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湖南有三大州四大陽,株洲、郴州、永州,岳陽、益陽、衡陽、邵陽,這裡面沒有長沙。

長沙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秦始皇的36郡中就有長沙郡。但直到今天,長沙人也沒弄清楚“長沙”這二字是怎麼來的。來源於“長形的沙洲”,還是二十八星宿中的附屬星——長沙星?意見相迥,喋喋不休。

還有,湖南自稱為“三湘四水”,“四水”說是湘江/資江/沅江/澧水,勉強、基本取得了苟同,但“三湘”是灕湘/瀟湘/蒸湘,是湘潭/湘鄉/湘陰,還是湘北/湘西/湘南,眾說紛紜,迷亂得一塌糊塗。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自春秋戰國時楚國在這裡築城,城址一直不曾改變,據說長沙現在的很多街道都與2000多年前保持重合。但是,如果你就這樣天真地認為,可以在這座城市裡找到大把大把的歷史遺存的話,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那都是一次大火和四次大戰惹的禍。

在說大火和大戰之前,可能要先聊聊這句流傳甚廣的俗語:鐵打的寶慶,銀鑄的益陽,紙糊的長沙。

清朝晚期,益陽因水運興起,成為商業重鎮,商民俱富,有大把大把的銀兩,被稱為銀都。寶慶就是今天的邵陽,城池如鐵打銅鑄一般,易守難攻。而長沙城剛好相反,易攻難守,基本上是一捅就破,如同紙糊的一樣。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1938年,日軍兵臨城下,國民黨對守住長沙沒有絲毫信心,因此實行焦土抗戰,計劃焚燬長沙城。但陰差陽錯,火是燒起來了,但無組織無紀律,3萬多人喪生,全城90%以上的房屋被焚燬。長沙也與斯大林格勒、廣島、長崎一起,光榮地晉升為二戰中毀壞最嚴重的城市。

因燒城計劃的電報代碼是“文”,火在夜裡(夕)燒起,所以這場大火就被稱為“文夕大火”,那是中國抗戰史上的三大慘案之一,另外兩個是花園口決堤和大隧道慘案。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花園口決堤說的是為阻止日軍西進,國民黨採取“以水代兵”策略,炸開了黃河花園口大堤,致使80多萬中國民眾死亡、1200多萬受災,而日軍僅死亡1000多人(也有說是7000-20000人)。

大隧道慘案發生在重慶大轟炸時期,民眾為躲避日軍的空襲,紛紛湧進了十八梯大隧道,隧道內人員密集,隧道口又被憲兵緊閉柵門,在長達10多個小時的高溫缺氧煎熬下,上萬人死在了隧道中。

文夕大火後,從1939年9月到1944年8月,國民黨軍隊與日軍又在以長沙為中心的地區,展開了四次大規模的攻防戰,史稱“長沙會戰”。四戰之後,長沙城幾乎是片瓦不存了。

因此,今天你在長沙城所看到一切建築,無論是尋常民宅還是古蹟亭臺,都是戰後所建。所以,即使春秋戰國時已在此建城,但長沙實際的建城史也不過七八十年。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位居長沙城制高點的天心閣是1983年才重建,那也是全城最險要的地方了。當年太平軍進攻長沙的時候,東南西北四王中的西王肖朝貴就是在這裡中炮身亡的。

天心閣現已被改造為公園,免費開放。樓閣位於城牆之上,那是舊時長沙城牆的一部分。閣上有一對聯:四面雲山皆入眼,萬家煙火總關心。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長沙城名人故居很多,重建修復的卻很少。但位於太平街的賈誼故居是修復了,可惜正值週一,閉館謝客,無緣得見這位西漢文學大家的故居風貌。其實,賈誼是河南洛陽人,這故居只是他被貶長沙王太傅時寓居的房宅而已。

不過,關於賈誼,最著名的不是他的《過秦論》,而是李商隱寫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賈誼故居所在的太平街是長沙最繁華的商業步行街之一,據說也是長沙城原有街巷格局保存得最為完好的一條街道。街上都是各色的店鋪,也有戲臺和古色古色的建築,當然這一切也都是戰後重建的。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雖然地面建築蕩然無存,但長沙城的地下卻是遺存豐厚。1996年,走馬樓一處工地出土了三國吳簡14萬多枚,2003年又出土了1萬餘枚西漢時期簡牘,這些都保存在長沙市簡牘博物館裡。另外,馬王堆漢墓出土的重僅49克的素紗禪衣,是世界上最輕的絲織品,現保存在湖南省博物館裡。

不過,現在的長沙對過去的一切似乎都毫不在意了,包括歷史古蹟,包括風雲人物,包括文夕大火。現在的長沙,是一個娛樂至上、娛樂至死的城市。

行走長沙之一----紙糊的長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