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的盛宴:項羽和趙匡胤請客吃飯——如何影響改變歷史格局

項羽,名籍,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自立為西楚霸王。

趙匡胤,字元朗,河南洛陽人,大宋王朝開國君主。

兩人相距千年,做了相同一件事——請客吃飯,後來被稱作‘鴻門宴’和‘杯酒釋兵權’。

王的盛宴:項羽和趙匡胤請客吃飯——如何影響改變歷史格局

鴻門宴前夕

公元前209年,陳涉吳廣在大澤鄉喊了一句‘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揭開了反秦風暴。

公元前207年,項羽殺將奪軍毅然北上救趙,鉅鹿一戰讓各路諸侯唯項羽馬首是瞻。

還是沛公的劉邦趁項羽與秦軍鉅鹿決戰,另走他路進入關中,逼降秦三世嬴子嬰,秦始皇帝歷經十年建立的大秦帝國轟然倒塌。

等到項羽同各諸侯進兵至函谷關,遭到劉邦部屬攔截,於是退至新豐鴻門。

就在雙方劍拔弩張之際,各自的謀士認為同屬反秦義軍,又都是楚懷王的臣子,不能搞內鬥,就約定和談,地點就在鴻門。

王的盛宴:項羽和趙匡胤請客吃飯——如何影響改變歷史格局

鴻門宴

項羽的叔父項伯與張良關係密切,而張良又是劉邦的重要謀士,因為有這層關係。

所以劉邦僅帶著張良、樊噲幾人就敢前往,宴會上,雙方把酒言歡冰釋前嫌,化解了誤會,但項羽的亞父范增敏銳的發現,劉邦會成為日後的勁敵,因此產生一個典故‘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昔日破釜沉舟擊敗秦軍、新安坑殺秦軍降兵的項羽,沒有一點當日的英勇、果斷,對范增的金玉良言一概不聽,氣的范增就此離去,劉邦也藉機逃走。

王的盛宴:項羽和趙匡胤請客吃飯——如何影響改變歷史格局

鴻門宴後結果和影響

項羽如願以償進入關中,打破先前楚懷王‘先入關中者王’的約定,自稱霸王,建立起自己的西楚王朝。

項羽依靠個人武勇,凌駕於各個諸侯之上,西楚王朝根基不穩,很快齊地就爆發叛亂,劉邦也趁勢出漢中,項羽最終被韓信的十面埋伏逼得遺恨烏江。

假如鴻門宴上項羽聽從范增的計劃,哪裡還會有大漢王朝,反正在新安能夠坑殺近萬秦兵,還怕多一個劉邦?強行扣留劉邦,雖然麻煩卻一勞永逸。

項羽一時心軟,讓自己陷入絕境,項羽屬於傳統貴族,講究的是端端正正,重過程輕結果,劉邦正相反,沒那麼多講究,看重的是結果,不管是什麼過程,可以說是項羽成就了劉邦,成就了大漢王朝。

鴻門宴後,以項羽為代表的傳統貴族徹底退出舞臺,取而代之的是劉邦為代表的新興貴族。

王的盛宴:項羽和趙匡胤請客吃飯——如何影響改變歷史格局

陳橋兵變,亂世終結

公元960年,前去抵抗契丹入侵的後周大將趙匡胤突然黃袍加身,搖身一變成為大宋王朝開國君主。

由唐朝節度使發展而來的地方割據勢力,常常是城頭變換大王旗,一切以武力為尊,這一時期被稱作“五代十國”,連年的戰亂民不聊生,熱切期盼著統一,趙匡胤上承天意下應民心,先南後北結束亂世。

杯酒釋兵權

無論是不是趙醫胤早有預謀,還是被逼上位,手握重兵的武將始終是大宋的隱患,唐末各地節度使擁兵自重的行為歷歷在目。

“兵權所在,則隨以興,兵權的去,則隨以亡”,這是趙匡胤總結五代亂世的原因後得出的結果。

於是宴請武將,先是肯定眾武將的功績,“沒有爾等,哪有今日的大宋”,再說自己“為君不如節度使自在,從未敢安眠”。

接著又是“帝位,誰不眼紅,爾等無心,難保爾等士兵無心,再來一出黃袍加身……”說到這武將們才明白這次酒席的目的。

好在趙匡胤沒有舉起屠刀,只要求交出兵權,又通過聯姻的方式化解隱患,實際上就是以腐敗換權利。

王的盛宴:項羽和趙匡胤請客吃飯——如何影響改變歷史格局

杯酒釋兵權後的結果和影響

這次宴會的目的達到了,武將不會再有威脅,同樣造成宋軍兵不知將,將不知兵,並實行災年募兵的政策。

在收復燕雲十六州和抵抗遼、夏入侵中,宋軍屢戰屢敗,靠金銀財富換取暫時的和平,後期面對蒙古、女真的侵略,宋軍戰鬥力曾短暫爆發,卻難以難變宋朝長久以來的文貴武賤。

千年來的尚武之風,漢唐鐵骨雄風自杯酒釋兵權後蕩然無存,宋朝在軍事上處處被動防守、捱打,以至亡國,宋朝以經濟文化發達著稱,尤其是擅長歌舞,崇尚娛樂。

王的盛宴:項羽和趙匡胤請客吃飯——如何影響改變歷史格局

周邊強敵環飼下的宋朝,竟然想著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宋朝的亡國正印證了國富勿忘強兵,居安應當思危。

鴻門宴正是項羽心慈手軟最終萬劫不復,這才有了大漢王朝,杯酒釋兵權趙匡胤的選擇利在當時,罪在千秋,避免了一時流血,鑄成亡國之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