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教你讀財報—損益表

巴菲特在分析公司是否具有持久競爭優勢時,總是先從公司的損益表著手,因為損益表可以讓投資者瞭解該企業在一段時期內的經營狀況。一般企業會在每個季度末或者年末披露這些信息。

每張損益表上總是會標出會計期間,例如,從2007年的1月1日到2007年的12月31日。

損益表包括三個基本要素:企業的營業收入,需要從收入中扣除的支出,損益情況--我們可以看到該企業到底是盈利還是虧損。很簡單,是吧?的確如此。

在早期的股票分析中,那些頂級分析大師,例如巴菲特的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只是單純地關注一個企業是否創造利潤,而很少甚至根本沒有分析這個企業的長期升值能力。

如前所述,格雷厄姆不在乎這個企業是否具有強勁的經濟動力,是否是一家出類拔萃的優質企業,或者是否擁有成千上萬普通企業夢寐以求的發展態勢。如果格雷厄姆認為某隻股票的價格足夠便宜,即使這家公司業績平平,他也可能會買進它。

據巴菲特觀察,世界上所有企業分為兩類:一類是相對其競爭對手而言擁有持久競爭優勢的企業。如果投資者以一個合理的價格購買這類企業的股票並長期持有,他將變得腰纏萬貫。

另一種類型的企業,是那些在競爭市場上苦苦奮鬥了若干年,但仍舊碌碌無為的普通企業。做長線的投資者若持有這類企業的股票,他們的財富將日益萎縮。

在研究那些頗具魅力的優質企業時,巴菲特發現,通過分析企業的損益表能夠看出這個企業是否能夠創造利潤,是否具有持久競爭力。企業能否盈利僅僅是一方面,還應該分析該企業獲得利潤的方式,它是否需要靠大量研發以保持競爭力,是否需要通過財務槓桿以獲取利潤。通過從損益表中挖掘的這些信息,可以判斷這個企業的經濟增長原動力。對於巴菲特來說,利潤的來源比利潤本身更具有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