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建縣歷史超100年

遼寧省,簡稱遼,取遼河流域永遠安寧之意而得其名。遼寧省行政建置最早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從燕國設立遼東、遼西郡開始,遼寧的建制進入了有史可考的時代。遼寧省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是東北地區唯一的既沿海又沿邊、中國最北端的沿海省份。截至2018年底,遼寧省共轄14個地級市,59個市轄區、16個縣級市、17個縣,8個自治縣。其中,就昌圖縣來說,人口超100萬,隸屬於鐵嶺市,地處遼寧、吉林、內蒙古三省(區)的交界處,擁有比較特別的地理位置。昌圖縣這一建制始於1913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而來。昌圖縣是全國著名的農業大縣,東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全國最大的糧食生產基地,畜禽生產加工基地。

遼寧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建縣歷史超100年

首先,昌圖縣隸屬於遼寧省地級鐵嶺市。在地理位置上,昌圖縣位於遼寧省最北部,松遼平原南端,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北與吉林省的四平市、梨樹縣、雙遼縣接壤,西與瀋陽市的法庫縣、康平縣,內蒙古的科左後旗隔遼河相望,也即該縣地處遼寧、吉林、內蒙古三省(區)的交界處,擁有比較特別的地理位置。昌圖縣地處東經123°32′——124°26′,北緯42°33′——43°29′,總面積達到4317平方公里。就昌圖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該地區屬燕國這一諸侯國的疆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遼寧省昌圖縣一帶屬遼東郡這一建制。

遼寧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建縣歷史超100年

漢朝時期,該地區依然隸屬於遼東郡。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鐵嶺市昌圖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魏晉南北朝時期,今昌圖縣一帶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唐朝到五代十國時期,該地區屬渤海國。遼國時期,該地區南有肅州﹙今昌圖縣的馬仲河﹚,北有韓州﹙今昌圖縣的八面城﹚,中有龍州後改通州﹙今昌圖縣的四面城﹚。金國擊敗遼國後,今昌圖縣一帶屬鹹平路。元朝建立後,推行行省制,在此基礎上,該地區屬中書省的開原路北境,為蒙古族遊牧地。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今昌圖縣一帶分別屬扶余衛、三萬衛、遼海衛。

遼寧省一個縣,人口超100萬,建縣歷史超100年

最後,清朝取代明朝後,該地區屬蒙古族科爾沁部遊牧地。清朝光緒三年﹙1877年﹚,正式在該地區設立昌圖府。昌圖之名源於蒙語“常突額爾克”前二字之音。常突額爾克原系蒙古族之遊牧區域,常突”,漢語意為“綠色的草原”。到了1913年,昌圖府改為昌圖縣。由此,就昌圖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1913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1945年,昌圖縣劃為昌圖和昌北兩縣。1954年11月,兩縣合併為昌圖縣,屬遼寧省。1978年9月,昌圖縣屬鐵嶺地區。1984年9月,省轄鐵嶺市成立,昌圖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昌圖縣總面積達4317平方公里,總人口約為105萬人。由此,在遼寧省各個縣中,昌圖縣是一個人口較多的縣。對於昌圖縣,你怎麼看呢?

_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