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孙娄店王氏与琅琊王氏的历史渊源

三 孙娄店王氏与琅琊王氏的历史渊源

本图片为网络图片

一、临沂琅琊王氏大家族的根源

临淄孙娄店王氏家族是琅琊王氏大家族中较大的一个支系,琅琊王氏的来源,与太原王氏同出于周灵王太子晋,至秦汉之际,始分于琅琊、太原二望。《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周灵王太子晋的后人既为王氏,至十七世武城侯王离,有二子长子元、次子威,分别为琅琊、太原开基。元避秦乱迁于琅琊皋虞,其四世孙王吉,汉为谏议大夫,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生骏为御史大夫,骏生二子崇、游。崇为大司空、扶平侯,崇生遵,后为汉中大夫、义乡侯”这是琅琊王氏远祖的最详细的记载。

寻根溯源吾王氏鼻祖讳子乔,是周灵王之子,原名晋,本姬姓,以直谏废为庶人、赐姓为王,为王氏鼻祖,太子晋被废后生活放达,喜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之间,道士浮丘生,接晋去嵩山,三十余年后,见恒良谓曰“可告我家,七月七日候我于侯氏山巅”,至期果乘白鹤至山头,可望不可到,后立祠于侯氏山下。《史记》及《竹书记年》载“太子晋子宗敬,其八世孙王错助魏惠王登位,任大夫,子贲,仕赵为中大夫,贲生渝,渝生息,息生恢,恢生永,永生元,元子颐,颐子翦,翦子贲,贲子离,翦、贲、离皆显贵于秦,离(十七世)有二子元、威。自此分为琅邪、太原两大王氏家族。

在王姓诸望中,吾琅琊王氏是名门望族,从祖先周灵王太子晋开始,就已有先声夺人的咄咄气势,至西汉昭宣时期,王吉父子名列三公,开创了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自三国至唐,七百年内,皆为一流大户、时代鼎贵、冠于天下,即使是显于隋唐的太原王氏,也难于望其项背。

居于临沂且闻名于世的琅琊王氏祖先,被公认为是汉谏议大夫王吉,他是西汉昭宣时期人,王吉好学明经后以此显名,他仕宣帝为忠正良臣,由于他是经学名家,弟子中有宰相张禹,名士长孙顺等,人比古代圣贤,为琅琊王氏以后的显贵奠定了基业。王吉的四世孙王遵为汉中大夫,有二子时、音,音为大将军子仁,仁有四子:谊、睿、兴、融。融有王祥、王览二子。从吾王氏鼻祖太子晋到王览已是三十代,从十九世元、威分为琅琊、太原两大支系。王览是琅琊王氏开基祖王元的十三代孙,王元的四世孙王吉徙居临沂都乡南仁里(既今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为临沂琅琊王氏开基祖,王览是王吉的十代孙。

祥、览二祖居于临沂南仁里今孝友村。王祥,以孝闻名於世,“卧冰求鱼”孝顺后母,成为有名的二十四孝之一。王览,友于兄弟,待兄受责,孝友之家,传颂于民间。临沂琅琊王氏世谱尊祥、览二祖为琅琊王氏始祖。

二、临沂琅琊王氏功德人物简介

琅琊王氏到了西晋,王祥、王览兄弟奠定了基业,族中子弟四十年间,既有二人为相,一人为刺史:王戎元康七年拜相,王衍永嘉二年拜相,王澄永嘉元年为荆州刺史,他们是琅琊王氏在西晋的代表。

王祥,其父王融、其弟王览,他是琅琊王氏家族的奠基人,起家于曹魏王朝,又是晋朝的开国元勋,中国古代有名的二十四个孝子之一。曹魏徐州刺史吕虔举荐他为州中别驾,魏帝四任皇帝高贵乡公曹髦时,担任中朝的太尉,加侍中,封侯食邑1600户。晋武帝司马炎(西晋开国皇帝)擢升他为太保,封临淮公,80多岁告老辞官,以睢陵公一直住在洛阳,死于公元268年,也就是西晋建国第四年,葬于洛阳西芒。王祥有五子:夏、烈、芬无嗣;肇、馥位至太守,其子嗣都在外地为官,没有一个回故乡临沂的,其后裔散居全国。

王览,他的为人以“友于兄弟”出名,官居清河太守,食邑600户,老髦之年转为太中大夫,宗正卿位。览有六子:裁、基、会、正、彦、琛,六子后来都出仕,为中级官吏。他的五代子孙,特别是三代孙王导、王旷、王翼、王含、王敦、王舒、王彬,以及四代孙王羲之、王恬、王洽、王荟、王允之,五代孙王询、王珉、王玄之、王凝之、王徽之、王操之、王献之等,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不朽的业绩,构成了琅琊王氏家族的鼎盛时期。子弟繁衍,颇有贤才相系,奕世之盛,古今少比焉。王览逝於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既西晋建国十四年。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书法家,王览得四代孙,其父王旷为淮南太守。公元303年出生于西晋琅琊国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公元307年既永嘉元年随晋全家南迁建康今南京,他自小跟卫夫人学书法,以后又学张之草书,钟繇正书,在此基础上自辟新路创造了一种妍美流畅的新体,他精于各种书体,楷书势巧形密、行书娟秀劲健、草书浓纤折衷,尤善隶书为历代所推崇,他写下了名传后世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固有“书圣”之称。中年时期曾出任江州刺史、永和五年调任会稽内史,加右将军职,因而世称王右军。晚年,公元355年辞官离别会稽后,携全家徙居古剡金庭(今浙江省嵊县金庭),公元361年卒,享年59岁,葬于其故宅金庭观后瀑布山下,现其墓碑为大明弘治十五年重立。

王羲之有七子,其第六子王操之也葬于王羲之墓不远处的毛竹洞天,其第七子王献之在书法上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人称“小圣”,其第五子王徽之定居江宁县铜山,其后裔,羲之的47代孙王宁邦(今年33岁,家住南京市江宁县东山镇)藏有其爷爷王采文民国九年参于修续的《王氏宗谱》,该宗谱详细记载了王羲之世族的讳名和功德。2003年王宁邦携《王氏宗谱》来临沂参加了“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暨“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琅琊王氏研讨会”并与临沂老家族人和吾支系参会族人代表王内祥,共同参拜了琅琊王氏宗祠—孝友祠。

东晋的建立,琅琊王氏立下了汗马功劳,王导、王敦、王旷(王羲之的父亲)是王览的三代孙,功勋着著,尤其是王导号为仲父,任宰相,居中秉政。王敦任大将军,掌握兵马大权,东晋朝中文臣武将半数以上为琅琊王氏族人,如王导弟王梭为豫章太守,王敦兄王含为征东将军,从弟王舒为摩扬将军,任荆州刺史,舒弟王隧为中将军,任尚书左补射徐州刺史,从弟王旷为淮南太守,旷之弟王异为宁远将军,异弟王彬为侍中,任江州刺史,真是一门内外官将盈盈,王(琅琊王氏)与马(司马氏)共天下,古今名族显有其比,琅琊王氏势力达到了顶峰,东晋王朝时为天下第一望族。

琅琊王氏在东晋与司马共天下,南北朝却是最为风光的时代,宋武帝代晋建宋,争取琅琊王氏的支持,也使琅琊王氏大族地位得以保持,武帝死,琅琊王氏族人王华、王昙,辅助其三子刘义隆登基,因拥戴有功,王弘、王华、王昙以及琅琊王氏族中僧绰、僧郎、淮元、儒、练等人,相继任宰相和副宰相辅佐朝廷,成为宗族史上又一黄金时代。齐灭宋琅琊王氏族人王伶、王宴扶助有功,二人皆为宰相,宗族至亲位居三公者多人。陈武帝为开国君主,王通、王汤兼职三公,王冲、王固先后为相,家族优越不减当年。

琅琊王氏之优越,不但朝代变革不遭祸,反而保持朝朝显贵,新朝皇帝登基,总要琅琊王氏主持禅代仪式,作为他们的荣耀,日本学者宫琦士定说:“琅琊王氏在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禅代变革中,起到了新帝加冕罗马教皇那样的作用。琅琊王氏家族仕官,自晋至陈十代人中,入仕者一百七十多人,因门第显赫,族中子弟又多有经邦济国的真才实学,位登极品的人络绎不绝,有父祖皆登三公者,如王导一家五代中,位居宰相三公者五人之多。王僧绰一家兄弟同相,切宋、齐、梁三朝为相,家族何等显贵,可详而知。

琅琊王氏在唐代,仍不失为世家大族,唐书及“宰相世系表”记载:王方庆、王誉、王屿、王博四位曾分别担任武后、萧宗、昭宗的宰相。还有王丘、王同俊、王潜、王遂、王绍宗等曾任史部、礼部秘书省等官职,是唐代做官最多的世族。琅琊王氏家族所以能相继显贵,关键在于有才子贤孙,为官清廉俭洁,按民忠君为己任,而能发扬光大祖宗的基业。

琅琊王氏家族做宰相级的功德人有多少呢?自西汉开创宰相世家以来,经汉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五代一千年左右,族中六百余人的名字载於史书,造就了九十三位有史可查的宰相级官员,一个家族中出了这么多扶助朝廷的官员,这是古今中外所仅有,就如南朝人沈约评价琅琊王氏说:“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如王氏之盛也,”琅琊王氏千年的历史蝉冕交映,公兖相袭 不仅南朝以前没有任何家族可比,即使是隋唐以后也找不出第二个家族。

三、从王氏鼻祖太子晋到王祥王览直系世系表

王氏开元鼻祖是周灵王太子,原名晋,本姬姓,赐姓王,讳子乔,二世 宗敬,三世 森,四世 斌,五世 升,六世 昱,七世 硕,八世 错,九世 贲,十世 渝,十一世 息,十二世 恢,十三世 永,十四世元,十五世 颐,十六世 翦,十七世 贲,十八世离有二子元、威(19世)。

元避秦乱迁琅琊皋虞为琅琊开基;威为太原王氏。元之子谆(二十世),廿一世 渊,廿二世王吉徙居临沂都乡南仁里,子骏(23世),骏二子崇、游(24世),崇子霸(25世)霸子遵,廿六世 遵,二十七世 音,二十八世 仁 ,仁有四子:谊、睿、兴、融(29世),融有二子:祥、览(从王氏鼻祖至览祖是30代)为临沂琅琊王氏始祖。

(四)从王览到临淄孙娄店始迁祖王全直系世系表

琅琊王氏始祖 王览、 二世祖 裁、 三代 导、 四代 洽、 五代 询、 六代 昙首、 七代 僧绰、 八代 伦、 九代 骞、十代 规、十一代 褒、十二代 璋、十三代文、十四代方庆、十五代 晊、十六代子颜、十七代仲用、 十八代无竞、 十九代亮、 二十代 颜平、 二十一代 节、 二十二代 泽、 二十三代 祜、 二十四代旭 。

旭有四子:粹、质、玄、端。廿五代王粹卜直隶又迁青州有一子青(26代)二孙全、金(金居青州郭庄)。

临沂琅琊王氏廿七代王全(从王氏鼻祖至全祖为56代)於元季从青州黄龙山阴之郭庄,徙居孙娄店著籍,为孙娄店始迁祖,至今已六百八十余年,子孙繁衍已到三十世(从鼻祖至孙娄店王氏三十世为85代),现有在世族人三万之众,主要居住在临淄孙娄店、泰安新庄、沂水珠双庄、淄川崔军庄、广饶、博兴等十九个县市区,二百多个村庄。

四、现居临沂的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散居全国各地,现居临沂的琅琊王氏,除居住在“王祥故里”孝友村这个支系的族人外,还有南楼王氏、兰陵王氏、王楼王氏、卞庄王氏等,现将各支根源叙说如下:

南楼王氏:兰山区义堂镇南楼王氏是由孝友村迁居蔡店今郯城县黄山乡,世系失考,始迁祖王彬明中叶迁居临沂城,至三世勇厌居城市又迁义堂南楼。新城王士祯清康熙癸酉(1693年)为该支六世王熏书“墓志铭”,称公讳熏,世为沂州人,相传晋太保追睢陵元公裔也,明弘、正间槐亭公彬以儒术起家,为广文官,生心斋公之屏,领明嘉靖丙午乡荐,是为高祖王父。之屏生养吾公锡勇,锡勇生衷虚公纳陛,纳陛生景曦公如升,则公考也。”明清以来南楼王氏,主要聚居在兰山、费县等五十多个村庄,人口达一万五千多人。先后有王熏、者臣、嘉麟等七位进士,之屏、佩瑀、者栋等十五位举人,贡生29位。当代更有公达、聿均等知名学者,林秋、兰生、印槐等众多的革命者,可以说人才辈出。

兰陵王氏:苍山兰陵王氏,世传晋休徽公后,始祖讳昺沂,于明嘉庆间自孝感河迁此,明清以来,王氏族人主要聚居在兰陵镇四偶及附近村庄,另有枣庄市的台儿庄、薛城、贾汪等地,总数达万人。清代先后有王访、王评、王寿等五位进士,晓荣、朝选等多举人,近代更有思占、鼎钧等文坛大家,王川、秋岩等革命志士,可谓贤达辈出。

王楼王氏:苍山尚岩乡王楼王氏,明季居兰陵,清初迁居王楼村,号官宅王,系琅邪王氏又一分支,惟代远年湮,兵燹屡经,以上世系莫可考稽,一世王玠,族人主居在尚岩乡王楼、安庄、葛村,三合乡黄路、横山、新兴乡王家楼,以及江苏邳州等地。明清以来有昌时、鹏翥两进士,鹏翔一位举人,民国以来涌现了多位革命志士。

卞庄王氏:苍山卞庄王氏为琅琊世族,旧有北桥祖茔残碑载:“晋太保休徽公十八代裔”,一世王奈,明季自苍山北桥迁斜沟,又迁卞庄,现卞庄南部村庄多数村民是其族裔,另有邹县、贾汪、瓷窑等共两万多人。清以来有王溥、王柱父子举人,多位贡生,当代厅局以上干部和重点大学教授十余人。

查“临沂县志”清朝以来所有王姓进士,全出自以上四家琅琊王氏后裔族人,《费县志》中清朝王姓七位进士,南楼王氏占了五位,可谓琅琊王氏族人之显赫。

五、居绍兴的王羲之后裔

王羲之49岁时(公元351年),即晋穆公司马聃永和七年,时任护军将军,被任命为会稽内史,他带着妻子和七子、一女、二媳来到会稽,即今绍兴,在职五年,53岁时“誓墓辞官”归隐田园,终老于稽山镜水,在越城留下了一脉王氏后裔。

王羲之的长子玄之妻卢江何氏无子,以弟凝之的长子为嗣。次子凝之妻谢氏四子一女,凝之曾任会稽内史,公元399年会稽城被孙恩破,凝之与其三子、四子同遇害,其他后人皆隐名埋姓散居在绍兴民间。三子涣之,一子一女,其后裔居绍兴诸暨市。四子肃之,妻周氏一子名不详,袭居吴兴郡。五子徽之,妻贺氏三子,次子宣之过继给操之为嗣,三子静之过继给献之为嗣,徽之在交州刺史任上辞官后回会稽山阴隐居。

六子操之妻戴氏,有一子一女,另以兄徽之之次子宣之为嗣,操之跟父母迁居剡县,即今绍兴嵊州市,后来离开金庭携家眷宦游他乡多年。

七子献之妻郗氏生一女夭折,晋简文帝又将其第三女新安公主司马道福尚给献之有一女名神爱,后为安僖皇后。献之又以兄徽之的三子静之为嗣,相传献之另有二子,名尚之、榛之(或雅之),尚之的后代今在绍兴新昌一带。献之辞官后也归隐会稽山阴

王羲之后裔历经迁徙,据《琅琊王氏宗谱卷之十三》序言所载:或居临川,或居豫章,或会稽,或居剡县,居吴兴之乌程者,右军四子肃之后也,守云门而望萧山者献之后也,徙如皋迁睦州而后有阴之清江,会稽之蛏浦,以及上虞、新溪、义乌、绣川、山栖、石里诸望皆出于豫章太守操之之后也,可见王羲之后裔已遍布绍兴各地,成为绍兴的一大望族。

六、琅邪王氏与其他王氏渊源

琅琊王氏成为门阀世族始于曹魏王祥,太原王氏始于曹魏王昶,两晋时这两族同样显赫的家族,南朝太原王氏不振,琅邪王氏导、廙、彬三支更加显赫。南北朝时琅邪王氏有王肃、王褒由南入北,太原王氏有王慧龙由南而北,王慧龙与北方大族崔、卢、李姓联姻,族中女子为孝文帝宾嫔妃,社会地位豁然上升成为北魏的大姓,唐代五大姓之一,太原王氏收容了河东、乌丹、中山王氏入其族团中,唐代七个宰相,太原王氏有一相既王溥,王褒后裔王方庆一支在琅邪王氏四相中独占三相。。

京兆王氏自唐玄宗至唐末出了三个凤阁舍人,十八个进士,这一家族与琅邪、太原并称为唐朝王氏三大望族,全凭借文化优势。唐代除琅邪、太原两大王氏外,还有北海、东海、陈留、高平、天水、东平、新蔡、新野、箝兆、乌丹、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十五望。宋代王应麟有21望之说,为今所认同:太原、琅邪、北海、东海、陈留、高平、京兆、天水、东平、新蔡、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金城、广汉、长沙、堂邑、河南等21望,组成了我国王氏大家族。

七、孙娄店王氏是琅琊王氏家族中较大的一个支系

纪念王羲之诞辰1700周年暨首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于二OO三年十月十六—十八日,在山东临沂召开,同时召开王羲之书法艺术暨琅琊王氏国际研讨会,主办单位是中共临沂市委、市政府,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山东省文化厅、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等。邀请国内外书画界、学术界知名人士二百多人参加,淄博临淄琅琊王氏五十代族裔王内祥应邀代表临淄孙娄店支系参加了研讨会。

首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开幕式及大型文艺演出,十月十六日晚在临沂市体育馆举行,十七日上午,王羲之故居整修工程竣工典礼暨羲之故里国际书画邀请展开展仪式,在《王羲之故居》门前举行,与会人员参观了扩建竣工的《王羲之故居》。下午王羲之书法艺术暨琅琊王氏国际研讨会,在市陶然居大酒店开幕,至十八日下午,五十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登台发表演说,研讨王羲之书法及琅琊王氏渊源,吾支系族人内祥在会上发表了《继承先祖书法艺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演讲,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好评。十八日下午五点首届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落下帷幕。

王羲之书法艺术暨琅琊王氏国际研讨会,共收到论文五十多篇,主要论述了王羲之的生卒年代及其书法艺术和琅琊王氏家族的发展史,现以将论文分三部分装订成册,便于大家观看和研究王羲之书法及其琅琊王氏大家族。第一部分为大会记实新闻报道及来宾表、邀请函、日程表和五篇论文,第二部分是研究王羲之书法的论文二十五篇,第三部分关于琅琊王氏家族研究的论文二十一篇,共计410页。根据这些“论文”和其他关于琅琊王氏的历史资料编汇成此《琅琊王氏先祖和琅琊王氏世系表》。《琅琊王氏先祖和琅琊王氏世系表》和吾支系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修家谱及吾支系在孝友祠所立的“族史碑”,展示了先祖及吾支系的辉煌的历史,表彰了吾支系的功德族人,显示了吾琅琊王氏“枝繁叶茂”“传承百世”的宏观景象。自癸酉年至癸未历经十个冬春,终于圆满的完成了先祖“归宗祭祖”的遗愿,以此编撰的《琅琊王氏先祖和琅琊王氏世系表》告慰先祖之英灵吧,亦将永垂于史。

我临淄孙娄店王氏是琅琊王氏家族中较大的一支,始迁祖是琅琊王氏27代孙王全,其祖父王粹宋末元初,卜枣强又迁青州一子二孙,长孙王全,元末自青州黄龙山阴之郭庄迁居临淄孙娄店著籍,迄今已近七百载,繁衍子孙三十多代,现有在世男性族人三万之众,分布在齐鲁大地十九个县市区二百个村庄,我族明清两代功业辉煌,文入翰苑武登朝堂,文人荟萃为临淄之冠,当代更是人才辈出,族史详载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修孙娄店王氏家族总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