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義相對論背景下的宇宙模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有兩件事是無限的:宇宙的大小和人類的愚蠢。但我不能肯定宇宙的大小是否是無限的!——愛因斯坦

有人認為量子力學很神秘,但我認為相對論最為神奇,因為它為我們揭示了時間和空間、質量和能量的關係,更為宇宙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當今的宇宙模型更是在廣義相對論的背景下展開的。因此我們今天能如此的瞭解我們身處的宇宙,多虧了愛因斯坦。

廣義相對論背景下的宇宙模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宇宙的時空

宇宙時間之長、空間之大,合理的物理學法則應適用於任何時、空·。只有源於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
弗裡德曼的宇宙論是唯一不違反物理法則的宇宙理論。可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是否能適用於整個星團的巨大空間?引力可以彎曲光線,因此星群可以作為引力透鏡,利用此技術,2015年英國樸次茅斯大學的研究員科利特與其他9位同事合作,利用世界上最先進的兩種光學儀器,經過3年的觀察與數據收集分析,完成最敏感的實驗;拍攝取得遙遠巨大星系ESO 325-G004後面另外一個巨大星系的光環;於今(2019)年6月21日在Science表示,首次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還是適用於整個星系的巨大空間,其誤差幅度僅為9%,實驗結果是迄今為止太陽系之外廣義相對論的最精確測量。

廣義相對論背景下的宇宙模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雖然愛因斯坦和弗裡德曼的學說能夠成功解釋各種現象,但它仍有難以解決的問題;最嚴重的一項,是我們的銀河系中最古老星團的年齡和宇宙的年齡不符……,不妙的是,我們知道宇街的年齡不可能超過1.3×10^10年。2012年,NASA的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 WMAP)估計宇宙年齡為137.72±0.59億年;2013年,歐洲太空局(European Space AgencyESA)的普朗克衛星(Planck)測量的宇宙年為138.8億年。

廣義相對論背景下的宇宙模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恆星的命運

如同50年前,人們還不清楚140億年前的宇宙結構細節,但大部份的科學家均認為宇宙是由大爆炸(Big Bang)的一個時空奇異點突然爆炸而出現的,雖然物理學家尚不知道應用於該奇點的理論,但均認為爆炸後的宇宙處於一個高度均勻、非常高溫及高輻射能量密度的狀態,在宇宙快速地膨脹而冷卻後,基本粒子、氫、氦、等離子體、冷氣體、星群、恆星、太陽及地球相繼出現,形成今日的宇宙樣貌!

廣義相對論背景下的宇宙模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這些恆星在核燃料用盡後,因引力而內縮崩潰,一直到電子或中子的泡利不相容(Pauli exclusion principle)反抗壓力出現,才達到一個平衡狀態:依質量不同而形成白矮星(white dwarf)、中子星(neutron star)或黑洞(black hole)!白矮星內部因不再進行核聚變反應制造能量,其溫度將慢慢降低而由白轉為棕,轉變為棕矮星(browndwarf),最後成黑矮星(black dwarf),在漆黑的宇宙中徹底「消失」。

廣義相對論背景下的宇宙模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1915年,在愛因斯坦發表時空會因質量(能量)而變形的廣義相對論後不久,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就預測了黑洞的存在;不久,他們也開始想到引力波(gravitational wave)的可能性。2015年9月14日,雷射於涉儀引力波觀測站(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 wave observatory,LIGO)所探測到的引力波不但被認為是黑洞相撞而產生,也會被認為是首次直接「觀測」到黑洞存在的證據,但真正提供第一個直接「視覺」的證據是今年4月10日,由麻省理工學院海斯塔克天文臺(Haystack Observatory)利用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所拍攝得的黑洞及其陰影照片。引力波與黑洞的發現又再次肯定廣義相對論在宇宙學中的地位。

廣義相對論背景下的宇宙模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膨脹宇宙學

宇宙學在1970年之後的最大進展有兩個方面:(1)1998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的珀爾馬特(Saul Perlmutter)及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的施密特(Brian Schmidt)相繼宣佈Ia超新星(Type Ia supernova)的數據顯示,在大爆炸後的70億年,宇宙的膨脹率又再次加速!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雷斯(Adam Riess)於2006年再次肯定了此觀查結果;(2)麻省理工學院的古斯(Alan Guth)於1979年所提出的暴漲宇宙論(inflationary cosmology),後者可解釋前者的宇宙膨脹率為何又再次加速。宇宙常數(cosmological constant),不但不是愛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錯誤,現已成為解釋廣為科學家接受暴漲宇宙論的主要工具!

廣義相對論背景下的宇宙模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現今天文學家大多認為宇宙的幾何形狀是平的,即宇宙是開放的,雖然膨脹率終將慢下來,但膨脹卻永遠不會停止,但是,觀察到的宇宙中物質與能量卻不足以解釋為何宇宙幾何是平的,因此現在天文學家認為宇宙中尚存在有未觀察到的暗物質(dark matter)與暗能量(dark energy),前者約佔臨界質量密度的25%,後者為70%。這意味著現今的天文學家只能觀察到宇宙中僅5%的正常物質而已!為此,美國能源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nergy)NASA及國家科學委員會(United State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已於2005年成立暗能量特別小組負責此一挖寶工作。這些科學家稱為的暗物質與暗能量到底是什麼呢?目前沒有人知道!

結論

中國早在公元185年就有發現超新星爆炸的紀錄;而白矮星雖非常小但很明亮,因此也在廣義相討論出現前的1862年就被發現,其他死亡的恆星遺體如棕矮星、黑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等,均是在廣義相對論出現後才被發現,加上探測到的引力波,都可以說是在實驗上證明該理論的正確性,使現在的宇宙模型不再只是科幻小說請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