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給孩子講題嗎?講不好,更自卑;講好了一定有助於孩子成才

現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父母甚至爺爺奶奶一抓一大把,但是,大家都是如何給孩子輔導作業的呢?當孩子遇到不會做的題,家長們都是如何講解的呢?

這一篇就來說一說這件事。

(1)負面效應

如果你給孩子講題,講完題,孩子覺得自己很笨,這麼簡單的題也不會,很沮喪;

同時,你也覺得孩子很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你也很沮喪。

那麼,孩子的學習一定會越來越差,與班裡的優等生,與你的期望,也會相去甚遠。

(2)正面效應

如果你給孩子講完題,孩子覺得自己很棒,這麼難的題自己都獨立想出來了,很自豪;

同時,你也覺得孩子很棒,這麼難的題自己都能思考出來,你也很為他感到自豪。

那麼,不但孩子的學習一定會越來越棒,而且孩子還會越來越自信!

你會給孩子講題嗎?講不好,更自卑;講好了一定有助於孩子成才

如何講題才能讓孩子和父母都有自豪/驕傲的感覺?

即使送進託管班的孩子,晚上回到家以後,很多父母也會看看作業,講講題。那些直接接回家寫作業的孩子,父母給講題的機會就更多了。

我們給孩子講題,大多就是這三種方式之一。

(一)讓孩子感到沮喪的講題方式

孩子:媽媽, 這道題我不會做!

媽媽:這道題啊?之前不是做過類似的嗎?怎麼又忘了?

孩子:還是不會,媽媽再給我講講吧。

媽媽:哎!怎麼總是記不住呢?這道題不是應該……這樣……這樣嘛!懂了嗎?

孩子:是……這樣嗎?

媽媽:對啊!我都講這麼明白了,你還不理解嗎?

孩子:哦。

這個回合下來,孩子覺得自己很笨,本應該會做的題不會做,很沮喪;媽媽覺得孩子很笨,講過的題依然不會做,依然需要再次給他講,很沮喪,或者因為失望而非常憤怒。

你會給孩子講題嗎?講不好,更自卑;講好了一定有助於孩子成才

(二)讓孩子無感的講題方式

孩子:媽媽,這道題我不會做。

媽媽:這道題啊?你看看這個數和那個數,是不是應該相加啊?這樣一計算,答案就回來了吧。

孩子:哦,是這樣啊,我明白了。

這個溝通,比第(一)種方式要好一些,因為沒有批評和羞辱,媽媽也沒有失望和沮喪,就是一個不會,一個給瞭解題方法。

孩子和媽媽都不會感到沮喪,但同時也都沒什麼成就感。

這種模式長期下去,孩子會形成依賴。一遇到不會做的題就想問媽媽,養不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對孩子長期的學習成績來說,沒有任何幫助,甚至還幫了倒忙。

你會給孩子講題嗎?講不好,更自卑;講好了一定有助於孩子成才

(三)讓孩子感到自豪的講題方式

孩子:媽媽,這道題我不會做。

媽媽:這道題啊?來,給媽媽讀讀題好嗎?

孩子:讀題中……(孩子第一遍讀完題不會解的題目中,超過一半的題目,在孩子第二遍認真讀題的過程中,就會有解題思路)

媽媽:這個題目中,有哪些數字(或/及關鍵詞語)呢?

孩子:有這個,有那個。

媽媽:哦!這兩個數字我怎麼有點不太明白是什麼關係呢?你能和我說說嗎?

孩子想了想:媽媽,我知道了!這兩個數字就是……這樣的關係,這道題應該……這樣做。我會做啦!媽媽,我給你講講吧!

媽媽:好啊!

如此一來,孩子認為是自己獨立思考解出來的題目,很自豪,很驕傲;同時,媽媽也覺得她只是稍作引導孩子就能解出題目,也為孩子高興,也為自己的引導而有成就感。

兩個人感受都很好,這種良好的感受會幫助媽媽下一次繼續用引導的方式,引導孩子獨立思考出解題方法;還真這種良好的感覺,也會讓他更加喜歡獨立思考,享受這種成就感。

以上三種方法,你平時用的哪一種?歡迎留言聊一聊。

你會給孩子講題嗎?講不好,更自卑;講好了一定有助於孩子成才

(四)幾點注意事項

我想,大家瞭解了這三種講題方式後,一定非常想要嘗試第三種,讓彼此都感覺自豪的方式。在我們嘗試運用的過程中,需要注意這樣幾個方面。

(1)心態一定平和

即使孩子這道題,之前已經問過你無數次,你都要告訴自己,要平和,要平和!儘量讓自己把“不耐煩”和“失望”的情緒,從自己的心中趕走。

只有這樣,你才能發自內心地去思考如何引導孩子。

否則,你即使不說出你的失望,你的情緒也會通過你的眼神和微動作微表情洩露出來,讓孩子捕捉到。

所以,心態保持平和,是能做到這種講題方式的基礎。

你會給孩子講題嗎?講不好,更自卑;講好了一定有助於孩子成才

(2)多用問句,少用陳述句。

當我們給孩子講題的時候,多用問句。

這個問句,絕不是反問句。如:這題都做了好幾遍樂,你怎麼還不會?!

這個問句,也不是疑問句,不是隻需要回答“是”或“否”的句子,如:你看看這個數字是不是關鍵的數字呀?你看看這兩個數字是不是加法關係啊?

以上這些問法,都不會帶來好的效果。

我們的問句,要多用“什麼”這個詞。

你覺得這道題的關鍵數字是什麼?關鍵詞有哪些?他們是什麼關係?與題目中要求的數是什麼關係?

我們的問題,要能引發孩子思考。這樣的問題,才是有價值的問題。

你會給孩子講題嗎?講不好,更自卑;講好了一定有助於孩子成才

(3)給孩子足夠的表現空間,及時肯定,演好自己的配角角色!

面對小學生的題目,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如何解答。但是,我們要記住,這件事的主角是孩子,我們只是配角。

我們不要搶戲!要端正態度,演好配角。

用合適的問題引導孩子思考,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時間,有技巧地讓他慢慢有思路,到最終自認為他自己找到了解題方法。然後我們就要給孩子充分的展現空間,像一個學生一樣,聽他給我們講課。(孩子每講一次課,就是一次深化理解地過程)然後,充分地肯定他,認可他,甚至佩服他。

從而幫助他增強他的自信心,形成不斷進步的良性循環。

給孩子講題是一門藝術!如果我們用心去體會這些過程和語言的不同,我們就能給到孩子更多幫助孩子成長的方式和內容。

讓孩子更自卑?還是更自信?

你來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