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被大漢王朝派去和親的公主們

提起中華民族的歷史,人們總是會很快就想起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雄才大略,也會很快就想起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搶了匈奴的祭天金人什麼的......好不痛快啊!

走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被大漢王朝派去和親的公主們

然而,歷史總是多面的,也有一些時候,那些看似無比強大的王朝,卻把維護王朝利益的重任,寄託在一個個女人肩上,美其名曰和親。

和親,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統治者與周邊少數民族或者各少數民族首領之間出於各種各樣和目的而達成的一種政治聯姻。它作為歷朝民族總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和一種民族關係的表現形態,貫穿於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對歷史發展有著或隱或顯的影響。寬泛意義上的和親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而嚴格意義上的和親始於漢代。自漢以後一直到清代,幾乎所有的朝代都有次數不等、緣由各異的和親。

現在,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史上有記載的被大漢王朝派去和親的公主們。

前200年,漢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前192年,漢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前176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頓單于。

前174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

前162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單于。

前160年,漢文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前156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前152年,漢景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前140年,漢武帝宗女嫁匈奴軍臣單于。

前108年,漢武帝宗女細君公主嫁烏孫昆莫(國王)獵驕靡。

前103年,漢武帝宗女解憂公主嫁烏孫王岑陬、翁歸靡。

前33年,宮女王昭君嫁匈奴呼韓邪單于。

是的,這些和親的公主們,大多數並不為人們所熟知。廣為人知的只是個別的,比如細君公主、解憂公主、王昭君。讓我們詳細瞭解一下。

走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被大漢王朝派去和親的公主們

身嫁祖孫兩代烏孫王,一腔幽怨,悲鬱而終

最悲情的和親公主----細君公主

劉細君,江都王劉建之女,史稱其為江都公主,後因遠嫁烏孫,又稱為烏孫公主。劉建是個荒淫無道的諸侯王,後來因為謀反未成自殺,劉建的妃子也都被棄市,劉惜君因為年幼倖免於難,成為罪臣之女。

烏孫國受到匈奴的威脅,便派遣使節去往漢朝,表示願意娶漢朝公主,兩國結為兄弟之國,以共同對抗匈奴。漢武帝詢問群臣意見後,便選劉惜君為和親公主嫁給烏孫國王獵驕靡。劉惜君嫁到烏孫後,生活很不習慣,又加上獵驕靡年老,語言不通,很是悲傷,思念故土,便作歌道:"吾家嫁我兮天一方,遠託異國兮烏王延。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

獵驕靡因為年老很快便去世了,由於他的兒子早逝,便由孫子軍須靡繼承王位。按照西域習俗子孫要繼承祖父的妻妾。細君公主無法接受,向漢武帝請求歸國。漢武帝不同意,要求她遵照西域的風俗,嫁給軍須靡,幫助漢朝攻打匈奴。劉惜君無奈便嫁給軍須靡,與他生有一女。太初四年(前101年),只在烏孫生活四年的劉惜君便鬱鬱而終。

走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被大漢王朝派去和親的公主們

接棒細君遠嫁烏孫王,建功邊塞,年老歸朝

最具貢獻的和親公主----解憂公主

解憂公主 (?-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劉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劉戊起兵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家族成為罪人。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家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和親"遠嫁烏孫昆莫(國王)而鬱郁以終之後,漢武帝為了鞏固與烏孫的聯盟,於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將罪臣之後的劉解憂封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之孫岑陬為右夫人,妾室,地位在同為妾室的匈奴公主左夫人之下。

二嫁又嫁給軍須靡的弟弟翁歸靡,生有5個子女。

三嫁給匈奴公主之子泥靡,生了一個兒子。

漢代史學家班固撰寫的《漢書》中記載了一個解憂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她在出使烏孫和親的細君公主去世後,為了維護漢朝和烏孫的和親聯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烏孫國。

她一生經歷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曾嫁予三任丈夫,皆為烏孫王。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了半個世紀,她一直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為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係作出了貢獻。年逾七十之時,上書給漢朝皇帝陳述思鄉之苦,請求把自己的遺骨埋葬在故國 (《漢書·西域傳》:"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憫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甘露三年回到漢朝,天子憐憫她的境遇,親自出城迎接解憂公主的歸來。每逢上朝,解憂公主的禮儀待遇和皇室公主一樣。

走 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那些被大漢王朝派去和親的公主們

主動和親出塞匈奴,沉魚落雁,畫工棄市,

最具名望的和親公主----王昭君

公元前52年王昭君出生於南郡秭歸縣(今湖北興山縣)的一戶平民之家。

建昭元年(前38年),以民間女子的身份被選入掖庭,成為了一名宮女。

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南匈奴呼韓邪單于來長安朝覲漢天子,自請為婿。元帝遂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于,並改元為竟寧。單于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

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韓邪單于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于去世, 王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

胡俗",依遊牧民族收繼婚制,復嫁呼韓邪單于長子復株累單于,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

鴻嘉元年(前20年),復株累單于去世,且糜胥繼任為搜諧若鞮單于。兩年不到,王昭君病逝。

王昭君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

"畫工棄市",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元帝因後宮女子眾多,就叫畫工畫了像來, 看圖召見寵幸。宮人都賄賂畫工,獨王昭君不肯,所以她的像被畫得最差,不得見漢元帝。後來匈奴來求親,漢元帝就按圖像選王昭君去,臨行前才發現昭君優雅大方、容貌最美,悔之不及,追究下來,就把毛延壽、陳敞等許多畫工都殺了。

和親為我們貢獻了很多悽美的歷史故事。對和親,歷來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通過和親緩和了邊疆關係、鞏固了王朝統治,實在是高!也有人認為,是因統治者之無能,無可奈何將家國存亡繫於婦人之身,實在是慫!

中唐詩人戎昱寫了一首詩《詠史》:

漢家青史上,計拙是和親。

社稷依明主,安危託婦人。

豈能將玉貌,便擬靜胡塵。

地下千年骨,誰為輔佐臣。

戎昱對和親政策和評價旗幟鮮明。

儘管說法看法各有不同,但和親大多時間都是有幾分無可奈何。而且即使和親了,該打的仗還是照打不誤。只是可憐了那些和親的公主們。皇家的公主們都如物件一般被拿去進行利益交換這樣悲催,可想在封建社會里的女同志是多麼不愛待見和尊重。只此一斑,我們,特別是女同志們,還是好好地體會一下當今社會的好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