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被誉为“神童”,半生繁华半世僧,临终偈语,玄机无穷

李叔同名李文涛,字叔同,之后是著名的弘一法师,他的一生风流倜傥过,岁月蹉跎过,终以普度众生结束。李叔同出生在天津故居李宅,这个经营着盐业与银钱业的富豪大家,真正的贵族名门,他的父亲曾是同治进士,后辞官继承家业。

从李叔同出生便于佛有着不可言说的渊源,在他出生之际,一只喜鹊口衔松枝至产房,众人认为这是佛至祥瑞的吉兆,他的家人都是信仰佛教,年幼的李叔同虽不理解却也能通读佛文,心怀虔诚。

李叔同:被誉为“神童”,半生繁华半世僧,临终偈语,玄机无穷

5岁便能念诵《大悲咒》与《往生经》,六岁启蒙教育,八岁通读四书五经,13岁习历朝书法,15岁出口成章,被誉为“神童”,往后半生繁华半世僧,在临终之际偈语:“念佛不忘救国,救国必须念佛”,玄机无穷。

李叔同并非李家嫡子,父亲还在世之时注重对孩子的培养教育,五六岁时李叔同便跟着自己的兄长李文熙学习日常礼仪,通读各家名著;身为兄长的李文熙对弟弟的教育尤为严格,虽压抑儿童天性,却也培养了他后天严肃自律的性格,待他年长时每做一件事必达百分百优秀与兄长的教诲有莫大关系。之后父亲去世,李叔同与母亲的地位越发尴尬,让原本意气风发的少年变得沉默寡言了。

15岁时,李叔同已不似幼时以品读诗词佳文为乐,青春期的叛逆随之席卷,他喜欢上了唱戏,不但常常光顾戏园,还客串某个角色,成了大家眼中玩世不恭的少爷。也是在那遇见了他的初恋——伶人杨翠喜;

李叔同:被誉为“神童”,半生繁华半世僧,临终偈语,玄机无穷

李叔同每天晚上都为她捧场,结束后贴心地送她回家,指导杨翠喜的唱腔身段,久而久之两人走到一起,可惜这个年长他的女子身份卑贱,李叔同的母亲硬是断了两人的联系,而李叔同奉母命结婚后仍念念不忘,魔怔地寻找杨翠喜,只是给了他美好的情爱回忆的女子被卖官家,沉迷纸醉金迷的富裕生活,嫁作商人妇。

李叔同之后醉心学习,成了蔡元培的弟子,谁知学生运动爆发,他为表决心退学后创立“沪学会”,并遇见了名妓李苹香,本以为新的生活将开启,李叔同的母亲却客死他乡,在封建旧时代李家竟不同意母亲入门,伤透了李叔同的心。生活在大富人家,他早已见惯人情冷暖,李叔同仅凭一己之力给了母亲体面的西式葬礼。

李叔同:被誉为“神童”,半生繁华半世僧,临终偈语,玄机无穷

伤心的李叔同请往日本学习音乐美术,艺术世界的富丽堂皇让他流连忘返,暂时忘记伤痛,一心投入学习中,正是这个世人眼中的浪荡才子将话剧与西洋音乐带入中国,回国不久李家突遭破产,原本的奢华生活一去不复返,原本交好的贵族世家翻脸不认人,原本嫉妒李家的人冷嘲热讽,李叔同却活得更通透清澈了。

在红尘万丈、凡尘俗世中飘荡半生,李叔同毅然选择皈依佛门,苦行僧的生活并没有让他放弃,而是对自己的信仰更加坚定,仿若寻得人生归属,生命变得更加有意义了。他后半生为佛家传承做了巨大的贡献,甚至以一己之力渡劫众生,秉着救国救命的想法帮助战乱中的百姓,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不忘写下“悲欣交集”绝笔,从容不迫安排后事离开人间。真可谓有信仰的人永远存活着,无信仰的人哪怕在坐拥富贵权利也只不过飘荡如行死走肉般。

参考文献:

《李叔同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