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珍爱和平,远离战争。

大家好,我是六轩岛的战人。

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场上

德国士兵在战场上发现了一辆从未见过的苏联自行火炮。一辆三号突击炮的车组将自己的座车停在了它的旁边,与其合影留念。“这可真是个大家伙!三突的75毫米炮和它的主炮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德国人对装着大炮的苏联装甲车辆并不陌生,在1941年攻入苏联领土时,他们就见过了装着152毫米重炮的KV-2重型坦克。“苏联人搞出了这种装甲巨人,最后还是被他们抛弃在战场上,和两年前没什么不同!”看着缴获的苏联自行火炮,德国士兵们戏谑地说道。

但德国人此时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涂着红星的装甲巨兽和它们的后辈们,将形成一股强大的红色钢铁洪流,伴随着苏联红军一直攻入自己的首都,在震耳欲聋的炮声中终结第三帝国的命运。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库尔斯克战场上的的su-152,后方为德制三型自行火炮

SU-152

面对德军新式的坦克,苏联开始研制一种名为KV-14的新型自行火炮,该种自行火炮装备一门152mm ML-20型火炮,其直瞄射击距离为700米。所有生产的自行火炮都装备了10-RK-26型无线电以及TPU-3型内部通话机。此外,它还采用了仍在生产的KV-1s坦克的底盘。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SU-152在自行火炮(模型绘封)

研发背景

在巷战中,苏德两军都发现,在钢铁丛林中作战,炮兵和装甲部队根本派不上多大用场,每幢楼房,甚至是每个房间,都需要步兵逐间逐屋地去争夺和防守。如果能用大口径重炮抵近敌军据守的房屋射击,往往能减少派步兵去强攻所造成的伤亡。当时苏军装备的重炮,大多需要拖拉机、卡车甚至是骡马拖着机动。在炮兵向前线运动的过程中,没有防护的运输部队也很容易被敌人攻击遭受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下,位于后方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的工程师们在1942年末接到了任务:为部队新研制一种装备大口径重炮、可以伴随步兵进攻的自行火炮。于是,SU-152应运而生。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su-152自行火炮

基本介绍

ML-20型炮射击初速达到655m/s,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10mm的装甲。它所使用的穿甲弹重量为48.78公斤,破甲弹重量为43.6公斤。尽管最初开发这种自行火炮的目的是对步兵实施近程火力支援,其实它也可以作为自行反坦克火炮来使用。1943年2月初,原型车KV-14的开发工作完工了。

由于ML-20火炮后座力很大,所以该车没有采用旋转炮塔,取而代之的是安装火炮的固定战斗室。

由于采用了复杂的装填方式,ML-20火炮每分钟的射速仅为2发。火炮还装备了全方位观测仪(为了实施间接瞄准射击)以及ST-10型远视仪(为了实施直瞄射击)。其直瞄射击距离为700米。所有的KV-14突击炮都装备了10-RK-26型无线电以及TPU-3型内部通话机。它的底盘则是采用了仍在生产的KV-1s坦克的底盘。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SU-152自行火炮

历史沿革

1943年2月14日,GKO批准KV-14突击炮正式生产装备部队,并重新命名为SU-152。1943年3月1日,切尔亚宾斯克开始批量生产SU-152。到1943年底,一共生产了704辆SU-152突击炮。生产期间,又设计了一种安装12.7mm 俄制德什卡重机枪的改进型。

1943年5月,苏联组建了第一个装备这种新型突击炮的团。苏军坦克手对这种新型突击炮反映很好,因为它能有效的对抗德军新型坦克(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库尔斯克战役中,SU-152突击炮得了一个新的呢称——“动物杀手”(德军坦克取名多为动物)。在12天的战斗中,该团就摧毁德军12辆“虎”式坦克和7辆“斐迪南”重型坦克歼击车。这个团一开始装备12辆SU-152突击炮,战争后期增加到21辆SU-152突击炮(1943年冬季-1944年)。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1943年,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的工人正在为SU-152吊装ML-20S主炮

性能数据

战斗全重 45500kg

车长 8.95m

车宽 3.25m

车高 2.45m

引擎 V-2K-s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43/19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330/120 km

乘员 5人

火力装备 152.4mm ML-20s

弹药 152.4mm:20发

装甲 20-75mm

爬坡度 36度

通过垂直墙高 1.0m

越壕宽 2.7m

涉水深 1.5m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1943年8月8日,克里姆林宫,斯大林正兴致勃勃参观SU-152

相关评价

SU-152首次在战场上亮相,便是在1943年7月爆发的库尔斯克会战期间。苏军除了在阵地上布设广阔的地雷阵和铁丝网,以及大量的反坦克阵地以外,还将这批新来的SU-152布置在阵地上,担负直射和曲射支援任务。其中,第1540和1541自行火炮团的SU-152通过与友军的配合,在防御阵地上击毁了12辆虎式坦克(后期也有说法称其中几辆战果为长管IV号误认)。

但在后续的激烈战斗中,SU-152也显示出自己的弱点:第1442自行火炮团的数辆SU-152在与友军的T-34坦克协同进攻装备有斐迪南坦克歼击车的德军装甲部队时,斐迪南依靠88毫米炮的射程和自身光学瞄准器材的优势先敌开火命中苏军坦克,SU-152的主炮精度差,装填慢,炮弹初速低的弱点暴露出来,最终成为了德军的靶子。苏军在战后进行的调查中总结道:“本次战役投入的SU-152自行火炮虽然数量不多,却出色地完成了防御作战任务,152毫米火炮对敌军重型坦克的攻击效果良好,即使是大质量的高爆弹药,在直接命中敌方坦克时,也能对敌人坦克的机械行走部分造成有效损伤。”

总的来说,作为一款无论是设计还是理念都不是十分成熟完善的装备,152初代还是有着可圈可点的表现,在亮眼的战绩背后仍然存在这很多问题,但由于其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的苏式暴力美学,加上它当时是苏军唯一有效对抗虎豹的自动设备,152初代还是被广为生产及使用。参加了库尔斯克及其之后的43年秋季攻势、巴格拉季昂行动、解放波兰及布达佩斯、攻克柏林等战役。

直至152二代,ISU-152转身,亮相!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ISU-152自行火炮

ISU-152

为了在战役中摧毁德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苏军决定发展威力强大的自行火炮。SU-152的成功使苏联坦克设计师们决定再设计一种基于新型IS坦克底盘的突击炮,这个设计方案被命名为“241项目”。新的突击炮看上去和它的前辈SU-152很相似,尽管新车具有更高的隔舱,其内部容量却和SU-152没有区别,所以它们都只能装备20发炮弹。两种突击炮都安装了相同的火炮-152mm的ML-20S榴弹炮。1943年夏季,“241项目”正式上报GKO,很快GKO批准生产并装备红军部队,命名为ISU-152设计方案。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ISU-152老照片

研制历程

1943年末,“242项目”的第一辆原型车完成了。经过测试开始生产装备部队,定名为ISU-122。1943年底,首批ISU-152以及ISU-122突击炮连同IS-1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

战争期间,苏联设计师多次尝试增强ISU-122的火力装备。A-19火炮经过改进后也安装在IS-2重型坦克上。改进过的A-19火炮装备有半自动的后膛闭锁,这种炮被重新命名为D-25S。经过这些措施,试验射击速率增加到了每分钟1.5-3发。不久,这种为SU-122安装D-25S型火炮的方案被命名为“249项目”。这种改进型的突击炮拥有新的火炮防盾,乘员布局也做了调整。“249项目”最终也被批准生产正式装备部队,定名为ISU-122S(或者ISU-122-2)。ISU-152,ISU-122,ISU-122S这3种重型突击炮都是基于IS-2重型坦克的底盘。它们的很多结构和部件也都和IS-2坦克一致(它们的燃料箱有所区别),因此具有良好的通用性。

1944年春季起,苏联各重型自行炮兵团(俄文缩写为TSAP)都开始用ISU-152和ISU-122突击炮换装SU-152突击炮。所有装备ISU系列突击炮的团都是精锐的“近卫”部队。到战争结束,苏联一共组建了56个重型自行炮兵团。

每团配备有21辆ISU-152/ISU-122。苏军将这些重型突击炮执行一致的战术任务。ISU-122成为战争中最有影响力的远程坦克歼击车,不过ISU-152却在这方面表现平平,主要是因为它没有装备穿甲弹以及过低的射击初速。战后很多西方资料中称ISU-122为“坦克歼击车”,而称ISU-152为“突击炮”的原因就在于此。(ML-20S型炮在1000米的距离上能垂直击穿120mm厚的装甲,而A-19却能在同样的距离上击穿150mm厚的装甲)。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高爆弹效能,ISU-152/ISU-122/ISU-122S都成为巷战中的极具威胁的战斗车辆。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涂有近卫标识的ISU-152

参战经历

1944年夏季一次战斗中,德军第502重型装甲营一半的坦克(6辆)被ISU突击炮的火力所摧毁。装备有ISU系列突击炮的重型自行炮兵团不仅在苏军步兵和坦克进攻时提供火力支援,也能在德军发动的反突击中胜任防御任务。例如在1945年1月15日,德军突然向东普鲁士境内的波罗伏镇的苏军步兵发起进攻。苏军步兵纷纷后撤到独立近卫第390重自行火炮团的阵地后面。该团开始向进攻的德军开火,击毁大量德军战斗车辆,德军步兵也死伤惨重,最后德军不得不停止了进攻。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ISU-152自行火炮(动漫化)

性能数据

ISU-152主要性能数据列表

战斗全重:46000kg

车长:9.02m

车宽:3.05m

车高:2.37m

引擎:V-12柴油引擎

最大速度 公路/越野:37/16 km/h

最大行程 公路/越野:306/133 km

乘员:5人

火力装备:ML-20 152毫米榴弹炮,德什卡 12.7毫米重机枪

弹药基数:152毫米:20发;12.7毫米:1000发

装甲:19-127mm

爬坡度:36度

通过垂直墙高:0.97m

越壕宽:2.49m

涉水深:1.34m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游戏《坦克世界》中的ISU-152

参战经历

ISU-152于1944年初开始编入苏军的独立自行火炮团,每团下辖4个连,每连5辆ISU-152,另编一辆指挥车。1944年夏季,ISU-152正式登上战场,此后跟随苏军一直西进,直到柏林。在战斗中,由于只能带20发炮弹,而且大部分是高爆弹(HE),ISU-152通常不直接参与攻击德军重型坦克的行动,而是伴随苏军突击工兵在城区战斗,炮击德军在街道高楼上布置的火力点和防御工事。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ISU-152(中国人民解放军涂装)

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的志愿军也驾驶着ISU-152驰骋战场,1952年10月4日,志愿军第5坦克团第四重型坦克连的1辆斯大林重型坦克和1辆SU152自行火炮于当晚进入射击阵地,4日,韩军又以1个连的兵力在57架次飞机和4辆坦克的支援下,向67高地进攻。坦克第5团的505号自行火炮先后击毁击伤敌坦克各1辆,配合步兵粉碎了敌7次冲击。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战场上的ISU-152

综合评价

“抑制敌军坦克反扑的往往是自行火炮,前进时,它们负责突击,还负责炮火准备,以猛烈的火炮齐射粉碎敌军据点。”这是俄罗斯红星频道的节目《苏联坦克史》中对苏联自行火炮们在战争中身份的概括。虽然它们设计并不精良,甚至显得有点粗犷,但依靠强力的152毫米炮,SU-152/ISU-152获得了“动物杀手”的称号,同时还在巷战中成为了步兵们可靠的后盾,将一个又一个德军火力点埋在了废墟之下。如今,无炮塔的自行火炮时代早已落下帷幕,但续写了神教传说的SU-152/ISU-152,终将作为卫国战争的功臣而被历史所铭记。

人间凶器,攻城重击——苏联SU-152/ISU-152自行火炮

英雄连2中的ISU152(左1)

文化作品中的SU-152/ISU-152

作为苏联“口径即是正义”的典型代表,即一代神车KV2之后的152火炮两位后继者,两车的名气可谓不小,以下罗列一些战人了解到的作品。

游戏:战争之人、突袭、坦克世界(个人认为坦克世界中的两门炮不是特别好用,炮弹下沉太厉害,瞄准难度偏大)、战争雷霆、英雄连2.

电影:苏联电影《解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