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導讀:

1、亂世中耀眼的“明星”

2、自信爆棚的業餘中醫

3、任三大醫學院院長,為中醫站臺

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1、身上的標籤

他以一張口、一杆筆,傲立於亂世。

他這樣填寫戶口調查表:職業—聖人;出身—私生子;年齡—萬壽無疆。

他被稱為“瘋子”,他說“古來有大學問成大事業的人,必得有神經病”。

他愛罵人,罵人水平極高,對看不慣的人和事,口誅筆伐從來都不會留情。

他很“邋遢”,不愛洗澡,髒兮兮的衣服,長長的、黑乎乎的指甲,不妨礙他“指點江山”。

他滿腹經綸,是一位通古博今的大學問家、思想家,被尊為“一代大儒”“國學泰斗”,為“清代學術史的押陣大將”(胡適語)。

他是堅韌的革命家,被視為“民國先驅”, 在風起雲湧的亂世,“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 魯迅語)。

他師從古文經學、諸子學和小學等領域的大師,青出於藍勝於藍,卻被老師罵為“不忠不孝,非人類”。

他的弟子眾多,不管是最得意的“三大巨頭”“四大天王”,還是後人列出的“八大弟子”,都是影響中國近代文化響噹噹的人物;此外,還有幾位是中醫界的知名人物。

2、跌宕的一生

生於餘杭書香門第,家中珍藏古書5000多卷。6歲能詩,9歲起隨外祖父習誦四書五經,並“涉獵史傳、瀏覽老莊。”

16歲,他參加童子試,不屑論答“論燦爛之大清國”,據說因為寫下“吾國民眾當務之急乃光復中華”排滿言論,被逐出考場。家人為掩人耳目,以“突發癲癇而棄考”為說辭。

21歲,他入詁經精舍,師從清末樸學大家俞樾,歷7載,學問大進。37歲時,公開發表了一篇《謝本師》,與政治思想不合的老師“反目”。

28歲, 在上海任《時務報》撰述時,與康有為門人發生衝突,被毆打,避走杭州,自辦《經世報》,與《時務報》分庭抗禮。他鄙夷功利、虛偽的“康聖人”之流,譏諷康有為和他的弟子們,是“一群屎克螂在推滾糞球”。

34歲,他在《蘇報》提倡民族革命、謾罵滿清而身陷囹圄三載,也因此將革命之火徹底引爆。

39歲,他在日本東京主持《民報》,因排滿、宣傳革命新思想,二入牢獄,庭審時,辯駁的裁判長理屈詞窮。最終,由魯迅等代交罰金而獲釋。

44歲,婚後不久的他,“以大勳章為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包藏禍心”而遭軟禁,被好吃好喝的伺候了3年。

58歲,脾氣不改,在康有為70歲壽誕,送上一副取自《中庸》《論語》語“國之將亡必(妖孽)”“老而不死是(賊)”的對聯,暗戳戳而又明目張膽的罵康有為是“妖孽”和“賊”。

大革命時期(1924-1927年),他也因為思想壁壘和成見,被一批別有用心的政客所裹挾,被“拖去做反對大革命的炮手”“ 起勁為‘反赤’搖旗吶喊”。

大革命失敗後,他被迫退出政治舞臺,以“中華民國遺民”身份自居,遠離令他失望的現實世界,迴歸到書本的學問中,其中包括了他的業餘愛好——中醫學。

“九一八事變”(1931年),日寇為患,國難當頭之際,他時而會放下書本,為抗日救國奔走呼告。

63歲,一次在燕京大學演講,五大弟子“護法”,陣仗非比尋常:錢玄同負責板書,劉半農負責他滿口的餘杭土話方言的翻譯,黃侃負責倒水,馬裕藻和吳承仕負責回答學生的提問。

3、有趣的逸聞

生活的他有點可愛。

34歲時,上報刊發“徵婚告白”徵婚,列出續娶五條標準,有地域限制卻又開明,言“夫死可嫁,亦可離婚”。他還說過“人之娶妻當飯吃,我之娶妻當藥用。”

44歲時,他續娶民國才女湯國梨,前衛的舉辦了一場西式“文明婚禮”,一時之間,轟動上海。

他與流氓大亨杜月笙交好,杜月笙的名字,也是他給改的。他還給四個女兒起名,章㸚(lǐ)、章叕(zhuó)、章㠭(zhǎn)、章㗊(jí),江湖傳言,這幾個生僻字嚇退了不少青年才俊。

他的逸聞趣事,還有很多……

他的學生陳存仁,寫過一本《閱世品人錄》,曝光了章太炎的不少“料”,以及被困北京時期的84封家書。個人事蹟、人情世故、情感八卦等等,趣事多端,倒是有點像寫小說。

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閱世品人錄》

他“追星”,因為仰慕顧絳(顧炎武)而改名為“絳”,號太炎。

他就是章炳麟(1869 -1936年),世人口中的“太炎先生”。

可他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鄭逸梅在《藝林散葉薈編》中記述說道:“有人問章太炎:你的學問是經學第一,還是史學第一?太炎笑答:都不是,我是醫學第一。”

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1、“三世皆知醫”

章太炎,書香門第出身,祖上又是富甲一方的大戶。即使後來家道中落,也是“瘦死的駱駝”,家境也算殷實,書香未斷。其祖父章鑑(字“聿昭”),妻子生病被庸醫誤診致死,遂發憤讀醫書,小有所成,開始為親友開方看病,效果還不錯,於是慢慢地開始給鄉鄰看病。就像喜歡藏書一樣,對章氏來說,行醫看病不過是業餘愛好而已。到了1860年,太平天國起義,兵連禍結,但凡有點家底或者有投奔去處的老百姓,都在奔走避難。章氏一門也不例外。直到3年後,戰亂平息,才回到餘杭,只是物是人非,家無餘財了。好在章鑑有醫技在身,行醫鄉間就成了主業。

彼時,章太炎的父親章濬(字“輪香”),正值盛年,學問也大,受到了官方的賞識,擔任縣學訓導,一時之間也還算風光。不幸的是,因為與造成“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的知縣劉錫彤過從甚密而被牽連革職,不得不退居鄉里,在為章氏子弟講課的同時也以醫立身。後來的縣誌,言其“長於醫,為人治病輒效”。

似乎是受家庭的薰陶,章太炎也喜歡醫學,特別喜歡收集古代醫籍和古今醫方,也寫過醫學論文,著過醫書,有《霍亂論》和《章太炎醫論》(原名《猝病新論》)出版。個人以為,但凡有著深厚傳統文化根底的人,誰又不會愛上中醫呢?中醫就是中華傳統文化土壤上的一片沃野。

章太炎曾說:“吾家三世皆知醫。”

三世,包括了他自己。

然而,儘管章太炎說在自己的所有學問中“醫學為第一”,為何醫學史上卻沒有他這麼個人物呢?

毋庸諱言,中醫理論水平和醫術差強人意。

他完成了醫學論文六十多篇,他選擇了其中三十八篇,結集出版了他第一部醫學著作叫《時病新論》,後改名為《猝病新論》。一九五八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又加重版,改名為《章太炎醫論》。祖父醫論涉及醫理的商討,醫術的研究,病症的論述,醫籍的考證,凡相脈論氣,溫寒暑溼,皆有講說,參酌科學的眼光,兼融中西之說,融會貫通,有許多獨到之見,將傳統醫學提高到一個新的高度。(《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

“將傳統醫學提高到一個新高度”,話說的似乎有點大。

2、紙上學來終覺淺

有人說章太炎“為親朋治病,常能手到病除”。

有人說他“精於理而疏於術”。

我個人不贊同這兩種說法,不敢恭維章太炎先生的中醫理論水平和治病水準。

不敢妄評先賢,但也不做一個歌頌者。

人無完人,誰也不是全才。

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1)醫術

章太炎,愛讀醫書,喜研醫理,時而會按奈不住給人開方看病,並且愛用經方。那麼,他的醫術水平怎麼樣呢?看幾段文字:

章太炎還是個臨床家,能熟練開出藥方,而且頗有成效,絕對稱得上“儒醫”。他為親朋治病,常能手到病除。孫中山先生為國嘔心瀝血,患了失眠症,太炎先生用礞石滾痰丸治好了他的病。1905年,因為《蘇報》案,青年革命家、著名報人鄒容與太炎先生共同入獄,鄒容患病,章太炎為他搭脈診病,開出藥方,託人從外面買來中藥,為鄒容醫治。1920年,他患黃疸,也是“自治得愈”。當然,作為一位耽於書齋的大學者,時人認為他對於醫學,“精於理而疏於術”,這一點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海派中醫》:238-239.)

祖父(章太炎)喜歡醫學,不僅也鑽研醫術,他雖不是醫生,沒有懸壺,但他會治病,愛為人開方療疾。史書記載過他為鄒容與孫中山都開過處方,他為其他親戚朋友也治過病,他開藥方從不超過八味,一般都在四五種藥而已,常很有效。(《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7.)

1904年,因《蘇報》案,章太炎與鄒容一起被監禁獄中。為鄒容看病,就發生在這個時候。

獄決,容、炳麟皆罰作。西人遇囚無狀,容不平,又啖麥飯不飽,益憤激,內熱溲膏。炳麟謂容日:子素不嗜聲色,又未近女,今不夢寐而髓自出,宜懲忿自攝持。不者,至春當病溫。明年(1905)正月,疾果作,體溫溫不大熱,但欲寐,又懊惱煩悅不得臥。炳麟知其病少陰也,念得中工進黃連阿膠雞子黃湯,病日已矣。則告獄卒長,請自為持脈、疏湯藥,弗許。病四十日,二月二十九日夜半卒於獄中,年二十一矣。(《章太炎年譜長編》:202.)

為鄒容看病開方是事實,但看病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至於給孫中山先生開方,應該是在日本期間,藥吃沒吃都不得而知了。

至於1920年,章太炎自治癒黃疸的事,不敢妄加揣測。但是,這一年他還自己

診斷過“陽明少陽病”,自己開方四五劑沒有療效,後來請來中醫仲右長診治好了,倒是事實。

自知陽明少陽病也,服小柴胡湯四五劑,不應,熱作即憒憒,不可奈何,間以芒硝竄之,微得下,表證不為解,乃遺力延右長至。右長視方曰:不誤。餘曰:苟不誤,何故服四五劑不效?其小柴胡湯加減七方,湯劑最神者也,餘頗為人治疾,諸病在經府表裡者,服此不過二三日而愈。今為己治,乃如啖朽木又不省也。右長視方良久,日:此病挾熱,診脈得陽微結,何乃去黃芩加芍藥?此小誤也。(《章太炎全集》 (第八冊):149.)

《傷寒論》96條小柴胡湯方後加減有言“若腹中痛者,去黃芩,加芍藥三兩”。猜想,章太炎按圖(症)索驥(檢方)所致。按仲右長所診“陽微結”,是“必有表,復有裡”,用小柴胡湯就可以了。他在《醫術平議》裡批判鄭文焯說“按病檢方,而不察起病之本,是亦徒知經方,不知醫經者。誠用其術,懼不可以應變”,卻應在了自己身上。

對於,章太炎的醫術還有一個流傳版本,大概是這樣的:

章太炎認為自己醫術高明,很愛給親朋好友開方看病。但凡見到有誰患牙痛、發胃病什麼的,便主動為人診治開方。他說理說的頭頭是道,但實際效果根本就不行。據說,他用起藥來,動不動就是一兩八錢,因此誰也不敢吃他開的藥。但是,礙於情面,當他問起時,都說吃了他開的藥好的。這樣,章太炎越來越自信。中年以後,自信心更是爆棚。他的孩子生了病,他也不肯去請醫生,一定要自己看。夫人湯國梨深知他的脾氣,表面上讓他開方看病,背地裡卻偷偷另請醫生來治。孩子的病好了,章太炎就以為是自己治好的。如此一來,他更為自得了。他常和人說起,誰誰的病吃了他的方子如何靈驗,聽的人似乎都知道事非如此,但也沒人當面說破。

我個人相信最後一種說法。看到此處的您呢?

說一說另一個根據——醫理未透。

(2)醫理

章太炎通醫理是毋庸置疑的,看過那麼多的書,也寫過不少文章。他對中醫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和《傷寒論》都是下過功夫的,只是還欠點火候。

他在流亡日本期間,為孫中山、黃興開過中藥方,1910年寫過一篇《醫術平議》,但是他對於中醫的關注主要在1924年之後。1924年章太炎撰寫的有關中醫的論著就達到11篇;1925年又有6篇中醫論著;此後,一直到1935年,幾乎每一年都有多少不等的關於中醫的論著問世。他對於中醫的經典著作非常熟悉,尤其推崇《傷寒論》,出口成章。(《中醫近代史話》:26頁.)

但是他學通、學透了嗎?沒有。

儘管章太炎的傳統文化功底很深厚,但是他醫理不精。現代醫學的思維方式和方法還對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使他覺得中醫的理論不科學

,主張廢除陰陽五行之說,摒棄“天人通應”的理論。在他的頭腦中,這些都是雜草、糟粕,太低級了,是會讓別人恥笑的東西。他說“五行、六氣字樣,徒令人厭笑”“通天人、陳五運者,醫之稗荑”。(後來,對六氣又有了新的認識,採取了肯定的態度。說“六氣可憑,五行五運不可據”“不知六氣三候,而欲按病疏方,則人人能為醫矣。此本專門之技,豈文儒氾濫者能襲取。”)

他在1926年的《醫界春秋》發表文章“論五臟附五行無定說”,主張廢除五行。在上海國醫學院任院長時,撰“發凡起例”,說要“一洗陰陽五行之說,欲以科學解釋中醫”。

這是西方來的“賽先生”(SCIENCE)造就的一個時代現象,能有幾人倖免?和我在前面幾篇文章寫到的胡適、魯迅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地方,在於章太炎是中醫愛好者,有著一定的中醫功底。這才更令人感到悲哀。

章太炎先生主張廢除五行,其出發點仍然是以中醫科學化為著眼點,而科學化的標準,是以西醫解剖實證為標準的。這是那個時代最流行的思維方式,即使是主張保存國粹的章太炎也這樣主張,可見中醫學生存的環境已經到了多麼艱難的境地。這就好像棵植物的生命一樣,周圍的環境、氣候、土壤發生了變化,它的未來不是茁壯成長,而是逐漸萎縮,甚至逐步邁向死亡。這是一個時代的悲哀,不是哪一個人的責任。(《中醫近代史話》:29頁.)

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1、三大醫學院院長

1927年12月,中醫界的秦伯未、王一仁、許半龍、嚴蒼山、章次公等7人,在上海創辦了中國醫學院,公推章太炎為首任院長。因為學術主張不同,

徐衡之、章次公、陸淵雷、章巨膺等,在1928年重新創辦了上海國醫學院,同樣推舉太炎為院長。這是當時中國“第一所正式採取現代醫學作為基礎的中醫學校”。

1934年秋,章太炎對上海繁華嘈雜的生活心生厭煩,由上海遷居蘇州,又應邀出任蘇州國醫專科學校名譽校長和國醫研究院院長。太炎先生為蘇州國醫專科學校題寫校訓“誠敬勤樸”,在蘇州國醫研究院醫刊上題詞“取法方東,不震遠西,下問鈴串,不貴儒醫”。

還值得一提的是,蘇州國醫專科學校的房子,還是章太炎以二萬四千元鉅款購得。

垂暮之年,對上海噪雜的寓公生活很不滿,……起遷居蘇州之意,……去蘇州相宅,……當太炎至侍其巷看屋時,一見門面嶄新軒昂,便說;“有樓”,又見後園甚大,便說:“有園”,還見有大朴樹兩株,就說“還有樹”當即以“名園易傳,古木難求”,表示滿意,並謂在前面的廳堂修復後可題名 “雙樹草堂”。結果被要價二萬四千元成交,賣屋者得原價二千四百元,尚有二萬一千六百元全部由中間人朋分。……這樣的房子,當時即使代價為二、三千元,也未必有人問津。這時太炎也知道吃了虧,只是哈哈大笑,結果未曾搬入。這房子以後由上海老中醫惲鐵樵辦了“蘇州國醫專科學校”,太炎為該校名譽校長。(《胡覺民.湯國梨談太炎(續)》:87-88.)

由此可見,章太炎在醫學界的聲望也是很高的。只是,這與他的醫學水平並沒有太大關係,主要是一身的名望所致,也與他的兩個學中醫的學生陳存仁、章次公的參與促成有關。章太炎不缺這些頭銜,他有的只是對中醫的喜愛和想為中醫教育助一份力。

2、為中醫站臺

章太炎雖然學醫不精,但在中西醫論爭、“廢止中醫”案中為中醫站臺。

他說:

中醫迂緩而有神效,其失也糊塗;西醫切實而直速,其失也執著。

道不遠人,以病者之身為宗師;名不苟得,以療者之口為據。

夫中醫不可廢也。然或謂中醫為哲學醫,又以五行為可信。則前者近於辭遁,後者真令人笑耳!

……

然而,令人感慨的是,章太炎的老師俞樾是《廢醫論》(1879年)的作者,是國人主張廢除中醫的鼻祖;提出轟動全國的“廢醫存藥”廢止中醫案的始作俑者餘雲岫,是他的學生。

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在“人民網”看到一篇文章,令人……無語。

後記:

我個人對章太炎先生的學問是十分敬佩的,寫這篇文章是就事論事,不妄評先賢,也不做一個歌頌者。

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章太炎

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扶雅堂

他是國學泰斗、民國先覺,業餘中醫,卻說:我是醫學第一

章太炎故居

參考文獻:

湯志均.章太炎年譜長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

胡覺民.湯國梨談太炎(續)/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編,文史資料選輯(1982年)第3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章太炎.章太炎全集(第八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鄧鐵濤.中醫近代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曹東義. 中醫近代史話,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0.

朱鼎成,李鑫.海派中醫.上海:文匯出版社,2010.

朱德明編. 杭州醫藥文化圖譜. 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3.

姚奠中,黃國炎著,章太炎學術年譜.太原:三晉出版社,2014.

章太炎全集·醫論集.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4.

章念馳.我所知道的祖父章太炎,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