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財務總監和銷售總監,誰更適合當總經理?

獨思俠


任何問題如果能夠考慮背景為前提條件,回答的時候才能更加準確、更加客觀。財務總監有財務總監的優勢和不足,銷售總監有銷售總監的優勢和不足。所以,在一個公司的不同發展階段,以及不同類型的公司,對於總經理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當然,誰更適合當總經理,都是相對而言,並無絕對範式。

一、創業階段的公司。

一般來講,創業階段你的公司主要的目標是生存,而生存的主要手段和方式就是銷售。對於創業階段的公司而言,銷售的業績決定了公司能否存活,能否發展。銷售總監擔負著銷售的職責和總體的謀劃工作,在這種情況下,銷售總監做總經理相對而言是比較合適的。

二、步入成熟期或穩定期的公司。

如果公司已經經過了創業階段,進入上升期、成熟期和穩定期,這個時候要看公司的戰略規劃是什麼,要看重點工作是什麼,公司更側重於那方面的工作。創業期的公司,一般在財務上都不規範,財務相關的事務上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甚至較大的風險,而公司的業務已經趨於成熟,這個時候或許財務總監做總經理會更符合公司當前的發展。如果創業期,財務相對比較規範,財務風險並不大,規避風險也不是首要任務,或者首要任務是尋找新的業務單元,橫向發展和多元發展成為公司的主要戰略,那麼銷售總監或許就是總經理的最佳人選。

三、金融類型的公司。

金融類的公司側重於資金的管理、投融資等方面的工作,對金融業務的熟悉程度、金融圈的資源更加重要,那麼財務總監或許更加合適做總經理。當然,如果能有一個金融業務比較熟悉,而銷售能力又比較強的人,使這種選擇更加完美。不過,即便是金融類的公司,銷售的職能仍然是極其重要的一項工作,但財務總監對於銷售工作的瞭解極少,完全可以讓銷售總監做總經理,而金融業務的專業則可以配一個財務副手,做金融產品的詮釋,會更加合適。

四、貿易類型的公司。

貿易類型的公司,無疑是把銷售放在第一位的。所以,毫無疑問,銷售總監擔當總經理的職位更加合適。由於貿易類的公司,採購(或者供應鏈)工作是業務的源頭,所以,銷售總監做總經理,還要充分了解採購的渠道、供應商的選擇標準、產品的品質。貿易本身的主線就是銷售工作,財務的職能會隱藏在銷售的後面,所以銷售總監更加適合貿易類型公司的總經理職位。

五、生產類型的公司。

生產型的公司,涉及的工作面和職能面比較廣,從產品的設計、研發、採購、生產、儲運,一直到銷售,無法說哪個環節更加重要,它需要各個環節之間很好地平衡。前段的一切都做得不好,銷售能力再好也無法把產品賣出去;如果前段的工作做得都很到位,到產品的輸出(銷售)遇到問題,則產品就會堆積起來。如果從這樣一個公司的職能來講,其核心就是營銷和創新。而從財務總監和銷售總監的特質來講,財務總監更加“保守”,銷售總監更加“活泛或靈活”,針對營銷和創新,銷售總監或許會更加合適,而且銷售總監更加貼近市場和客戶,明白市場的需求到底在哪裡,能夠前端的研發設計提供寶貴的市場信息。

六、互聯網類型的公司。

互聯網類型的公司,推廣或許是重頭戲,只是它的推廣已經不單單是我們理解的傳統意義上的推廣,它需要更加複雜的營銷組合和更加有效的推廣手段,所以,對營銷和推廣理解更加深刻的銷售總監或許會更加合適總經理這樣的職位。即便是金融類的互聯網公司,營銷也是它的重頭戲,甚至營銷都是用錢砸出來的。所以,一般來講,銷售總監會更加適合互聯網類型公司的總經理職位。

小結:一般意義上來看,財務總監的思維一般更加縝密和傳統,而銷售總監的思維比較活躍,不喜歡守規則,不按常理出牌,而總經理職能的主要特徵又是商業敏感性、膽識、活躍的思維和良好的人際能力,所以,多數情況下,銷售總監成長為總經理的概率和機會更大。只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有少部分的財務總監具備了很多銷售的潛質,也有成為總經理的可能性。不過,具體情況才是選擇財務總監或銷售總監做總經理的唯一條件。


耕然夫


如果是前幾年,這個問題的答案無疑是銷售總監,其實這個習慣是跟一些國際上的外企效仿而來的,但近幾年以互聯網企業為首一大批獨角獸企業的崛起,國內企業開始有了自己的遊戲規則。以往跨國事業企業不是銷售總監就是市場總監上位的傳統離我們越來越遠。


銷售出身的人當總經理,雖然對業務和業績的刺激最直接,但容易忽略戰略層面的佈局,當一些小企業在以業務為導向的前提下發展的時候,銷售出身的高管當總經理是合適的。但如果是已經相對成熟的企業,銷售作為決策人很容易犯一些頭重腳輕的錯誤,可能在方向的選擇上會出現很大問題。


再來說說財務當總經理,好處是能夠很好的把握公司整體的運營和發展,對所有的細節把控會相對到位,因為清楚公司所有需要支出成本的地方,也比較容易控制預算。不好的地方在,是否能夠平衡銷售、市場等部門的協調管理。很可能會出現銷售和市場高管支持不夠的問題。尤其對傳統企業而言,利潤直接來自於銷售和市場,財務高管能都駕馭他們就成了最大的考驗。


那麼近幾年成熟的大公司一般都是由誰來操盤的呢?蘋果公司現任CEO,蒂姆庫克,是原蘋果的COO(首席運營官)。自從喬布斯去世,庫克接任COO以來,一份份漂亮的市場答卷讓人不得不欽佩這位優秀的運營人,他熟知蘋果公司所有的運作流程,從產品的研發、打樣、生產、測試到供應鏈的把控,採購的管控,終端銷售等無不精通。很多人說蘋果近年來缺乏創造性,這一點也許是對的,但沒了喬布斯的蘋果現在卻是歷史上最好的蘋果,庫克知道自己在產品上並非專家,所以把產品的主導權完全交了出去,從產品近年來的發佈會就能看出,庫克早已不是發佈會的主角,但這不妨礙他是一位傑出的管理者。


國內互聯網巨頭近年來都在進行舵手的交接,阿里巴巴馬雲把接力棒交給了職業經理人張勇;騰訊馬化騰把接力棒交給了投行出身的劉熾平;百度李彥宏本身想把接力棒交給行業翹楚陸奇,卻被百度內部的派系鬥爭給扼殺了,現在重新出山的李彥宏也絕不可能把棒子交給百度的二號人物銷售出身的向海龍。


現在越大的公司越明白,不會把一號管理權限交到銷售手中,原因除了上述的那些,最關鍵的自然就是格局問題。管理經驗和全局視角對大企業的決策在這個瞬息萬變的市場越來越重要,不緊要懂管理,懂市場、懂投資、懂金融、懂產業鏈似乎才是今天高管人的正確畫像。


未泯雙瞳


這是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雖然兩人都是公司的核心高管,但根據我所接觸他們的經驗,我覺得兩人各有千秋,對於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來說,各有各的優勢。具體如下:

一、財務總監

1.超強的專業現金流管理意識

如各位所知,現金流堪比人體的血液。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來聽個小故事。

假設你是一個酒店的老闆,一個遊客走進酒店訂了個房間,預付房費500元,你用這500元支付了酒店用品批發商的欠款,批發商又給生產商結清了500元欠款,生產商還了原材料供應商的500元,供應商趕緊來酒店把欠你的500元房費還給了你。可就在此時,遊客說房間不合適,拿錢走人了。但是,全部的債務都結清了……
這個過程中有人損失嗎?沒有,反而因為這短暫的1000元流動,讓多方債務全部結清,彼此都恢復了經營活力。這就是現金流的力量。

公司在經營管理當中也是一樣,如何通過短中長期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存貨、庫存等等的平衡,保持公司隨時具備業務開展所必需的現金流量,不但關乎企業發展,有時甚至決定企業生死。

2.成本管理意識

企業只要正常運轉,每天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投入,人力工資、項目費用、市場費用、營銷費用、辦公費用等等,而財務是對這些費用最敏感的,也是最關心這些費用的投入產出比的。由財務總監來擔任總經理,可以讓每一筆錢都充分發揮它的價值,提升企業資金的使用效率。

3.經營意識

追根溯源,企業存在的本質就是為了追求利潤。如何在收入和成本端做好充分的權衡,是實現利潤最大化的關鍵。而財務總監具有先天的優勢,畢竟,小到一個具體的項目,大到一個小組、部門、中心,乃至整個公司的收支,在他心裡都有一本賬。

二、銷售總監

1.開拓意識

既然是銷售總監,作為公司價值創造的火車頭,都有著強烈的市場開拓意識,敢打敢拼,敢於用大手筆的投入去攫取更大化的市場份額和收入。

2.目標、市場導向

強烈的目標、市場導向。銷售總監的特質就是領任務,達目標。他們從不困惑或糾結於過程中的艱難險阻,而是抱著必勝的信念去向一個又一個市場目標發起衝擊,且總能找到合適的達成目標的路徑。

3.以客戶為中心

無論是物理距離上還是心裡距離上,銷售總監都是離客戶最近的人。他們能敏銳感知客戶的所思所想及其態度、行為變化,這些一線的市場信息是公司制定戰略決策,進行市場部署、產品開發的關鍵。從這個角度來講,銷售總監的影響力不可小覷。

綜上,我認為財務總監如果擔任總經理,更為適合已經處於成熟期、穩定期的企業,以提升企業的經營效率和管理規範度;而銷售總監如果擔任總經理,則比較匹配創業期、成長期的企業,以客戶為中心,快速完成市場份額的爭奪與新興市場的開拓。

關注我,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上的那些人和事。有關人力資源、職場社交、職業發展的問題歡迎隨時交流,共同進步。

職場百態1020


銷售總監。


財務總監是風險思維,銷售總監是業務思維,兩者比起來做企業更需要銷售總監這樣的業務思維的人。

企業裡的財務總監管理權責範圍包括資金管理、預算管理、投融資、成本費用管理、投資收益等等,而這些工作的出發點都是規避企業經營過程中的風險、避免資金問題、改善成本提高利潤。很多企業內部費用報銷、預算編制等等都是非常嚴控、嚴謹管理的,這就是財務總監的的一種通識也是他們這個領域的共性的能力要求。

當把財務總監放到企業更高的位置——總經理崗位,財務總監則會對於很多業務的投資更為謹慎、業務開展管理上更為嚴格,這對於業務來講風險會降到最低,但是卻加大了管理流程及時間的長度,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更容易錯失機會。

而銷售總監則相反。在很多企業都出現過銷售經理、銷售總監為了達成公司業務而違反公司的管理機制的情形,比如串貨、比如費用超標、比如先斬後奏等等,這些的出發點都是因為便於業務開展、便於銷售、便於市場搶奪,雖然風險大,但是勝在靈活、快速、產品銷售為目標。

對於一個企業來說,其存在的意義不是為了規避風險,而是為了做大做強,要做大做強就需要提高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所以對比起來銷售總監更適合做企業的總經理。

當然,小孩子才做選擇,成年人都要。企業最優的配置一定是理性的人和感性的人配對、風險與收益共存、財務總監和銷售總監高度的協同。

以上觀點,請參考。 還請不吝點贊關注,給你更多職場方法論。

職場教練李麟,十四年人力資源老司機,生涯諮詢師、管理諮詢師,職業伴侶,用過都說好。

職場教練李麟


打天下要銷售總監,守江山要財務總監。當然,能做到這兩個位置的都有兩把刷子,應該說都是公司的核心部門。

銷售總監開拓新市場,以市場為導向,指導開發新產品,這方面是強項。而財務總監應該說是現代企業治理的一個重要標誌。因為現代企業競爭異常激烈,運營管理要非常規範化,財務總監在公司整體精細化運營方面強於銷售總監太多,而且財務總監在投資方面也更為擅長。

其實,能做到總監的話各個職能大多都懂一點,比如銷售總監也要管部門財務、甚至每個大區的收支情況,但是不可能有財務總監那麼多經驗,能通過更多數據指標看出經營中的問題。財務總監也懂市場,通過各個市場和渠道的財務情況,洞察市場運營問題和機會,但是沒有銷售總監那種直覺,因為數字是死的,每個人面對同一系列數字和指標可以得出不同不同的結論。

很多初創公司一般是銷售總監做CEO,比如早期格力的董明珠,一直做到現在,格力也是做到了空調品類老大,因為相對而言,這種產品要比較注重技術和質量,以及市場競爭判斷。而很多上市公司很多都是CFO出身,比如阿里巴巴CEO張勇,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進入阿里巴巴的時候是擔任淘寶網的首席財務官,因為阿里巴巴的業務比較多元化,而且現在已經做到了比較穩定的規模。

所以,每個時期用什麼人,要根據產品生命週期和市場競爭情況

當行業格局比較穩定,市場趨於成熟,這個是選擇財務總監,主要目的是降低運營成本,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當行業剛剛興起或者公司處於初創階段,要搶競爭對手的市場,或者開發新興市場,這個時候銷售總監比較合適,因為有更強的開拓能力。這個時候應選擇銷售總監作為CEO,因為市場商機轉瞬即逝,不可能事事請示,而要當機立斷!

當行業屬於夕陽行業,產品處於衰退期,這個時候選擇銷售總監,儘快推出新產品或者抓緊銷售倉庫剩餘的產品,推出獲利。


上木木說,創建知行合一品牌資產觀,以中國智慧,立品牌正見,讓懂品牌的人真正強起來!


上木木說


美國權威諮詢公司麥肯錫曾經做過一項調查:英美20%左右的CEO都成有過任職CFO的經歷。英國知名雜誌《財務總監》也曾公佈數字,在財富100強企業的CEO中,有20%出任過CFO或者類似職位。

優酷土豆(現改名合一集團)CEO,前搜狐CFO:古永鏘

阿里巴巴CEO,前盛大CFO、淘寶網CFO:張勇(逍遙子)。張勇擁有標準的“財務人背景”,1972年生於上海,畢業於上海財經大學,獲金融學學士學位,中國註冊師會計協會(CPA)的會員。他曾在普華永道做過部門資深經理,並擁有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七年的工作經驗。

新浪CEO、前新浪CFO:曹國偉

百事CEO,前百事CFO:英德拉·努伊(印)

等等,以上這些CEO以前的是CFO出生。各方面磨鍊成CEO。

營銷總監當上CEO的當然也不在少數。

打天下要營銷總監,守江山要財務總監。都是公司核心部門的核心人員。這個其實同公司具體情況和人的能力息息相關。就崗位能力來講,兩個職位水平都相差不多,各有各的優勢,各種能力都相互穿插。

初創公司

初創或者說市場開拓型公司一般是營銷總監做CEO。比如銷售出身的董明珠,一直做到現在,格力最終也做到了國產空調品類老大,因為相對而言,這種產品要比較注重技術和質量,以及市場競爭判斷。

當行業剛剛興起或者公司處於初創階段,要搶競爭對手的市場,或者開發新興市場,這個時候營銷總監比較合適,因為有更強的開拓能力。這個時候應選擇營銷總監作為CEO,因為市場商機轉瞬即逝,不可能事事請示,而要當機立斷!

成熟企業

上市公司或一些陳訴大公司CFO出身當上CEO的比較多。比如阿里巴巴CEO張勇,因為阿里巴巴的業務比較多元化,而且現在已經做到了很大的規模。當行業格局比較穩定,市場趨於成熟,這個是選擇財務總監,主要目的是降低運營成本,尋找新的投資機會。

所以不同企業情況不一樣,真正如果創業公司,肯定是營銷總監一把手更容易成功。成熟企業CFO更安全。


棟選理財


答:這個問題非常有趣。恐怕很多朋友在日常也會給自己提出這樣的問題,或者自己進行觀察。

銷售是公司的利潤中心,所以也是公司比較牛的部門。在他們的看法裡,所有的部門都應該為自己的銷售服務,並讓路。而財務是公司的一道閘。所以一個是希望能天馬行空,無拘無束,拿到單子為大。一個是制定嚴格的財務制度並嚴格執行,扮演一個剎車的角色。很多時候銷售和財務部門都是鬧得不可開交。但是作為公司老總手裡的兩把刀,老總也是左右為難。

有一個有趣的比喻,如果銷售人員的性格行為和老虎類似,那麼財務人員就是貓頭鷹。所以這是兩類不同的人員。

至於說誰可以更適合做總經理。應該說,都可以,也都不可以。開拓能力強之外,還能注意風險控制的人,有領導能力的人,決策能力強的人,才會適合做總經理。懂銷售,知財務,懂管理,瞭解技術的是最合適的。至於總經理是由銷售總監還是財務總監甚至是技術總監,就看後期自己的修煉了。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無憂精英網


對於任CEO,財務總監和銷售總監各有優勢,如果兩者都很優秀,則建議根據企業自身所在行業的成熟度以及競爭情況而定。

如果所在行業已經屬於成熟市場,高度競爭,產品推陳出新的頻率較低,企業自身也是平穩發展,那麼,建議以財務總監任CEO。因為這個階段的發展,主要不是靠開拓市場,而是靠加強內部管理,提升業財融合,通過降本增效提升公司業績,這方面財務總監更熟悉公司業務和財務,更具優勢。

如果所在行業屬於藍海,市場增長力十足,產品更新換代頻率高或者不穩定,企業發展迅猛,那麼,建議銷售總監任CEO,在他的帶領下,迅速開拓和佔領市場。因為這個階段,公司需要快速佔領市場份額,可以通過加強市場營銷,也可以通過爆品的推出來吸引流量,這理論上是銷售總監的強項。

如果所在行業屬於夕陽行業,企業發展緩慢,那麼,這時候需要的是一個具備敏銳發現力,以及有變革勇氣和能力的人做CEO,銷售總監相對更合適,財務總監會更保守一點。但更合適的人可能是研發或者產品總監,如果他們有更好的變革點子的話。

以上供參考。


莫事來嗑


雷哥先說自己的結論:銷售總監更適合當總經理。


之所以有這樣的結論,既來源於本人工作實踐的真實見聞,也有來源於職場上非常有名的現實教訓。不信嗎?那就聽不妨聽聽雷哥說道說道。


——先說說我工作實踐中的真實見聞。

本人所在的公司,是一個規模較大的國企。據我觀察,公司省、市、縣各級分支機構的一把手,基本上90%都是源於市場銷售崗位。哪怕有少數不是從銷售崗位上提拔的,也都是具備市場銷售工作背景的。


對於一個銷售產品的公司而言,市場銷售工作,涉及企業的核心利益,更是涉及企業管理的核心要點。如何做好產品設計、如何做好渠道佈局、如何做到服務支撐,如何做好銷售組織,如何做好廣告宣傳,如何保障收入效益,這些都是市場銷售負責人必須知道,必須掌握的。


而這些工作,也正是一個企業保持發展,賴以生存的最關鍵部分。所以,不熟練掌握市場銷售工作,能夠當上總經理,那是相當艱難的。


——再說說職場上最典型的反面教材。

一個以銷售產品為主的企業,如果掌舵人是一個外行,是一個不懂銷售的人,會將這個企業引向何方,真是會讓你大吃一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柳州兩面針股份有限公司。

兩面針公司,曾經是當時牙膏市場上名副其實的“國產”霸主。但是,就是由於經營不善,2009年之後,兩面針開始步入衰退的下坡路,連續11年虧損。


當時的董事長馬朝梅,就是典型的沒有市場銷售經驗的領導,導致公司不注重牙膏主業,而去搞股票投資、去搞房地產,結果好好的一手牌,被這個毫無日化品銷售經驗的領導,帶到了幾乎奔潰的邊緣。



說了反面例子,不妨再說一個正面例子,那就是珠海格力集團的董明珠董小姐。


董小姐最初就是從最基層銷售工作幹起,由於銷售業績太好,升任格力經營部長,隨後升任總裁,最終成為格力集團的董事長。在董小姐的帶領下,格力集團做得虎虎生威,風生水起,這就是典型的正面例子。


綜合上述,雷哥認為,發展是企業生存的第一要務。一個以銷售產品為主的企業,市場銷售無疑是企業發展的核心任務,沒有發展,企業就不可能生存,沒有市場銷售的有力組織,自然也就沒有了企業的發展。


所以,對於這樣的企業而言,市場銷售絕對是重中之重。而銷售總監或負責銷售工作的領導,一定是這個公司總經理(或者董事長,反正是一把手)的最佳人選。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懇請點個贊,關個注,雷哥感激不盡,並將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和觀點,謝謝!】


雪天驚雷


這是一個經營大於管理,還是管理大於經營的問題!首先拋開銷售總監和財務總監能力差異的問題!先假設這兩個人都是很厲害的牛人,都具備掌控公司的能力。也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因為公司不同的階段面臨的不同的問題,需要作出的彌補就不能一概而論。在某一個階段,公司需要的是持續增長的業務和利潤,此時內部管控與數據分析的作用與貢獻對公司的支撐作用其實是小於市場增長的貢獻,此時的公司需要更懂市場的人主導,顯然,一般情況下,銷售總監較財務更適合帶隊!

而當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公司面臨的內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比如內部機構龐大,外部競爭激烈等各方面因素,此時銷售的增長未必會帶來利潤的同步,甚至有可能銷售越多,虧損越大。而此時,通過財務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就顯得尤為重要。此時顯然是財務更適合掌控公司!因為所有公司存在和發展的目的都是短期,中期及長期的利潤!(有一些公司號稱目的是為人類而奮鬥,試問,沒有持續的利潤,怎能活下去為人類服務?)

當然,無論是當家,都必須俱備相匹配的戰略眼光,不能短視,為了短期的目標而損壞公司發展的長遠利益。任何飲鴆止渴,殺雞取卵的行為都是徒勞的,得不償失!

所以,經營大於管理還是管理大於經營,這是一個永遠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不同的公司需要不同的人。有的公司是懂市場的掌舵,有的是懂財務的掌舵,而有的公司是懂產品的掌舵,都要根據各自公司的實際情況判斷!別人的成功經驗不一定是好的,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

黑貓好還是白貓好?鄧爺爺早就說過了,能抓耗子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