诸侯王,也都有自己的领地和军事力量,但是光武帝沿袭了汉武帝推恩令的政策,诸侯王没有形成和中央对抗的实力,要说削弱到什么程度,最好的例子,就是刘备了,到了东汉末年已经靠“织席贩履”为生了。


鸿涵先生为您解读历史,请多多关注。


鸿涵先生


汉武帝时期,经过“文景之治”汉朝的国力已经相当强大了,可是依然有两个不稳定因素存在着。

一是地方诸侯王都有一定的政治与军事实力,严重威胁中央,从汉景帝时期爆发的“七国之乱”来看,地方诸侯王随时都可能出现叛乱;二是匈奴不断地在边境上制造摩擦,三天一小闹,五天一大战,使得汉王朝边境长期不得安宁。



为了避免外敌还未‌进来,而自己内部就先崩溃的局面,汉武帝决心巩固并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汉武帝即位后的第三年冬天,开始实行“推恩令”计划。



关于“推恩令”,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记载:

”主父偃说上(武帝——引者)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 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 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 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中说得就更详细了:

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中写道:“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邪臣计谋为淫乱,大者叛逆,小 者不轨于法,以危其命,殒身亡国。”最严重的是景帝时吴王刘濞起头的“七国之乱”,国家调动大批军队用了三个月的 时间,才把这一场叛乱镇压下去。至汉武帝时,“天子观于上古,然后加惠,使诸侯得推恩分子弟国邑”。由于“推恩令 ”的施行“齐国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三,及天子支庶为王,王子支庶为侯,百有馀焉”。

《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序》中记载:

武帝“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汉书·武帝纪》载:元朔二年,“ 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于是 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

这些史料中说的意思就是:由以前的各诸侯王所管辖的封国在诸侯王死后只由其长子继承王位,现在改为由诸侯王的长子,次子,三子以及更多的儿子共同继承。推恩令规定每个藩王或者诸侯的儿子都有继承封国的权利,名义上看起来是皇帝厚待他们,实际上却使每 个封国的面积都化整为零,渐渐缩小,再也不足与中央朝廷抗衡。



也就是说以后各诸侯国每次在进行权力交替的时候,推恩令让诸侯王将权力和领土分为几个等份,之后再分发给他的儿子们,长此以往,在这个过程中诸侯王的后代们分到的权力和领土都会变得越来越小。这样就再也没有力量跟朝廷对抗,也就进一步实现了中央集权。这也充分反映出了汉武帝的政治才华和政治远见。

至于到汉末,诸侯国被削减到什么程度,还有多少国土和实力,可以看看刘备,作为汉武帝的兄弟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只能在街上卖草鞋了。


木家三少


  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

  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虽然文景两代采取了一定的削藩措施,但是到汉武帝初年,“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谋以逆京师”,严重威胁着汉朝的中央集权。因此公元前127年正月,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推恩令吸取了晁错削藩令引起七国之乱的教训,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余诸子在原封国内封侯,新封侯国不再受王国管辖,直接由各郡来管理,地位相当于县。这使得诸侯王国名义上没有进行任何的削蕃,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导致封国越分越小,势力大为削弱,从此“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十余里”。

  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 允许诸侯王推“私恩”把王国土地的一部分分给子弟为列侯,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推恩令下后,王国纷请分邑子弟,“于是藩国始分,而子弟毕侯矣。”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武帝以后,王国辖地不过数县,其地位相当于郡。这样,诸侯王强大难制的问题,就进一步解决了。

至于到什么程度,可以参考三国刘皇叔家被消到卖草鞋度日


诸葛有财


看看刘备就知道了,到汉末这些诸侯王的子孙大多都已经成了白丁了。

不过不得不说这招很妙,自古多少王朝在倾覆之时子孙被灭族,刘汉靠着这招令子孙繁衍昌盛,现在很多姓刘的都是刘邦的子孙。


走耳小学生


汉末,刘备不是都卖鞋为生了吗?

这还是有理想有抱负的好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