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雙十一”兒女忙“剁手”爸媽幫“相親”

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 題:又是一年“雙十一” 兒女忙“剁手” 爸媽幫“相親”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邰思聰 熊琳

又是一年“雙十一”,這一天除了是全民網購的狂歡節日以外,還因“4個1連珠”被網民稱為“光棍節”。2019年“雙十一”前夕,記者來到北京多家公園採訪發現,每逢固定時段,公園的“相親角”便會有諸多老父老母手持子女簡介,期盼“有緣人”,風雨無阻。儘管如此,“付出難有回報”成了父母們共同的“心病”。

為兒女 爸媽“相親角”苦等“緣分”

10日,北京迎來一場雨,氣溫驟降,行人在雨中快速前進。然而,有些人卻成了這場秋雨中的“逆行者”。每週日下午一時,一群不懼嚴寒的父母像往常一樣聚集在中山公園,為兒女尋找“緣分”。

“今天下雨,人少點兒。最多的時候,差不多得有上千人的規模。”在中山公園南門,面對記者的問路,一位常來鍛鍊身體的老人這樣回覆。中山公園“相親角”是市民自發組織的相親活動場所。說是“相親角”,到現場才發現,實際上已成了“相親街”。

11月10日,記者再次來到中山公園,寒風使柳枝隨風搖曳。儘管天氣寒冷,但來替子女相親的父母仍從公園的一頭沿河邊延伸到公園的另一頭,行人緩慢地環顧腳下年輕男女的介紹,生怕錯過“有緣人”,有的父母在風中凍得瑟瑟發抖,但仍在堅守。

“我們呀,沒要求,只要孩子喜歡就行。可就這點,難啊。”“60後”母親劉女士的腳下,擺著好幾張用塑料封好的白紙,上面寫著孩子的年齡、職業、學歷和籍貫。除了為自己女兒“擺攤”以外,她還幫“相親家長群”裡的其他孩子張羅。

“孩子條件不錯,就是找不著合適的,您說有啥道理?”一對來自東北的夫婦和記者聊了起來,自己的女兒今年29歲,碩士學歷,大學教師。從小到大學業、就業都一帆風順,就是在婚戀問題上“卡殼”。

“平時‘死宅’不出去找朋友,好不容易找到了吧,還談‘黃’了。孩子‘不給力’,俺們老兩口也只能自己上了。”這對東北夫妻的“真情獨白”引起周圍不少人的共鳴。

“本來今天想讓孩子也來現場看看,可她說‘雙十一’到了,還得看晚上要‘搶’啥,我們只能自己來了。”旁邊的一位家長抱怨道。

真情堅守,成效幾何?

“我在這兒站了有一年多,電話留了不少,結果還是沒成。”來自北京的肖女士告訴記者,女兒工作穩定,各方面條件也不錯,但不知道為啥,最終和男方見面的機會很少,更別提成功了。“多數男孩父母要了電話卻很少聯繫。作為女方,也不能太積極,總要矜持一些。等著等著就沒啥消息了,所以每週日還得來。”

民政部《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4年至2018年全國結婚率逐年下降:從9.6‰到9.0‰、8.3‰、7.7‰,到2018年只有7.3‰。同時,經濟越發達地區結婚率越低。北京市民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依法辦理結婚登記近13.8萬對,比2017年減少9.0%,相較於2009年,減少24.2%。

“找感覺”“聊得來” “精神匹配”成當前婚戀“硬指標”

部分受訪人士認為,與十年、二十年前相比,當前我國青年婚戀除考慮經濟因素外,“精神匹配”成婚戀核心。“找感覺”“聊得來”等精神層面的要求成為諸多青年婚戀的“硬指標”。與此同時,專業、區域受限、結識適齡男女概率低、工作壓力大等因素成為青年婚戀難癥結。

——大學就讀專業男女比例相對懸殊,“輸在起跑線”。記者在中山公園偶遇兩位在北京某高校就讀的碩士研究生,兩人均表示從未有過戀愛經歷。一位在醫學院就讀的“95後”男孩說,從本科起,班上的女孩就比文科專業少,加上自己戀愛經驗不足,鼓起勇氣表白一次遭拒後失去信心。讀研後,競爭更為“慘烈”。“放假一回來,班上有些女孩被隔壁學校的‘搶走了’,我們男孩都覺得好傷心。”

——女性綜合能力顯著提升,婚姻依附度降低。在玉淵潭公園,一位退休大爺告訴記者:“現在的女孩兒,自己有能力買車、買房甚至當領導,原來女性需要婚姻提供的價值現在自己就能實現,婚戀精神契合要求提升。”

——高強度工作壓力大,“死宅”缺少社交機會。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馬春華認為,在一線城市甚至二三線城市,很多年輕人在高強度的工作結束後回家“倒頭就睡”,週六日也“死宅”在家,缺少有效社交;而在一些偏遠、落後的農村地區,男孩則面臨同村女孩外出打工、遠嫁他鄉等現實情形,適齡男女婚配面臨困境。

——自發相親成功率低,“找感覺”“聊得來”等指標縹緲。一位幫女兒相親的“50後”女士說,1983年出生的女兒身高1.7米,是北京一所高校的教師,戶口房子都有。女兒也沒什麼特別要求,“聊得來”有緣就行。可這最簡單的條件也最難,她在“相親角”站了1年多,一次成功的經歷也沒有。

廣泛動員社會多方力量 積極引導青年樹立正確婚戀觀

受訪專家認為,結婚依然是我國青年群體婚戀觀的主潮流。但也要看到,我國青年單身男女面臨見面機會少、婚戀知識少等現實難題。受訪專家認為,應廣泛動員社會多方力量搭建平臺,積極引導青年樹立正確婚戀觀。

“我們仍然需要多方組織、動員社會力量,有效解決當前青年群體困惑。”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吳小英表示,我國各地共青團、婦聯等一直以來都有積極組織此類活動的傳統,成效積極。同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父母和年輕人都需理性看待戀愛和婚姻,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

“在充分發揮市場及社會力量的同時,也要有效避免違法犯罪。”馬春華表示,以市場化婚戀網站為例,通過進一步規範此類網站發展,確保在不侵犯隱私前提下保障信息真實、準確,真正發揮服務作用。

記者瞭解到,高校學生、剛剛走上工作崗位的年輕人往往對婚戀缺乏有效認知,部分專家建議,家庭、學校及相關部門逐步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價值觀,善用短視頻等新媒體傳播形式,讓青年人看得懂、學得好、用得上。

馬春華認為,相關部門還應考慮進一步完善醫療、教育等相關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緩解適齡青年婚育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