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三國演義》不僅是一本生動的小說,也是一部形象的歷史和軍事參考書。尤其對於當時戰爭的描寫,頗具特色,令人百讀不厭。它對政治上、軍事上勝敗原因的分析,更是有獨到的見解,給人以深刻的啟迪。清太祖努爾哈赤在少年時代接觸到了《三國演義》,從中學到不少兵法與韜略。此後行軍、打仗都要隨身攜帶, 以備查閱。《三國演義》一書在整個清朝得到了極大規模的推廣,從清太祖努爾哈赤開始,清廷就和這本小說結下了不解之緣。《三國演義》對清帝國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正是由於痴迷於《三國演義》致使道光帝在選擇儲君時犯下了致命錯誤,加速了清帝國崩潰。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一、清帝將《三國演義》中的策略活學活用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皇太極繼位後,面對明軍的攻勢,一邊派人南下與大明王朝議和,一邊採用《三國演義》中“平定蠻夷、鞏固後方”的策略,在自己的後方積極攻打朝鮮,以消除自己的後顧之憂。滿清鐵騎,朝鮮被迫宣佈投降,訂立了對滿清十分有利的和約。

1234年,皇太極在給朝鮮國王的一封信中寫道:"當年黃忠與關羽作戰,黃忠馬 失前蹄墜落在地,關羽並沒有趁機殺掉黃忠,而是讓黃忠換一匹馬再戰。關羽認為乘人之危不是真正的勇猛。"以此旁敲側擊朝鮮國王,要他講信義,不要趁清朝與明朝打仗的時機進攻清朝的後方。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滿清得到了朝鮮經濟上支援,便撕掉議和的面具,親率大軍再次與大明王朝開戰。仿效《三國演義》中的六出祁山,三伐寧遠,最後一舉取得了松錦戰役的全面勝利。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掌權後在對明朝的軍隊的征戰中,便把《三國演義》中的兵法韜略運用得爐火純青,遊刃有餘。細數最成功的範例,莫過於他採用《三國演義》中"群英會蔣幹中計"的計策,實施反間計,讓明朝崇禎皇帝殺了擋在滿清奪取大明萬里江山征程上最大障礙的。一向多疑的崇禎皇帝果然中計,將凌遲處死,使大明王朝驟然失去了中流砥柱。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明朝人羅貫中為了實現國家統一的主弘揚大漢民族美德而寫了一部《三國演義》,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在他身後剛過了二百多年,滿清卻利用他的《三國演義》打下了明朝萬里江山,羅貫中若是有知,一定會感到無盡的遺憾!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二、歷代清帝痴迷《三國演義》,將其作為治國策略的參考書

滿清建國後,歷代清帝對《三國演義》均十分痴迷。順治帝親自主持將《三國演義》譯成滿文。

康熙帝也是十分喜愛《三國演義》。據說有一次他遇到了險情,正在危急時刻,忽然聽得身後有人說:"二弟在此"。他回頭一看,正是關羽,而那險情也一下就消失了。這件事絕對是編造出來的,但從中也可看出他對《三國演義》的重視。

到了乾隆皇帝時,由於他經常打仗,他愛讀《三國演義》, 將領們也把閱讀《三國演義》作為學習古代兵法的捷徑之一。地位低的人通過研究此書求得一官半職,而作官的人則以這本書記敘的方式選拔良將。乾隆時的大將海蘭察原來只是運貨的小夥 計,由於他熟悉《三國演義》中的兵法,並能巧妙地運用於戰鬥 中,因而屢立戰功,被嘉獎為"超勇公"。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三、道光帝仿效曹操選擇接班人,犯下致命錯誤

道光帝臨終時有兩個人符合帝位接班人的條件,即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訢。奕詝雖是皇后所生,但臉上有麻子,顏值為零;腿跛,屬於七級傷殘;文化課屬於學渣範圍;騎射武功僅有縛雞之力。而六阿哥奕訢被稱為"鬼子六",聰明靈敏,容貌俊朗,身體健康,精通三國語言和儒家經典,且精於騎射,屬於時下少女心目中的學霸型帥哥。按照清帝國馬上得天下的慣例和一般人的思維,奕訢應為帝國接班人的不二人選。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奕詝能當上皇帝,與他的師傅杜受田有很大關係,這個人為奕詝出謀劃策,居功甚偉。有很大關係,這個人為奕詝出謀劃策,居功甚偉。杜受田緊緊抓住了道光帝喜好《三國演義》的弱點,仿效曹丕戰勝曹植的策略,使道光帝最終下決心讓奕詝接班。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一是藏拙示仁。有一年春日,道光皇帝領諸皇子往南苑圍獵,考察諸子身手。史書記載"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 杜受田聽說這件事情之後,指導奕詝不發一失,而在道光帝責問時,回答:"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且不欲以弓馬一日之長與諸弟爭高低。"此舉很好地掩飾了奕詝身體懦弱不會騎射的弱點,又被道光帝贊為:"此真帝者之言。"雖然奕訢幾乎箭無虛發,獲禽最多,也未得道光帝讚賞。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二是藏拙示孝。道光皇帝臨死前,又一次將眾皇子叫來,最後考察以立皇儲。杜受田又開始考慮如何應對這個環節了,因為他深知自己這個學生奕詝口才也不咋的,腦子也不靈光,遇到這樣的學生也是前世造了多大的孽了。好在杜老師有《三國演義》這本好參考書。皇帝在病榻上垂詢一些國策,奕訢是條理清晰,口若懸河,那真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絕對是一辯選手。而輪到奕詝上場時,他卻只是跪在地上抽泣流淚,就是一個勁的哭,當然這都是杜老師教給他的。(三國時,曹操南征時,曹植就賣弄文采,寫詩送別,而曹丕就在司馬懿的指導下,只是痛哭流涕以表示悲哀。)道光皇帝又疑惑了,便問他原因,奕詝回答道:"兒臣日夜對上蒼祈禱,惟願皇阿瑪早日康復,此乃國家萬民之幸,兒臣之幸也。" 道光帝果然又是心中大悅,認為這孩子是仁慈孝順,最終堅定了道光傳位的決心。《三國演義》中曹操選擇了曹丕是正確的,道光帝認為他先奕詝也是如曹操一樣。因為奕詝有"德",又仁又孝。道光沒有考慮到的是,曹操的兩個兒子均是有才的,所以曹操重點考慮了"德"。奕詝的才道光沒有考察,而實際上咸豐後來在德的問題上做的也是很不夠的。直接導致了清帝國的滅亡。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奕詝登基後,逐漸養成了三個比于謙還高雅的"愛好","好色、嗜酒和抽鴉片"。他常年蝸居在圓明園,名義上是休養他那柔弱的身體,實際上,純粹是為了方便於淫亂。因為紫禁城裡的耳目眾多,規矩也多,他有點放不開。咸豐的酒量不行,每喝必醉。醉了呢,還要發酒瘋。每當此時,咸豐身邊的太監、宮女就要倒大黴了,無端捱打捱罵,都是家常便飯。清朝的有識之士,都知道鴉片對大清國民的危害。道光年間林則徐,還上演了虎門銷煙的戲碼。可是不爭氣的咸豐皇帝,居然帶頭吸食鴉片。最終,因為私生活的不節制,咸豐皇帝僅僅30歲就一命嗚呼了,沒有留下子嗣,造成了慈禧"垂簾聽政"而加速了清帝國大廈的崩塌。可以說咸豐是將大清帶到溝裡去的第一人。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正是因為道光基於《三國演義》對奕詝的錯誤判斷才導致大清從此走向了衰敗,並且受到了海上列強的欺壓。要是道光帝最後看中的是奕訢的話,按照奕訢成為恭親王后的所作所為,不敢說大清會江山永固,但至少還能延續幾年壽命吧。

一部《三國演義》成就了大清也毀滅了清帝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