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到底有多强?

勇敢的泰迪熊


2006年世界杯,意大利队夺冠含金量,非常高。而那支意大利队,亦给世人留下了三个深刻印象。其一,是由卡纳瓦罗、布冯领衔的意大利队钢铁防线坚不可摧,成为蓝衣军团最终夺取世界杯冠军的最大依仗。其二,是意大利队在那届世界杯赛事中,彰显了坚韧顽强的战斗意志。其三,则是里皮整合球队与调配战术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

首先说说那届世界杯赛的大背景。意大利足坛刚刚经历“电话门”,意大利足球当时处于最低谷。而世界杯开赛前,意大利队亦并不被外界看好,其夺冠热度远远低于巴西队、法国队、阿根廷队、东道主德国队等等。

而在小组赛期间,意大利队的发挥也仅仅算是中规中矩,尤其是1-1平美国队后,意大利队与受罚停赛德罗西一度遭受到国内媒体的质疑与诟病。紧接着,意大利队虽在小组赛末轮战胜捷克队,但内斯塔重伤。可以说,意大利队虽顺利从小组出线,但其仍旧不被外界看好。

但恰恰此时,里皮重新调配了阵容,格罗索与马特拉济“上位”。接下来的淘汰赛,意大利队凭借钢铁防线与犀利的反击,1-0淘汰澳大利亚队,3-0淘汰乌克兰队,顺利闯入世界杯四强。当时,全世界已经见识了意大利队钢铁防线与坚韧顽强。

半决赛中,意大利队遭遇东道主德国队。当时一役,意大利队防线的表现无懈可击,格罗索亦再度立功,帮助意大利队闯入决赛。世界杯决赛的剧情,人们再熟悉不过。齐达内头顶马特拉济染红遭逐,意大利队通过点球大战捧杯。那届世界杯,意大利队7场比赛仅仅丢掉2球(扎卡尔多的乌龙与齐达内的点球),彰显了史诗级的防守能力。同时,意大利队的反击与定位球,亦给全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因扎吉晃倒切赫,皮埃罗反击中闪击东道主德国队,马特拉济决赛中攻入关键头球等等。可以说,06年世界杯,是意大利足球传统的胜利,是卡纳瓦罗、布冯与皮尔洛的胜利,是银狐里皮的胜利。


菱镜头


说起2006年世界杯上夺冠的意大利,大多数人的印象会停留在三个名字上:里皮、卡纳瓦罗和齐达内。里皮时任意大利队主帅,卡纳瓦罗则是那支意大利的后防中坚,齐达内头顶马特拉齐对比赛走势产生了重要影响。



那时的意大利足球正经历着电话门带来的负面影响,整个意大利足坛都陷入了舆论的漩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赛前,并没有多少人看好他们,这也给了他们足够的空间。

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里皮率队低调出征,他们真正做到了上下一心,“救赎”或许是对这支意大利男足的最好评价。以布冯和卡纳瓦罗为代表的后防线真正做到了滴水不漏,而他们的反击和进攻也打的有声有色,这支队伍中我们依然能叫得出名字的依然有很多,而且他们当时都处在巅峰期,这样的一支意大利是可怕的。

这支意大利给人留下的另外一个印象是坚韧。面对意大利足球的丑闻他们选择默默前行,用球场上的表现来实现救赎;在球队陷入困境、在点球大战中他们用坚韧实现了自我超越,个人认为他们是颜值、实力和意志品质这几点结合的最好的一支意大利。


再来重温一下,2006年意大利的23人大名单,每一个都是我们关于足球的回忆:

守门员:布冯、佩鲁济、阿梅利亚

后卫:奥多、扎卡多、马特拉齐、巴扎里、内斯塔、卡纳瓦罗、赞布罗塔、格罗索

中场:卡莫拉内西、加图索、皮尔洛、佩罗塔、德罗西、巴罗内

前锋:托蒂、托尼、吉拉迪诺、因扎吉、皮耶罗、亚昆塔


卡彭卡的绿茵时间


06年世界杯,我刚好大学毕业,我是看着意大利一路兵不血刃的拿到冠军。

我们看看当时夺冠的整容:

门将:布冯

后卫:格罗索 马特拉齐 卡纳瓦罗 赞布罗塔

中场:卡莫拉内西 加图索 皮尔洛 佩罗塔

前腰:托蒂

前锋:托尼

这一届的意大利赛前并不被人看好,阿根廷,德国,西班牙,巴西,英格兰跟被人看好。由于意大利“电话门”事件对国内足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意大利足球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意大利的夺冠,给处在低谷的意大利足球来了一针强心剂。

这届意大利到底有多强,我认为是强在了后防线

门将:布冯

世界最佳门将,没有之一。足坛常青树,06年世界杯正值巅峰,镇守的球门7场比赛仅失两球,一个是队友扎卡尔多的乌龙球,一个是齐祖的勺子点球。


后卫:格罗索 马特拉齐 卡纳瓦罗 赞布罗塔

这条后防线犹如神一般的存在,作为队长的卡纳瓦罗防守滴水不漏,防得各队的世界级前锋丢了自己的射门靴,随后获得那届世界杯的银球奖;

马特拉齐那就是一个争议的存在,决赛送点球后又头球建功扳平比分,最大的争议就是挑衅齐祖使其被红牌罚下。


格罗索,赞布罗塔能上能下,防守积极,多次救险。

不可否认的是意大利的中场也非常强大,加图索,皮尔洛,托蒂,这些都是家喻户晓的世界级中场。


而前锋则是刚夺得意甲金靴的托尼。

其实足球作为一个团队竞技项目,强于06届的02届意大利折戟4强,团队精神,教练的临产指挥,球员的求胜欲,运气都是缺一不可的。


那一抹紫那一缕红


那是顶峰的意大利,那也是电话门爆发时期的意大利国家队,简单地说,那是一支所有人都低估了的球队。大家都认为受到电话门的影响不会有好的成绩,但足球的魅力就在于此,越不被人看好,越有可能出好结果,当然,外围操纵的原因也是必须考虑的。

06年的世界杯,意大利在预选赛中,发挥不稳定,在客场被斯洛文尼亚击败,和挪威、苏格兰打成平局。不过意大利最终还是取得了小组头名,领先第二的挪威5分。球队的关键人物托蒂终于赶在世界杯之前复出。在小组赛中首场比赛2比0击败加纳,让人感到意大利攻势足球的美妙,但是随后狼狈地被美国逼平。德罗西还因为肘击麦克布莱德被停赛四场。不过凭借马特拉奇和英扎吉的进球2比0将捷克斩落马下,使得意大利成功出线。1/8总决赛中,伟大的意大利左后卫格罗索站了出来,他在禁区内被澳大利亚后卫尼尔放倒创造点球,替补上场的托蒂一蹴而就打进制胜一球,意大利涉险过关。而后赞布罗塔为意大利先拔头筹,欧洲金靴托尼则独中两元,意大利平稳晋级四强!半决赛里在加时赛阶段里皮换上前锋皮耶罗和亚昆塔。最终左后卫格罗索再次灵光闪现打入一球,皮耶罗随即打入第二球。意大利再次涉险过关。

终于到了决赛!意大利最终通过点球大战6比4击败法国。第110分钟,齐达内用头部撞击马特拉奇,后者应声倒下,主裁判将法国队长红牌罚下。点球阶段,意大利的五位点球手全部成功,法国的特雷泽盖射失了关键的点球,左后卫格罗索打入制胜点球!

那一届的意大利是真的强,论个人,有皮耶罗,托蒂;论抢点,有吉拉迪诺,因扎吉;站桩还有大托尼,还有一位技术全面,补谁都行的亚昆塔。这样逆天的锋线阵容,既有球星压阵又无短板,足以可见那一届的意大利是有多强!



游戏唠唠嗑


2006世界杯非常经典。德国人高效的赛会组织,确保参赛球队的最高水平发挥,其中又以意大利队的发挥最为极致。


要说那支意大利最强,却也未必。

当届世界杯,夺冠头号热门还是巴西,他们拥有恐怖的4R组合,大罗、小罗、卡卡和阿德里亚诺一字排开。其他球队,如德国、英格兰、法国、西班牙,就和意大利差不多,各有各的问题,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第二梯队。

足球比赛,历来奉行“得防守者得天下”,尤其是世界杯这样的大型杯赛,防守稳固、减少犯错是夺冠的基石。巴西队坏就坏在这里,当时的巴西队中后场已经开始老化,卡福、卡洛斯已经开始显现老态,最终就是卡洛斯的一个疏忽,巴西被法国淘汰出局。


反观意大利队,正好弥补了巴西队的缺陷。布冯、卡纳瓦罗、内斯塔都正值个人巅峰,即便内斯塔受伤,顶替者马特拉齐也在世界Top10水平之列,这条防线中轴非常稳固。

边后卫上,赞布罗塔应是当时攻防最为均衡的球员,且左右都可胜任。中前场,皮尔洛、托蒂是金球奖候选级别选手,托尼、卡莫拉和加图索,也都是意甲豪门铁打主力。

这支意大利还有几个位置存在疑虑,分别是左后卫、中前卫以及中锋,这三个位置又恰好迎来天才横空出世。

左后卫位置,格罗索一鸣惊人,完美填补意大利边路推进空缺;中前卫上,虽然没有大师级人物,也有佩罗塔、德罗西几个实力球员轮番上阵;至于锋线上,虽然皮耶罗、因扎吉、吉拉迪诺等人都不在最佳状态,但是那年意大利却有最强的卢卡-托尼。

那支意大利,未必是星光最璀璨的球队,但的确是攻守最为均衡的球队。


足球大玩家



过去四年似乎难以回首,2002年以一种屈辱的方式遭受淘汰,2004年小组赛就遭遇出局,所幸的是,意大利手下这批70年代的战士们已逐步跨入巅峰,里皮也终于手握意大利国家队的教鞭,他们不仅要给过去四年一个交代,也急于在“电话门事件”之后告诉全世界:意大利足球不会就此沉沦!

意大利在小组赛被分到E组,对手分别是加纳、美国以及捷克队,阵容上相较于2002年产生了不小的变化,除了保留70年代中期出生的9名核心球员,也涌入了扎卡尔多、巴尔扎利、德罗西、吉拉迪诺等80年代新生代球员,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选用了当时巴勒莫三杰之一的格罗索。

彼时格罗索虽然在巴勒莫打上了主力,但几年前还在征战业余联赛,据里皮后来回忆,他当时的首选仍是马尔蒂尼,不过老马已经宣布退出国家队,所以婉拒了这一邀约,除此以外,里皮也对媒体讲述了一个故事:“他曾拜访意大利当地有名的占卜师,占卜师告诉他一定要带上格罗索。”当然,这么扯的故事多半是里皮一个玩笑,总而言之,后来发生的故事成就了里皮、也成就了格罗索本人。

首战加纳,引出了我们故事的第一名主角,也是意大利在本次世界杯的第一个经典画面,皮尔洛接托蒂开出的战术角球后直接在禁区外远射破门,皮球神奇的穿过禁区内足足十几名球员打入死角,随后加纳后卫回传失误,亚昆塔再入一球奠定胜局。

其实当时27岁的皮尔洛还没有被尊称为大师,而正是本届世界杯,当皮尔洛和加图索的组合初登世界杯赛场,再加上托蒂在前场牺牲了自己更多的控球权交给皮尔洛发起策动,皮尔洛完美展现了自己作为组织核心串联全队的作用,长发飘飘、动作优雅,国内媒体精准的捕捉到了皮尔洛的特质,开始给予他中场大师的称号。

第二场对战美国,又是皮尔洛、又是定位球,吉拉迪诺倒地将球顶进,首次进行了他的小提琴演奏表演,不过仅仅5分钟后,彼时刚刚宣布加入米兰的扎卡尔多在禁区内无人干扰的情况下打入一粒乌龙,这粒乌龙也是意大利在本届世界杯总共两粒失球的第一粒,随后,德罗西因肘击红牌下场。

第二场1-1战平美国的比赛对意大利来说是灾难性的一场比赛,除了积分被加纳迫近、德罗西赛后被禁赛足足四场以外,从2004年开始,直至14年后的现在包括未来,意大利开始逐渐显现出锋无力的状态,他们因为在阵地战中无法打开局面和没有一个优秀的终结点,总是在小组赛阶段表现挣扎,反倒是进入淘汰赛以后,面对强队,能进入自己所熟悉的防守反击节奏,从而在反击中形成威胁。而这一场平局,也让当时无数的意迷回忆起两年前的欧洲杯,并为此紧张不已。

末战捷克,在这一场重要的比赛,里皮做出了两项在后来产生重大意义的调整,由于扎卡尔多在上一场比赛的糟糕表现,里皮决定让赞布罗塔打右后卫,左路派上了格罗索,而本场比赛的第18分钟,内斯塔又一次在大赛中遗憾受伤,卡纳瓦罗身边的搭档也因此换成了马特拉齐。

这两项调整在随后的两场比赛充分的体现了意大利在后卫位置上恐怖的板凳深度,先是马特拉齐上场仅仅八分钟就头球攻破对手大门,淘汰赛对战澳大利亚,格罗索在补时阶段造点,帮助托蒂罚入一粒价值千金的点球。也正是在这个时刻,黄健翔不仅给意大利左后卫赋予了一个在中国流传千古的意义,也打开了足球解说的新时代并成功断送了自己的央视职业生涯。当然,这一嗓子唤醒了这场沉闷的比赛、唤醒了打瞌睡的熬夜球迷、更以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唤醒了意大利。

小组赛与捷克的比赛中,还产生了一个意大利和米兰球迷永远不会忘怀的镜头,33岁的因扎吉晃的切赫满地找牙,打进空门的同时,为意大利的小组赛征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当然,这一场比赛还有另外一个意义,这是捷克传奇球星内德维德的告别之战。

与澳大利亚苦苦鏖战至加时的比赛,就仿佛打通了意大利的任督二脉,在与舍甫琴科领衔的乌克兰进行八分之一决赛时,意大利取得三球完胜,赞布罗塔的远射固然精彩,梅开二度的托尼、一个从低级别联赛一路杀至意甲的年度欧洲金靴奖获得者,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回报了里皮的信任,他也用这场比赛告诉世人:高中锋也能有灵巧的盘带!

没错,接下来意大利面对的就是老对手德国了,说到那次交锋,基本上也算是两队在近十年发展的一个节点,即使说回这一场比赛,比赛的激烈程度也并不像比分反映的那般轻松,双方一直鏖战至加时赛,意大利才逐渐占据场上的主动,第116分钟,皮尔洛一脚威胁不大的远射尝试被守门员挡出,比赛看似马上就要进入残酷的点球大战,而意大利抓住了这个角球的机会,格罗索接皮尔洛妙传后不停球直接射门,我至今难以忘记进球的那一刻,格罗索没有兴奋至狂喜、也没有乐极而生悲,他只是无法抑制的摇晃着头在球场狂奔,那是一种恐怕连自己也无法相信的疯狂与美妙。

坐镇主场的德国不愿意接受失败,他们大举压上进攻,却在一次传球中被卡纳瓦罗上抢成功,意大利形成了一次3打3的反击机会,由替补上场的皮耶罗杀死比赛。至此,参加过2002年世界杯的两名前锋因扎吉与皮耶罗,都以替补和老将的身份收获了进球。

2006年这支德国队,同样充满了众多故事色彩,他们是青年军,主教练克林斯曼则是前冠军功勋,在克林斯曼带领的第一届世界杯赛事,他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却错失了总冠军,这一切的经历都像是1986年贝肯鲍尔第一次带领德国队登上世界杯舞台的重现,我们似乎可以预见到,4年后的世界杯将成为克林斯曼的主舞台,然而克林斯曼终究不是贝肯鲍尔,本届赛事结束后,克林斯曼选择了辞职,将教鞭交给了助理教练及好友勒夫的手上,8年后,勒夫不辱使命,再一次重塑了德国足球的辉煌。

1998年世界杯冠军、夺冠大热门法国,他们淘汰了梦幻四重奏的巴西,由齐达内点球杀死了葡萄牙,一切顺风顺水,只要击败这个曾经在2000年欧洲杯决赛被踩在自己脚下的对手,他们就可以完成一次完美的谢幕演出了,而且这是齐达内的世界杯舞台告别战。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双方都没有辜负对手,这一场世界杯决赛,不管过去了多长时间,都有太多可以去回味与铭记的地方。

决赛在德国首都柏林打响,谁也没有预料到故事的节奏会如此之快,开场仅仅五分钟,马特拉齐在禁区内绊倒马卢达,被主裁判罚了点球,齐达内再一次站在了点球点,面对曾经的队友,本届赛事发挥有如天神下凡的布冯,他竟然罚出了一粒勺子点球,皮球淘气的打到横梁内侧,随后弹进球门线内。

法国人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第19分钟,皮尔洛开出的角球由马特拉齐头球攻入法国队的大门,足球场上发生的事情就是这么神奇,仅仅十几分钟,马特拉齐就从意大利的罪人成为了功臣,配上他进球后单手指天,嘴中念念有词的庆祝动作,他向上帝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此后,比赛的节奏忽然慢了下来,双方进入拉锯战,托尼的头球击中横梁,下半场又一次头球入网被判越位,而法国队这边,马卢达和亨利频频带球杀向禁区,对意大利的防线造成杀伤,在常规比赛结束前,里皮用完了所有换人名额,由德罗西换下表现不佳的托蒂、皮耶罗换下卡莫拉内西。

加时赛,法国队加强了进攻,一度在场上形成围攻之势,齐达内差一点再次拯救法国,他近在咫尺的头球被布冯以匪夷所思的反应单掌托出,随后,面对马特拉齐的拉扯与言语上不断的挑衅,齐达内失控了,他狠狠地将马特拉齐顶翻在地,留下的,只是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的悲壮,如果还有什么,就是不知所措的队友与法国队球迷了。

齐达内的下场彻底改变了比赛的局势,法国人已经足够努力,他们顽强的将比赛拖延至点球大战。

点球大战的残酷在这次对决中表露无遗,无论你身处现场亦或是坐在电视机前,你都能从球员与教练严峻的表情中,不自觉的连大气都不敢呼出,只是呆呆的注视着点球点和球门,因为点球,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在意大利由皮尔洛和马特拉齐罚进点球、法国由维尔托德打进第一粒点球后,特雷泽盖登场,这位在加时赛替补登场、曾经在2000年终结意大利梦想的男人,面对队友布冯,将点球罚丢了。此后双方将所有点球罚进,5:3,意大利夺得了大力神杯。

为什么时隔12年,关于意大利那份蓝色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铭刻于我们每一位球迷的心里?是因为那届世界杯的意大利,真的充满着太多的神奇因素,让我们不得不感觉这就是一场美妙的童话故事。

我们不妨重新回顾一下发生在意大利身上的重要事件和数据,世界杯开始前不久,意大利爆发“电话门”事件,警察冲到训练基地找相关球员问话,一度导致外界看衰意大利的世界杯前景。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意大利夺冠后,很多球员在庆祝时散发出的是一种释然的情绪。

托蒂遭遇重伤,匆忙回归国家队,对他的状态造成了影响,我们也可以从本届赛事托蒂的表现波动中看出这一点。

在本届世界杯一共七场比赛,意大利一共只失两球,分别是扎卡尔多的乌龙和齐达内的点球。

托尼、因扎吉、吉拉迪诺、亚昆塔、皮耶罗,意大利带出的五名前锋全部取得了进球。

赞布罗塔、格罗索、马特拉齐、扎卡尔多,一共有四名后卫打入进球。

德罗西、马特拉齐分别在本届赛事完成了救赎,德罗西是禁赛四场后,决赛替补出场,最后在点球大战罚入点球。

布冯赢得最佳门将、卡纳瓦罗获世界杯银球、皮尔洛获世界杯铜球。

以及本届赛事,意大利的大多数进球都来自于定位球。

12年后,意大利60年来第一次缺席了世界杯,很多像我一样的意迷会说:“没有意大利的世界杯就不是完整的世界杯”,还好,还好我们拥有2006年,这一个被影像记载,并且被我们大多数人永远保存的蓝色记忆。

意大利出征2006年大名单:

门将:1布冯(尤文图斯) 12佩鲁奇(拉齐奥) 14阿梅利亚(利沃诺)

后卫:22奥多(拉齐奥) 2扎卡尔多(巴勒莫) 23马特拉齐(国际米兰) 6巴尔扎利(利沃诺) 13内斯塔(AC米兰) 5卡纳瓦罗(尤文图斯) 19赞布罗塔(尤文图斯) 3格罗索(巴勒莫) 中场:16卡莫拉内西(尤文图斯) 8加图索(AC米兰) 21皮尔洛(AC米兰) 20佩罗塔(罗马) 4德罗西(罗马) 17号巴罗内(巴勒莫)前锋:10托蒂(罗马) 9托尼(佛罗伦萨) 11吉拉迪诺(AC米兰) 18因扎吉(AC米兰) 7皮耶罗(尤文图斯) 15亚昆塔(乌迪内斯)


我想打篮球了


2006年,在这个意大利被“电话门”的阴霾所掩盖的夏天,意大利人正在焦虑而又兴奋的等待着德国的召唤。

过去四年似乎难以回首,2002年以一种屈辱的方式遭受淘汰,2004年小组赛就遭遇出局,所幸的是,意大利手下这批70年代的战士们已逐步跨入巅峰,里皮也终于手握意大利国家队的教鞭,他们不仅要给过去四年一个交代,也急于在“电话门事件”之后告诉全世界:意大利足球不会就此沉沦!

意大利在小组赛被分到E组,对手分别是加纳、美国以及捷克队,阵容上相较于2002年产生了不小的变化,除了保留70年代中期出生的9名核心球员,也涌入了扎卡尔多、巴尔扎利、德罗西、吉拉迪诺等80年代新生代球员,其中最大的争议就是选用了当时巴勒莫三杰之一的格罗索。

彼时格罗索虽然在巴勒莫打上了主力,但几年前还在征战业余联赛,据里皮后来回忆,他当时的首选仍是马尔蒂尼,不过老马已经宣布退出国家队,所以婉拒了这一邀约,除此以外,里皮也对媒体讲述了一个故事:“他曾拜访意大利当地有名的占卜师,占卜师告诉他一定要带上格罗索。”当然,这么扯的故事多半是里皮一个玩笑,总而言之,后来发生的故事成就了里皮、也成就了格罗索本人。

首战加纳,引出了我们故事的第一名主角,也是意大利在本次世界杯的第一个经典画面,皮尔洛接托蒂开出的战术角球后直接在禁区外远射破门,皮球神奇的穿过禁区内足足十几名球员打入死角,随后加纳后卫回传失误,亚昆塔再入一球奠定胜局。

其实当时27岁的皮尔洛还没有被尊称为大师,而正是本届世界杯,当皮尔洛和加图索的组合初登世界杯赛场,再加上托蒂在前场牺牲了自己更多的控球权交给皮尔洛发起策动,皮尔洛完美展现了自己作为组织核心串联全队的作用,长发飘飘、动作优雅,国内媒体精准的捕捉到了皮尔洛的特质,开始给予他中场大师的称号。

第二场对战美国,又是皮尔洛、又是定位球,吉拉迪诺倒地将球顶进,首次进行了他的小提琴演奏表演,不过仅仅5分钟后,彼时刚刚宣布加入米兰的扎卡尔多在禁区内无人干扰的情况下打入一粒乌龙,这粒乌龙也是意大利在本届世界杯总共两粒失球的第一粒,随后,德罗西因肘击红牌下场。

第二场1-1战平美国的比赛对意大利来说是灾难性的一场比赛,除了积分被加纳迫近、德罗西赛后被禁赛足足四场以外,从2004年开始,直至14年后的现在包括未来,意大利开始逐渐显现出锋无力的状态,他们因为在阵地战中无法打开局面和没有一个优秀的终结点,总是在小组赛阶段表现挣扎,反倒是进入淘汰赛以后,面对强队,能进入自己所熟悉的防守反击节奏,从而在反击中形成威胁。而这一场平局,也让当时无数的意迷回忆起两年前的欧洲杯,并为此紧张不已。

末战捷克,在这一场重要的比赛,里皮做出了两项在后来产生重大意义的调整,由于扎卡尔多在上一场比赛的糟糕表现,里皮决定让赞布罗塔打右后卫,左路派上了格罗索,而本场比赛的第18分钟,内斯塔又一次在大赛中遗憾受伤,卡纳瓦罗身边的搭档也因此换成了马特拉齐。

这两项调整在随后的两场比赛充分的体现了意大利在后卫位置上恐怖的板凳深度,先是马特拉齐上场仅仅八分钟就头球攻破对手大门,淘汰赛对战澳大利亚,格罗索在补时阶段造点,帮助托蒂罚入一粒价值千金的点球。也正是在这个时刻,黄健翔不仅给意大利左后卫赋予了一个在中国流传千古的意义,也打开了足球解说的新时代并成功断送了自己的央视职业生涯。当然,这一嗓子唤醒了这场沉闷的比赛、唤醒了打瞌睡的熬夜球迷、更以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唤醒了意大利。

小组赛与捷克的比赛中,还产生了一个意大利和米兰球迷永远不会忘怀的镜头,33岁的因扎吉晃的切赫满地找牙,打进空门的同时,为意大利的小组赛征程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当然,这一场比赛还有另外一个意义,这是捷克传奇球星内德维德的告别之战。

与澳大利亚苦苦鏖战至加时的比赛,就仿佛打通了意大利的任督二脉,在与舍甫琴科领衔的乌克兰进行八分之一决赛时,意大利取得三球完胜,赞布罗塔的远射固然精彩,梅开二度的托尼、一个从低级别联赛一路杀至意甲的年度欧洲金靴奖获得者,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回报了里皮的信任,他也用这场比赛告诉世人:高中锋也能有灵巧的盘带!

没错,接下来意大利面对的就是老对手德国了,说到那次交锋,基本上也算是两队在近十年发展的一个节点,即使说回这一场比赛,比赛的激烈程度也并不像比分反映的那般轻松,双方一直鏖战至加时赛,意大利才逐渐占据场上的主动,第116分钟,皮尔洛一脚威胁不大的远射尝试被守门员挡出,比赛看似马上就要进入残酷的点球大战,而意大利抓住了这个角球的机会,格罗索接皮尔洛妙传后不停球直接射门,我至今难以忘记进球的那一刻,格罗索没有兴奋至狂喜、也没有乐极而生悲,他只是无法抑制的摇晃着头在球场狂奔,那是一种恐怕连自己也无法相信的疯狂与美妙。

坐镇主场的德国不愿意接受失败,他们大举压上进攻,却在一次传球中被卡纳瓦罗上抢成功,意大利形成了一次3打3的反击机会,由替补上场的皮耶罗杀死比赛。至此,参加过2002年世界杯的两名前锋因扎吉与皮耶罗,都以替补和老将的身份收获了进球。

2006年这支德国队,同样充满了众多故事色彩,他们是青年军,主教练克林斯曼则是前冠军功勋,在克林斯曼带领的第一届世界杯赛事,他们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却错失了总冠军,这一切的经历都像是1986年贝肯鲍尔第一次带领德国队登上世界杯舞台的重现,我们似乎可以预见到,4年后的世界杯将成为克林斯曼的主舞台,然而克林斯曼终究不是贝肯鲍尔,本届赛事结束后,克林斯曼选择了辞职,将教鞭交给了助理教练及好友勒夫的手上,8年后,勒夫不辱使命,再一次重塑了德国足球的辉煌。

1998年世界杯冠军、夺冠大热门法国,他们淘汰了梦幻四重奏的巴西,由齐达内点球杀死了葡萄牙,一切顺风顺水,只要击败这个曾经在2000年欧洲杯决赛被踩在自己脚下的对手,他们就可以完成一次完美的谢幕演出了,而且这是齐达内的世界杯舞台告别战。

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双方都没有辜负对手,这一场世界杯决赛,不管过去了多长时间,都有太多可以去回味与铭记的地方。

决赛在德国首都柏林打响,谁也没有预料到故事的节奏会如此之快,开场仅仅五分钟,马特拉齐在禁区内绊倒马卢达,被主裁判罚了点球,齐达内再一次站在了点球点,面对曾经的队友,本届赛事发挥有如天神下凡的布冯,他竟然罚出了一粒勺子点球,皮球淘气的打到横梁内侧,随后弹进球门线内。

法国人的喜悦没有持续多久,第19分钟,皮尔洛开出的角球由马特拉齐头球攻入法国队的大门,足球场上发生的事情就是这么神奇,仅仅十几分钟,马特拉齐就从意大利的罪人成为了功臣,配上他进球后单手指天,嘴中念念有词的庆祝动作,他向上帝完成了自己的救赎。

此后,比赛的节奏忽然慢了下来,双方进入拉锯战,托尼的头球击中横梁,下半场又一次头球入网被判越位,而法国队这边,马卢达和亨利频频带球杀向禁区,对意大利的防线造成杀伤,在常规比赛结束前,里皮用完了所有换人名额,由德罗西换下表现不佳的托蒂、皮耶罗换下卡莫拉内西。

加时赛,法国队加强了进攻,一度在场上形成围攻之势,齐达内差一点再次拯救法国,他近在咫尺的头球被布冯以匪夷所思的反应单掌托出,随后,面对马特拉齐的拉扯与言语上不断的挑衅,齐达内失控了,他狠狠地将马特拉齐顶翻在地,留下的,只是与大力神杯擦肩而过的悲壮,如果还有什么,就是不知所措的队友与法国队球迷了。

齐达内的下场彻底改变了比赛的局势,法国人已经足够努力,他们顽强的将比赛拖延至点球大战。

点球大战的残酷在这次对决中表露无遗,无论你身处现场亦或是坐在电视机前,你都能从球员与教练严峻的表情中,不自觉的连大气都不敢呼出,只是呆呆的注视着点球点和球门,因为点球,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在意大利由皮尔洛和马特拉齐罚进点球、法国由维尔托德打进第一粒点球后,特雷泽盖登场,这位在加时赛替补登场、曾经在2000年终结意大利梦想的男人,面对队友布冯,将点球罚丢了。此后双方将所有点球罚进,5:3,意大利夺得了大力神杯。

为什么时隔12年,关于意大利那份蓝色的记忆依然历历在目,铭刻于我们每一位球迷的心里?是因为那届世界杯的意大利,真的充满着太多的神奇因素,让我们不得不感觉这就是一场美妙的童话故事。

我们不妨重新回顾一下发生在意大利身上的重要事件和数据,世界杯开始前不久,意大利爆发“电话门”事件,警察冲到训练基地找相关球员问话,一度导致外界看衰意大利的世界杯前景。从这件事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在意大利夺冠后,很多球员在庆祝时散发出的是一种释然的情绪。

托蒂遭遇重伤,匆忙回归国家队,对他的状态造成了影响,我们也可以从本届赛事托蒂的表现波动中看出这一点。

在本届世界杯一共七场比赛,意大利一共只失两球,分别是扎卡尔多的乌龙和齐达内的点球。

托尼、因扎吉、吉拉迪诺、亚昆塔、皮耶罗,意大利带出的五名前锋全部取得了进球。

赞布罗塔、格罗索、马特拉齐、扎卡尔多,一共有四名后卫打入进球。

德罗西、马特拉齐分别在本届赛事完成了救赎,德罗西是禁赛四场后,决赛替补出场,最后在点球大战罚入点球。

布冯赢得最佳门将、卡纳瓦罗获世界杯银球、皮尔洛获世界杯铜球。

以及本届赛事,意大利的大多数进球都来自于定位球。

12年后,意大利60年来第一次缺席了世界杯,很多像我一样的意迷会说:“没有意大利的世界杯就不是完整的世界杯”,还好,还好我们拥有2006年,这一个被影像记载,并且被我们大多数人永远保存的蓝色记忆。

意大利出征2006年大名单:

门将:1布冯(尤文图斯) 12佩鲁奇(拉齐奥) 14阿梅利亚(利沃诺)

后卫:22奥多(拉齐奥) 2扎卡尔多(巴勒莫) 23马特拉齐(国际米兰) 6巴尔扎利(利沃诺) 13内斯塔(AC米兰) 5卡纳瓦罗(尤文图斯) 19赞布罗塔(尤文图斯) 3格罗索(巴勒莫)

中场:16卡莫拉内西(尤文图斯) 8加图索(AC米兰) 21皮尔洛(AC米兰) 20佩罗塔(罗马) 4德罗西(罗马) 17号巴罗内(巴勒莫)

前锋:10托蒂(罗马) 9托尼(佛罗伦萨) 11吉拉迪诺(AC米兰) 18因扎吉(AC米兰) 7皮耶罗(尤文图斯) 15亚昆塔(乌迪内斯)




Suplex


06世界杯8强,除了乌克兰都是传统强队。应该是近几届世界杯8强里面水平最高的一届了。法国vs巴西,群星闪耀不必多说。葡萄牙vs英格兰两个队从欧洲杯打到世界杯,一模一样的剧情。德国vs阿根廷,话说阿根廷在世界杯最不想碰到的就是德国,还有最讨厌传纸条打小报告的。意大利vs乌克兰,3:0符合两支队伍实力,不过当时乌克兰也是有舍普琴科,季莫什丘克,雷布罗夫,沃罗宁,绍夫科夫斯基这样优秀球员的。

至于半决赛,两场都很经典。齐达内vs菲戈,巴拉克vs皮尔洛。四个大师两两斗法,当时解说就说,双方都随时准备逼抢对方主将。估计这样的四个大师,在当下足球发展中再也难见到了。

决赛,该有的剧情都有了。点球,扳平,加时赛,红牌,点球大战,最为意大利球迷,这样的结局再好不过了。


主主萌


那一年不是意大利有多强,而是有很多球队都很强。

巴西的阵容堪称史上最强,阿根廷是近20年配合最好的次,法国队有齐达内坐镇,葡萄牙是黄金一代最后表演。

应该说那一年也可能是有资格夺冠球队最多的一年,真正的群雄逐鹿,意大利只不过是把握住了机会,加上一点点的运气,成为了最后的胜者,但没必要过分吹捧。那年如果最后夺冠的是法国,德国或者阿根廷,也一样合理。


梅人比你更可爱


意大利是防守反击的代名词。世界上没有其他球队能模仿这种打法。防守上唯一可以竞争的是德国队。

06届意大利的打法就是防守反击,这是所有队员都熟悉的一套打法,得心应手。

三条线简单说一下:

门将就不多说了,布冯可以去竞争历史最佳门将的实力。

06届意大利拥有近20年来最佳的后场四人组,有高度,有速度,有经验,而且团结,最重要的是还能助攻和得分。在久攻不下的淘汰赛最需要的就是边后卫插上和中后卫抢点。

世上最慢的中场组合,皮耶罗换下托蒂后,速度就更慢了,球员完全是靠经验和节奏在踢比赛。06年的托蒂已经不是00年的托蒂了。

托尼是最佳中锋,几乎所有第一点都能争到,能护球,传球,射门,很全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