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聯軍為何要在掠奪完財寶後,要火燒圓明園,背後究竟有何隱情

很多年以來,一直困擾著很多人,為什麼當年掠奪完財寶後的英法聯軍,要放火燒燬圓明園呢?一個不過就是皇家園林,燒燬它背後的意義又究竟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帶大家走進那段歷史,去探索這其中的隱情。

英法聯軍為何要在掠奪完財寶後,要火燒圓明園,背後究竟有何隱情

其實,當年下令燒燬圓明園的英軍將領額爾金,一開始並沒有想燒燬圓明園。那為什麼最後圓明園仍然逃脫不了被付之一炬的命運呢?這是一個很有爭議的問題,英國和法國在火燒圓明園的問題上,雙方的爭議很大。法國並不是要保護圓明園,而是認為這裡很多的建築是當年法國的傳教士設計的,而且是參考了很多法國的建築。所以說,法國人不是特別樂意。

而英國是為了貿易,強行要跟中國做買賣,所以它的目的性很強。在燒圓明園的時候,發生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戰俘事件。當時的清政府一看,圓明園被搶了,出於一種所謂和解的誠意,就把這些戰俘放了回去。但是因為之前沒有很好的妥善處理這些戰俘問題,導致三十多個戰俘死了十幾個人。當這些剩餘的戰俘回到英軍軍營的時候,英國大怒,覺得清朝政府違反了國際法,違反了倫理道德。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想要用燒圓明園來懲罰中國。

當時的隨軍記者沃格曼在報告中寫道:英法軍隊決定用一種觸摸得到的方式,來報復清政府。但是當時,英法聯軍本來打算焚燒的是清政府的權力中心紫禁城。然而後來他們發現,圓明園並非只是清廷皇帝的行宮,更是清廷的另一個政治統治中心。清廷的皇帝,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此處理政務。由此可見,圓明園是清帝的一個統治中樞。其重要性,在某種意義上甚至超過北京城內的清宮。

英法聯軍為何要在掠奪完財寶後,要火燒圓明園,背後究竟有何隱情

當額爾金等人,在圓明園的寢殿裡,發現還存放著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聯軍簽訂的條約和其他文書。同時還堆積著咸豐在逃跑前頒佈的各種上諭,他們清楚地知道,焚燒圓明園對於大清皇帝驕踞和情感兩方面,一定是一個很大的打擊。相反,如果焚燒紫禁城,可能會嚇跑恭親王奕訢等人,從而失去勒索、訛詐的對象。

紫禁城作為清政府的所在地,而圓明園則是皇家園林,為中國皇帝私有。因而,額爾金想通過燒燬圓明園來傳遞這樣的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虐待俘虜等暴行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因此,在10月13日沃格曼畫下的素描畫中的佈告牌,詳細的解釋了焚燒圓明園的計劃和原因。

佈告的內容大致是:宇宙之中,任何人物,無論其貴如帝王,既犯虛偽欺詐之罪,即不能逃脫其應有之責任和刑法。清帝不能守簽約,及違反和約起見,決於九月初五日焚燒圓明園,所有種種違約行動,人民未參與其間,決不加以傷害。惟於清室政府不能不懲罰之也。

英法聯軍為何要在掠奪完財寶後,要火燒圓明園,背後究竟有何隱情

其實,英法聯軍這一系列掩蓋陰謀行為的背後。最直接的原因,是要迫使清政府儘快的接受他們提出的條件,簽訂和約。因為即將到來的寒冷冬季,對身著春裝的英法部隊來說很不適應,他們已經決定在11月1日前撤離北京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