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全面供暖倒計時 三桶油多方備氣互聯互通保供不“荒”

北方全面供暖倒計時 三桶油多方備氣互聯互通保供不“荒”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於玉金 北京報道

11月15日,中國北方將進入全面供暖期,“三桶油”也迎來今冬明春的保供關鍵期。

《華夏時報》記者從“三桶油”方面獲悉,三家公司在加大國內勘探開發增加自產氣供應,加大國際LNG資源採購,提升互保互供能力等方面早已做好準備。

“鑑於今年國內天然氣市場需求增速放緩,同時三大油及各類燃氣供應企業有序按照產供儲銷體系建設要求,提前準備冬季資源,積極落實各方面調峰責任,以及穩步開展互聯互通工作,預計今冬明春採暖期間國內天然氣市場整體供需基本平衡,但部分地區尤其華北市場高月高日的需求仍存在一定的缺口,出現供應緊張的局面,需重點做好面對極端氣候條件及突發應急狀況下的調峰保供工作。”11月8日,在由重慶油氣交易中心、重慶能源大數據中心主辦的2019年冬季天然氣供需形勢論壇上,中石化天然氣分公司市場營銷部主任孟亞東表示。

供應多元化

2017年,受煤改氣影響,國內天然氣消費一改前三年增速不到10%的局面,爆發式增長15.3%,2018年增長18.1%,為了避免2017年“氣荒”重現,“三桶油”在供應方面做足準備。

中石油方面消息,2019年四季度,受清潔採暖等環保政策推動,城市燃氣、北方熱電廠用氣需求較快增長;受冬季供需形勢整體偏緊及用戶價格承受能力分化因素影響,工業用氣需求穩定增長、化肥化工企業用氣需求環比同比下降。

“2019年四季度,全國天然氣消費量超過850億方,同比增長接近10%,”中國石油天然氣銷售分公司(崑崙能源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副總經理李偉預測,2020年一季度,受春節假期等影響,城市燃氣和熱電廠用氣需求增長,工業、化工化肥企業用氣需求環比12月略有下降,預計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維持高位。

儘管預測天然氣需求不會如2017年“爆棚”,但“三桶油”的保供不敢有絲毫鬆懈。

在國內勘探開發自產氣方面,中國石油推進長慶、塔里木和西南等主力氣田增儲上產,加大勘探開發、地面建設、儲運設施等投入,加快長慶蘇里格、神木、四川高磨溪震旦系以及頁岩氣示範區產能建設,冬季期間國產氣將保持快速增長,資源總量力爭達到480億方,同比增加15億方;中石化方面今冬明春自產陸上氣資源,同比增加約5億立方米,主要是頁岩氣資源。

與此同時,中石油在進口氣方面密切跟蹤中亞康采恩、烏輸氣和哈輸氣等資源的供氣能力;按最大能力安排中緬氣運行;入冬前將現貨LNG資源採納到位,確保進口資源供應穩定可靠;同時,確保12月初中俄東線正常供氣。

據《華夏時報》記者瞭解,中俄天然氣談判經過跌宕起伏20年,2014年,在中俄雙方元首見證下,中石油與俄氣公司在上海簽署了《中俄東線天然氣購銷合同》;2015年5月,購銷合同經兩國政府批准正式生效;預計2020年12月20日之前,俄羅斯開始向中國供氣。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天然氣規劃研究所副所長李廣分析,該項目有利於大幅提升中國天然氣保障能力,東線合同氣量佔2018年消費量的1/7,可提供天然氣佔能源消費比例1個百分點;佔2025年需求的月1/10;是國產氣4-5年的增量,滿足2年的消費增量。

中海油氣田集團貿易公司副總經理武洪坤則表示,中國海油將按照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進口LNG與海上生產的天然氣、陸上生產的煤層氣之間的互保互供優勢,靈活調配資源,綜合保障天然氣的充足供應,堅決落實保供任務。

武洪坤錶示,2019年,中國海油計劃供應天然氣516億方,同比增加11億方;2019年-2020年採暖季,中國海油計劃供應天然氣245億方,同比增加4億方。

孟亞東也表示,今冬明春期間,中石化將持續加大資源措施,包括增加現貨採購,儲氣庫應急採氣等,做好保障供應的工作,計劃合同供應量超過200億立方米,另有部分儲備資源量,需要與用戶進一步對接,資源增量主要向北方七省市投放,佔比超40%。

“三桶油”互聯互通

回望2017年因天然氣供需缺口過大造成的“氣荒”,也讓三桶油開啟了“互聯互通”的模式。

“與兄弟單位中石化、中海油互聯互通能力增強,成為冬季天然氣保供常態,有效增強了公司冬季資源保障能力。”李偉表示。

“在1月初土國康采恩(土庫曼斯坦國家天然氣康采恩)設備出現短暫故障停機時,通過互聯互通資源快速提高至5000萬方/日以上,有效彌補了供氣缺口,發揮了應急作用,保障了市場穩定供氣;”據李偉回憶,雖然故障當時只用了兩三天時間就修復了,但如果在此前沒有互聯互通時,可能首先想到的解決方案是調整用戶結構,就會壓縮工業用氣,對市場、銷售造成損害,但通過互聯互通問題就得到跟為妥善的解決。

《華夏時報》記者從中石化方面獲悉,按照國家發改委要求,中石化已與中石油確定互聯互通合同條款並形成今冬明春資源互串計劃,雙方約定,一是雙方各自按照需要採購資源和組織市場銷售;二是採暖期中石油計劃利用我方北海LNG接收站接卸部分進口資源;三是中石化廣西管道欽州、來賓輸氣站具備向中石油中貴線分輸1700萬立方米/日的能力;四是雙方在陝西榆林、河北安平、天津南港的輸氣站點,已經實現互聯互通,今冬明春作為應急通道使用,暫未安排串換計劃。

武洪坤也在論壇上表示,中海油在推動互聯互通,確保項目按期投產。“2019年-2020年採暖季,在廣東地區南氣北上保供能力總計4500萬方/日,與上個採暖季相比新增1500萬方/日;華北區域中國海油天津LNG最大氣化外輸能力2400萬方/日,與上一個採暖季持平。”武洪坤說。

此外,中國海油還發揮互聯互通作用,創新保供交易模式。一是通過互聯互通,中國海油預計採暖季期間將向北方和中部地區增加供應約10億立方米;二是聯合上海交易中心開展今冬明春保供氣量的線上掛牌交易,已於9月30日、10月18日、10月30日分別完成3單採暖季管道氣線上交易,實現交易氣量共計3.2億方,綜合出站價格3元/方左右。

儘管冬供充分,但李偉也提醒,“初步預測今冬市場有效需求將比上個冬季增長7%左右,從資源側來看,中亞氣依然存在不確定性風險,俄氣剛開始供應也有不確定風險,因此整體保供形勢依然嚴峻;根據歷史規律和氣候規律,12月、1月期間寒流較多,氣候依然有較大的不確定性,極端天氣下,局部地區、局部時段仍然會出現供應緊張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