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高氣盛的獨孤皇后,因何而逝?

在開皇20年10月,.隋文帝在獨孤皇后主張下,將太子楊勇貶為庶人,罪名為:

“情溺寵愛,失於至理,仁孝無聞,親近小人”。

心高氣盛的獨孤皇后,因何而逝?

一個月後,在獨孤皇后的授意下,晉王楊廣被立為太子。

不過,文帝出於國政之需的考慮,對獨孤皇后嚴治內宮的種種制度表示認可,甚至是服從,但從他內心感受來說,對於這些清規戒律,他早苦惱、厭煩不已了。

開皇21年秋天,獨孤皇后偶染微疾,臥病中宮,隋文帝帶了一個小太監散步來到宮中後花園納涼。繞過鴆鵲樓,穿過臨芳殿,信步走到了仁壽宮,忽然聽到長廊的盡頭響起了清脆的歌聲:

“金井落梧桐,茱萸燒殿紅;君王愛秋色,徘徊仁壽宮。”

“君王愛秋色”一句暗含了文帝專情於已近秋歲之年的獨孤皇后,無復他顧之意。文帝聽了很來興致,循聲尋去,只見一個十七八歲的美貌少女,身著鮮豔秋裝,斜依在廊邊,邊唱邊隨意地卷弄珠簾,好一副閒雅生趣的秋豔圖啊!

這個少女就是舊時叛官尉遲迥的孫女,尉遲迥叛亂被鎮壓之後,他家的女眷被收在後宮作宮女。文帝一下子被她的靈秀活潑吸引住了,長年埋頭於枯燥繁重的國事中,身邊又時時守著一位嚴謹的妻子,文帝多少有些乏味。

心高氣盛的獨孤皇后,因何而逝?

猛一見到活潑可人的尉遲氏,他開始春心復甦,當天夜裡就留宿在仁壽宮,與尉遲氏度過良宵。第二天清晨,隋文帝猛然驚醒,發覺天已大亮,超過了平時上朝的時間,他不忘自己的責任,匆匆起身趕往朝閣。

那邊宮中的獨孤皇后見丈夫整夜未歸,心生疑竇,派了心腹侍女探明瞭緣由,一早便抱病帶著一群宮女趕至仁壽宮。仁壽宮宮女誰也不敢阻攔,只能任皇后以及眾宮女進入內室,一聲令下,纖弱的尉遲氏霎時喪命於亂棍之下。

武德殿上的隋文帝正在處理政事,偶爾也回味昨夜的快活滋味,突然傳來仁壽宮中的噩耗,他頓覺傷心失意之極,“這皇帝當得太窩囊了!”於是,他拂袖而起,騎上一匹駿馬,負氣出走,跑到深山中一所寺廟躲了起來。

眾大臣聞訊急忙尋到寺中,懇請文帝回宮,隋文帝感嘆地說:“朕貴為天子,而不得自由!”他不願回宮,眾大臣一起長跪不起,百般勸慰,文帝只好無奈地隨大臣返回宮中。

隋文帝盛怒之下,本想下詔廢斥獨孤皇后。但是在他回到宮中之後,發現獨孤氏已經跪在那裡數個時辰了,隋文帝想起了夫妻患難之情,又想妻子之舉也是為了輔助自己治國,也就不了了之。

心高氣盛的獨孤皇后,因何而逝?

心高氣盛的獨孤皇后,因病中氣惱,又加上皇帝出走而受驚,小疾釀成了大病,數月之後,怏怏而卒。

獨孤皇后一去世,隋文帝雖然感到失去了一條得力的臂膀,但也覺得是解脫了一種束縛,功成名就、貴擁天下的他,開始盡情享受聲色之娛。

這時,他封陳氏為“宣華夫人”,蔡氏為“容華夫人”。

“宣華夫人”是南朝陳宮留下的美女,丰姿華容,肌膚潤膩,溫柔可人。“容華夫人”來自北方,風流嬌媚,善解人意。

兩位夫人各具風韻,迷得文帝神魂顛倒,日日歡宴,夜夜春宵,欣快地對人誇道:

“朕老矣!情無所適,今得二卿,足為晚景之娛。”

可隋文帝畢竟已是六十開外的人了,哪裡經得起這種極情縱慾的煎熬,不久之後,他就患上了重病,身體虛弱,難以醫治。躺在床榻上,他感慨萬千地對左右道:

“假使皇后在,吾不及此!”

心高氣盛的獨孤皇后,因何而逝?

話語中有感念,有懊悔,更有辛酸,最終他才真正領悟了賢明的獨孤皇后的一片苦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