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效应——成就感,无法从“独角戏”中获取

成败效应——成就感,无法从“独角戏”中获取

成败效应是格维尔茨在研究中发现的人们的一种心理反应。他通过研究一群学生的反应,推导出人们的心理,那就是,人们愿意在努力之后,再去体验成功和失败的心理感受。

具体的研究方法是,他给了学生们几套难度不等的问题,让学生们自由地选择解答。他发现能力较强的学生,解决了一类中一个问题之后,便不愿意再解决另一个相似的问题,而挑较为复杂的难题,借以探索新的解决方法,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达到成功的境地时,会感到内心的愉快与愿望的满足。这就是成功效应。

但是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他们经过极大的努力之后仍然不能成功,失败经验累积的次数过多之后,往往感到失望灰心,甚至厌弃学习。这就是努力后的失败效应。

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很多人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认为工作是提升自我的过程,只要努力,哪怕没有同事的认可,领导的奖励,自己一样可以做到心静如水。其实,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想法,每个人的工作都需要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就要从自己的工作成果中去支取。

与其说自己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而唱“独角戏”,不如搞好自己的业绩,那时再唱的“独角戏”,才是一出挑起大梁、独当一面的重头戏,具有“一人在台,万人喝彩”的声势。

成败效应——成就感,无法从“独角戏”中获取

冯丽娟是销售的精英人物,后来领导重视她,就把她提升为销售总监。

对于销售总监这个职位,冯丽娟以为自己不是特别在乎的,因为她所在的公司实行的是提成制,一个业务熟练,能够拿下“大单”的销售人员,他的收入也不比销售总监低多少。

所以冯丽娟就没有先冷静分析自己销售总监职位所具备的责任,而是盲目地按照自己做业务的方法去努力做销售总监的职务。

平时,她常常为了和客户谈事情,而熬到很晚才下班,于是她也把这种工作方式带给了其他的销售人员,她的要求是每天固定约好第二天要谈的客户,如果不能按照固定数目报上来,就要受处罚。

可是,这种方法听起来很努力、很积极,操作起来却有着很大的弊端,有的时候,销售人员为了谈妥客户,以便于自己汇报当天工作内容,就会硬性地和客户约时间,很多客户对这样的行为非常反感,硬性约客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

但是冯丽娟并不这样认为,她觉得当大家习惯了这样的努力之后,哪怕没有业绩,这种做事的方法也是有百利无一害的。

冯丽娟也是一个非常重视工作的人,她要求自己的员工必须全力投入到工作中,不像其他部门,经常搞一些联谊活动,有几次,财务主管主动要求两个部门之间聚餐,都被冯丽娟拒绝了,果然在其后的不几天,当她要预支一笔业务费用的时候,财务主管以没有提前打招呼、手里没钱等等拖了好几天。

与此同时,自己部门的人看不到她的努力和苦心,部门里比较懒散的朱丽丽,

因为被她勒令随时汇报工作情况而时有怨言,而业务能力很强的几个同事因为自恃有业绩,假报发票,被她批评后心生不满。

冯丽娟不在乎大家对自己的暂时误会,她相信总有一天,她的努力会得到大家的认可。可是,没想到的是,销售部的员工开始背着她嘀嘀咕咕,甚至还去过大领导的办公室!终于,一天上午老板把她叫去了,告诉她,她部门里的人一致投诉她,认为她“不适合销售总监”的工作。

这样的努力,却得到这样的回报,冯丽娟真正面对这一刻的时候,彻底失望和伤心了。其实,在努力之前,她就应该明白,没有人不需要成就感,而没有一种成就感是可以从独角戏中支取的!

成败效应——成就感,无法从“独角戏”中获取

心理学专家支招

成败效应在职场的特殊之处,在于这个效应不因为一个人的老脸与否而影响作用的发挥,有时候一个越老练的人,在努力之后越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实际上,避免打击的最好方法就是在努力之前,舍得花时间和气力,去研究好自己的职责所在,知道怎么样和别人共同合作、怎么做才能得到大家的支持和认可等等。

不想失败,就要注意和老板的沟通,很多职场人会因为没有成绩越就不愿去找领导沟通。这样的风险很大,因为业绩低迷会让领导对其工作能力产生怀疑;如果领导再不知道究竟此人在想什么,就会认为他无法胜任工作,时间一长,就难免遭受失败的打击。

还要注意,在做事情的同时,要把人做好。要把塑造自己的品牌作为一项重要的事情来做。在和其他人处理问题的时候,不要盲目认为自己的做法就是对的,应该考虑别人的承受能力。这样在职场上的声誉才会良性地拓展职场之路的长度和宽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