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智謀超絕,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卻為何沒辦法救兒子一命?

范蠡智謀超絕,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卻為何沒辦法救兒子一命?

勾踐

范蠡幫助越王勾踐成功滅吳,報了世仇。這日,越王勾踐選準了黃道吉日,大擺慶功宴。昔日的功臣都歡聚一堂。

筵席散後,范蠡和大臣文種一同回家。由於他們二人私交很好,范蠡就對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大意是說:飛鳥射殺完了,好的弓箭就會被收起來。狡猾的兔子捕完了,獵狗就會被煮掉。越王為人陰險,工於心計。可以與他共患難卻不能同享樂。還是早一點離開這是非之地為好。

文種乍一聽范蠡這種想法,大吃一驚,馬上反駁道:“不可!滅吳雖然成功,但越王的稱霸大業還沒有完成,還需要我們的幫助,豈可此時棄大王而去耶?”

於是留在了朝中。

范蠡智謀超絕,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卻為何沒辦法救兒子一命?

賜劍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范蠡識人是很透徹的,果然沒過多久,勾踐聽信讒言,賜給文種一把過去吳王夫差專用的屬縷劍,說:“你當初給我出了7條計策來對付夫差,現在我只用3條就打敗了他。還剩4條沒用完,你就用這4條計策去地下,為寡人的先王去打敗吳國的先王吧。”

文種不得已自刎而死。

而范蠡呢?慶功宴之後的第二天,他便帶上家眷悄悄地來到齊門,坐上早就等在那裡的阿得大叔的小木船,穿過護城河,轉了一個圈子,直向太湖而去,從此隱姓埋名隱居起來。

范蠡在隱居期間,聞聽了文種的被殺,自己為了保命三次搬遷,並且改名叫鴟夷子皮,開始做起買賣來,沒多久就積累了萬貫家產。

改名換姓後的范蠡最後來到宋國陶邑(今菏澤定陶),在這個居於“天下之中”的宋國最佳經商之地,他的財富增長很快,最後達到富可敵國的地步,於是自號陶朱公。

范蠡在經商實踐中總結出一套完整的經商理論,他的這種經商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被商人尊稱為“商聖”。

范蠡智謀超絕,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卻為何沒辦法救兒子一命?

文種

范蠡有計謀,有財富,能識人,能斷事。但是他卻無法救自己的兒子一命。說起來不禁讓人唏噓。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范蠡膝下有三個兒子。有一年,範二在楚國酒後和人發生爭執,激動之餘誤傷了人命。自古至今都有一句俗語叫“殺人償命”,犯了人命官司的範二被關在楚國的死囚牢裡。

范蠡雖然也知道殺人償命的古訓,但終究是心疼兒子,於是召開家庭會議,研究救人的辦法。

開會時范蠡說了,範二誤傷人命,本不該去救,但父子連心,還是盡人事而聽天命吧。於是他決定讓範三去救他二哥,現在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范蠡的話剛落音,範大馬上提抗議了。他覺得家裡的兄弟間他是老大,理應由他出面去救弟弟,老三還是在家給父親幫忙算了。

范蠡一聽範大的言語,馬上否決道:“辦這件事,你弟弟比你會辦,他去再合適不過了。”

範大聽父親這麼一說,覺得父親輕視自己,犯了犟勁,他打算拼死也要去辦好這件事,好讓父親看看自己的能耐。但范蠡堅決不同意,事情就僵到那裡了。

范蠡智謀超絕,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卻為何沒辦法救兒子一命?

範大

範大一看父親這麼不開面,事後又來央求自己的母親,去給自己求情。並且撂下狠話,父親如果不讓他前去,那麼他還不如自殺算了。

範夫人無奈,只好跟范蠡說讓老大去吧,不讓老大去他就要自殺了,那樣二兒子沒救回來,大兒子卻先沒了。

范蠡此時也沒轍了,只好囑託大兒子,到楚國後先找自己的熟人莊生,給他送千金讓他幫忙。並再三強調,只要送了錢就什麼都別問,什麼都別管,一切依照莊生的意見行事。

看到父親終於同意自己前去了,範大很高興。拿上父親給的千金,自己又拿了500金的私房錢,他覺得要去撈弟弟,自己還是多準備點,以防萬一。

范蠡智謀超絕,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卻為何沒辦法救兒子一命?

楚王

範大向來崇拜父親,所以父親的教導他一直牢記在心。

他趕到楚國去拜訪莊生,卻發現他家徒四壁,衣衫襤褸,境況落魄,和他想象中的莊生簡直是天壤之別。

他雖對這個莊生將信將疑,可是父親識人一向很準,父親交待的肯定沒錯,於是咬牙送了千金給莊生。

莊生收下了錢和信,告訴範大不要逗留,趕緊回家去等消息就是。范蠡的話就是聖旨,範大那是言聽計從的;但莊生的話在他眼裡能有幾多份量?所以送完禮之後沒有走,又開始自己私下活動起來。

範大這時候掏出自己的私房錢,開始結交一些楚國的貴族,想從他們那裡打探一些關於弟弟的消息。

范蠡智謀超絕,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卻為何沒辦法救兒子一命?

莊生

那莊生一向剛正廉潔,深得楚王以及朝野的敬佩。按他素來的為人處世,他本不應該管此事的。

但是老朋友有事求到自己頭上了,莊生這邊至少要給這個情面,不盡力是說不過去的。

其實範大給的那些錢,從他本心來說,他是不要的,但他又懂這些求人辦事的人的心理,你不收禮,對方心裡一點都不託底呢。

因此,這些錢只好先暫時收下,等辦完事以後再把錢退回去算了。

莊生於是前來楚宮,對楚王說:“臣夜觀天象,發現某星晦暗,可能要降災楚王”。

楚王一聽要有災禍降臨了,頓時傻眼了,急切的問他怎麼能消災。

莊生回答說,當然是積德行善最有效果了,比方說大赦天下等等。

楚王一聽此法可以消災,那還猶豫什麼?於是先下令封“三錢之府”,這是過去大赦前慣常的做法。

范蠡智謀超絕,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卻為何沒辦法救兒子一命?

收屍

這幾天範大和楚國貴族的交往也有了成果,在宴請時,楚國的一個官員告訴範大,這兩天楚王要大赦天下了。

得到這個消息後,範大在驛館裡不禁尋思起來,楚王要大赦天下,弟弟過兩天肯定就會無罪釋放。可是自己事先給了莊生千金,這錢豈不是白花了?

越想越覺得窩囊加土鱉。不行,我得把這錢要回來。

第二天一大早範大就來到莊生的宅中。

莊生見到範大,不由得吃驚的問道:“你怎麼還沒走?”

範大告訴莊生,這兩天他也沒閒著,在四處打聽消息呢。昨天終於得到準信了,這兩天楚王就要大赦天下了。話裡話外意思是再也用不著莊生在那裡活動了,並透漏出把錢要回來的意思。

莊生馬上就明白了,直接把錢退給範大。

等範大走後,莊生越想越生氣。本來我就沒想要你的錢,現在你覺得自己能打探消息了,是白求我了?頓時覺得受到羞辱,越想越來氣,於是就出了門。

這回他又進宮對楚王說:“我在街上聽人說,因為鉅富陶朱公的兒子殺人犯事了,重金賄賂了大王左右,才有這次大赦;大王為的是陶朱公的兒子,不是體恤楚國百姓;如此百姓不會感恩大王的恩典的。”

楚王一聽就氣炸了,問那該如何處理。莊生鄭重其事的建議道,不如先將範二斬首之後再大赦其他人,這樣就堵住眾人之口了。

楚王就依莊生的建議,下令把範二斬首,然後再宣佈大赦天下。

范蠡智謀超絕,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他,卻為何沒辦法救兒子一命?

范蠡

範大知道這件事以後,頓時傻眼了。只有僱了一輛車,把二弟的屍體拉回家。

範夫人哭成個淚人,但也無濟於事了。這時候范蠡來寬慰夫人,說出自己的本意來。

“知子莫若父”。原來他不讓範大去救弟弟,是他早就料到這個結果了。老大當初在越國開始就跟他過慣了苦日子,經常食不果腹,富裕後仍很珍惜家中財物,不捨得浪費一絲一毫,派他去,儘管他心疼弟弟,但內心裡對財物肯定會不自覺的斤斤計較,不捨得花錢,所以造成今天的結果。

那老三呢?是家裡頭的老小,被家裡人寵慣了。他從小家境優渥,豐衣足食,不知疾苦,花錢大手大腳。

但要去辦這件事,這方面卻是他的長處,他不會不捨得這千兩黃金,那樣事情就輕鬆辦成了。

但是要不讓老大去,按老大那個犟勁,有可能老二還沒有救出來,他先沒了。沒辦法才讓他去試一試,結果就成了這樣。

范蠡雖然智謀超群,但是遇到這種兩難的死扣,聖人都沒辦法啊!

《史記》漢·司馬遷

《吳越春秋》漢·趙曄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