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貝大量死亡變空殼 獐子島海洋牧場再現重大災情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Time:

提示信息

Subtitle/CC

Speed

Quality

Audio Track

SpeedNormal

本報記者 李勇

11月10日,初冬的獐子島雷聲隆隆,急風扯曳著雨絲橫掃而過,海面上浪花滾滾,又是一場“風雨”。11月8日、11月9日連續兩日的抽測,獐子島底播蝦夷扇貝又出現大規模死亡現象,給公司生產經營蒙上一層陰影。

扇貝再現大面積死亡

近兩年,獐子島海洋牧場多次遭災,一直為市場所關注。為了解底播扇貝生長情況,趕上9日一早的抽測船出海,《證券日報》記者在11月8日晚間連續趕路,終於在9日凌晨趕到了島上。

扇贝大量死亡变空壳 獐子岛海洋牧场再现重大灾情

獐子島派考察船到扇貝觀察點

11月9日早上7時40分,記者所在的遼長漁15181號船在47號抽測點位拉起了該船當日抽測的第一網。記者在現場看到,兩個大型網具裡,所捕撈上來的東西僅裝了淺淺的一網底。傾瀉在作業甲板上的,大部分都是白花花的殼,活著的扇貝並不多。死了的扇貝中,許多貝殼裡面還粘連著腐爛的貝肉。

“這都是剛死的,肉還沒爛淨。還有裡面看不到肉,殼還連在一起的也一樣,如果死的時間長了,兩片殼就分開了。”15181號上的趙船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這裡的特點是大汛潮,大深海,死了的貝殼很輕,會變脆,過一段時間,就會破碎掉,隨洋流漂走或被埋在海底,最後連殼都找不到,無影無蹤,就全沒了。”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47號點位拉上來的扇貝尺寸大概有七、八公分,並不大。這些都是2018年10月份、11月份才播的苗,正常要到2020年的這個時候,才到收穫期。不過,海里目前還活著的扇貝能不能捱到明年,並不好說。接連幾個2018年底播點位抽測的結果顯示,這場死亡就像一場“瘟疫”,從東到西,快速波及,且有加速的趨勢。

在47號、48號點位再往東一些的45、46號點位,抽測的情況更不容樂觀。在46號點位拉起的一網中,甚至都撿不出一小筐的活貝。記者所在的15181號船,一盤網拉上來,採捕面積在2.5畝左右,按成年貝算正常的畝產應該在30公斤左右,而當日抽測的情況,47、48號點位好一點,還能有個八、九公斤活貝,45、46號點位只有三、兩公斤,少的甚至不足一公斤,基本就是絕收。

扇贝大量死亡变空壳 獐子岛海洋牧场再现重大灾情

扇貝死亡變成空殼

隨後對2017年底播的75、76號點位抽測情況也不容樂觀。上午11時多,在75號點位,雖然起網的時候,捕撈上來的東西明顯比2018年底播貝要多的多,但倒出來的時候,大部分也都只是空殼。

《證券日報》記者在船上見到,2017年底播貝的外觀尺寸比2018年底播貝明顯要大的多,正常已到收穫期,可以陸續進入採捕。但抽測的結果來看,死亡的情況也很嚴重。

“這些都是錢啊,正常撈出來就可以賣了。”看著成堆的空殼,船上的工作人員無比地心疼。

抽測數據初步確認受災

底播扇貝再次出現大規模死亡,是獐子島此次進行秋季抽測時發現的。

《證券日報》記者瞭解到,從11月7日啟動的2019年底播蝦夷扇貝秋季抽測,共計劃執行海域面積58.4萬畝,其中2017年底播扇貝26萬畝,2018年底播扇貝32.4萬畝。在天氣和海況允許的情況下,最快三天到五天就可以全部完成。

為了更加全面準確地掌握情況,獐子島今年增加了抽測密度,從往年10000畝一個點位縮減到6000畝一個點位,抽測所涉及的十幾個大的底播片區,共劃分為97個具體的抽測點。

記者從公司瞭解到,在連續兩天的抽測中,發現了扇貝於近期出現大規模死亡的問題。

“烏蟒島海域附近我們正在進行2017年底播貝的正常採捕,並沒有異常情況,畝產都在20公斤到30公斤左右。”對於此次中南部區域在抽測時發現的受災情況,公司的一位高管也感到很詫異和突然。

負責具體抽測任務的一位負責同志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現在出現問題的區域,他們在8月份還進行過摸底,當時的長勢都非常好,真沒想到短短兩個月後,就出現這樣的問題。

11月11日晚間,獐子島發佈風險提示公告,稱截至2019年11月10日,抽測完成的40個點位數據顯示,部分區域死殼比例約佔80%以上,根據已抽測點位的畝產數據彙總,2017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不足2公斤;2018年存量底播蝦夷扇貝平均畝產約3.5公斤,均大幅低於正常約25公斤至30公斤畝產水平,初步判斷已構成重大存貨減值風險。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此次抽測的58.4萬畝已經涵蓋公司目前在養的2017年、2018年底播蝦夷扇貝全部存貨,如若全面受災造成絕收,明年或將無貝可捕。

受災原因尚未確定

那邊的採捕還進行的好好的,這邊抽測的扇貝卻突然出現大規模死亡,到底是什麼引發的風險,公司現在也沒有最終的結論。遼長漁15181號的趙船長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此次出現死亡的海域都是公司傳統的優質底播區,從2004年、2005年開始輪播,產量也一直都很好。

在接連兩次受災後,獐子島已經主動縮減並調整了蝦夷扇貝的底播海域,放棄部分風險複雜區域,近兩年播苗的海域也都是經長期驗證的核心產區,並嚴格進行輪播輪收。記者獲得的一份抽測圖例顯示,公司底播的扇貝區域還被分隔成若干不相鄰區塊,以規避養殖區域集中的風險。

“日常進行生態監測的相關數據,目前來看並沒有特殊和異常的地方,對於此次受災原因,一時還無法準確判斷。”獐子島前述高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從目前的情況看,扇貝的大面積死亡還在持續,但目前監測到的相關數據,的確沒有超出預警的情況。”

對於扇貝突然死亡,公司貝類資源養護事業部的一位人士猜測:“或許是秋冬交接,海里水溫交換比較劇烈,也有可能是一種尚無所知的疫病,但這些都只是猜測,準確的原因還不好判斷。”

《證券日報》記者從獐子島瞭解到,公司已經在第一時間啟動應對措施,包括馬上提取浮標、潛標裡的數據,進行分析。第一批來自相關大學及科研院所的專家已經到過現場,並提取了水樣和死貝樣本進行研究。

“開放水域的海水養殖與其他生物養殖有著很大的區別,不像陸上生物,比如雞可能會有‘禽流感、禽霍亂、大腸桿菌病、雞白痢’等疫病,都有著預防措施,得病後也可以對症採取手段。但海水養殖目前還很難做到。”一位海水養殖專家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扇貝出現死亡,我們現在也只能從外圍因素來找原因,是不是溫度的原因,是不是水質的原因,是不是敵害生物的原因……但海洋生物會不會有什麼傳染性的疫病,我們所做的研究還很有限,並沒有研究透,目前也難有有效的防治手段。”

海水養殖風險不容忽視

“從事海洋產業受所處海域的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影響較大,是高風險與高收益並存的產業。”在風險提示公告中,獐子島表示,“公司的海洋牧場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但目前對於海洋牧場認知的科學性、系統性仍然不足,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提升,雖然公司在開發海洋牧場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示範效果,但仍需在風險防控方面,在海洋生態與生物技術掌控等方面不斷完善和提升。”

回顧歷史,在初期引種成功,並一路高歌猛進地連續擴張之後,獐子島的底播蝦夷扇貝產業也接連遭遇危機。自2014年起,至今短短不到六年時間裡,獐子島的海洋牧場已經三次遭災。2014年公司遭遇北黃海異常冷水團,100餘萬畝海洋牧場絕收,給公司造成巨大損失。隨後公司縮減底播規模,主動放棄部分風險海域,但在2018年初,公司再次發生重大災情,107.16萬畝底播蝦夷扇貝存貨進行核銷處理,24.3萬畝的底播蝦夷扇貝存貨計提跌價準備,隨後公司進一步壓縮了底播面積。算上此次正在發生的災情,獐子島已經連續三次遭災。此外,就在最近的2018年,遼寧沿海的圈養海參也發生過高溫受災的情況,造成大面積絕收,也給廣大養殖戶帶過巨大損失。

在11月9日的抽測現場,記者看到,抽測網採捕上來的生物中,除了扇貝,底棲的安康魚、章魚、海膽、海綿等都很常見,在一個扇貝受災嚴重的抽測點,還隨帶網上一條六七斤重的牙片魚。

有相關專業人士認為,海洋生態是個複雜的系統,近年來獐子島周邊海域的生物多樣性一直很豐富,鮑魚、海膽、海螺及各種魚類的產出也在提升,海洋生態向好,扇貝卻連續遭災,值得認真地去思考。畢竟局部區域的單品類大規模投苗增養殖是一種人工干預的生物學大事件,對地區的生態承載能力,生態系統的平衡或都有影響。雖然公司壓縮了養殖面積,但整體來看,長海縣周邊的扇貝養殖規模仍然很大,整個區域的養殖結構調整,或應該從更科學的角度去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