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太医不容易,谈谈清朝太医的那些事

在清朝皇宫里当太医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这些太医每天要到太医院里上班,不仅要负责皇宫的医疗问题,还要管理全国医学方面的政务,也就是说太医院既是医疗机构,也是管理部门。

当个太医不容易,谈谈清朝太医的那些事

工资不高

在太医院中,设有院使一人,为正五品官员,每年的俸禄是八十两白银,禄米四十石。左右院判各一人,为正六品官员,每年的俸禄是六十两白银,禄米三十石。御医十五人,原本御医是正八品官员,但在雍正七年之后,升为正七品官员,此后每年的俸禄是四十五两白银,禄米二十二石。吏目三十人,不过其官职有从八品,也有从九品,其中从八品"吏目"每年的俸禄是四十两白银,禄米二十石;从九品"吏目"每年的俸禄是三十一两白银,禄米十五石。此外,太医院还有医士四十人,医员三十人,医生二十六人,这些人没有品级,地位也不高,每年的俸禄也更低。

在康熙时期,一石米的价格约为一两白银,一石米相当于现在的125斤,按照一斤大米3元钱计算,一石米的价格也就是375元,也就是说在康熙时期,一两白银相当于现在的375元。按照这个比例计算,院使一年的工资也就是三万元,而且还必须说明一点,在康熙以后,银价不断下跌,也就是说他们的工资在不断缩水。这些太医承担的工作量比普通官员重的多,拿到手的工资也不高,除了院使和院判之外,其余人靠着这些工资很难养家,因此他们不得不去挣点外快。

在清朝的太医院中,每年都会有很多差派任务,就比如他们会被派去给一些皇亲国戚看病,在他们看完病后,会得到一些赏赐,有时候赏赐的金额比他们一年的俸禄还要高。就比如在乾隆十二年,太医院"吏目"崔生伟奉旨给一位蒙古王子看病,在病人痊愈后,获得了五十两白银的红包。

除此之外,太医院还需要派遣医士在刑部监狱常驻,但因为监狱条件很差,这导致没有人愿意去,因此朝廷不得不提高他们的俸禄。一般在刑部供职的医士,每年的俸禄约为四十八两,而且在刑部供职六年,就可以升为吏目,这也算是一种额外的补偿。

当个太医不容易,谈谈清朝太医的那些事

清朝太医

看病有危险

相对而言,这些在太医院上班的太医们,最重要的就是给皇帝、皇帝的妃嫔、皇帝的儿女们看病,因此他们每天都要有院使、院判、御医等多名太医在御药房值班,以便随时等候宫中贵人的召唤。

在给皇帝看病时,要求可不低,至少要有四名太医,进门先行叩拜之礼,之后由两名太医跪着给皇帝诊脉,一人诊一只手,诊完之后两人交换继续诊脉,而且在诊脉的过程中,不能看皇帝的脸色。然后这些太医会开出药方,由专门负责煎药的太监制药,一般都是准备两副药,等到药煎好后,其中一份由院使、院判、御医、太监进行试药,确认无误后,才可以将另一份药给皇帝服用。

给皇帝看病很麻烦,给宫中的妃嫔看病更加麻烦,这些太医都是男人,他们不能触碰到宫中女性的身体,因此在诊脉时,必须在手臂处放上一块绸布,然后由太医隔着绸布诊脉。除此之外,其余的规矩基本上与给皇帝看病一样。

下面是给慈禧皇太后看病的流程:

皇太后命余先请脉。余起,行至榻前。榻上施黄纱帐,皇太后坐榻中,榻外设小几,几安小枕,皇太后出手放小枕上,手盖素帕,唯露诊脉之三部。余屏息跪,两旁太监侍立。余先请右部,次请左部。

宫中的太医每次给皇帝看病都是提心吊胆,他们看病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一旦出现任何差错,就会受到惩罚。尤其是在太医看病之后,如果皇帝的病情没有好转,太医也会受到处罚。如果皇帝因病去世,太医院的院使、院判等主要负责人都要被革职查办,就比如在同治皇帝死后,当时给他看病的太医还因此入狱。所以说当个太医可不容易。

当个太医不容易,谈谈清朝太医的那些事

给女性看病

相当太医也不容易

虽然说给宫中的贵人们看病有危险,但是成为太医也是一种入仕的途径。在太医院上班,干得好能成为五品官,而且还可以从医官转为文官。就比如清朝的太医刘声芳,就是从一名御医升至户部侍郎,像这样的情况,在清朝还有好几例。

清朝的官场虽然腐败不堪,但是想进太医院却不容易,要想进入太医院,需要有一名太医院医官举荐,而且还要得到当地官员的担保,才有资格被推荐到太医院。这些被推荐到太医院的人,需要通过面试,才能进入太医院学习。

这些在太医院学习的人并不算是医官,他们被统称为"肄业生",相当于太医院的后备队。他们需要经过三年培训,然后每年都要参加四季考试,在学满三年后,如果能通过太医院院使组织的考试,并且有职位空缺,就可以成为医士。没有通过的,继续在太医院学习,还可以参加下次考试。

成为了医士也不轻松,太医院会在寅年和申年举行会考,会考由院使和院判主导,除了御医以外,其余人都要参加。考试的内容出自《素问》、《本草》、《脉诀》等医书,一般有正题和副题,正题考察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副题考察学生的医学水平。

正题:温病、风温何辨?

副题:假令其人喘满,心下痞鞭,面色黛黑,脉象沉紧系属何症?当以何药治之?

会考成绩分为四等,对于名次在一二等之人,如果上面的职位有空缺,就会按照名次晋升。名次在第三等之人,不升职也不降职。名次在第四等之人,禁考一次。如果名次不在这四等之内,直接免职,但还允许他们留在太医院工作,并保留考试资格。

虽然清朝的官场很腐败,但太医院的要求还是很严格的,想在太医院混日子,基本上没什么可能。而且在太医院混日子,也没什么好处,每年拿到手的工资不多,也没什么权力,地位甚至都不如一个太监。在康熙三十六年,宫中的御医联名弹劾御药房的两名太监,这两人经常向御医索贿,如果不从,就会遭到毒打,他们被逼的走投无路,只能向皇帝求援。

当个太医不容易,谈谈清朝太医的那些事

中医

在清朝当太医很不容易,不管是待遇,还是社会地位,都比不上我们现在的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