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一個基層黨組織掉隊——我市開展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綜述

寧德網消息(記者 陳小妹 通訊員 顏彤彤 )

集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8個專項整治任務之一,是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重要措施。9月份以來,我市嚴格按照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找準問題、精準發力、補齊短板,全力抓好整頓工作,不讓一個基層黨組織掉隊。

走近福安市穆雲畲族鄉王樓村大王山新開墾的茶園,雖然已是深秋時節,但映入眼簾的連片茶苗,依然綠意盎然、長勢喜人。王樓村黨支部書記蘭反修介紹,村裡種植茶葉多年,但茶樹大多散種散管,產值不高。近段時間,在鄉里農技專家的指導下,在新開墾的百畝茶園中種下品質高的茶苗。找到了對的路子,大家對村裡的產業發展幹勁十足、信心滿滿。

王樓村因黨組織服務意識差、服務能力弱、群眾意見大,今年被確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鄉黨委主導推動、村黨支部主動作為、群眾積極參與,在解決安全飲水難、村級活動場所舊、路燈少等實際難題的基礎上,重點幫助理清發展思路,流轉了100多畝土地新建大王山茶園,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鼓勵貧困戶申請小額貸款、其他困難戶投工投勞入股茶園,增加群眾收入、村集體收入。

王樓村的改變僅是全市在主題教育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工作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我市各地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專項整治要求,按照不設指標、應整盡整的原則,“拉網式”排查確定302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緊盯問題、對症下藥、合力推進,截至10月底已初步完成整頓。

精準施策破難題

“現在,我們村的面貌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村裡各項設施逐步完善,村民住得更安心了。”蕉城區城南鎮古溪村“原住民”趙雅珠高興地說。

去年,中央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督導組下沉蕉城區督導時,發現古溪村存在村幹部隊伍能力素質不高等問題,蕉城區將其納入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持續開展集中整頓。區鎮兩級針對存在的問題,靶向發力,號脈開方,採取選派村幹部參加培訓、外出考察學習、區鎮幹部結對幫扶等措施,幫助提升古溪村幹部隊伍能力素質。經過整頓,古溪村幹部的履職能力不斷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不斷提升,績效考評在蕉城區城南鎮名列前茅,今年,村集體經濟年經營性收入有望突破200萬元。

找準癥結、精準施策,是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的關鍵所在。各縣(市、區)黨政主官帶頭,處級領導帶隊,以農村為重點,開展“黨建體檢”,給軟弱渙散黨組織精準“畫像”。堅持採取“一支一策”“量身定做”整改臺賬,並經縣(市、區)委常委會研究確定,做到原因清、責任清、目標清、措施清、時限清,下大氣力解決 “無錢辦事”“無章理事”“無人管事”“無心幹事”等突出問題。

針對黨組織書記不勝任現職、履職能力不強等問題,市委組織部制定出臺了進一步加強村幹部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和考核評價細則,健全選拔任用、履行職責、激勵保障等管理體系。以主題教育為契機,分級分類抓好全市7000多個基層黨組織書記集中培訓,並對全市黨員開展普遍培訓工作。11月份,還將舉辦全市村黨組織書記產業發展能力示範培訓班,著力提升村幹部推動產業“五化”發展的能力。針對部分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力量不足、無力服務等問題,各地探索建立了村幹部“基礎補貼+績效補貼+獎勵”結構補貼方式,制定出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規範化管理使用辦法,持續實施“進五爭十”三年行動等,著力解決好基本隊伍、基本服務、基本陣地、基本保障等問題。

凝聚力量抓整頓

“從沒想過會有這麼多領導來到我們村,明思路指方向,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近期村裡還成立合作社,流轉土地50多畝,計劃種植甜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拓寬村民增收渠道。”周寧縣瑪坑鄉沈洋村離任老村幹李立新感慨地說道。

今年,沈洋村因為“三會一課”落實不到位、3年未發展黨員等問題被確定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周寧縣委書記包江蘇到村裡調研瞭解情況,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陳健先後兩次到村指導整頓工作,副縣長林旺梅帶領村兩委成員到古田縣考察竹筍種植項目,縣裡還給村裡安排駐村第一書記、結對共建單位幫助加強黨建、產業發展等工作。截至目前,該村制定的5條整頓措施,已全面落實和完成。

眾人拾柴火焰高。我市各地認真落實縣處級領導聯村(社區)、第一書記駐村(社區)、上級黨組織班子成員掛點、機關單位共建等“四個一”整頓措施,凝聚整頓轉化合力。市委市直機關工委、教工委、市國資委黨委統籌力量,抓好機關、學校、企業等其他領域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工作。今年以來,302個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落實整頓措施1300多條,推動整頓工作真正落地見效。

面對整頓工作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各縣(市、區)黨委書記直接聯繫,帶動182名縣處級領導掛鉤聯繫172個軟弱渙散村、10個軟弱渙散社區,結合“四下基層”“三學三講三進”等活動,進村(社區)入戶解決問題。我市還健全完善機關幹部駐村蹲點、住村服務、掛職包企等制度,選派第一書記、領航員、“兩新”黨建指導員、結對共建單位等下沉一線抓幫扶、抓整頓、抓鞏固,凝聚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力量。全市共選派市級鄉村振興領航員5人、縣級駐村第一書記182人、“兩新”黨建指導員41人、結對共建單位230多個,做到軟弱渙散村、社區、“兩新”組織黨組織全覆蓋。

推動發展促提升

“村裡的黨群互幫互助小組,幫了我的大忙。” 屏南縣熙嶺鄉井兜村村民陳祥雲滿懷感激地說,以前缺技術、缺渠道,種出來的菜沒人要,現在鄉里邀請省裡的專家教技術,安排能人帶他發展,村裡還建了農產品交易市場,在家門口就能把錢賺了。今年,他種了9畝多的高山菜,預計收入能達9萬多元。

井兜村因為黨組織服務能力弱、集體經濟發展滯後等問題,被確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熙嶺鄉黨委堅持問題導向,建立黨群互幫互助小組,以黨員或群眾致富帶頭人結對幫扶黨員困難戶和扶貧戶,在技術、資金、資源等方面提供幫助,讓群眾生活“好起來”、袋子“鼓起來”,井兜村集體經濟收入由空殼村增加到6萬多元,農民人均收入達16620元。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推動農民增收,是整頓提升的治本之策。市縣領導直接掛鉤幫扶“群眾收入最低、村集體收入最薄弱、產業基礎最差”的306個產業薄弱村,經常性進村入戶,幫助明確發展規劃、產業項目、扶持資金,做到鄉村振興“一個村都不能少”。我市各地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回信重要精神,深入實施黨建“領航聚力”工程,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八大行動”,圍繞“8+1”特色農業發展,幫助172個軟弱渙散村落實1個以上產業發展項目,並推動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黨員聚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在村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壽寧縣下黨鄉西山村成立手拉手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群眾發展茶葉、臍橙、錐慄等特色產業;古田縣大橋鎮潮洋村從村主導產業入手,致富能人帶動發展反季節蔬菜、食用菌等產業;福鼎市桐城街道三門裡村通過把森林改造旅遊觀光點、舊村舍改為學習培訓基地等,推動村集體收入從不到5萬元增加至20多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