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博弈」淺談蘇聯財政危機的出現,為何會導致蘇聯解體?

前言:

上文我們說到,蘇聯派軍隊進入到阿富汗之後,使得當地的各種理念攪渾在一起,最終使得蘇聯在阿富汗的處境變得極為複雜。而此時的蘇聯想要撤軍,基本上也不太可能了,因為對於大陣營時期的政治邏輯來說,蘇聯只能做的只有擴張,而不能收縮,因為一旦蘇聯進行收縮,那麼整個蘇聯陣營就徹底渙散掉。而就在蘇聯進退兩難的時候,一個更為嚴重的局面出現了,那就是蘇聯出現了嚴重的財政危機。

下面我們就從蘇聯的財政危機的出現來說一下,它是如何使蘇聯最終走向解體之路的。

「大國博弈」淺談蘇聯財政危機的出現,為何會導致蘇聯解體?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版圖

蘇聯的財政危機

造成蘇聯財政危機的原因,主要就是國際油價過山車式的漲落,而這件事又跟中東有關。那這具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我們知道,蘇聯是在1979年12月份進入阿富汗的,而早在2月1日的時候,就發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伊朗的宗教領袖霍梅尼乘飛機從巴黎飛回德黑蘭,在伊朗發動了著名的伊斯蘭革命,自此,便把伊朗從一個追求西式現代化的君主國家轉變成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所以當時西方都稱霍梅尼以超音速的速度把伊朗帶回到了中世紀。

而伊朗在變成政教合一的國家之後,馬上又跟美國發生了劇烈的衝突。我們都知道,伊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石油生產國,當時的世界很多地區都擔心石油的供給會發生問題,因此使得石油價格猛漲。1980年9月的時候,在美國的支持下,伊拉克又跟伊朗發生了著名的“兩伊戰爭”。戰爭的爆發使得國際石油的價格更是一路飆升。當然,這也給蘇聯帶來了額外的好處,因為蘇聯是石油出口的大國,高油價讓蘇聯的財政狀況變得非常之好,支撐阿富汗戰爭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石油價格的猛漲也吸引了產油國紛紛擴大產能,結果就出現了供給過剩,到了1985年的時候,石油價格又急轉直下,此時說攔腰斬斷已經算是誇張的了。所以,這樣一來就使得蘇聯的財政狀況一下子陷入到了巨大的困境之中。

「大國博弈」淺談蘇聯財政危機的出現,為何會導致蘇聯解體?

魯霍拉·穆薩維·霍梅尼

而此時阿富汗這邊事情還沒有解決,蘇聯仍然是進退兩難,已經形成了我們上文所說的“潰瘍”。當然了,如果僅僅只是潰瘍的話,那問題也不大,只要找到合適的藥物加以治療,那基本上就能治好,但如果在有潰瘍的同時又冒出了其他的併發症的話,那麼時間一長,嚴重的併發症很可能就會帶來致命的傷害。而此時,蘇聯就是遇到了財政上的併發症。蘇聯當局已經發現自己的財政失衡了,而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通過不斷印製鈔票來解決問題,但這勢必也帶來了通貨膨脹。這個併發症在蘇聯內部激化了舊有的矛盾。

此外我們還有知道的是,蘇聯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由十五個獨立的國家組成的聯邦,即“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其中波羅的海三國,即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原本在一戰後都成為了獨立的國家,但在二戰後又被蘇聯所佔領,之後在各種威逼利誘之下被迫加入了蘇聯,作為加盟國存在。

它們這三個國家早就對蘇聯怨氣滿滿了,現在,蘇聯為了支撐阿富汗戰爭從而引發了通貨膨脹,這場戰爭遠在萬里之外,跟波羅的海的三個國家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通貨膨脹的到來,這三個國家卻要跟蘇聯一起承擔,那必然它們的怨氣就更大了。所以在不久之後,他們就發動了聲勢浩大地運動,要求恢復獨立。

「大國博弈」淺談蘇聯財政危機的出現,為何會導致蘇聯解體?

波羅的海三國

最終的結果是,蘇聯政府不得不做出一個妥協,允許這幾個加盟共和國可以自主發行本國貨幣,並同時允許他們擁有自己的財政體系。但是這也給蘇聯帶來了更大的麻煩。

因為我們知道,貨幣基本上都是由中央銀行來發行的,但是不用中央銀行來發也不是不可以,如果本國具有一整套成熟的商業銀行體系的話,那麼依靠商業銀行來發行也是可以的。但問題是,蘇聯一直在搞的都是計劃經濟,國內根本沒有成熟的商業系統,那麼允許這幾個加盟共和國自主發行貨幣,自由處置財政,實際上就意味著蘇聯在財政和貨幣上已經解體了。而既然財政和貨幣已經解體了,那麼在後續的政治意義上的解體也就成了順利成章的事情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後面蘇聯解體的過程中又引發了一個新的事情,那就是關於伊斯蘭教世界的精神得到了復甦。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大國博弈」淺談蘇聯財政危機的出現,為何會導致蘇聯解體?

蘇軍入侵阿富汗圖

伊斯蘭世界的精神復甦

在蘇聯解體之前,伊斯蘭世界長期以來都處在被西方世界和蘇聯陣營不斷打壓的地位之上,是一種很邊緣化的狀態。但是在阿富汗戰爭中,伊斯蘭世界卻突然發現,原來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以聖戰的辦法來拖垮如此強大的一個帝國的。而此時,因為伊斯蘭革命的成功,雖然伊朗信仰的主要是非主流的

什葉派而非主流的遜尼派,但畢竟都是伊斯蘭教,所以這讓伊斯蘭世界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所以這些都是伊斯蘭世界從未出現過的體驗,頓時讓那個伊斯蘭世界一下子獲得了巨大的信心,覺得也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從而帶來更大的成果。因此,在蘇聯被拖垮的過程中,長期處於弱勢的伊斯蘭世界,開始形成了某種心理上的復甦。而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中東國家也在源源不斷地援助塔利班。

這時候,在阿富汗戰爭的過程中已經造就了一批反蘇的鐵血戰士,而他們基本上都是打游擊戰出生的。因此,阿富汗戰爭拖垮了蘇聯,而與此同時也激活了伊斯蘭的聖戰力量,也敲響了文明衝突的前奏。但我們拋開這些暫且不談,就單看蘇聯當局的現狀——顯然,此時的蘇聯已經是捉襟見肘,最終走向瞭解體之路!

「大國博弈」淺談蘇聯財政危機的出現,為何會導致蘇聯解體?

蘇聯最終解體

美國自越南戰爭結束以來,迸發出了強大的創造力,一系列新技術的出現,在經濟上為新一輪的技術紅利的出現奠定了基礎。此外,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上臺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和美國總統里根,推行了一系列深度自由化改革的政策,使得西方國家的經濟迎來又一次高速成長。但是這些都是美英兩國人家自己的發展,跟蘇聯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此時已經吃盡了上一輪技術紅利的蘇聯,在計劃經濟中又壓制住了創新的能力,經濟掉頭向下喪失了原本的活力,想要和西方競爭基本上也不可能了。

所以最後各種原因疊加在一起,終於促成了蘇聯在1991年12月24號的解體,宣告了大陣營時代的結束。而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伊斯蘭的力量開始隱隱浮現出來了。關於這一點,我們下文再說!

參考文獻:

  1. 施展-《樞紐》
  2. 《國際政治學》
  3. 《世界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