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专家:孩子交换玩具吃亏时,父母这样做,孩子感激一生

那天带孩子去KFC吃东西,忽然耳边响起一阵嘈杂的声音,回头一看,是两个家长在吵架,原因是两个孩子打架,其中一个比较厉害点,把另一个孩子打了,孩子的妈妈看见又气又心疼,直接过去把另一个孩子揍了一顿,把孩子打得挂彩了,孩子被打时家长不在身边,后来看见孩子被打了,气不过就和对方妈妈吵了起来。

本来只是孩子们之间的矛盾,一下子就升级为成年人之间的战争。那个妈妈嘴里一直念叨着,你家孩子打了我家孩子,我家孩子打不过,我就要替他出气,看把我儿子打成什么样了。

孩子被欺负后,很多家长要么教孩子打回去,要么站出来替孩子出气,一不小心就错过了让孩子学会人际交往的关键时期,影响了孩子未来的人际交往情况。

其实,孩子们之间因为玩具或者其他事情闹出的矛盾,正是培养孩子在社交中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矛盾,孩子会学到一些处理方式,退让或以牙还牙,亦或是和平解决。正如《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中说: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人际交往敏感期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直接关系到孩子以后人际关系的发展情况。

这本书的作者是留美早教育儿专家李芷怡,她早期在蒙台梭利幼儿园做高级教师指导,后又去美国进修教育学,从事教师培训工作,有丰富的育儿知识和长期的经验累积。

《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涵盖了0-6岁孩子的各个敏感期,以故事的形式讲述孩子在不同的敏感期的表现情况,以及家长该怎么配合。比如在社交敏感期内孩子有3种表现形式,家长要这样配合。

早教专家:孩子交换玩具吃亏时,父母这样做,孩子感激一生

1、孩子吃亏时

谦宝小时候会带一些绘本去学校,放学回家后,有时绘本就找不到了,书包里会多出一

张贴画。

我心理就会不舒服,我家傻儿子尽然拿一本经典绘本换了一张5毛钱的贴画,太吃亏了。当时我就告诉他,第二天一定要给我拿回来。谦宝很为难,但第二天还是给拿了回来。

孩子3—4岁时,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玩具,当孩子换回价值不等的玩具时,很多家长会和我一样,当觉得孩子吃亏了。其实,孩子在刚开始社交时没有什么物价概念,只有喜欢和不喜欢,好玩和不好玩的概念。孩子只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交朋友。当孩子渐渐地了解物品的价值后,就会对社交有新的认识。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家东西太贵重。比如说像《羚羊木雕》中那个羚羊,价值昂贵,那就要提前和孩子声明,家里的这些东西是不可以交换的,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可以交换。

早教专家:孩子交换玩具吃亏时,父母这样做,孩子感激一生

2、孩子抢东西时

记得有一次带谦宝去游乐场玩,有个小朋友堵住滑梯的入口,不允许别的小朋友进去玩。因为他长得比较壮,所以别的小朋友吓得都不敢进去玩,只能在滑梯外面羡慕的看着他一个人玩。而这个孩子的妈妈就在一边坐着玩手机,全程对孩子的行为放任不管。

孩子的这种行为会导致别人讨厌他、惧怕他,没有人和他做朋友。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是希望自己被人喜欢的,可惜他不知道是自己的行为推开了想和他玩的小朋友。

有一些孩子会抢别人的玩具,会霸占公共玩具,这都是因为孩子没有物权概念导致的。我们不能放任孩子,需要让孩子知道,谁的玩具谁就有决定权,以及公共的设施每个孩子都可以玩,不能霸占的道理。当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深一些的时候,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早教专家:孩子交换玩具吃亏时,父母这样做,孩子感激一生

3、孩子被欺负时

傍晚,妈妈带着果儿去公园玩,担心他出去没玩具玩会闹,就带了一辆扭扭车。刚开始的时候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得挺好的,有个小朋友和果儿坐在在扭扭车上,在公园广场上追逐。后来有个小孩看见他们玩的很开心,就非要骑果儿的扭扭车,果儿不同意,他一把把果儿推开,自己坐上了扭扭车。果儿眼看着自己的车被别人骑走了,气得抓狂,一边跺脚,一边喊妈妈帮忙。

妈妈见状,上去就把小男孩推开,告诉他不能抢别人的玩具,小男孩悻悻地走开了。

看见孩子被欺负,我们总是像母鸡护小鸡一样赶紧冲出去,一心想要保护自己的孩子不受委屈,可却让孩子失去了争取自己的权益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用其他方法解决,比如书上有个小孩的小桶被别人抢走后,他说:“你一定是觉得我的小桶很好看,所以想用我的小桶玩。这样吧,我们交换吧,你可以用我的小桶,但要把你的小桶给我玩一会。”鼓励孩子用以牙还牙外的其他方法解决问题,不仅可以避免矛盾升级还能让孩子收获友谊。如果孩子实在要不回来,我们再出手。

另外特别要说的是,身为父母我们总是喜欢替孩子包办一切,但在孩子的社交敏感期内,我们一定要旁观,给孩子们自己处理问题的机会。如果孩子实在解决不了,我们再出手。

早教专家:孩子交换玩具吃亏时,父母这样做,孩子感激一生

这本《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不仅说了社交敏感期,而是涵盖了儿童成长中的语言敏感期、视觉敏感期、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等等很多关键时期,抓住儿童敏感期,能让孩子的心智和性格得到更好的发展,正如儿童心理学家说:

如果孩子在学习的关键期未能获得某些实践经历,相关突触就会萎缩,简言之,突触的发展也遵循着“用进废退”的常理。错过了关键期的孩子尽管也能学会用那些技能,但要付出成倍的汗水和艰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