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的內容之五:立身

孝道的內容之五:立身

《孝經》雲:“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孝之終也”。古人認為,凡為國家民族建了功,立了業的人,給父母帶來了榮耀,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

這就是說,做子女的要“立身”併成就一番事業。兒女事業上有了成就,父母就不但會感到高興,而且也會感到光榮,感到自豪。因此,終日無所事事,其實就是對父母的不孝。古人說的人生“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也應該是我們當代人的價值追求,也是對父母應該奉行的孝道。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能力、有機遇、有條件建功立業,實現自己的理想,那是不是就不算立身,不算盡孝呢?當然不是。

《孟子》: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尊崇德、樂於義就能安詳自得,因此,士人窮困不失去義,顯達不離開道。窮困不失去義,所以士人自得;顯達不離開道,所以民眾不失望。古時候的人,得志就把恩惠施加給民眾,不得志就修飭自身顯現於世間;窮困就獨善自身,顯達就兼善天下。

所以,在沒有實現理想的時候,努力拼搏,堅守底線;實現了理想,也要不忘初心,惠及他人,這才是我們立身應該有的態度。父母也會因為這樣的態度而欣慰。

《禮記》:眾之本教曰孝,其行曰養。養,可能也,敬為難;敬,可能也,安為難;安,可能也,卒為難。父母既沒,慎行其身,不遺父母惡名,可謂能終矣。

各種道德的根本叫做孝,表現於行為則叫做養。養就算是可以做到,但尊敬就難了;尊敬就算是可以做到,但毫無勉強之意就難了;毫無勉強就算是可以做到,而在父母去世之後還能堅持不改就難了。父母去世以後,還能夠小心翼翼地行事,不連累父母被人垢罵,這才叫做能終身行孝。

所以,立身,對於個人的意義就在於能夠成人。而古人的家庭教育,首先是著眼成人,然後才是成才。

孝道的內容之五:立身

明代楊維盛在《家訓》上提出:“吾人立身天地間,只思量得作一個人,是第一義,餘事都不要緊。”鄭板橋家書中也談到:“夫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明理做個好人。”

《論語》中記載子路問何為成人。孔夫子回答說: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為成人矣。

見到利益要想到道義,見到危險能夠付出生命,長期艱難困頓不忘許下的諾言,也可以算是成人了。

而《孔子家語》中,顏回也同樣問過何為成人。孔夫子回答說:

達於情性之理,通於物類之變,知幽明之故,睹遊氣之原,若此可謂成人矣。既能成人,而又加之以仁義禮樂,成人之行也。若乃窮神知禮,德之盛也。

能通曉人性人情的道理,知道事物變化的規律,知道天地、陰陽有形無形等事物變化的緣故,可以看清空中雲氣變化的本源,這樣就可以叫做成人了。既達到了成人,而又學習了仁義禮樂,這就是成人的品行。至於能夠探索事物精微的道理,那就是具有了髙深的德行。

成人的目的是能夠在社會上立足,而立足於社會,依靠金錢、權力、地位、家世、文憑等等這些條件,往往是靠不住的。真正能讓人立足於社會的,一是做人做事的方式能不能被他人接受,二是能不能自食其力。做人做事的方式,叫做“禮”。

《禮記》:禮也者,猶體也。體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

禮好比是人的身體,身體不完備,君子就說這是個不完整的人。

夫禮者,自卑而尊人。雖負販者,必有尊也,而況富貴乎?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

禮的實質在於對自己卑謙,對別人尊重,即使是挑著擔子的小販,也有令人尊敬的地方,更何況富貴的人呢?身處富貴而懂得愛好禮,就不會驕橫過分,身處貧賤而知道愛好禮,那麼志向就不會被屈服。

而人的成長,在於自己今後的道路怎麼去走。《孔子家語》說: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窮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長則務學,老思其死則務教,有思其窮則務施。”

孔子說:“君子有三種思慮,是不能不深察的。小時候不愛學習,長大後就沒有技能;年老不教導子孫,死後就沒人思念;富有時不願施捨,窮困時就沒人救濟。所以君子年少時想到長大以後的事就要努力學習,年老了想到死後的事就要 好好教導兒孫,富有時想到窮困就要致力於施與。”

因此,古代讀書人必修的《四書五經》中,《大學》開篇就講到讀書學習的目的: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管理好家庭;管理好家庭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天子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卻想做好事情,這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孝道的內容之五:立身

有多少人,成為了父母之後才懵懵懂懂的學著做父母,孩子有了問題之後才學著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孩子出了大問題之後才知道自己原來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而很多父母從來不知道培養孩子的自立意識,孩子長大進入社會無法自立生存,要依靠“啃老”過日子,連自立都談不上,還談什麼“盡孝”呢?

因此,作為孝道重要的內容,就是孩子能夠成人自立,最終成就自己,實現個人價值。正如一句老話說的,“積錢不如教子”,培養孩子成人、成才,比給孩子留萬貫家財更重要。而孩子成人後能夠自食其力,進而能夠奉獻社會,這才是對父母真正的“盡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