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智慧的一次奪權,劉秀罷黜所有功臣派的軍權,何以安然無恙

《後漢書•賈複列傳》記載:“朱祐等薦復宜為宰相,帝方以吏事責三公,故功臣並不用。”

意思是說,朱祐等人向劉秀推薦賈復出任宰相(大司徒),劉秀把政務全部交給了三公(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同時將所有的功臣排除在了朝政之外,包括賈復!

不光如此,就在這一年(建武十三年)前後,劉秀一口氣罷黜了,所有尚在世的功臣們的軍職(除了大司馬吳漢)!

史上最智慧的一次奪權,劉秀罷黜所有功臣派的軍權,何以安然無恙

賈復

賈復位列雲臺二十八將第三位,左將軍,與他同時罷免的還有云臺二十八將之首,右將軍鄧禹,及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的建威大將軍耿弇!

就在前一年,隨著西蜀割據勢力公孫述的被滅,歷時十二年的全國統一戰爭大功告成,光武帝劉秀終於成了無以爭鋒的至尊者!第二年,劉秀就迫不及待地將一批劉氏遠親王爺,降格為侯爵,同時冊封他的母族、妻族及恩寵人員四十五人。

再接著,跟隨他征戰十餘年的功臣們,紛紛被剝奪了軍權!“兔死狗烹,鳥盡弓藏!”似乎哪個王朝的建立,都離不開這個俗套!

不過,東漢政權的建立者們似乎很“窩囊”,面對劉秀赤裸裸的過河拆橋,竟然沒有一個人奮起反擊,風平浪靜得連史書都懶得說這件事。若不是從個人傳記裡慢慢梳理分析,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事件的發生。

大夥兒提著腦袋跟劉秀鬧革命,甚至拿著整個家族的命運做賭注,無非是為了博個高官厚祿,結果革命剛剛勝利,就被劉秀一腳踹了!

史上最智慧的一次奪權,劉秀罷黜所有功臣派的軍權,何以安然無恙

雲臺二十八將

皇權與功臣派的衝突,就是歷朝歷代解不開的死結。後有朱元璋的屠殺功臣,前有老祖宗劉邦的殺戮,即便處理得最好的趙匡胤和李世民,也多多少少留下過一點遺憾,為什麼劉秀手下的驕兵悍將們就那麼“慫”?

天助劉秀(天時):革命成功時,近一半功臣已經離世

後人都說劉秀是“位面之子”,給劉玄打工兩年,就自主創業做了皇帝,太神速。其實不是那樣,劉秀登基後,統一天下整整用了十二年,算上稱帝前平定河北的兩年,一共用了十四年時間,才換來一個完整的江山社稷!

十四年間,很多追隨的劉秀的功臣們,都早早離世了!到建武十三年,雲臺二十八將中,有十二人先後離世,還有一位在床上長期養病的。

比如,對統一戰爭功勞最大的兩位將軍,馮異和岑彭,馮異於建武十年病逝于軍中,岑彭於建武十一年被公孫述的間諜刺殺。

史上最智慧的一次奪權,劉秀罷黜所有功臣派的軍權,何以安然無恙

馮異

近一半將軍的早逝,雖然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但客觀上又對劉秀解決功臣派的安置問題,大大減小了難度!

自覺轉型(地利):大批功臣偃武修文,轉型為地方官員

劉秀的隊伍,跟朱元璋和劉邦不一樣,他的團隊以士族階層為主體,只有少數農民領袖。也就是說,本質上,劉秀政權是豪門士族政權。這個政權有一大特點,大多數人都是讀書人出身,至少有一定文化底蘊。

比如鄧禹,他年輕的時候在長安求學,是劉秀的小學弟。比如賈復,是《尚書》學派的專家,典型的儒將,同樣的情況還有祭尊等。又如耿弇、寇恂等,都是豪門士族大戶出身,自幼研讀儒家經典。

像吳漢、臧宮這樣的貧苦農民出身,在劉秀陣營中寥寥無幾。這個客觀小環境,對天下統一後,軍人的轉型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史上最智慧的一次奪權,劉秀罷黜所有功臣派的軍權,何以安然無恙

吳漢

以鄧禹和賈復為例,他們被罷免左右將軍職務後,重新做起了儒家學者,幫助新生政權從事教書育人的職業。既發揮餘熱,同時又回到讀書怡樂中去,對士族階層來說,真是一大幸事。

“復知帝欲偃干戈、修文德,不欲功臣擁眾京師,乃與高密侯鄧禹並削甲兵,敦儒學。”

還有很大一部分人,轉型為文職官員,出任地方官員。尚在世的十五位雲臺二十八將,就有六七位,出任各地太守。

士族階層寬闊的眼界,和豁達的生活態度,無疑讓他們的選擇更多樣化,不像劉邦和朱元璋的功臣們,只能一條路走到黑。

彼此信任(人和):劉秀的寬容豁達,贏得功臣們的信賴

跟一般的開國皇帝不一樣,劉秀的出身是讀書人,儒家士族,這個身份決定了劉秀寬和的處事態度,更與暴虐不沾邊。

史上最智慧的一次奪權,劉秀罷黜所有功臣派的軍權,何以安然無恙

劉秀

劉秀一生殺人不多,即便對敵人,他都儘量以收攏感化為主。比如隗囂、盧芳等,都是對他反覆背叛。又比如鄧奉叛亂被俘後,劉秀很體諒他的不得已,在岑彭和耿弇堅決反對下,才被迫處死了鄧奉。

劉秀的雲臺三十二將(包括篇末四將),沒有一位遭到政治迫害,這在任何一朝都不可思議。

正是這種長期以來形成的信任,劉秀與功臣們很少發生齟齬,即便出現危機,也能以心照不宣的方式,圓滿地解決。

最典型的就是鄧禹西征危機,和馮異四年遠征期間,受到同僚誣陷。這種事放在劉邦和朱元璋身上,大概率會釀成君臣反目,但對劉秀和他的大臣們來說,就是一段小波瀾,絲毫不會動搖雙方彼此信任的根基。

這個信任基礎,讓功臣們不會擔心丟掉兵權後,會遭到皇帝的清洗,也不相信劉秀會過河拆橋。

史上最智慧的一次奪權,劉秀罷黜所有功臣派的軍權,何以安然無恙

鄧禹

安置得當(得法):授爵不授官,以爵祿換“股權”

有了上述的天時、地利、人和,再加上劉秀得法的安置措施,最終確保了功臣們在被奪權時,能做到心靜如水。

劉秀的隊伍裡很多將領有私人部曲,他們是帶著私人武裝來投靠劉秀的,也就是說,他們不是普通的打工仔,而是帶著股本的“股東”!

這就意味著,他們的回報不僅僅是“工資”,還要有分紅!顯然,皇權是不可能實行股份制的。劉秀的智慧表現出來了,皇權雖然不能實行股份制,利益是可以按股份制分紅的。

這就是劉秀獨創的“授爵不授官”,以爵祿換“股權”的架構。

這個問題,不是等到革命勝利才去執行,事實上,在東漢政權建立之初,劉秀就已經潛移默化地,將這個模式傳達給了“股東們”。

史上最智慧的一次奪權,劉秀罷黜所有功臣派的軍權,何以安然無恙

宋弘與劉秀

建武二年,大司空王梁被免職,由宋弘接任。建武三年,鄧禹西征失敗,被免去大司徒,劉秀立刻任命伏湛接任。伏湛被免職後,又由侯霸接任大司徒,侯霸之後是韓歆。

宋弘、伏湛、侯霸、韓歆跟功臣派不一樣,他們是純粹的“打工仔”,不是東漢政權的“股東”,是一群靠治國才能,從帝國領工資的高級白領。

這等於早早地向功臣們釋放了一個信號:未來治理國家沒你們的份!

是不是很像現代企業管理體制——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現代企業經營模式!也就是說,在劉秀的陣營裡,其實一直就有兩條並行的線,一條是由功臣派構成的軍事團隊,他們的身份是“股東”,責任是統一天下。另一條線是由儒家學者構成的文職官員,他們的身份是打工仔,責任是治理國家。

十餘年的運行,早已經讓功臣派們對自己有了準確的定位——天下統一使命結束,靜等公司分紅!因而,當他們被免職的那一天到來時,他們其實早就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了!

史上最智慧的一次奪權,劉秀罷黜所有功臣派的軍權,何以安然無恙

賈復

劉秀的分紅是相當的康概,建武十三年四月,他一口氣給三百六十五位大大小小的功臣們增加了食邑,萬戶侯比比皆是!

比如鄧禹,食邑四個縣,方圓三百里,賈復更牛,食邑六個縣!這是什麼概念,幾乎等同於一個郡!漢代封侯分亭侯(村級,食邑幾戶到幾十戶),鄉侯(鄉級,食邑幾十戶到幾百戶),縣侯(縣級,食邑從幾百戶到幾千戶)。

再往上就是一個郡,那就相當於一個王國,一般用於王爺的封邑,而不是侯爺。也就是說,劉秀的功臣們,有很多人名義上是侯爵,實際上享受著王爺的待遇!

窺管見豹,劉秀對功臣們的“股權贖買”,是大大溢價的!哪個股東不偷著樂,還鬧什麼鬧?

這就是一段隱藏在平淡的史書中的故事,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加上劉秀個人的政治智慧,將這個非常棘手,甚至可能帶來矛盾激化,引起政權動盪的奪權事件,竟然波瀾不驚地解決了,而且做到了皆大歡喜,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史上最智慧的一次奪權,劉秀罷黜所有功臣派的軍權,何以安然無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