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红十月,我们是全媒体时代的“最燃方阵”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火红十月,我们是全媒体时代的“最燃方阵”

十月,是多彩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光辉的季节。十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活动盛大举行,中国核工业亮相阅兵,成为“最燃方阵”;中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走上阅兵花车,接受全国人民检阅;中核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余剑锋,中核集团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顾军等十几位中核人走上阅兵观礼台……

最是阅兵场上的那抹“核”色,引发热议与共鸣。历经60多年发展的中国核工业,正带着它独有的神秘色彩,走向公众、拥抱公众,也成为公众争先关注的热点。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隐姓埋名、只做不说的核工业人逐渐走向公众视野,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拥抱全媒体时代,让更多的中核故事成为公众的“精神食粮”。

10月,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时,央视、学习强国等聚焦核工业,揭秘“代号596”背后英雄;核工业影视剧《激情的岁月》央视一套收官,同时登陆央视八套;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票房口碑双丰收。其中,相遇篇讲述两弹一星人物故事,多次冲上微博热搜,张译生动演绎第一代核工业人,动人眼神打动无数网友,两弹一星精神在网络平台受到热议。几十家媒体对中核集团牵头签订ITER迄今为止金额最大工程合同、太原低碳能源核能分论坛、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成立等核工业产业发展集中报道,报道量近千篇;在公众沟通、品牌宣传等领域,中核集团主动走出去,通过社会报道、与百度秒懂联手、运营拓展中核集团自有平台等方式,在全媒体时代,探索与公众沟通的新形式。

骄傲——我是中央企业方阵!请检阅!

10月1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包括中核集团在内的中央企业参阅阵营携大国重器亮相。国资小新、中核集团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账号紧跟阅兵直播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在微信平台诞生阅读量10万+爆款长文,数万微信用户留言为央企方阵、为中核集团自主创新点赞。

在微博,由国资小新发起,各央企参与的话题#国庆游行的超暖瞬间#登陆当天微博热搜榜前十,话题阅读量3.8亿,华龙一号等由央企打造的大国重器再次在新媒体平台受到数亿网民关注。

阅兵当天,十几位中核人受邀观礼。中核集团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采访了出席观礼的中核人,将他们最真实的感受第一时间传递给15万核工业人、传递给全国人民。网友评论“你们是中国人的骄傲!”

热点——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

火红十月,我们是全媒体时代的“最燃方阵”

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5周年。央视新闻客户端聚焦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代号596)爆炸成功背后的故事,聚焦那些在当时隐姓埋名的科学家以及千万普通科技工作者。学习强国-科技日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散的蘑菇云永远的爱国心》,讲述蘑菇云升起背后的故事。此外,大公网、CCTV电视剧微信公众号、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等多家媒体从多角度报道原子弹爆炸成功背后的故事。

当天,中核集团启动了第二届核工业新闻奖评选报名工作,中核集团官方微信和中国核工业微信推送了《相遇,在最好的时代》的文章。正是因为有无数媒体朋友的记录,隐姓埋名的核工业人的故事被人熟知,走过60多年历程的中国核工业,也被更多的媒体、公众关注。通过举办第二届核工业新闻奖,中核集团希望能够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联系,进一步提高宣传工作水平。在特殊时间点的推送,也让很多媒体朋友觉得“暖心”,频频点赞。

9月在央视一套开播的核工业大剧《激情的岁月》在10月25日迎来大结局。在剧集播出期间,央视网多终端的收视用户近6000万,视频收视次数累计近2亿,剧集话题多次登上微博剧集榜前十。《人民日报》、《文艺报》等权威媒体更是头条盛赞《激情的岁月》传递了“两弹一星”的精神内核。在良好口碑的引领下,《激情的岁月》10月24日起登陆央视八套,晚间19:30开始,3集连播。

火红十月,我们是全媒体时代的“最燃方阵”

流量——中核集团产业发展频亮相

同辉煌的核工业历史一样,目前中核集团的产业发展也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中核集团产业的每一次进步,报刊、广播电视、微博等媒体都展开报道,创造了属于核工业的流量。

9月30日,中核集团牵头签订ITER迄今为止金额最大工程合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是全球规模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这是有史以来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中竞标的最大核能工程项目合同,同时也是中国核能单位首次以工程总承包形式成功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项目。相关报道在央视新闻频道、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经济信息联播》等有影响力的栏目播出,并引发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澎湃新闻网、观察者网等媒体持续关注报道,此外,网民评论呈现积极态势。

10月16日,中核集团在福建漳州宣布华龙一号开工建设。这是由中核集团建设的第五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至此“国家名片”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正式开启。人民日报客户端、光明网、中国新闻网、中国证券网、证券时报网、第一财经网等网媒报道。

火红十月,我们是全媒体时代的“最燃方阵”

10月22日,中核集团精彩亮相太原能源革命展并举办核能安全利用与行业发展展望论坛。中核集团受到在晋媒体的热烈关注。山西电台、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太原日报等媒体对论坛进行了集中报道。其中,山西卫视直通论坛特别报道4分钟聚焦中核集团,山西日报整版刊登。此外,人民网、中国网、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中国能源网、中国科学报、国资报告、新浪财经、第一财经、中国电力报等媒体报道或转载。

10月24日,中核集团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成立,这是“两核”重组后,中核集团加快建设先进核科技创新体系的又一举措。人民网、新华网、国资委网站、国防科技工业局网站、国家原子能机构网站、证券时报网、中国能源网、中国电力新闻网等媒体报道或转载。

开放——核工业与公众多平台沟通

新时代,一方面核工业的产业发展引发公众关注,另一方面,中核集团也在搭建更多渠道,传播核知识,传递核科普,用更加开放的姿态,多平台搭建与公众沟通的桥梁。

10月6日,中国日报各平台以“洋眼”的形式聚焦华龙一号。视频采用英国小哥主持、英语配音、黄金人概念串联、专业团队无人机拍摄。英国小哥“老衲”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讲述了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的先进性、安全性。中国日报的Facebook账号粉丝数量超过8100万,位居全球媒体账号粉丝数量第二位。传播范围辐射美国、俄罗斯、欧洲等核能技术先进国家及南美洲和东南亚等地区。本次宣传获得了良好的海外阅读、评论、点赞和转发互动,对于中核集团国际形象宣传、国际影响力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10月,中核集团牵手百度秒懂制作核科普系列视频。中核集团的专家对核能、核辐射、核技术、核安全、华龙一号等话题进行了阐述。专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普通公众答疑释惑,公众在百度搜索相关词条就能看到系列科普视频。

火红十月,我们是全媒体时代的“最燃方阵”

与此同时,中核集团也在微信、微博等自有平台上,与公众积极互动,搭建沟通的桥梁。《40张罕见照片,揭秘一个核大国的崛起》、《一代人的核记忆:我们曾经为强军强国奋斗过》、《于敏:国家需要我,我一定全力以赴》等文章发布后,引起较大反响。中国青年网、央广网、中国网、中国新闻网、海外网、上观新闻、新浪网、澎湃新闻、凤凰网、搜狐、网易等网站以及相应微博进行转载,并在显要位置推送;网友们给予了积极正面评价,有的为祖国强大点赞,有的向科学家和一线人员致敬,有的忆苦思甜表示要珍惜当下、砥砺前行……

借助中核集团自有平台以及与各媒体的联动,公众对核工业的历史、知识越来越感兴趣,也形成了良好的沟通氛围。(葛维维)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817,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