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雄斌:掌握这两个规律,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投资机会

陈雄斌:掌握这两个规律,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投资机会

踏准市场节点

  就像我们上面所言,一个市场越成熟,其轨迹发展越接近正弦曲线。房市、股市、创业、投资,都是这样。

  每一条曲线都有两个要素,一个是趋势,一个是节点。

  关于趋势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太多,这里就不再多探讨了。实际上,掌握节点比掌握趋势要重要得多,比如房价,都说长期来看是涨的,关键问题是房价的局部会有回落,那就看你对节点的拿捏是否精准。

  下面我们就以房市最近的一个完整周期为例,看看节点是怎么产生 的。

  大家回想一下2015年下半年的经济形势,当时除了刚需族之外,房子基本没有人买。那时流行的是创业,很多人奔赴在创业的最前线。

  2015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之后,有一个词特别得火——去库存。当时二三线城市房子的库存量大得惊人,一些城市的去库存周期甚至达到一百个月。但越是这样,大家越不理会,很多人认为房地产就此歇火了,都在唱衰房地产,这就是所谓的“买涨不买跌”。

  然后政府出台了去库存的政策,开始救市。

  现在来看,“去库存”这个词其实就是上一波楼市火爆的起点,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先是深圳、上海领涨,苏州、南京、厦门、合肥楼市“四小龙”跟上,然后杭州、武汉、广州等城市的楼市都开始大涨……

  这时大家才发现新一轮房价牛市到来了,于是很多人开始去抢房子,这就是2016年年底的情况。这时国家意识到房价的飙升会对实体经济造成伤害,于是在2016年底,同样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又说了一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

  但是这个时候很多人依然扎堆去抢房子,认为抢到就是赚到。直到 2017年底,各地相继出台了极其严厉的调控政策,比如“限购+限贷+限售”。

  但即便是这样,也没有控制住房产的火爆,直到现在各种廉租房、公租房等政策相继出台,阿里、腾讯、京东也都加入了提供租房平台的大军,这一轮调控短期看不会松懈。

  从2018年开始,房地产的火热行情一定会逐渐冷淡,进入一个低潮期。比如现在很多地方的房子销售量已经开始回落,随之而来的就是价格的回调。当然,具体要看区域,但这就是趋势。

  当房子再次出现无人问津的局面之后,一定会再回到2015年底的那种情况,然后开始一个新的周期。

  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房价既不可能无限制下跌,也不可能无止境上涨,而下跌和上涨之间的那个节点和政府的调节有很大关系。具体关系就是——市场的节点一定是紧随着政策出台之后的那么一点点。

  具体这个“一点点”究竟是多少,那就是长期收看《新闻联播》和关注国家动向之后形成的一种敏感度,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比如你在新闻上看到二套房贷的认定标准放宽、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甚至房贷利率也出现折扣的时候,往往就是拐点显现的时候。

  也就是说,虽然房价的涨幅会是像我们开头提到的“波”一样的曲线,但是中国房价整体应该是上面这样迂回增长,每涨一段时间都会下落一点,然后再大涨,所以你一定要瞄准了时间节点,在低谷时期出手,千万不要高位时期接盘。

  房市其实也是中国经济的缩影,看似非常复杂,其实就是一个政策市场而已。其他行业也符合这个变化逻辑。总之就是根据政策调节找准市场“节点”,我们需要明白两点:

  一、政策的出台往往是迟于市场的。

  就是说只有当市场反映出问题的时候,政策才会出台。

  二、政策的调控往往是过犹不及的。

  就是说政府只要出手调节,往往出手都是比较重的,会把市场从一种局面迅速引向另外一种局面。

  还是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当房地产过于萧条时,国家可以通过降息降准、减缓推地节奏、限购宽松,甚至通过减税、买房落户等各种优惠政策把楼市刺激上去。

  当房地产过热,又可以通过限购升级、增多土地供应量、学区房的含金量、提高利率等各种政策工具把楼市的流动性瞬间冻结,使房地产市场的流动性暂时趋缓。

  如果你能拿捏住这两个规律的微妙逻辑,基本上不会错过任何一个投资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