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當耳畔響起這首歌的時候,我的眼睛突然有些溼潤,仰望夜空,都市的星空變得模糊起來。
1、從我們仰望星空的第一眼,就會本能地產生一個疑問:有外星人嗎?
我們接下來就來聊聊這方面的問題,根據史蒂芬•霍金的說法,“宇宙中存在超過1000億個星系,每個星系都包含大量星球。僅僅基於這一數字,就幾乎可以斷定外星生命的存在”。
人類開始搜索外星生命的行動,到現在也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那我們的進展如何呢?目前還沒有明確證據顯示我們找到了外星文明。
2、外星人對我們有敵意嗎,我們是否應該主動尋找外星人?
科學界並沒有對這一問題達成共識。科學家們對要不要主動尋找外星人,分成了兩派。
一派是以史蒂芬•霍金為首的反對派,簡單說就是“找他們找死嗎?”派。雖然霍金認為外星人是存在的,但是他也是最堅決反對我們主動去尋找外星人的科學家之一。霍金的理由是:高等文明總是會對低等文明進行奴役、剝削,甚至是消滅,人類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了這一點,我們跟外星人的接觸也不會例外,尋找外星人無異於找死。
另外一派科學家贊成主動尋找外星人。這派以美國天文學家賽斯•肖斯塔克為首,我稱其為“不找他們我們就不死了嗎?”派。
肖斯塔克認為,就算我們不去找外星人,比我們高等的生命早晚也會找到我們,如果他們要幹掉人類,那藏起來也沒有用,還不如我們先去找到他們,主動取得聯繫,說不定可以爭取到好的結果。
不過你可以發現,雖然科學家們分成了兩派,但是總體上,對於比我們強大的外星文明,科學家都是抱著悲觀態度的。不過即使是這樣,也就是尋找外星生命的探索,依然在進行著。
3、如何尋找外星生命才是最高效的?這和在忙碌的大城市裡找個真心朋友一樣難!
今天人類對於外星人的搜尋,主要有兩個方式——接收信號和觀察宇宙。
接收信號就是我們在地球上用大型天線,捕捉各種來自宇宙的信號。
宇宙裡有很多自然信號,比如黑洞發出的無線電波、X射線、伽馬射線……科學家認為,外星人的信息應該跟這些自然信號不一樣,是有意發出的信號,會在頻率上更加的規律整齊,為了讓人更容易接收,而且這種信號應該出現在寬頻波段上,更容易辨認。不過到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接收到這種信號。
觀察宇宙,就是通過大型的太空望遠鏡搜索星空,觀察有沒有異常的光亮變化。
我們還可以尋找一種叫戴森球的裝置。所謂的戴森球,是上個世紀60年代由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一種理論,指的是一種可以包裹恆星,也就是太陽的人造天體。
戴森提出過這麼一個設想,就是比我們高等的文明,是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的,那麼他們居住的星球,資源最後會不夠用,這個時候他們就會考慮使用太陽的能量,因為太陽的能量非常巨大。比如我們現在的太陽系其實只接受了太陽能量的十億分之一,那不過相當於把全世界的長毛黑猩猩都聚在一塊,拔下來一根汗毛的量。戴森據此認為,更高等的文明會在太陽的外面造一圈建築物,來充分吸收和利用太陽的能源,這種建築物就被命名為“戴森球”。
戴森球在吸收了大量的光能後會產生紅外輻射,這是可以被觀測到的。如果我們把望遠鏡對準恆星,看到了戴森球這種裝置,就可以確定外星文明不但存在,而且處於一個比我們更高的文明水平。
文章提到,雖然到目前為止,我們依然啥都沒有發現,但科學家的目標,是觀測100萬顆星球來尋找外星生命,而到目前為止的觀測量,離1%都還差得遠,找到的機會還是很大的。
4、外星人長什麼樣,和我們一樣嗎?
英國著名的理論天文學家馬丁•勒德洛男爵在《鸚鵡螺》雜誌上發表過一篇文章,認為影視作品裡描寫的外星人,就是那種大眼睛、大腦袋、小個子,很像人但很奇怪的樣子,基本是不可能的。高等的外星文明不太可能是生物,而應該是機器的形態。而前面提到的支持搜索外星文明的天文學家肖斯塔克也認為,外星文明不太可能是有機的生命體,更可能是智能機器人,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對於生命來說,宇宙環境是非常不友好的。比如,我們的壽命不足以支撐一次星際間的旅行,我們有限的腦容量也無法在沒有機器的幫助下完成大量計算,而且我們的身體太過脆弱,完全不適合太空嚴酷的環境,這都意味著人類在太空探索上,最終會面臨生理原因帶來的瓶頸。
但是對機器來說,就不存在這些問題了。機器天然適合進行太空探索,機器不像人類這麼脆弱,可以抵禦外太空的各種極端條件,你看無論是我們發射的衛星,月球、火星探測器還是火箭,都是機器。
而且就拿地球來說,我們的身邊正在出現越來越多的機器和人工智能,人類未來的總趨勢,是機器漸漸取代人類工作,甚至最終機器完全取代人類也是有可能的。地球上的人類文明,可能在幾個世紀之後,就被機器主宰的文明取代。如果我們人類未來發展成機械文明,那麼比我們更先進的文明,恐怕早就邁出了這一步,成為了機械文明。
5、生命是宇宙裡最大的奇蹟,我們本身就是奇蹟!機器人也有生命,也是一種奇蹟!
人類對於地外文明的搜索已經持續了半個多世紀,到現在為止依然沒有發現外星人的蹤跡,但科學家都相信,外星人是存在的,只是對於到底我們要不要去主動尋找,還沒有達成一致。也許最終我們找到的外星文明,並不是以生物形式,而是以機器形式存在的。
最後說說我自己的感想,我不知道你會不會認為,花費這麼多人力物力,去尋找外星生命,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但我記得,1969年7月21號,阿波羅11號飛船帶著三名宇航員登上月球,阿姆斯特朗踏出了“人類的一大步”。可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人類卻好像漸漸失去了對探索太空的興趣,就像彼得•蒂爾說的,我們曾經想要會飛的汽車,卻得到了140個字符。人們忙著在虛擬空間裡揮霍生命,對宇宙的好奇心,似乎成了一小部分科學家的事。直到最近埃隆•馬斯克宣佈殖民火星的計劃,才重新喚回了一些人類對飛向太空、定居宇宙的熱情。但別忘了,生命才是宇宙裡最大的奇蹟,地球只是人類的起點。下一次當你仰望星空的時候,會不會想起,那麼多遙遠的星球上,或許也有生命的存在?浩瀚的星海還在等著我們去探索,去到那裡,曾經是人類的夢想。就像科幻小說《星際迷航》裡那句經典臺詞說的:宇宙,是人類最後的邊疆。
仰望星空,才覺得世界的廣闊,而我們蠅營狗苟的追名逐利究竟為何?也許答案在星空。
閱讀更多 nice墨神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