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場中的一套“潛規則”,惹怒了朱元璋!結果上百官員喪命

明朝官場中的一套“潛規則”,惹怒了朱元璋!結果上百官員喪命

說到明太祖朱元璋,人們對他的感情非常複雜。他是萬惡元朝的埋葬者,是大明的開山宗師。人們非常感謝他恢復了漢文明的統治,可是他在統治國家的過程中一些所作所為,又為很多人所詬病。雖然其中難免有不實之處,但也不是所有的都是空穴來風。

比如我們今天聊的——空印案。

明朝官場中的一套“潛規則”,惹怒了朱元璋!結果上百官員喪命

這是一個從元朝遺留問題,明朝建立之後,行政機構大體沿襲元朝,雖然後來把丞相制度廢了,但除此之外,行政運作體系大體沒有變。就經濟方面,各級行政每年都要到中央去核對數據,如有不符,就有回到當地另行造冊,並加蓋當地的章印。由於明朝的交通不便,邊遠地區實實在在的從地方走到中央就要三四個月。要知道,由於運輸耗損及計量問題,錢糧從地方運到中央,不可能一點出入都沒有,所以不符是常事。

明朝官場中的一套“潛規則”,惹怒了朱元璋!結果上百官員喪命

如果嚴格按照規矩,一年什麼事都不幹,就來回幾趟就又過年了,所以辦事人員為了省事,就提前讓官員蓋好官印,隨身攜帶,以備改動。因為這種官印蓋的是騎縫印,也就是辦事人員帶的空白文檔上的只有半個官印,這在明朝的律法裡是沒有實質作用的,也就是說辦事人員不能憑這種空白文檔做任何徇私舞弊的行為,所以一般情況下,掌握官印的官員也會配合,在不違背原則的情況下,多蓋幾張,以備需要。

明朝官場中的一套“潛規則”,惹怒了朱元璋!結果上百官員喪命

這種做法在元朝的時候就形成了,所以明朝剛建立的時候,也沒有什麼大的改動,大家也是一直這麼做的。雖然不符合明文條款,但都是官方潛規則,誰也沒有從中間撈什麼好處。再說,非要按照規定確實操作有難度。但事情卻無意中被朱元璋知道了,他認為是官員們合起夥來欺君!下令徹查到!當時所有的官員都不知所措,誰也不敢說一句真話:雖然這是違背規定,但實際上無關緊要……但是在皇帝那裡,違背了自己的規定就沒有無關緊要的~~

明朝官場中的一套“潛規則”,惹怒了朱元璋!結果上百官員喪命

後來終於有一個人告訴了朱元璋實話,慚愧的是,這個人不是大明的官員,而是一個百姓!當然他不是一個完全的局外人,他的哥哥鄭士元就是局內人,剛因為空印案從牢獄中出來。

他叫鄭士利,他非常小心,為了避嫌,特地等到哥哥出獄了才上書。身為一個老百姓,要直言天子,也是不容易的事情~~鄭士利在寫好上書之後,在旅館裡哭了好幾天,他侄子問他緣由,他說他一定會因直言而獲罪,但是為了救成百上千的人,這也是值得的!

明朝官場中的一套“潛規則”,惹怒了朱元璋!結果上百官員喪命

不得不說,鄭士利的措辭是溫和而又堅決的,他首先肯定了朱元璋明證法紀,體恤百姓的初衷,而後闡述了事情的危害性實在很小,小到幾乎沒有。因為沒有完整的印章,辦事人員是做不了違法亂紀的事情的,官員們這麼做本來就是圖個便利,非要按照章程操作實在太困難!最後又從國家人才的角度來考慮,希望朱元璋愛惜官員,不要草菅人命……

朱元璋的反應是大怒,要查背後主使,鄭士利一力承擔了預計的後果,被判和他哥哥一樣的罪,流放勞改。

在這件事情上,朱元璋辜負了一個百姓對自己的信任。他不僅沒有輕放過涉案人員,讓上百名主印人員人頭落地,幾百名從者也杖百流放,他甚至連平頭百姓鄭士利都沒有放過,一樣判了流放。

明朝官場中的一套“潛規則”,惹怒了朱元璋!結果上百官員喪命

鄭士利把事情說得很明白,對朝廷,對百姓沒什麼實際影響,朱元璋不會不懂,可為什麼他還是要這麼做?他是真的嗜殺成癮嗎?要知道,在這批官員中,有許多勤政清廉的官員,有的還受過朱元璋的親自嘉許,可他的屠刀一樣沒有一絲猶豫!

兩個字——權威,一個皇上,即使錯了,你可以諫議,卻不可以違背,即使是毫無私利的違背也不可以!因為這是明目張膽的挑釁,是對皇上權威的無視!權威,是每一個帝王的逆鱗,不可碰,不能碰,碰者立亡。

明朝官場中的一套“潛規則”,惹怒了朱元璋!結果上百官員喪命

朱元璋,身為一個從最底層站起來的草根皇帝,自他從政以來,對官吏一向嚴苛,但從沒把刀鋒朝向百姓,但這次他卻連百姓鄭士利都沒有放過,實在也是少有的。

也許是因為帝國初立,太需要嚴正法紀,也許是因為要亮明自己的權力神聖不可侵犯,反正,朱元璋這次藏起了溫和的面孔,亮出的是利齒尖牙。

但這,卻成為了他政治生涯的一塊疤,永遠被人議論!


參考資料:《明史》《劍橋中國明代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