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仲:金融創新必須對數據要存有敬畏心

“金融創新必須要重視風險,對數據要存有敬畏心。”北京金融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範文仲11月10日在第十屆財新峰會上表示,金融科技創新始於數據,興於技術,成於制度。在人類歷史上,金融科技創新從來沒有消除或者減弱風險,而是導致了更大的風險。因此,對數據和信息的合理使用是關鍵。

合理使用需要通過加強制度建設,處理好“四權”和“三性”的關係。範文仲進一步闡述,“四權”就是數據的所有權、使用權、管理權和收益權,這四個權屬要非常明確。“三性”就是使用的便捷性、數據的安全性和主體的隱私性,這三性要做好平衡。

他認為,現在對個人生物特徵的採集和識別,一定要規範,要意識到數據的使用權和所有權是個人,使用個人數據一定要經過授權。數據的管理必須由政府類的公益機構進行,收益分配要非常謹慎,而不是作為商業盈利點。

對於金融治理,範文仲表示,蒐集、處理、應用社會核心經濟資源的平臺,是金融的基礎設施。在金融基礎設施的設計規劃方面,應該由政府來統一進行;在金融基礎設施的建設方面,一定要秉持開放的態度,吸收互聯網企業、Fintech公司等各種各樣的市場化機構一起參與,讓商業和技術企業共同建設金融基礎設施。

而在金融基礎設施的運營方面,他認為,一定要由具有公信力和公益性的機構來運營。這個機構要有三個特點:首先,要道德良好,要有公信力,有社會信任度;其次,風險管理能力很強,風險透明,能夠推動金融基礎設施穩健運營;再次,就是不以賺錢為主要目的,要有社會奉獻精神。最終到金融基礎設施的應用層面,由社會大眾和所有機構共用共享。

此外,範文仲還闡述了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到今天,到底改變了什麼?

在整個金融的發展過程中,金融的基本功能和根本目標從來沒有改變。金融的基本功能包括跨時間、跨空間兩個維度分配社會經濟資源。根本目標是在空間的維度裡促進商品交換,在時間的維度裡提高未來社會產出,包括產品和服務。

他認為,金融科技改變的是服務功能和商業模式,“當前我們處在金融發展的躍遷時期,類似當年的錢莊票號向現代銀行業轉變的類似時期”。

這些變化主要有三個特徵,一是跨空間分配資源更加便捷,表現在商品交換的範圍進一步擴大;二是由於支付技術發展和使用的精確計量,現在變成了使用權的交換,從而帶來了共享經濟的崛起;三是支付功能和形式的變化。

與此同時,在跨時間分配資源方面,金融的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範文仲指出,在未來,普惠金融將是一片藍海。服務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家庭的財富管理需求和個人的生活便利需求這三個方面都將進一步發展。

“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也發生了轉變。”他表示,以前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是分支機構數量、員工數量和資產規模,未來將轉變為獲客能力、瞭解客戶的能力,以及根據客戶需求提供產品的能力。因此,對未來科技發展的洞見和應對這種變化的適應性,將是金融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