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壽藥言》立身:細味其言,深思其義,體會於心,見諸於事(轉

《延壽藥言》成書於中華民國十三年歲次甲子冬月。作者自號延壽堂藥室主人,四川涪陵人。延壽堂主人,為行醫而匯聖賢,為施藥而集良言。憂濟社會,惠利學人。實為業界典範,學界楷模。良書問世雖近百年,但每讀不厭,其義無窮。

《延壽藥言》立身:細味其言,深思其義,體會於心,見諸於事(轉


此書盡收古今聖賢及西哲名言。常閱此書,要能細味其言,深思其義,體會於心,見諸於事。如此,方登仁壽之域。願吾輩今人,熟思、借鑑、修習,成就幸福人生。

第一篇 立身

【孝友】

  1.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論語
  2. 孝弟者,仁之祖也。-管子
  3. 大孝終身慕父母。-孟子
  4. 事親以得歡心為本。-曾文正
  5. 子孝雙親樂,家和萬事成。
  6. 當家才知米貴,養子方知親恩。-諺語
  7. 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8. 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孝經
  9.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家語
  10. 樹欲靜,風不止;子欲養,親不留;夜誦此語涕莫收。-陸游
  11. 父母原來樹木同,那能免得落秋風,勸君盡力生時養,死後悲號總是空!-古詩
  12. 椎牛而祭,不如雞豚之逮親存也。-曾子
  13.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無父母時方知;世間最難得者弟兄,有弟兄時不覺。-羅仲索
  14.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詩經
  15. 三兄四弟一條心,門前泥土化黃金。-諺語
  16. 同氣連枝各自營,些些言語莫傷情,一回相見一回老,能得幾時為弟兄。-法昭禪師

【忠厚】

  1. 萬事處之以寬,則福自厚矣。-勸善要言
  2. 人之存心仁厚者,其用尺度量衡、必公平均一,不貪小利,以虧他人,此即善也。-袁氏世範
  3. 肩擔小民,一錢五分本錢,入市營利,一家性命所繫,我卻要在他身上去討便宜,能有幾何?-焦淡園
  4. 錢財不可不惜,然亦不可苛刻,我能寬一分,則人受一分之惠。如小本生理及挑負奔馳者,惟仗工夫氣力養家活口,尤當加倍優恤;在我釐毫之寬,所去有限,彼得一釐一文,所喜無窮。-願體集
  5. 作事要留餘地,責人切忌盡言。-金纓
  6. 責人時:要含蓄,忌太盡;要委婉,忌太直;要疑似,忌太真。-呂新吾
  7.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窮意味,無窮受用。-邵二泉
  8. 覺人之詐,不宜說破,惟以至誠遇之,待其自愧可也。-申涵光
  9. 察見淵魚者不祥。-列子引諺
  10. 凡應人接物,胸中要有分曉,外面須存寬厚。-願體集
  11. 有退步時須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西溪叢話
  12. 饒人不是痴漢,痴漢不會饒人。-諺語
  13. 浮躁淺率,褊窄迫促,德不足才亦不足;凝重寬厚,廣大從容,德有餘福亦有餘。-胡達
  14. 謙卑何曾致禍,忍默沒個招災,厚積深藏遠器,輕發小逞凡才。-呂近溪
  15. 人若開口便刻薄、尖酸、好議論人者,不惟無福,而且無壽。-願體集
  16. 古銘雲:'恭則壽。’此是實理。我常見龐眉鶴髮之人,必有謙抑恭敬沉潛簡重之色;彼輕浮驕肆者,往往夭折;自古才子不永其天年,總是器小自滿耳。-劉忠介
《延壽藥言》立身:細味其言,深思其義,體會於心,見諸於事(轉


【正直】

  1. 有一言而可常行者,恕也。有一行而可常履者,正也。-申鑑政體
  2.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孟子
  3.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論語
  4. 日間作事,無愧於心,夜間睡眠,安然自適。-哈定
  5. 日間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諺語
  6. 他人之舌,吾不得而鉗之,能修德義,讒言自息。-鐵滔
  7. 不正直,則時時畏人知,精神之苦痛無窮。-陸費逵
  8. 奸奸巧巧,背上背把稻草。-諺語
  9. 良心之責甚於笞。
  10. 常見有樸訥之人,毫無特長,僅以正直之故,得人信用,致成大業。而才華卓越之人,身敗名裂,甚或陷身囹圄,皆不正直之故也。-陸費逵

【誠實】

  1.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誠為天下倡。-曾文正
  2. 誠實之人,彼蒼獨厚遇之。-樸柏
  3. 處己、臨下、事上,皆當以誠為主。-薛敬軒
  4. 反身而誠,樂莫大焉。-孟子
  5. 大樂莫如無愧怍,至誠乃得有經綸。-何丹溪
  6. 誠者萬善之本,偽者萬惡之基。-勸善要言
  7. 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書經
  8. 挾智術以用世,殊不知世間並無愚人。-胡文忠
  9. 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禮記

【謹慎】

  1. 治心有無窮工夫,敬之一字,乃大總括。-高忠憲
  2. 勤為無價寶,慎乃護身符。-姜太公
  3. 大禍奇災,不入謹慎人家。-勸善要言
  4. 慎乃百年提撕緊鑰,敬為千聖授受真傳。-勸戒全書
  5. 調養怒中氣,堤防順口言,留心忙裡錯,愛惜有時錢。-汪綬之
  6. 責人時,須想著人非聖人,孰能無過?律己時,須想著細行不衿,終累大德。-朱樹新
  7. 終身為善不足,一日為惡有餘。-何垣
  8.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諺語
  9. 下錯一著棋,滿盤皆是輸。-諺語
  10.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北夢瑣言
  11. 幾事不密則害成。-易經
  12. 君子不願聞人之私,聞人之私者,危道也。-閱世芻言
  13. 見善如渴,聞惡如聾。-勸世要言
  14. 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大戴禮記
  15. 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荀子
  16. 天下之事,勝於懼而敗於忽。-呂東萊
  17. 行坦途者肆而忽,故疾走則蹶;行險途者畏而慎,故徐步則不跌。患生於所忽,禍起於細微。-說苑
  18. 勿輕小事,小隙沉舟;勿輕小物,小蟲毒身。-關尹子
  19. 寸火能焚雲夢,蟻穴能決大堤。-抱朴子
  20. 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能燎野。-漢書
  21. 小孔不補,大孔叫苦。-諺語
  22.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漢書
  23.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三國志
  24. 塞一蟻孔而河決息,施一車轄而覆乘止。-意林引物理論
  25. 常存敬畏。-胡安璞


【沉靜】

  1. 身之修養主乎動,心之修養主乎靜。-蔣維喬
  2. 莊敬自強,安肆日偷。-禮記
  3. 知慮生於精神,精神生於安靜。-胡文忠
  4. 靜中有無限妙理。-朱子
  5. 無上妙道,原從沉潛幽靜中得來。-修道真言
  6. 天地間真滋味,惟靜者能嘗得出。-呂新吾
  7. 涵養到著落處,心便清明高遠。-程子
  8. 登高使人意遐,臨深使人志深。-顧子義
  9. 琴淡得古趣,心清聞妙香,世事靜方見,人情澹始長。
  10. 清明在躬,志氣如神。-禮記
  11. 人心如水,靜止則明;不為物引,不為欲縈,主一無適,積養自純。-敬字訣
  12. 多讀古人書,靜思天下事,乃可斂浮氣而增定力。-李文忠
  13. 感情不可過熱烈,因為熱烈感情的橫流,極易衝破理智之堤。
  14.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15. 非學無以廣才,非靜無以成學。-諸葛亮
  16. 學者萬病,只一個靜字治得。-呂新吾
  17. 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呂近溪
  18. 輕浮二字,是子弟百惡之根。-張履祥
  19. 鎮靜工夫,為人生行事最不可少者;此如珍貴之藥石,能治療各病;因人生一切煩惱,皆由性情浮躁而來也。

【勤儉】

  1. 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曾文正
  2. 當省而不省,必致當用而不用。-魏禧
  3. 今日用盡,明日求人。-呂近溪
  4. 濫用者必苟得,揮金如土,斷斷不能不取非其有。-座右銘
  5. 欲矯奢侈之弊,當自不負債始。
  6. 不足生於無度。-家語
  7. 能儉約者不求人。-曾文正
  8. 節儉樸素人之美德。-程子
  9. 惜衣有衣穿,惜食有食吃。-諺語
  10. 勤能補拙,儉以養廉。-金纓
  11. 儉之一字,其益有三:安分於己,無求於人,可以養廉;減我身心之奉,以賙極苦之人,可以廣德;忍不足於目前,留有餘於他日,可以福後。-唐彪
  12.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朱用純
  13. 凡己所能為之事,勿使他人為之。
  14. 使口不如自走,求人不如求己。-諺語
  15. 從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張知白
  16. 人生境遇本無一定,心以為不足,則常不足;心以為有餘,則常有餘;一切服食酬應,終宜不脫寒儉本色。-陳眉公
  17. 居家之道,惟崇儉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曾文正
  18. 觀人家起臥之早晚,而知其興衰。-龐氏家訓
  19. 長將有日思無日,莫到無時想有時。-諺語
  20. 服僅文身,何必太絢。食惟果腹,豈可過豐。-安樂銘
  21. 勤為財之左手,儉為財之右手。

【安分】

  1. 進取之念,人所同具,但須明現在之地位,按步就班,漸次而上;若欲急進而力有所不逮,則不如意事,必紛至沓來,而身心交病矣!
  2. 天下事豈能盡如人意,心境須恬適,隨遇而安;苟稍有不如意者,便生見少觖望之想,徒增鬱郁耳!-陳眉公
  3. 人何以有失望,多因不能安分,希望太大,動遭失敗之故耳。
  4. 要無煩惱要無愁,本分隨緣莫強求,無益語言休開口,不干己事少當頭。-羅念庵
  5. 無論處何境遇,而敬、恕、勤三字,無片刻可弛;苟能守此數字,則無入而不自得。-曾文正
  6. 安莫安於知足,危莫危於多言,貴莫貴於不求,賤莫賤於多欲。-高忠憲
  7. 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論語
  8. 有麝自然香,不必當風立。-諺語
  9. 鼓鍾於宮,聲聞於外。-詩經
  10.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漢書
  11. 冰炭不言,冷熱自明。-晉書
  12. 珠在山不求貴价於人,人自貴之。-論衡
  13. 分也者,分也。言政治者重分權,言學問者重分科,言生計者重分業。凡一社會必賴人人各審其分之所在,而各自盡其分內之職,乃能生存發達。苟人人不安於其本分,而日相率以希冀於非分,勢必至盡荒其天職,而以互相侵軼為事,則社會之紐絕矣!-梁啟超
  14. 吾人生此環境,丁此時期,惟有勤勉乃身,委曲求全,所有尊己黜人的夸誕之念,及羨人恨己的怨艾之念,均是不可存的。-梁啟超
  15. 欲除煩惱先忘我,各有因緣莫羨人。-古詩
  16. 守本分而安歲月,憑天理以度春秋。-安樂銘
  17. 樂天知命故不憂。-易經
  18. 樂乎天命復奚疑?-陶靖節

【知足】

  1. 過莫大於不知足。-老子
  2. 人若知進而不知退,知欲而不知足,必有困辱之累,悔吝之咎。-倪文節
  3. 古詩有云:不結良緣與善緣,日貪財利苦憂煎,豈知往世金銀寶,借汝權看幾十年。又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蓋求足何時足?知足便足也。-邵康節
  4. 人生衣食財祿,皆有定數,當留有餘不盡之意。故儉約不貪,則可延壽;奢侈過求,受盡則終;未見暴殄之人得皓首也。-焦澹園
  5. 童生進學喜不了,尚書不升終日惱。-呂近溪
  6. 財多越求,官高越謀,人心不足,何日夠休。-安樂銘
  7. 不知足詩曰:終日奔波只為飢,才方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
  8. 不知足詩曰:取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轎少馬騎。
  9. 不知足詩曰:槽頭結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縣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
  10. 若要世人心裡足,除是南柯夢一回。-邵康節
  11. 苦樂無常境,得失無定形。人處苦境時,望稍勝此者,即為至樂;及到彼境,則相習以為固然,久之又成苦境矣!相遞而上,在在皆然。故云:“人心不足蛇吞象。”言無滿足之期也。能知此理者誰乎?|劉忠介
  12. 不著袈裟嫌多事,一著袈裟事更多。-諺語
  13. 凡所難求皆絕好,及能如願轉平常。
  14. 井涸而後知水之可貴,病而後知健康之可貴,兵燹而後知清平之可貴,失業而後知有業之可貴。凡一切幸福之事,均過去方知。人在福中不知福。-諺語
  15. 緩步當車,晚食當肉,寡營是智,無病是福,這個中間討了多少受用。-吉人遺鐸
  16. 德業常看勝於我者,則愧恥增;境遇常看不及我者,則怨尤息。
  17. 想到沒得著時,便是布衣也好;想到沒得吃時,便是蔬菜也罷。
  18. 知足常樂,能忍自安。-以上俱勸戒全書
  19. 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安樂銘
  20. 孔子蔬水曲肱,樂在其中,顏子陋巷簞瓢,不改其樂。此處見得一分,則心泰一分,見得十分,則心泰十分。-陳廷敬
  21. 勢至八九分即已,如張弓然,過滿則折。-朱子
  22. 飽三餐飯當知足,得一帆風便可收。-無名氏仿康節詩
  23. 樂不可極,樂極生哀;欲不可縱,縱慾成災。
  24. 家坐無聊,須念食力擔夫,紅塵赤日;我官不達,當思高才秀士,白首青衿。-金纓
  25. 別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思量我不如,
  26. 回頭又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古詩
  27. 自公侯以至乞丐,所處各不同,而不如意之事,亦各有之。-劉忠介
  28. 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曾文正
  29. 人人知足,則天下有餘;人人安分,則天下無事。-呂新吾

【立志】

  1. 將相無種,聖賢豪傑亦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能做得到的。-曾文正
  2. 英雄不怕出身低。-諺語
  3. 有志者事竟成。-漢光武
  4.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王陽明
  5. 志士惜日短,愁人苦夜長。-傅玄
  6.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易經
  7. 振衣千仞岡,濯足萬里流,大丈夫不可無此氣慨。-朱子
  8. 行事莫將天理錯,立身宜與古人爭。
  9. 呼吸一過,萬古無輪迴之時;形神一離,千載無再生之我。-呂新吾
  10. 書不記,熟讀可記;義不精,細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無著力處。
  11. 造物能予人以豐年,不能植不耕之田。-魏了翁
  12. 天下惟自己培植自己乃可靠,外人及父兄均不能代謀也。-胡文忠
  13. 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洗臉各人光。-諺語
  14. 能予汝以滿足者,惟有汝而已。-域遜
  15. 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孟子
  16. 治心治身,理不必太多,知不必太雜,切身日日用得著的不過一兩句,所謂守約也。-曾文正
  17. 吾生平所學,得一忠恕二字,一生用不盡。-範純仁
  18. 光陰似箭,冉冉又過十年,念德業之不進,愧名位之久竊!此後當於勤儉謹信四字之外,加以忍字渾字,痛自針砭。-曾文正
  19. 熟思生平,不堪回首!間閱舊稿,深恨學不向前,可憂可愧。-吳康齋
  20. 陽氣所發,金石為開;精神一到,何事不成。-程顥
  21. 只要自家上進,那怕人家看輕。-諺語

【果決】

  1.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漢書
  2. 畏首畏尾,身其餘幾。-左傳
  3. 天下之事,慮之貴詳,行之貴力,謀在於眾,斷在於獨。-張居正
  4. 艄工多,舟必敗。-李光弼引諺
  5. 築室道謀,三年無成。-諺語
  6. 頭腦宜清靜,思慮宜周密,決斷宜迅速。-修養叢談
  7. 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緩緩想;想得時切莫緩,便要急急行。-呂新吾
  8. 事有宜急了者,有宜姑置者,了之所以安心也,置之亦所以安心也,不了又不置,終日縈縈擾擾,究竟於事無益。-居易金箴
  9. 截斷嚴整之時多,則膠膠擾擾之時少。-朱子
  10. 果決人似忙,心中常有餘閒;因循人似閒,心中常有餘累。-呂新吾

【堅忍】

  1. 凡事皆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曾文正
  2. 不遇盤根錯節,無以別利器。-後漢書
  3.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
  4. 人生學問,正當在失意中磨鍊出來,勿為境累也。-陸清獻
  5. 士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遠;重擔子須是硬脊樑漢方擔得。-程顥
  6. 忍辱所以負重。-陸遜
  7. 要甜先苦,要逸先勞;須屈得下,才跳得高。-呂近溪
  8. 成名立業者,多困窮家之男兒;敗家喪身者,多富貴家之子孫。-金纓
  9. 忍不過時,著力再忍;受不得處,耐心且受;這個中間,除了多少煩惱。-吉人遺鐸
  10. 作人以能耐勞忍氣為要,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勞忍氣四字上做工夫也。-曾文正
  11. 百戰百勝,不如一忍;萬言萬當,不如一默。-黃山谷
  12. 逆我者,只消一個忍字,定省片時,便到順境,方寸寥廓矣。故曰:﹃忍過事堪喜。﹄-李迪光
  13. 莫大之禍,起於須臾之不忍,不可不謹。-尹和靖
  14.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15. 忍者,眾妙之門,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暫忍暫益,久忍久益,化有事為無事,變大事為小事;忍之忍之,人無奈我何也。-劉忠介
  16. 人生惟處艱難困苦之地,傷心吞淚之時,最易消磨志氣,傷害心性。須知逆來順受之義,自為寬解,安命守義,庶有進步。-箴言類鈔
  17. 閣下此時所處,極人世艱苦之境;宜以寬字自養,能勉宅其心於寬泰之域;俾身體不就孱弱,志氣不致摧殘,而後從容以求出險之方。-曾文正
  18. 孔聖之忍飢,顏子之忍貧,閔子之忍寒,淮陰之忍辱,張公之忍居,婁公之忍侮;古之為聖為賢,建功樹業,立身處世,未有不得力於忍也。凡遇不順之境者其法諸。-白居易
  19.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濟;一毫之拂即勃然怒,一事之違即忿然發,是無涵養力之人也。-寶訓

【懲忿】

  1. 世事萬變,人生不如意事,十居八九,忿怒之發,夫豈能免?然其害甚大,不獨殘害身體,摧傷精神,且足令人灰心短氣,動作失度,而患瘋痴。-百科全書
  2. 智者不怒人何也?人不善則惡,善人無可怒,固不當怒;至惡人雖有可怒,然怒之無用,且必致取禍;智者所以一概不怒也。
  3. 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歟?-論語
  4. 養生以少惱怒為本。-曾文正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諺語
  5. 兩悔無不釋之憾,兩怒無不成之禍。-呂新吾
  6. 犯而不最省事。-人生必讀書
  7. 神斂方能言簡,氣收自覺怒平。-庸行篇
  8. 溫和之答語,能解忿怒。-西諺


【改過】

  1. 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2. 君子無他技能,惟寡慾及善補過耳。-潘諮
  3. 餘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訣。-曾文正
  4. 人有過失,非其父兄,孰肯誨責?非其契愛,孰肯諫諭?泛然相識,不過背後竊議之耳。-袁氏世範
  5. 仲虺讚揚成湯,不稱其無過,而稱其改過;吉甫歌誦周宣,不美其無闕,而美其補闕;是則聖賢惟以改過為能,不以無過為貴。-陸宣公
  6. 過後方知前事錯,老來才覺少年非。-安樂銘
  7. 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論語朱注
  8. 苦海茫茫,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9. 人能一旦洗滌舊染,雖昔為寇盜,今日亦不害為君子。-王陽明
  10. 看人祗看後半截,浪子回頭金不換。-諺語
  11. 人雖甚怒其人,而見其人之怵惕自咎,則怒亦自止;人雖棄絕其人,而見其人能引咎圖新,則絕可復收;故曰彌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人譜
  12. 學然後能知過,學之篤,然後能改過。-潘南山
  13. 才敏過人,不足貴也;博學過人,不足重也;勇力過人,不足敬也;人生第一善行,惟勇於改過而已矣。-人譜
  14. 一日,與友人論修身之道;友人曰,吾老矣,某曰,公勿自棄,平日為惡,即屬纊時幹一好事,不失為改過之鬼,況一息尚存乎?-呂新吾
  15. 汝勿謂世間多惡人,汝苟能立志為一善人,世間即少一惡人。-喀來魯
  16. 自家過失,不消遮掩;遮掩不得,又添一短。-呂近溪
  17. 無心之失,說開罷了,一差半錯,那個沒有。-呂近溪
  18. 只常看看自己有不是處,便是進步。-朱子
  19. 當悔者既不可追,但不可再萌可悔之事耳。-薛靜軒
  20.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袁了凡
  21. 莫煩惱前頭失處,且喜樂今日覺處。-王一庵
  22.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
  23. 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陶靖節
  24. 終日安坐,未飢而飯至,未寒而衣添,飲酒食肉,呼奴使婢,居有華堂,出有舟輿,可謂色色如意;不於此為善,更且使性氣、縱喜怒,有些子事,便不耐煩,甚且行造罪孽,豈不可惜!嘗念及此,久久自然寡過。-願體集
《延壽藥言》立身:細味其言,深思其義,體會於心,見諸於事(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